唐朝時候,有個姓周的商人以販賣毛筆為生,因他的毛筆質量好還便宜,因此很是賺了不少錢,但是他並沒有因為有了錢就得意忘形,反而是經常拿出一些錢來接濟在路途上遇到的窮人或者乞丐,因此他的名聲一直流傳在周邊的幾個區域裡,也算是一位有名聲的善人。
這一天,周商人因為貪趕路途而耽誤了住宿,這是在山林之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正在周姓商人不知所措加緊趕路的時候,突然從路邊樹下的陰影之中,衝出來了一個老乞丐,那老乞丐借著月光仔細看了看周姓商人的面龐之後,當即就行了一個禮,搞的周姓商人是不知所措,連連追問為何要給自己一個商人行禮,老乞丐回答道:「您不記得我了?我是您之前接濟過的那個帶著條狗行乞的臭乞丐啊!別人都對我退避三舍,唯獨您不嫌棄我,還給我錢讓我去吃頓飽飯。」
老乞丐呵呵笑著:」我這老頭最終還是沒能挺過那一年的寒冬被凍死了,如今做了鬼,就帶著我的老兄弟來報答您了。」說罷,招招手,就有一條面目醜陋的土狗跑來,老乞丐指著狗對商人說道:」這是我的老兄弟,您跟著它就能找到投宿的地方了。」說完,老乞丐就消失不見了,只剩下了那條狗,周商人沒了辦法,只好把死馬當成活馬醫,最後竟然真的跟著這條狗找到了一方小村子住了下來,後來再去找這條狗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他了。
後來周商人在新年開家宴的時候就把這件奇怪的事情給眾人說了,後來又被多嘴的僕人喝醉了之後說到了外頭去,於是這仁善的周商人的名頭就這麼傳開了;後來周商人的事情傳開了之後,在另外一座縣城之中,卻是有那麼一個姓張的財主,這人年紀已過五旬,卻依舊脾氣乖戾,喜怒無常,時常毆打下人,恐嚇鄉民,因而時常被鄉民們戳脊梁骨,並且他貪得無厭,勾結縣中官員盤剝鄉裡,時常巧立名目收取苛捐雜稅,被無數鄉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有一天,張財主最信任的家僕小布前來報告,把周商人的這件事講給了自家老爺聽,張財主一聽,好傢夥!這種有靈性的狗如果拿去賣,那我一定能發大財啊!然後再把錢賄賂給縣令,讓他舉薦我成為下一任的縣令,那我豈不是就就可以一直剝削鄉民了嗎?張財主越想越開心,決定出門去溜溜腿,他帶著小布,就這麼去到了集市上,集市上,同為鄉親的人們都認出了張財主,紛紛在他背後對他指指點點,有孩子的就把擰著孩子的耳朵提溜回了身旁,耳提面命的嚴禁他們往張財主身邊去,孩子們起初還不願意,但是在被迫耐心聽完之後,紛紛害怕得直往母親的懷裡鑽。臉皮厚實的張財主看著這場景,也沒怎麼在意,就繼續溜著腿,但是難免心情會變壞不少。
這時的路旁,突然從一個酒樓的陰影之下衝出來了一個叫花子,他一頭花白的頭髮,破衣爛衫,身上散發著一種詭異的味道,指甲中塞滿了黑泥,他上來就直接趴在了張財主的身前,求他賞兩個銅板,他已經好幾天沒吃飯了,張財主心情很壞就一腳踹開了這個老乞丐,還讓下僕說以後這座縣城的所有乞丐以後的乞討所得必須有十分之一交給他當保護費,凡是不交的一律打斷腿後逐出縣城。
可是這話音剛落,張財主就發現,自己站在一片雪地之中,可現在是七月,哪裡來的大雪紛飛啊?他驚恐地看著眼前雪地中的破廟裡走出來了一個渾身黢黑,抓著一根木棍,破衣爛衫的老乞丐向他走來,第二天,僕人發現這張財主在七月的時候,凍死在了自己的臥房裡,人們後來又聽到了周商人的傳聞,都說這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聲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請勿與封建迷信掛鈎,配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