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帶沒了,我只能陪葬!」老人言出必行,結局太慘了

2020-11-07 顏二媽

你們說說我隔壁村王婆婆的故事吧,雖然她離世已經兩年了,但卻給我印象深刻。

王婆婆是一個雷厲風行六十歲的勤快老人,為人熱情,但凡村裡有人需要幫忙的都會慷慨相助,但就有一點不好:太喜歡打牌了。

王婆婆和她愛人在家裡照顧兩個孫子,兒子和兒媳婦兒都去外地上班了,平時兩位老人閒不住都會種種農作物,畢竟孫子大了都上幼兒園了。



你們說說我隔壁村王婆婆的故事吧,雖然她離世已經兩年了,但卻給我印象深刻。

王婆婆是一個雷厲風行六十歲的勤快老人,為人熱情,但凡村裡有人需要幫忙的都會慷慨相助,但就有一點不好:太喜歡打牌了。

王婆婆和她愛人在家裡照顧兩個孫子,兒子和兒媳婦兒都去外地上班了,平時兩位老人閒不住都會種種農作物,畢竟孫子大了都上幼兒園了。

那一天王婆婆和她愛人打算種點花生,她安排自己的愛人先去地裡把土拋鬆散一些,自己把剝好的花生米拌點農藥(防止被鳥拋出來吃和長蟲)就過去。

是時,鄰居家裡來客人了,打牌三缺一,沒人陪,便邀請王婆婆過去陪客。王婆婆一聽有牌打,便忘了要種花生這回事,洗好手回屋裡囑咐兩孫子寫完作業看電視,別亂跑之類的便高高興興搓麻將去了。

然而事故發生了,兩個孫子作業寫完了,電視看膩了,在院子裡跑了幾圈,看到簍子裡有花生米,就抓起一捧吃了起來,家裡沒有大人後果可想而知……

王婆婆的愛人把地刨完了,還不見王婆婆過來,等的不耐煩了,就回去看看怎麼回事。一推開院子門,就發現兩個孫子都躺在院子裡,口吐白沫,一動不動,再看看旁邊的花生米,大概情況知道了,便打一桶水一瓢瓢往孫子嘴裡灌,可惜發現的太晚了,兩個小孩子都停止了呼吸根本不會咽……

「自摸!」這時隔壁傳來王婆婆歡快的聲音。她愛人握緊了拳頭,踹開了隔壁院子裡的門,掀翻了王婆婆的麻將桌,拽著王婆婆的頭把她拖回到兩個沒有生命體徵的孫子旁邊。

「我的孫子啊……」王婆婆一邊哭著一邊捶著自己的的頭,門外看熱鬧的的人都跟著流眼淚嘆息……

王婆婆的兒子和兒媳婦第二天就回來了,當天晚上院子裡傳來了王婆婆兒媳婦的悲痛哭聲,其中夾雜著對王婆婆的各種指責……

王婆婆自知愧對兒子和兒媳婦,無顏苟活於世,那天晚上趁其他人都消停了,自己偷偷摸摸喝掉了拌花生剩掉的半瓶農藥,便撒手人寰……

王婆婆走了,村裡但凡帶著孫子的老人們都把農藥藏起來了,麻將也不敢打了,帶孫子更用心了。據說那天王婆婆的兒媳婦一遍一遍質問王婆婆為什麼死的那個不是王婆婆!

王婆婆一遍遍的說:是我的錯,我來陪葬……

結果好好的一個家庭就這樣去了三條人命。

在農村普為什麼遍都是老人帶孩子?

在農村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年輕人結婚的年齡都非常小,過早的結婚生子,等生完孩子就像甩鍋一樣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小年輕就到城裡去打工。其實對爺爺奶奶來說照看孫子也不是很大問題,但是主要是小年輕一點道理都不懂,出去打工之後便不管不顧,一年到頭都不回一趟家,甚至連孩子的生活費都不給老人,這樣的結果自然是由爺爺奶奶承擔孩子的生活費用。我們都知道,農村老人的收入都不高,只能依靠低價的農產品,來維持生計。

那麼農村老人帶孩子會盡心嗎?未必!

一、帶孩子做可能傷及人身安全的事

年輕父母將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因為他們認為老人一定會很好地照顧他們的孩子,至少會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一些老年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甚至做出一些拿孩子的安全開玩笑的行為。

例如,在馬路上,我們經常看見有老人抱著幾歲的孩子在闖紅燈。不管老人這樣做是出於什麼原因,或者抱著僥倖心理,都覺得抱著孩子闖紅燈並不危險。但是,老人做這些事情時,表明他沒有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也不夠謹慎。如果孩子被這樣的老人帶著,那麼危險的係數會很高。因此,如果老人這樣帶娃,就是在「假帶娃」,年輕父母要阻止。

二、帶孩子一心兩用,疏於照顧

有些老年人沒有全心全意地帶娃,而是將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面了。例如,有些老人帶孩子時會打牌。懷抱中的孩子就像一個洋娃娃,沒有太多的情感交流,更不用說有良好的教育了。

老人帶娃一心兩用,也許是因為精力有限和時間不足。但是,如果老人不把全部心思放在監督和管束孩子身上,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甚至可能發生意外。

三、喜歡口頭上說,卻沒有實質性的帶娃行為

與年輕一代相比,老人擁有更多的經驗和育兒經驗。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願意帶孩子。一些老人迫於孩子的壓力下不得不帶娃,就容易說一套做一套。

比如,說自己如何疼愛孩子,但是帶娃時卻沒有表現出對孩子的愛。孩子餓了困了、需要換尿不溼了,老人不會自己去做,而是要求年輕父母或者家裡的其他成員去做。如果家裡老人有這種假帶娃的行為,年輕父母還是自己帶吧,不要勉強,不然最後只能是苦了孩子。

老人帶孩子,出發點自然是好的,他們也想著自己幫子女帶娃,可以讓子女安心工作,不用太多顧慮家裡的孩子,可若子女不領情,或者總感覺讓老人帶娃有眾多不妥,那最好一開始自己就不要開口讓老人來幫助,不然老人辛辛苦苦,最後卻一點好不落,甚至還要去承擔一堆本不該他們去承擔的「莫須有」,那真的是會讓老人心寒的。

你家孩子是老人幫忙帶的嗎?老人帶娃時孩子出現意外你會埋怨抱怨他們嗎?

相關焦點

  • 我進城帶孫子兩年沒回老家,兒媳卻把我當家裡免費保姆
    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可是這兒媳婦也太懶了,內褲都不洗,嘖嘖,郝嬸嘴角差點咧到耳根,真不知道兒子看上了媳婦什麼:天天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家裡油瓶子倒了都不扶,郝嬸看孩子,郝嬸做飯,媳婦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孫子小寶二歲了,跑到兒媳婦面前喊:「媽媽抱抱。」兒媳婦頭都沒抬說:「找奶奶去!」郝嬸氣不打一處來,告訴孫子:「跟你媽說奶奶死了!」
  • 故事:老人手,病帶走,一位老人去世後,緊緊抓住孫子的手
    或許是巧合,或許是老人感動了上天。鄰村有個張老太太,一輩子為了兒女,拉扯了兒女,又拉扯孫子,幾乎這個家裡的孩子都是老人一手帶大的。也該這好人長壽,老太太活了八十多歲,在那個年月裡可是不敢想的。如今老太太年事已高,看孩子是不行了,也該著享享清福了,但是卻有個事情,一直讓她記在心裡,不能釋懷。
  •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誰帶」5年後,兒媳把這話還給婆婆
    老公很孝順他的母親,這沒什麼不好,但是在我眼裡他卻很懦弱,一個男人在是非面前不分,只知道低頭,我辛辛苦苦操持這個,受公公婆婆的氣,老公半句話都沒說過。 只有天知道我這幾年怎麼過來的,我和老公接婚不久,刨婦產生下了一個女兒,在老人家眼裡那是重男輕女,對我有些失望,也是埋怨催促我趕緊生二胎。 本來身體就不好的我,被醫生告知不能生二胎了,二老當時臉都綠了。
  • 「孫子我不要了!」退休老人帶娃做家務補貼錢,他們卻躺著玩手機
    婆婆退休不久,雖然自己在家沒有太多事情,但捨不得老伴,希望老伴一起來,老伴卻說不太習慣城裡的生活。而且兒子家房子並不大,住那麼多人,顯得有點擠。李阿姨還是決定來幫這個忙。來到兒子家,李阿姨任勞任怨,不但要照顧孫子,晚上帶他睡,半夜起來換尿片,衝奶粉,一夜起幾次。休息的很不好,白天還要幫忙做家務,拖地整理衣服,做飯等等。
  • 三十而已:結局太可笑,顧佳沒能撕到底!
    火爆全網的《三十而已》已經結局,作為一部都市情感劇,前面劇情有多爽,後面結局就有多慘,整部劇沒有一個女人的感情線是美好的,幸福的,甜蜜的,也沒有一點男人是浪漫的,溫柔的,靠譜的,果然不是甜偶劇,看得心累。
  • 小說:「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誰帶!」5年後兒媳把這話還婆婆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婆婆站在我面前,頤指氣使。那時的我,正在坐月子,行動不便不說,連自理能力都沒有。婆婆不照顧我也就罷了,我讓她幫我照看一下女兒,她竟然說:「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此時已是5年後,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出了一口惡氣,把當年那句話還給了婆婆!
  • 小說:「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誰帶!」3年後兒媳把這話還婆婆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婆婆站在我面前,頤指氣使。那時的我,正在休養,行動不便不說,連生活能力都沒有。婆婆不照顧我也就罷了,我讓她幫我照看一下女兒,她竟然說:「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此時已是3年後,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出了一口惡氣,把當年那句話還給了婆婆!
  • 小說:「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誰帶!」6年後兒媳把這話還婆婆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婆婆站在我面前,頤指氣使。那時的我,正在休養,行動不便不說,連生活能力都沒有。婆婆不照顧我也就罷了,我讓她幫我照看一下女兒,她竟然說:「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此時已是6年後,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出了一口惡氣,把當年那句話還給了婆婆!
  • 小說:「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誰帶!」4年後兒媳把這話還婆婆
    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婆婆站在我面前,頤指氣使。那時的我,正在坐月子,行動不便不說,連自理能力都沒有。婆婆不照顧我也就罷了,我讓她幫我照看一下女兒,她竟然說:「我沒義務帶孫子,誰生的誰帶!」此時已是4年後,今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出了一口惡氣,把當年那句話還給了婆婆!
  • 故事:兒子結婚我花50萬,如今我想帶孫子,兒媳:我媽帶,你給錢就行
    兒子結婚我花50萬,如今我想帶孫子,兒媳:我媽帶,你給錢就行有人說兒子是建設銀行,從小到大父母要花不少錢,小時候供兒子念書,長大了還要籌錢給他買房,甚至買車。對於許多父母來說,兒子結婚可能會讓父母掏空家底,即便如此,許多父母咬緊牙關,無非是希望兒子生活過得輕鬆和幸福。
  • 老人去世,孫子不哭,反倒管比自己小几歲的女孩叫奶奶
    老人去世,孫子不哭,反倒管比自己小几歲的女孩叫奶奶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一個非常離奇的故事僖阿婆晚年和兒子、兒媳一起生活,她有一個孫女和一個孫子,這兩個小傢伙都是她一手帶大的,孫女常常會吵著讓阿婆教她繡花和織布,小傢伙學得還挺認真。孫子常常纏著阿婆給他講一些古老神奇的故事,阿婆最會講故事,她的故事都是一些古老的傳說,像什麼山神啦,灶神啦,火神啦,總之孫子是百聽不厭。兩個小傢伙和阿婆的感情很深。
  • 四個兒子7個孫子孫女為何老人還得自己上街買米吃?
    後來聽說隔壁村有位年輕人騎摩託好心搭一位老人上街,結果半道上老人頭暈從車上摔下來死掉了,家屬讓賠了6萬多,那還是個沒退休金的老人呢。爺爺和叔叔都勸我千萬不要再搭八叔公了,我心裡也一陣後怕。想起八叔公每次坐我車時上車和下車都費老半天才能完成,幸好沒發生意外,從此以後我遠遠地老年八叔公走路。一般都是把頭盔一拉油門一擰直接超過,心裡雖然感覺很不是滋味,但是確實不敢冒這個風險。
  • 老人要給孫子送桃子,兒媳撒謊孫子在外婆家,孫女卻說哥哥早就死啦
    張老太一個人住在農村,5年前兒子兒媳在城裡買了房子,曾讓老人一起到城裡生活,但被張老太拒絕了。老人覺得兩代人生活習慣有差別,生活在一起會產生矛盾,她也喜歡農村這種清靜的生活。以前兒子兒媳還在外面打工沒錢買房的時候,老人負責帶孫子。自從15年前孫子出生以後就由她帶著,孫子粘人,無論奶奶走到哪裡他都會跟著。
  • 老人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為孫子尋找親生媽媽
    大街上,小杉鬧起了彆扭,死活不肯跟爺爺走,無奈力氣敵不過大人,只能對著行李出氣。老劉嘆了一口氣,扯過行李,小杉卻追上來對他拳打腳踢。嘴裡嚷嚷著:我不去孤兒院。老劉得了重病,活不了多長時間了,兒子在監獄,兒媳徐萌早跑了。孫子小杉成了他唯一的牽掛。既然小杉不願去孤兒院,就只能去找他的親媽了。
  • 為了兒子,為了孫子,我的家也快被折騰沒了
    王阿姨是我媽的老鄰居。去我媽家時,在院子裡經常能碰到。以前碰到,經常笑眯眯的和我打招呼,聊幾句。阿姨真的很隨和。最近一次碰到阿姨,感覺不太想和我說話,我主動跟阿姨打招呼,阿姨的回答也是懶懶的。和我媽聊起來,問我媽是怎麼回事。我媽的回答讓我很是吃驚。王阿姨這兩天和老伴兒正在鬧事兒。已經說出了要離婚。
  • 老人與情書(原創)
    鄰居家的這孩子喜歡玩樂器,跟老人學彈琵琶、學吹小號、學打爵士鼓⋯⋯老人玩電腦、手機不精通,腦子、手指,沒有小子孩子靈活,電腦、手機,本來沒毛病,常常因為老人操作失誤,瞎搞,搞岀毛病來,常常請這孩子幫忙,修理。總之,這一老一小是好朋友,倆人如同親爺爺親孫子。這天是禮拜日,這孩子到老人家中向老人學基礎樂理,學和聲、和弦的基礎知識。
  • 孫子上大學兩年沒回家,農村爺爺去學校找,卻被告知孫子早已去世
    從小吳偉就和爺爺吳忠國相依為命,是爺爺一手把他帶大的,所以爺孫倆的感情很好。可當過完年的時候吳忠國老人給孫子打電話時就沒有人接了,問兒子兒媳他們說是吳偉上的學校特殊,外出做任務的時候手機就要沒收,所以才聯繫不上的。可如今又一年過去了,村裡的其他大學生都放假回來過年了,難道孫子今年還不能回家嗎?實在放心不下的吳忠國老人決定去孫子上學的地方找他。
  • 兒子扔下沒血緣的孫子離去,爺孫倆剛熟絡兒子竟離婚,老人你哭啥
    老楊今年70歲,是陝西華縣一名獨居老人,老伴早逝。這天夜裡,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原來是離家多年的兒子回來了。父子多年未見,老楊並沒有盼子歸來的喜悅,反而留下一句「不是死在外面了嗎?」便轉身進了屋。隨後進屋的兒子,還帶回來一個洋媳婦,以及媳婦與她前夫的美國孩子——布魯克斯。
  • 小說:婆婆帶喜宴3個紅雞蛋給6歲孫子吃,當晚進急診,原因太可怕
    婆婆帶喜宴3個紅雞蛋給6歲孫子吃,當晚進急診,原因太可怕老婆婆大病一場之後,腿腳不便,為了不給兒子兒媳婦添麻煩,惹人嫌棄,每天除了睡覺和吃飯就只是搬個凳子在陽臺坐著。來參加這個喜宴也是因為自己多年的好友再三邀請,不便再推辭。許久沒有出來逛逛了,對她來說,這外面倒還真是陌生了許多。
  • 《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爺爺為了避免火葬,讓孫子活埋了自己
    老馬讓外孫女帶自己去看,結果那根本就不是白鶴。女兒注意到老馬的這些荒唐行為後,覺得老爹怕是不行了,趕緊給哥哥打電話要將父親送回去。因為在農村老人死在女兒家,兒子會被村裡的人說閒話,戳脊梁骨的。老馬從女兒家回來後才知道老曹已經去世了,家裡人把他葬在了自家的玉米地裡,但不敢公開弔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