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說:「超級災難」一定會到來,目前只是在一個等待的過程

2020-10-16 度假會產

劉慈欣說:「超級災難」一定會到來,目前只是在一個等待的過程

歐巴馬都在催更的書!把中國科幻文學突破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主持人問他:把《三體》拍成電影,你會不會等技術更高再拍更好?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劉慈欣。

你是否知道這樣一本書?好看到讓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催更,看過的人都表示,自

從看了這本書,思維和格局都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突破。

這部小說,不僅備受讀者與媒體讚譽,還是首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

的中國科幻小說。有人這樣評價他:「在讀過《三體》以及《三體Ⅱ·黑暗森林》以後,

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劉慈欣表示自己獲得雨果獎,始終有種不真實感。因為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設立

的,在全世界科幻迷的心中,都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他說:我本人就是看著雨果獎的作品長大的,過去的獲獎作品,幾乎100%都是英語作

品,翻譯的作品幾乎沒有,特別是長篇小說,《三體》是第一部。

因此劉慈欣自己都表示不敢相信。然而,如今每個人都知道,不論敢不敢信,這已經

是個鐵錚錚的事實了。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如今享譽世界的《三體》,可能就因為劉慈欣打輸了一場麻

將,才會有幸問世。

劉慈欣從小就熱愛科幻,15歲那年,還在讀初三的他,就已經開始動筆嘗試創作科幻

小說。這個愛好一直延續至今,但其間並不是一帆風順。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幻文學步入低谷期,很多科幻作家想要投稿,都找不到接收稿

件的雜誌,那段時間,很多科幻寫手放棄了手中的筆。劉慈欣也一樣,他從大學畢業

後,就在山西省娘子關發電廠上班,職業是計算機工程師,和寫作毫不搭邊。

當時所在的城市叫陽泉,那裡人最大的愛好就是打麻將,劉慈欣也經常加入其中。

有一次,劉慈欣和同事打麻將,一個晚上輸了800塊,要知道,那在當時是他一個月的

工資,一夜輸光,那還了得。

心裡無限悔恨的他,獨自跑到曠野中,望著周圍的煤場和發電廠,起伏連綿的黃土

丘,還有遠處和星空相接的地平線,他的心忽然被什麼東西擊中了。

於是他拾起了丟掉的筆,繼續了他的科幻創作。

劉慈欣本人,乍一看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低調不張揚,甚至有一點靦腆,問他一些

生活的問題,他的回答總是略顯拘謹。

但是他又處處流露出智慧與幽默。

有次採訪中,主持人問他:關於把《三體》拍成電影,你會不會覺得等技術更高時再

拍比較好?

劉慈欣說:不會,很多事,能做就做,不能等待,因為如果一直不做,也不會有突

破。再說關於「等待」,科幻圈有個說法,等到多少年後 ,地球還在不在都不知道了,

所以不能等待,有條件就要去做。

後來他還強調說,自己因為有這樣的思維,從不會為3年以後的事做太多打算。並表示

自己堅信「超級災難」是隨時會到來的。

而他超乎常人的幻想力,也透漏著嚴謹和邏輯,一切的幻想都是在現實之上,但是又

是基於現實而存在。

當主持人說,請劉慈欣描述一下他心中未來的世界,前一秒還有點拘謹的他,立刻打

開了話匣子:

劉慈欣向人們描繪了他心中在未來的兩方面最重要的技術突破,他說:

一種是外向的,把人類的生存空間,向外部擴展。而另一種是內向的技術,是改變人

類自身。

當然,也正是這些知識與想像,構築起《三體》恢弘的宏觀世界,講述出囊括科技,

哲學,歷史,軍事等種種因素的,盪氣迴腸的恢宏故事。

看過《三體》,仿佛經歷了人類漫長的發展史,因為故事跨度是從公元1453年,一直

橫亙到公元後約100億年。這其中從過去,到未來,從肉體,到心靈,不僅是時間,還

有空間,和文化的重重厚重感。

裡面的四維空間,冷凍睡眠,基因飛彈,曲率驅動等未來技術概念,在他的故事中,

也不再是晦澀難懂,而是能輕鬆地讓人理解。

事實上,不僅是在小說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同樣和宇宙的某個角落有著交集。

2019年,BBC、《美國國家地理》不約而同地公布了一個重要消息:

「天文學家公布了加拿大一座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來自遙遠星系的神秘信號。在該無線電

信號中,有個非常不尋常的重複信號。這一重複信號中兩次相同的無線電脈衝,都來

自大約15億光年距離的一個相同信號源。而這個信號竟重複發送了六次。」

很多科學家認為,這一定是宇宙中其他高等文明發射出來的信號,因為如果是自然現

象,那麼信號一定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但是這次收到的信號重複了6次,顯然不太可能

是自然創造出來的。

這一重大的發現,讓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幻迷們都興奮不已,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應該

立刻回復這個信號。關於這個問題,也有記者專門採訪了我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

欣。

對於這件事情,劉慈欣鄭重其事地說:

「是否回應應該由國際社會來決定,就他本人而言是不會回應的,至少現在不要立刻

回,會繼續了解監聽,並希望能夠破譯其中一些信息。我的想法是一定不要回應!」

其實在劉慈欣小說《三體》中,我們就不難發現答案,在這部科幻巨著中,劉慈欣提

出了一條宇宙中冰冷而又殘酷的定律——黑暗森林法則。

2006年,劉慈欣開始創作《三體》,這是大劉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科幻的最高峰。

《三體》一共三部,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分別於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出版,2014年被翻譯成英文出版,在亞馬遜上好評如潮。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第一部獲世界科幻大會的雨果獎,在亞洲實屬首次,這也標誌著中國躋身了世界科幻強國之列。

復旦大學文學系教授嚴鋒評價:「在讀過《三體》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我相信每個人讀過《三體》這本書之後都會有自己的體會。雖然《三體》這本書比我們看到的更加深邃,但也正是這樣,這本書才會有如此大的魅力。《三體》全套共3本,一部比一部好看,我第一次讀《三體》也是一口氣看下來,感覺是從未有過的震撼,閉上眼睛滿腦都是宏偉、瑰麗的宇宙圖景。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

相關焦點

  • 是劉慈欣價值觀太冷血黑暗?
    哪怕不談政治、體制的內容,光是「女權主義」就夠讓劉慈欣喝一壺了。所以不少觀眾認為,如果《三體》改編為美劇,勢必要被西方的政治正確搞得面目全非,指望美國人拍好我們的IP本來就是不現實的,與其把希望寄託給別人,不如自己來拍,哪怕一開始拍不好也是個積累經驗教訓的過程
  • 劉慈欣談網飛改編《三體》:這只是個開端,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對於這個決定,劉慈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只是一個開端,剛剛籤完合同,未來的道路還很長,之後還會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表示,《權力的遊戲》是他非常喜歡的一部電視劇。「不管爛不爛尾,前幾季電視劇的評分很高,已經證明了它的高度。」
  • 劉慈欣談網飛改編《三體》: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現在只是一個開端,剛剛籤完合同,未來的道路還很長,之後還會有很多事情要做。」  對於這個決定,劉慈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只是一個開端,剛剛籤完合同,未來的道路還很長,之後還會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表示,《權力的遊戲》是他非常喜歡的一部電視劇。「不管爛不爛尾,前幾季電視劇的評分很高,已經證明了它的高度。」
  • 被過分解讀的《三體》,劉慈欣有話要說
    大劉總是冷靜的看待作品劉慈欣:黑暗森林就是小說情節,沒有科學依據,現在既沒法證實,也沒法證偽。它邏輯上的漏洞很多,不能把它當一個嚴格的科學結論。而科學上的問題不該問我,我只是個寫科幻小說的,應該去問科學家,去問學者。
  • 劉慈欣的巨著《三體》到底講了啥?讓歐巴馬請求《三體》更新
    01、中國科幻的至暗時刻許多人說,2019年是中國的科幻元年,其實不然,中國科幻發源於改革開放初期,興盛於90年代初期,可在千禧年到來前迅速萎靡。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有人依然在奮筆疾書,等待20年後的一次華麗綻放。02、上班摸魚的「工程師」這個人是山西某發電廠的一名工程師,其貌不揚。
  • 讀劉慈欣《流浪地球》,掩卷後的思考
    在疫情期間,困在家裡讀劉慈欣在劉慈欣筆下,當太陽面臨毀滅,人類為自救,在地球一側安裝發動機,將地球化為巨大的諾亞方舟,開啟了四百年的逃離太陽系,前往半人馬座三體世界。電影《流浪地球》講述就是逃離太陽系過程中,地球是被木星吸引而相撞,還是跑脫木星引力的故事。
  • 《三體》英文劇集官宣,我們專訪了劉慈欣
    目前您的作品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獲得了海外相關獎項達26項之多,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您認為,您的作品被世界讀者歡迎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劉慈欣:我在創作《三體》之時,最初面向的就是中國讀者。因為當時中國的科幻小說在海外的出版很少,我們希望藉由《三體》翻譯成英文,讓英語世界知道並了解中國科幻小說。
  • 美劇版《三體》要來了,7.5億元的三體宇宙終於不再是一個黑洞
    這部在2015年獲得科幻文壇大獎雨果獎的中國小說,擁有一個浩瀚的世界觀設定,被粉絲們稱為中國最硬核的科幻作品,卻在影視化的過程中一波三折。自2009年網傳幾萬元賣出影視化版權後,至今已有11年之久。由於國內製作團隊實力不足,觀眾們始終未能看到影視化後的《三體》。
  • 劉慈欣:人性有很多種可能,《三體》恰恰表現了其中最糟的一種
    在劉慈欣獲獎以後,他始終如一的保持著十分謙遜低調的作風,說中國的科幻文學還是處於一個比較邊緣化的位置。說到劉慈欣,還有著這樣一個故事:劉慈欣曾和一群科幻小說迷一起聚餐吃飯,多名粉絲以及書迷紛紛向他表示,他這樣一個科幻作家是自己的偶像,但劉慈欣的回答讓很多人感到十分的意外而又十分的真摯。
  • 網飛宣布拍《三體》,劉慈欣有什麼想說的?
    劉慈欣在其位於山西的家中通過Skype接受了我們的線上採訪。他的作品目前已被譯成20多種語言,這些作品不應該被視為關於中國的過去和中國未來發展的評論。他認為在他的作品中,「外星人就是外星人,太空就是太空」。他曾在其中一部作品的序中寫道:「每個時代都為生活在那段時期的人們帶來無形的束縛。」
  • 劉慈欣《三體3死神永生》的真正大結局,是看完書也無法想到的
    不願被宇宙忽略掉的程心,在不懈的探尋下,她通過遙感探測發現了深埋在地下28米左右的字跡,這是雲天明和AA在1千八百多萬年前,給他們的留言,大概意思就是:雲天明和AA度過了幸福的一生,他們給程心和關一帆留下了一個小宇宙,讓他們躲在裡面,等待宇宙大爆炸後,去新的宇宙。於是,程心和關一帆就進入了他們留下的小宇宙。
  • 網飛將拍《三體》,劉慈欣擔任顧問,網友看到編劇名字直接瘋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實習生 鄭豔 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的影視化進程一直是全球科幻迷關注的焦點。據介紹,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將共同擔任《三體》系列劇集的製作顧問。,「我非常尊重和信任《三體》英文系列劇集的創作團隊,相信他們一定會為全球的《三體》愛好者帶來一系列精彩的視覺享受。
  • 網飛將拍《三體》,劉慈欣任顧問,網友看到編劇名字直接瘋掉
    劉慈欣的小說《據介紹,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我非常尊重和信任《三體》英文系列劇集的創作團隊,相信他們一定會為全球的《三體》愛好者帶來一系列精彩的視覺享受。我想講述的,是一個超越時間、跨越國家、文化和種族邊界的故事,一個迫使我們思考人類共同命運的故事。作為作者,我很榮幸能看到這部特別的科幻作品在全世界傳播開來,並得到許多粉絲的喜愛。」大衛·貝尼奧夫和D·B·威斯則表示,「《三體》三部曲是我們讀過的最宏大的科幻系列小說,從我們所在的淡藍小點到遙遠的宇宙邊緣,故事帶領讀者踏上了那段從20世紀60年代直至時間盡頭的旅程。
  • 劉慈欣筆下的名場面,終於被業界大師畫出來了
    歐巴馬看完前兩部小說,親自發郵件催作者劉慈欣更文,據說後來更是通過關係,拿到了出版社仍在校對的初稿,才一飽眼福。小米創始人雷軍說,這十年裡推薦最多的書就是三體,因為他在宏大的科幻體系中,看到了網際網路戰略思維。360周鴻煒和騰訊馬化騰都是《三體》忠實粉絲,極力推薦這部作品。
  • 《鼠疫》:有病毒,有災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同心,不擔當
    而在一些沒有威脅到他們自身利益,或者說是權利的人的眼裡,死幾個人,仿佛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這也合乎是人類共有的共性。在事態不嚴重到影響人們正常生活時,根本不會去相信,這是——災難!它會危害人類。如果有人說出來,反而還會公認為:他在造謠。說出來的人反而得承受自各個方面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精神以及人身攻擊。
  • 鵝廠剛官宣《三體》,緊接著卻被改編成美劇,劉慈欣為何要變卦?
    據說,截至到目前為止,《三體》的銷量高達2600萬冊,在2019年,劉慈欣也憑藉《三體》拿到了1800萬的版稅收入,從而超過莫言、餘華等知名作者,登上作家富豪榜。 不過,也許就是因為作者劉慈欣對鵝廠不夠信任,畢竟科幻劇的創作成本比較高,鵝廠不一定有能力拍出劉慈欣心目中的三體世界。
  • 中國超級英雄首度跨國製造
    《吞噬星空》是閱文旗下的知名網文小說,小說講述的是男主角羅峰在一場滅世災難後,面對人類的巨大危機,不畏艱難險阻,追求自己武者夢,最終成長為一個超級英雄的故事。從目前公開的內容看,AXIS負責部分動態故事板和分鏡等一些項目的技術支持,玄機則負責了從劇本、人物、場景、道具等的模型設計,到分鏡、中期動畫及後期等諸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