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劉慈欣。
你是否知道這樣一本書?好看到讓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催更,看過的人都表示,自
從看了這本書,思維和格局都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突破。
這部小說,不僅備受讀者與媒體讚譽,還是首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
的中國科幻小說。有人這樣評價他:「在讀過《三體》以及《三體Ⅱ·黑暗森林》以後,
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劉慈欣表示自己獲得雨果獎,始終有種不真實感。因為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設立
的,在全世界科幻迷的心中,都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他說:我本人就是看著雨果獎的作品長大的,過去的獲獎作品,幾乎100%都是英語作
品,翻譯的作品幾乎沒有,特別是長篇小說,《三體》是第一部。
因此劉慈欣自己都表示不敢相信。然而,如今每個人都知道,不論敢不敢信,這已經
是個鐵錚錚的事實了。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如今享譽世界的《三體》,可能就因為劉慈欣打輸了一場麻
將,才會有幸問世。
劉慈欣從小就熱愛科幻,15歲那年,還在讀初三的他,就已經開始動筆嘗試創作科幻
小說。這個愛好一直延續至今,但其間並不是一帆風順。
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幻文學步入低谷期,很多科幻作家想要投稿,都找不到接收稿
件的雜誌,那段時間,很多科幻寫手放棄了手中的筆。劉慈欣也一樣,他從大學畢業
後,就在山西省娘子關發電廠上班,職業是計算機工程師,和寫作毫不搭邊。
當時所在的城市叫陽泉,那裡人最大的愛好就是打麻將,劉慈欣也經常加入其中。
有一次,劉慈欣和同事打麻將,一個晚上輸了800塊,要知道,那在當時是他一個月的
工資,一夜輸光,那還了得。
心裡無限悔恨的他,獨自跑到曠野中,望著周圍的煤場和發電廠,起伏連綿的黃土
丘,還有遠處和星空相接的地平線,他的心忽然被什麼東西擊中了。
於是他拾起了丟掉的筆,繼續了他的科幻創作。
劉慈欣本人,乍一看是一個典型的理工男,低調不張揚,甚至有一點靦腆,問他一些
生活的問題,他的回答總是略顯拘謹。
但是他又處處流露出智慧與幽默。
有次採訪中,主持人問他:關於把《三體》拍成電影,你會不會覺得等技術更高時再
拍比較好?
劉慈欣說:不會,很多事,能做就做,不能等待,因為如果一直不做,也不會有突
破。再說關於「等待」,科幻圈有個說法,等到多少年後 ,地球還在不在都不知道了,
所以不能等待,有條件就要去做。
後來他還強調說,自己因為有這樣的思維,從不會為3年以後的事做太多打算。並表示
自己堅信「超級災難」是隨時會到來的。
而他超乎常人的幻想力,也透漏著嚴謹和邏輯,一切的幻想都是在現實之上,但是又
是基於現實而存在。
當主持人說,請劉慈欣描述一下他心中未來的世界,前一秒還有點拘謹的他,立刻打
開了話匣子:
劉慈欣向人們描繪了他心中在未來的兩方面最重要的技術突破,他說:
一種是外向的,把人類的生存空間,向外部擴展。而另一種是內向的技術,是改變人
類自身。
當然,也正是這些知識與想像,構築起《三體》恢弘的宏觀世界,講述出囊括科技,
哲學,歷史,軍事等種種因素的,盪氣迴腸的恢宏故事。
看過《三體》,仿佛經歷了人類漫長的發展史,因為故事跨度是從公元1453年,一直
橫亙到公元後約100億年。這其中從過去,到未來,從肉體,到心靈,不僅是時間,還
有空間,和文化的重重厚重感。
裡面的四維空間,冷凍睡眠,基因飛彈,曲率驅動等未來技術概念,在他的故事中,
也不再是晦澀難懂,而是能輕鬆地讓人理解。
事實上,不僅是在小說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同樣和宇宙的某個角落有著交集。
2019年,BBC、《美國國家地理》不約而同地公布了一個重要消息:
「天文學家公布了加拿大一座射電望遠鏡接收到來自遙遠星系的神秘信號。在該無線電
信號中,有個非常不尋常的重複信號。這一重複信號中兩次相同的無線電脈衝,都來
自大約15億光年距離的一個相同信號源。而這個信號竟重複發送了六次。」
很多科學家認為,這一定是宇宙中其他高等文明發射出來的信號,因為如果是自然現
象,那麼信號一定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但是這次收到的信號重複了6次,顯然不太可能
是自然創造出來的。
這一重大的發現,讓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幻迷們都興奮不已,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應該
立刻回復這個信號。關於這個問題,也有記者專門採訪了我國科幻小說作家——劉慈
欣。
對於這件事情,劉慈欣鄭重其事地說:
「是否回應應該由國際社會來決定,就他本人而言是不會回應的,至少現在不要立刻
回,會繼續了解監聽,並希望能夠破譯其中一些信息。我的想法是一定不要回應!」
其實在劉慈欣小說《三體》中,我們就不難發現答案,在這部科幻巨著中,劉慈欣提
出了一條宇宙中冰冷而又殘酷的定律——黑暗森林法則。
2006年,劉慈欣開始創作《三體》,這是大劉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科幻的最高峰。
《三體》一共三部,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分別於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出版,2014年被翻譯成英文出版,在亞馬遜上好評如潮。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第一部獲世界科幻大會的雨果獎,在亞洲實屬首次,這也標誌著中國躋身了世界科幻強國之列。
復旦大學文學系教授嚴鋒評價:「在讀過《三體》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我相信每個人讀過《三體》這本書之後都會有自己的體會。雖然《三體》這本書比我們看到的更加深邃,但也正是這樣,這本書才會有如此大的魅力。《三體》全套共3本,一部比一部好看,我第一次讀《三體》也是一口氣看下來,感覺是從未有過的震撼,閉上眼睛滿腦都是宏偉、瑰麗的宇宙圖景。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