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書中林雨峰之死很多人,特別不理解,甚至對作者有很多的揣摩,很顯然讀懂作者確實需要睿智。
下面我們通過救世主一書中,幾個引線來了解一下,林雨峰為什麼會死。
初次表達林雨峰,是在芮小丹和歐陽雪兩個人,到葉小明的音響店裡,牆上的海報林雨峰的廣告詞非常醒目,只有矛沒有盾,很是霸氣,隨後葉小明也崇拜的說林雨峰是中國音響的領軍人物。
葉小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估計很多對中國改革初期不了解的人,看不明白,改革初期我們的很多企業家,是具備振興民族精神的。
更是把這種精神當成民族使命一樣,肩負著振興民族等情懷。
正是歸根於此,也才有了歐陽雪和葉小明,去樂聖談和解的時候,林雨峰的那段話,如果公理都不在了,我就從這跳下去。
這裡粗狂的解釋一下,林雨峰說的公理,是什麼意思,當一個企業的話事人,把振興民族企業當成使命的時候,卻被自己的同胞背後捅刀子,而法律只負責商業的合理性,不負責商業的使命和情感,換位思考,放誰身上,這也很難接受。所以才有了那句,委屈的跳下去之言。
而當林雨峰和丁元英見面之後,使命情感和商場本質的對話,讓林雨峰醒悟了商場的本質只有競爭的道理。那句生老病死我都怕,但是不會因為你怕,它就不來了,讓林雨峰知道了,沒有丁原英也會有別人這麼做,早晚的事情。林雨峰面對自己的疏忽也好,對市場本質認識不足也罷,但是卻不可能,不講理的殺丁原英了。
縱觀以上也才有了,林雨峰臨死前最後一句抱怨的話,人原來是可以被憋死的,家國情懷面對殘酷的市場本質,委屈,不解,自責,等等因素,這一切都不重要了,補充一下,樂聖的負債率在那時不是最高的,也不是無解的。縱觀如今的企業負債率高的都不敢去看。這個話題會再浮世繪連載裡有入骨的描述。
關於劉冰的死,幾句話的事,劉冰其人能力不足,夢想卻通天,縱觀救世主一書,劉冰的貪婪和無知從始至終,從收唱片的小聰明,到劉主任的名片,從讓朋友到北京幫忙到和朋友吹牛,從認知不足怕擔責任的退股,到賴著不走想混飯吃,直至最後竟然想憑藉幾張白紙去上位。劉冰這樣的人在現實裡比比皆是,能力不足卻想的很美,於是各種抱怨和無底線手段什麼都敢用。這樣的人,在商場裡甭管幹什麼行業,都是必死無疑的局面。
歐陽雪的目標單一,書中對歐陽雪的寫實非常深刻,她不缺情懷和擔當,做事思維清晰,邏輯嚴謹,最可貴的是,踏踏實實,沒有商人那種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毛病,如實關照到今天的企業,自然明白,如老乾媽,娃哈哈等等企業,作者的暗喻就是如此。踏實肯幹的必定會成為牢固的基石。
關於肖雅文的寫實,那是作者對,當時那個時代的精英的一種認可,什麼樣子的才算精英,有學識,有閱歷,不浮不躁,具備透視事情本質的能力。所以讀者不妨去看看書中肖雅文的思維和發言自然明白了,如實到現在這裡就不寫了,會涉及到別人的隱私。
這裡順便交代一下,大師對丁原英的點評,三分靜氣,這個估計很多人都明白,但是不一定是真明白。
三分靜氣是指,丁原英可以自己站在大局的層面考慮全局的問題,不明白的自悟去吧。
三分貴氣,能站在那個高度考慮問題的人,能是一般人嗎?有人說丁的原型是,纏中說禪,我粗略地看了看後者的作品,差距很大。
三分殺氣,這個問題很簡單,敢對傳統文化有如此看法的人,甚至是如實觀照到現實裡,假設這個人有了權力,代表什麼?這個就說道這裡吧。
一分痞氣,丁原英和韓楚風就那樣打上門去,責問佛教的不作為,甚至用一首詩笑話佛教佛法,這不就是不講理的痞氣行為嗎?
關於,「天道」這兩個字困住了很多人,一張嘴玄之又玄,讓人無語,這裡詳細解答一下。
天道,天,不是神,可以理解為本質,道,也不是什麼規律,是道可道,非常道地道,解釋道的本質就是,萬事萬物的本來。綜合在一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看萬事萬物的本質,如此一想,作者的格局如何一目了然。
遙遠的救世主,這句話的意思是,內聖外王的銜生,也可以理解為,勿向外求,把這句話放在現實中,那就熱鬧了,可以關照一下,如今的企業哪個向內求了,都是在拼命地挖掘市場,哪裡有什麼使命,為了錢什麼招數都敢用,結果呢?以房地產為例子,如果不是政策挽救,九成都完犢子了,網絡呢?如果拋棄掉燒錢的行為,拼一下市場正常的運營能力,有幾個能存活?
終於寫完了,一個標題,雖然沒有什麼人看我的文章,但是本人沒有一點盲目的,胡編亂造行為,沒有為了博眼球而去沒有底線的渣子行為,很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