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水滸之:魯智深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0-09-03 凱文1981

魯智深魯達,可能是《水滸傳》中粉絲最多的好漢。很多讀者讚頌他扶危濟困,行俠仗義,也有很多評論家稱讚他爽直率真,光明磊落。特別是在《拳打鎮關西》一文中,明代著名學者李卓吾甚至評價他為「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他給這位魯提轄戴的高帽數量之多,檔次之高,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百家講壇》的主講人鮑鵬山先生,也在他的講座中力捧魯智深,認為他是一百單八將中最可敬可愛,也是最圓滿的一位。

戴敦邦水滸人物譜 魯智深

但,魯達當得起如此誇張的讚譽嗎?今天,讓我們來重新審視一下這個人物。

《拳打鎮關西》一文中,魯達請史進、李忠喝酒,聽說了「鎮關西」鄭大官人欺負金家父女的事情。讓我們注意一下魯達的反應:他在聽完金翠蓮講完他們父女倆悲慘遭遇後,並沒有立即表現出憤怒;而當他得知號稱「鎮關西」的鄭大官人就是賣肉的鄭屠時,他才發怒。原文如下:

「……鄭大官人便是此間狀元橋下賣肉的鄭屠,綽號鎮關西。……」魯達聽了道:「呸!俺知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腌臢潑才,投託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讓魯達發怒的,首要原因並不是鄭屠那廝「這等欺負人」,而是他膽敢自稱「鎮關西」。魯達的邏輯是,我這麼大的能耐,都沒能自稱鎮關西,你算什麼玩意兒,敢自稱鎮關西?!而欺負金家父女,只是他發怒的次要原因。

這樣一來,魯達去收拾鄭屠的動機,就和我們通常理解的不同了。他不完全是去打抱不平,或者說打抱不平只是個次要動機。而主要動機,則是要讓鄭屠知道,你小子敢自稱鎮關西,老子不幹!

我這麼說,有其他根據嗎?有的。

第二天,經過一番鋪墊,魯達總算要對鄭屠下手了。過程很精彩,但各位看官都很熟悉,在此不必贅述。總之鄭屠被他制服,動彈不得,他對鄭屠說明要揍他的原因:

「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

看到了吧,他仍然把鄭屠膽敢自稱「鎮關西」這個事情放在了第一位,強騙金翠蓮,只放在了第二位。

這樣,魯達這位英雄形象,恐怕要打折了。但是還有另一件事,恐怕要進一步給這個形象打折。

那就是魯達始終沒有對這個案件進行調查,也沒有對被告方鄭屠進行任何有效的審問。而這些正是妥善處理這個案件必不可少的關鍵步驟。

首先,魯達在聽完金氏父女的哭訴後,當場就決定打死鄭屠。他沒有想一想,他們說的是不是事實,有沒有可能在說謊。他更沒有想到,即使金氏父女所說的一點不差,鄭屠確實是個可惡的渣男,但也罪不至死。他還沒有想到,就算鄭屠除此之外還犯了十惡不赦的死罪,也輪不著他魯提轄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處死鄭屠。

其次,在第二天要對鄭屠下手的時候,他也沒有審問鄭屠。我們接著看原文:

「……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

按說,魯達武藝遠在鄭屠之上,他此時已經制服了鄭屠,在說完「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這句話之後,他完全可以不急著動手,而是讓鄭屠當眾交代犯罪經過。然而,魯達並沒有這麼做,直接就對鄭屠下了重手。就這樣,他剝奪了鄭屠認罪或爭辯的權利。

這樣一來,鄭屠到底有沒有犯罪,犯了哪些罪行以及犯罪程度的深淺,我們只能聽金家父女的一面之詞了,而他們有沒有可能造假,有沒有添油加醋,亦或是通過裝可憐的方式來消費魯達(也消費讀者)的同情心,我則們無從得知了。但是,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甚至,在這段故事中,魯達很肯能被人當槍使了,成了替人報仇的工具,為什麼呢?

犯了人命官司,魯達逃走後,又一次遇見了金家父女。而此時這二位的境遇,簡直讓我們大跌眼鏡。

原來,他們沒有按照原計劃回東京老家,而是去了代州雁門郡,在這裡遇見了逃亡的魯達。而且就在這短短的幾十天,金翠蓮找了個好老公,就是當地的大財主趙員外,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

如此強烈的反差,各位有沒有覺得非常奇怪?短短幾十天時間,金氏父女就從兩個可憐兮兮的、流落街頭的賣唱藝人,搖身一變,成了個大財主的外宅,從吃了上頓沒下頓被人逼得走投無路,到家住豪宅穿金戴銀,滿打滿算才兩個來月,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哪個勵志故事或心靈雞湯能讓人有這麼高的成功效率?

我們接著看原文:

金老道:「恩人在上:自從得恩人救了,老漢尋得一輛車子,本欲要回東京去,又怕這廝趕來,亦無恩人在彼搭救,因此不上東京去。隨路望北來,撞見一個京師古鄰,來這裡做買賣,就帶老漢父子兩口兒到這裡。虧殺了他,就與老漢女兒做媒,結交此間一個大財主趙員外,養做外宅,衣食豐足,皆出於恩人。」

漫畫 趙員外

這難道真的就是「否極泰來,遇難成祥」嗎?這背後難道沒有別的什麼彎彎繞嗎?

筆者此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非常可能會有這麼一種解釋:這位趙員外,就是整個事件的幕後主使。他與鄭屠本就是仇家,於是計劃做掉鄭屠,因此派自己演技高超的小妾(也可能當時是丫鬟,事成之後會有升遷)金翠蓮和她同樣演技高超的父親化妝成賣唱藝人,去做「地下工作」,工作的對象,就是魯達(之前也可能會有別的對象)。然後,藉助魯達之手,除掉鄭屠。結果,魯達非常配合,金氏父女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然後回到了主人身邊。

可能是這樣嗎?我在原文中找不到其他證據了,但是同樣找不出能夠推翻這種猜測的有力證據。同時,這種猜測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金氏父女的境遇會在那麼短的時間裡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這一奇怪的現象。

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個故事中的魯達還能夠稱得上是英雄好漢嗎?他完全成了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衝動蠻幹的莽夫。

其實,身為軍官的魯達,他的身上,江湖氣太重,而沒有一點法制觀念。

筆者自畫:魯智深上梁山

面對逃犯史進,他不是將他繩之以法,也沒有避而遠之,而是傾心結交;面對金翠蓮和鄭屠這樣一起民事案件,他完全沒有想到要用司法手段來解決,而且自己都懶得調查真假,甚至懶得審問當事人,而是當街打死人命,進而逃走,也沒敢投案自首,完全不像男子漢大丈夫一樣敢作敢當。

我們可以認為,在建立法治社會的今天,魯達的這些做法,是必須批判的。

讀者們推崇魯智深,還因為他不怕以高俅為代表的「權奸」,動不動就聲稱「讓那廝吃洒家三百禪杖」,而對於我來說,我還真心希望他能夠「說到做到」,在後文中能夠對高俅這樣重量級的壞人加以懲處。但通觀全書,即使在高俅被抓上梁山,也沒能找到這樣的情節。這是多麼可惜的事情!如果有的話,將會是多麼大快人心呀!而面對高俅的迫害,他也沒有選擇反抗,而是燒掉菜園逃跑了事。這也說明從本質上講,他還是怕高俅的,「讓那廝吃三百禪杖」云云,咋呼咋呼就算了,不能當真。

大鬧野豬林

當然,魯智深比起其他好漢來,也確有他光彩照人的一面。其他的好漢們,大都有殺害無辜的行徑,而少有救人危難的義舉。魯智深則不然,除了「拳打鎮關西」這一疑案外,沒有殺害無辜的劣跡,在很多故事中有還救人的義舉。他成功地救過桃花村劉太公一家,救過林衝(這兩件事情,和拳打鎮關西比起來,筆者認為他做的是相對比較妥當的),試圖救瓦罐寺的和尚、身陷囹圄的史進而沒有成功(如果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我們發現他也算不得「智深」,甚至有些「智障」)。這些行為,我們可以認為魯智深就是一個江湖豪俠。

另外,和別人比起來,魯智深確實是個比較有趣的人。這一點在他大鬧五臺山、在桃花村「說因緣」並痛打小霸王周通、在大相國寺菜園戲弄潑皮等情節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現。所以這些章節讀起來讓人興味盎然,就想看漫畫一樣。所以說魯智深「可愛」,是有一定道理的。

痛打小霸王

但魯智深也僅此而已了,如果對他做個評價,他不過是個武藝高強、魯莽率性、江湖氣十足但心腸不壞的俠客。學者李卓吾也好,鮑鵬山先生也罷,對魯智深這個形象過於拔高了,筆者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也不利於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理性地認識《水滸》。

相關焦點

  • 新水滸為何抹黑魯智深武松?細看之後才明白:是為了洗白四個惡人
    我們把水滸原著和新版電視劇比較之後才明白:原來抹黑魯智深武松,是為了洗白四個惡人。在經典(李雪健)版水滸中,魯提轄一出場就是勇攔驚馬,救了車上的孩子和半條街的人,而新版水滸的魯提轄咋咋呼呼出場,開始拳打腳踢欺負無辜的茶博士(相當於茶館服務員)。
  • 再讀水滸,仰嘆宋江之忠義
    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讓好漢們敬服呢?便是懂得周全他人,用四川話說叫做「會裹謀人」。水泊梁山,聚義一百單八將,麾下兵卒無算,成分複雜。梁山山寨中有純粹持著江湖義氣上山的魯智深武松一類人,有迫於吏道昏暗逼上梁山的林衝楊志一類人,也有被梁山詐計落草梁山的盧俊義朱仝一類人,甚至有王英李立這般江湖敗類,可以說是一鍋大雜燴。
  • 再讀《水滸》之:《水滸》描繪了一個怎樣的社會
    各個階層的人,不論是江湖好漢還是朝廷官員,往往都不拿法律當一回事。比如身為軍官的魯達,要管鄭屠和金翠蓮的民事糾紛,根本就沒有想到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弱者制裁惡霸;林衝受到高俅的陷害,糟糕的法制則直接成了壞人陷害無辜的工具;武松倒是試圖通過法律途徑來為被害的哥哥伸冤,無奈縣令收了被告人的好處,根本不予受理。這些情況,使得魯智深、林衝、武松告別了正常的生活軌道,而走向了國家的對立面。
  • 細品魯智深,俠義精神下的名利色之心
    魯智深是《水滸》為數不多的被稱為有義之士,開始能打抱不平,後面還能坐化圓寂,出手大方,不求回報。看起來是這麼回事,細品發現不盡然。後來要借銀子,史進一次十兩,李忠只拿出二兩,當眾人面就說:也是個不爽利的人。可是再次見到李忠時,李忠成了頭領,魯智深態度自然就好多了,開始稱兄道弟了,既然兄弟在此,劉太公這頭親事,再也休題。但對李忠的鄙視是第一印象,後來在山上偷了李忠的財物跑路了。
  • 再讀水滸之:給史進拿個主意
    這並不僅僅因為他是水滸一百單八將中第一位出場的好漢,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事作風,可以給今天的我們以重要而深刻的啟示。老三白花蛇楊春主張強攻史家村,救回陳達;但大寨主神機軍師朱武是個老謀深算的老江湖,本著「逢強智取,遇弱強攻」的方針,制定了一條「苦計」,不但救回了陳達,還把史進拉下了水。原來這條「苦計」,就是朱武和楊春兩個人,不帶兵器,親自去史家村苦苦哀求史進,要麼放了陳達,要麼連我倆一起解送官府,以成全我們的義氣。
  • 水滸陰謀論:是義薄雲天的江湖豪客傳還是爾虞我詐的紙牌屋?
    提起水滸陰謀論,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明末清初大才子金聖歎,可以說他是水滸陰謀論的開山鼻祖。金聖歎這個人恃才傲物,自視極高,泛泛之作難以入其法眼,也只有水滸這樣的神作才能令他神魂顛倒,頂禮膜拜。金大才子曾感慨萬千的說:「嗚呼!天下之樂,第一莫若於讀書。
  • 水滸中武松的都頭、林衝的教頭、魯智深的提轄,誰的官職高?
    下面就老施最喜歡的三個好漢武松、林衝、魯智深的原官職做一個分析,以供聊資。都頭,武松的職務。他景陽岡打虎成功之後,被陽穀縣知縣任命為都頭。知縣見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舉他,便道:「雖你原是清河縣人氏,與我這陽穀縣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參你在本縣做個都頭,如何?」武松跪謝道:「若蒙恩相抬舉,小人終身受賜。」知縣隨即喚押司立了文案,當日便參武松做了步兵都頭。
  • 盧俊義武松林衝,誰才是水滸第一高手?施耐庵寫水滸時是怎麼想的
    這本書現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要遠遠低於它本應得到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許多人看得不夠細緻,沒能把水滸看明白。胡適在《水滸傳考證》裡說:「在中國文學史佔的地位,比左傳史記還要重大得多。」梁實秋說:「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不愧金聖歎稱之為第五才子書,可以和莊子、離騷、史記、杜詩並列,我一讀、再讀、三讀、不忍釋手。」
  • 再讀《水滸》之:楊志為什麼這麼倒黴
    《水滸》中有不少好漢都挺倒黴的。比如林衝、宋江、武松,本來都可以在正常的生活軌道中平淡安穩地過日子,就像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一樣;但由於種種原因,他們都當上了佔山為王的強盜,可以說很倒黴。但是要說哪個好漢最倒黴,我想這位就非青面獸楊志莫屬了。
  • 讀《水滸》之重溫年少英雄夢
    小的時候做著「魯智深」和「武松」那樣的英雄夢,討厭並唾罵高球為奸臣走狗。長大了卻活成了「高俅」,媚世愛俗的樣子 有時候連自己也作嘔。有些人說:「成長伴隨著無奈,成熟就是應該丟掉一些東西。」至今我回過頭發現,我丟掉的東西好似我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丟掉了這些東西讓我感覺很痛苦,內心的掙扎撕裂,讓我無數次有了消極厭世的念頭。儘管我嘗試了很多辦法,都好似身沉大海一樣無法逃脫,那種窒息的感覺好像噩夢一般徘徊。
  • 再讀水滸之:談談武松打虎
    如果說哪一段水滸故事最有名》中李逵打過虎,解珍解寶打過虎;《水滸》以外,《西遊記》中孫悟空、豬八戒都打死過老虎(或虎精),還有「唐打虎」、「蕭峰赤手屠熊搏虎」、「楊子榮打虎上山」等故事和傳說(順便心疼一下可憐的老虎,硬生生被猛人們打成了瀕危物種)。
  • 魯智深是《水滸傳》唯一沒有爭議的好漢嗎?鄭屠戶怎麼看
    魯智深看不慣賣肉的惡霸「鎮關西」鄭屠戶欺負金翠蓮和他的父親金老漢,於是行俠仗義,放走金氏父女之後又去找鄭屠戶算帳,打了他三拳,沒想到出手太重把人給打死了。鎮關西欺負良家婦女的時候,官府隱身了;魯智深打死了鎮關西,官府出來了,開始通緝好漢。這是施耐庵對社會的一個極大的諷刺,官府就是為保護鎮關西這樣的人設立的,設立的目的就是欺壓百姓和保護所有欺壓百姓的人。
  • 金聖歎讀《水滸》:武松上上人,宋江和時遷下下人
    武松的形象非常高大,在《水滸傳》中,一開場是個與人打架犯事之後避禍的人,在柴榮府上巧遇松江,武松舊聞宋江義名,非常仰慕,二人結拜為兄弟。,人稱「鼓上蚤」,在梁山好漢中排名倒數,善於偷盜,在準備上梁山之前,時遷正準備偷盜他人墳墓,偷吃了普通百姓家的雞還要抵賴一番,對社會來說絕對是個有害的人,也可以說是個典型的缺德之人。
  • 魯智深,我勸你善良。
    在《水滸》一書中,魯智深的第一次出場,是在茶館偶遇尋找師父的史進,那時候的他還叫魯達。進去一看,原來賣藝的人是他的啟蒙老師,叫做打虎將李忠。,對於他自己看不上眼的人,是從來不顧忌別人感受的。三人當中,魯智深是提轄,屬於拿國家工資的;史進是富二代,去了少華山以後,他們的錢財都是搶來的;只有李忠屬於底層老百姓,他賣藝一個月所掙的錢,可能也就區區幾兩銀子。對於史進而言,十兩銀子不算多,但對於李忠而言,二兩銀子也不算少。殊不知「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魯智深的確是水滸中為數不多的好漢,而對於大眾,李忠卻只是一個「小人物」。
  • 魯智深: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少讀魯智深,最初的印象是多個閃閃發光的名場面,略舉幾例:1、缽盂大的拳頭砸在鎮關西臉上,直似開了個染鋪。2、倒拔垂楊柳3、野豬林仗義救林衝。4、大鬧五臺山,把狗腿塞在其他和尚嘴裡。 魯智深的作派,看得讓人暢快無比,真是粗豪仗義、快意恩仇。
  • 讀水滸我是認真的(一)
    491、宋江父親宋太公是個有忠義思想的人先回答問題...」被推薦至頭條首頁!493、水滸作者是在抹黑假和尚魯智深是個例外!先回...」被推薦至頭條首頁!494、晁蓋殺楊雄和石秀是為了顯示我是一把手!先回...」被推薦至頭條首頁!
  • 《水滸》雜談(二)
    七十回本水滸中,涉及到喝酒的場合,就有數百次之多。其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第一,宋朝時期,上至帝皇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平民百姓,甚至是婦女老太婆,喝酒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須。第二,喝酒作為平常解渴的飲料。第三,水滸傳描寫的江湖豪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本來就是常態。
  • 電視劇水滸美化了李逵,醜化了蔡京任原,弱化了林衝魯智深
    水滸傳是一部偉大的作品,被多次拍成電視劇,各個版本電視劇各有優點,為傳播水滸文化立下了大功。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與原著相比,改編幅度太大,人物和情節嚴重縮水,還有人物定位與原著差別太大,如果不看原著,只看電視劇,就會出現許多誤區。
  • 《水滸細節解密》之 書中豬肉飲食意外記錄的歷史變遷
    《水滸細節解密》系列正在繼續,本期第一百四十二回!最近,大錘的水滸細節解密系列,已經開始聊古典小說《水滸傳》中出現的各種古代飲食。在上一期介紹了宋代比較上檔次的肉類——羊肉之後,本期我們來介紹書中另外一種頻繁出沒的肉食:豬肉。
  • 誰是《水滸傳》武功第一人 梁山有幾人能入選「水滸五虎將」
    假如是討論「水滸」好漢的武力排行,那就可以算上《徵四寇》中的武將在戰鬥中所表現出來的武力值了。同時,還可以《說嶽全傳》,以及評書、影視劇,乃至民間傳說為依據,來進行「水滸」武將武功大排名。本文對武將的排名只以《水滸傳》為藍本依據,不涉及《徵四寇》及其他書籍和傳說。那麼,按照施耐庵的文本故事,梁山好漢的武將陣容如何,他們的實力在《水滸傳》中又居於什麼樣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