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魯達,可能是《水滸傳》中粉絲最多的好漢。很多讀者讚頌他扶危濟困,行俠仗義,也有很多評論家稱讚他爽直率真,光明磊落。特別是在《拳打鎮關西》一文中,明代著名學者李卓吾甚至評價他為「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他給這位魯提轄戴的高帽數量之多,檔次之高,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百家講壇》的主講人鮑鵬山先生,也在他的講座中力捧魯智深,認為他是一百單八將中最可敬可愛,也是最圓滿的一位。
戴敦邦水滸人物譜 魯智深
但,魯達當得起如此誇張的讚譽嗎?今天,讓我們來重新審視一下這個人物。
《拳打鎮關西》一文中,魯達請史進、李忠喝酒,聽說了「鎮關西」鄭大官人欺負金家父女的事情。讓我們注意一下魯達的反應:他在聽完金翠蓮講完他們父女倆悲慘遭遇後,並沒有立即表現出憤怒;而當他得知號稱「鎮關西」的鄭大官人就是賣肉的鄭屠時,他才發怒。原文如下:
「……鄭大官人便是此間狀元橋下賣肉的鄭屠,綽號鎮關西。……」魯達聽了道:「呸!俺知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腌臢潑才,投託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讓魯達發怒的,首要原因並不是鄭屠那廝「這等欺負人」,而是他膽敢自稱「鎮關西」。魯達的邏輯是,我這麼大的能耐,都沒能自稱鎮關西,你算什麼玩意兒,敢自稱鎮關西?!而欺負金家父女,只是他發怒的次要原因。
這樣一來,魯達去收拾鄭屠的動機,就和我們通常理解的不同了。他不完全是去打抱不平,或者說打抱不平只是個次要動機。而主要動機,則是要讓鄭屠知道,你小子敢自稱鎮關西,老子不幹!
我這麼說,有其他根據嗎?有的。
第二天,經過一番鋪墊,魯達總算要對鄭屠下手了。過程很精彩,但各位看官都很熟悉,在此不必贅述。總之鄭屠被他制服,動彈不得,他對鄭屠說明要揍他的原因:
「洒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
看到了吧,他仍然把鄭屠膽敢自稱「鎮關西」這個事情放在了第一位,強騙金翠蓮,只放在了第二位。
這樣,魯達這位英雄形象,恐怕要打折了。但是還有另一件事,恐怕要進一步給這個形象打折。
那就是魯達始終沒有對這個案件進行調查,也沒有對被告方鄭屠進行任何有效的審問。而這些正是妥善處理這個案件必不可少的關鍵步驟。
首先,魯達在聽完金氏父女的哭訴後,當場就決定打死鄭屠。他沒有想一想,他們說的是不是事實,有沒有可能在說謊。他更沒有想到,即使金氏父女所說的一點不差,鄭屠確實是個可惡的渣男,但也罪不至死。他還沒有想到,就算鄭屠除此之外還犯了十惡不赦的死罪,也輪不著他魯提轄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處死鄭屠。
其次,在第二天要對鄭屠下手的時候,他也沒有審問鄭屠。我們接著看原文:
「……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
按說,魯達武藝遠在鄭屠之上,他此時已經制服了鄭屠,在說完「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這句話之後,他完全可以不急著動手,而是讓鄭屠當眾交代犯罪經過。然而,魯達並沒有這麼做,直接就對鄭屠下了重手。就這樣,他剝奪了鄭屠認罪或爭辯的權利。
這樣一來,鄭屠到底有沒有犯罪,犯了哪些罪行以及犯罪程度的深淺,我們只能聽金家父女的一面之詞了,而他們有沒有可能造假,有沒有添油加醋,亦或是通過裝可憐的方式來消費魯達(也消費讀者)的同情心,我則們無從得知了。但是,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
甚至,在這段故事中,魯達很肯能被人當槍使了,成了替人報仇的工具,為什麼呢?
犯了人命官司,魯達逃走後,又一次遇見了金家父女。而此時這二位的境遇,簡直讓我們大跌眼鏡。
原來,他們沒有按照原計劃回東京老家,而是去了代州雁門郡,在這裡遇見了逃亡的魯達。而且就在這短短的幾十天,金翠蓮找了個好老公,就是當地的大財主趙員外,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
如此強烈的反差,各位有沒有覺得非常奇怪?短短幾十天時間,金氏父女就從兩個可憐兮兮的、流落街頭的賣唱藝人,搖身一變,成了個大財主的外宅,從吃了上頓沒下頓被人逼得走投無路,到家住豪宅穿金戴銀,滿打滿算才兩個來月,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哪個勵志故事或心靈雞湯能讓人有這麼高的成功效率?
我們接著看原文:
金老道:「恩人在上:自從得恩人救了,老漢尋得一輛車子,本欲要回東京去,又怕這廝趕來,亦無恩人在彼搭救,因此不上東京去。隨路望北來,撞見一個京師古鄰,來這裡做買賣,就帶老漢父子兩口兒到這裡。虧殺了他,就與老漢女兒做媒,結交此間一個大財主趙員外,養做外宅,衣食豐足,皆出於恩人。」
漫畫 趙員外
這難道真的就是「否極泰來,遇難成祥」嗎?這背後難道沒有別的什麼彎彎繞嗎?
筆者此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非常可能會有這麼一種解釋:這位趙員外,就是整個事件的幕後主使。他與鄭屠本就是仇家,於是計劃做掉鄭屠,因此派自己演技高超的小妾(也可能當時是丫鬟,事成之後會有升遷)金翠蓮和她同樣演技高超的父親化妝成賣唱藝人,去做「地下工作」,工作的對象,就是魯達(之前也可能會有別的對象)。然後,藉助魯達之手,除掉鄭屠。結果,魯達非常配合,金氏父女倆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然後回到了主人身邊。
可能是這樣嗎?我在原文中找不到其他證據了,但是同樣找不出能夠推翻這種猜測的有力證據。同時,這種猜測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金氏父女的境遇會在那麼短的時間裡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這一奇怪的現象。
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個故事中的魯達還能夠稱得上是英雄好漢嗎?他完全成了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衝動蠻幹的莽夫。
其實,身為軍官的魯達,他的身上,江湖氣太重,而沒有一點法制觀念。
筆者自畫:魯智深上梁山
面對逃犯史進,他不是將他繩之以法,也沒有避而遠之,而是傾心結交;面對金翠蓮和鄭屠這樣一起民事案件,他完全沒有想到要用司法手段來解決,而且自己都懶得調查真假,甚至懶得審問當事人,而是當街打死人命,進而逃走,也沒敢投案自首,完全不像男子漢大丈夫一樣敢作敢當。
我們可以認為,在建立法治社會的今天,魯達的這些做法,是必須批判的。
讀者們推崇魯智深,還因為他不怕以高俅為代表的「權奸」,動不動就聲稱「讓那廝吃洒家三百禪杖」,而對於我來說,我還真心希望他能夠「說到做到」,在後文中能夠對高俅這樣重量級的壞人加以懲處。但通觀全書,即使在高俅被抓上梁山,也沒能找到這樣的情節。這是多麼可惜的事情!如果有的話,將會是多麼大快人心呀!而面對高俅的迫害,他也沒有選擇反抗,而是燒掉菜園逃跑了事。這也說明從本質上講,他還是怕高俅的,「讓那廝吃三百禪杖」云云,咋呼咋呼就算了,不能當真。
大鬧野豬林
當然,魯智深比起其他好漢來,也確有他光彩照人的一面。其他的好漢們,大都有殺害無辜的行徑,而少有救人危難的義舉。魯智深則不然,除了「拳打鎮關西」這一疑案外,沒有殺害無辜的劣跡,在很多故事中有還救人的義舉。他成功地救過桃花村劉太公一家,救過林衝(這兩件事情,和拳打鎮關西比起來,筆者認為他做的是相對比較妥當的),試圖救瓦罐寺的和尚、身陷囹圄的史進而沒有成功(如果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我們發現他也算不得「智深」,甚至有些「智障」)。這些行為,我們可以認為魯智深就是一個江湖豪俠。
另外,和別人比起來,魯智深確實是個比較有趣的人。這一點在他大鬧五臺山、在桃花村「說因緣」並痛打小霸王周通、在大相國寺菜園戲弄潑皮等情節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現。所以這些章節讀起來讓人興味盎然,就想看漫畫一樣。所以說魯智深「可愛」,是有一定道理的。
痛打小霸王
但魯智深也僅此而已了,如果對他做個評價,他不過是個武藝高強、魯莽率性、江湖氣十足但心腸不壞的俠客。學者李卓吾也好,鮑鵬山先生也罷,對魯智深這個形象過於拔高了,筆者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也不利於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理性地認識《水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