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十六年,還好終於等到你,魏嬰!

2020-09-03 教育教學那點事兒

為什麼喜歡陳情令?大概是因為裡面的人物情感,純粹乾淨動人,是我們現實生活裡無法觸及的白月光。

哪怕被全世界所誤解,還是有一個人能懂你。哪怕被全世界拋棄,還是有一個人對你不離不棄。哪怕接近你對他有害無益,還是一腔熱血義無反顧。

在功利主義橫掃了愛情、友情甚至親情的當下,這種帶著靈魂信念力的感情就像一束光,照得世人睜不開眼。

藍湛對魏嬰,便是如此。藍湛對魏嬰的感情跨越性別,跨越世俗的偏見,跨越時間,跨越生死。

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但他不能不等,哪怕等到下輩子他也會義無反顧地等下去,因為這是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

其實藍湛心裡怎會不知,魏嬰可能永遠不會回來了?

他了解魏嬰。像魏嬰這樣的人,如果還活著,以他的性格不可能悄無聲息地藏十幾年,而不被江澄和藍湛發現。即使他藏著,江藍兩家也集兩大家族之力地毯式搜索了十幾年,人問遍了,鬼也問遍了,按理說哪怕是人海裡掉了一根針也該撈到了。

藍湛明白,像魏嬰這樣的人,如果他死了,唯有奪舍才可能回來。但奪舍,這不是魏嬰能做出的事,他有他做事的原則與底線,不會為了一己私利加害無辜之人。再次,魏無羨最後主動選擇放手墜入懸崖,是真的想以他的死徹底終結世間這場荒唐的鬧劇,所以魏無羨不會主動回來了。

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藍湛無怨無悔。

如果魏無羨一輩子不回來,以藍湛的偏執程度,大概也會問靈一輩子,等一不歸人。

當初藍湛母親去世,所有人都明白母親不會回來了,藍湛自己也懂,但只有幾歲的藍忘機,就固執地每月依舊在母親房前跪著,等那扇永遠不會再開的門開。

藍湛就是這樣的人,在他封閉的內心世界裡,一輩子能走進心裡的人本就寥寥無幾,母親,魏嬰,哥哥,父親,叔父。母親走了,帶走了他的整個童年,從此他活成了一個冷血的小古板,不讓任何外人進入他的世界。

直至遇見魏嬰,那扇關上的心門好不容易才被重新撬開,光一點一點透進來。

雖然還是冷著臉,但他平靜的心池已經被攪成一團漿糊。生氣、喜悅、好奇、開心、難過、擔心、憂慮……所有的情緒都被魏嬰重新帶進他的生命裡。

魏嬰懂他,他懂魏嬰,不需要言語,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信念。命運讓他們多次同生共死,他們的生命早就連接在一起了。

但是魏無羨這束光,沒亮多久就熄滅了。魏無羨走了,帶走了藍忘機的一整個少年時光。他質疑,他後悔,他愧疚,他問靈十三載,執著地等一不歸人。

世界皆知,逢亂必出含光君,他們不知的是每一次亂,藍湛都希望是魏無羨重歸搗的亂,藍湛不過是不想放過任何一絲找回魏嬰的機會罷了。而每次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藍湛覺得魏嬰沒有任何回應,大概是怨他的吧……

整整十六年,這是何等煎熬?大概只有藍湛自己知道。十六年來,找不到魏嬰,藍湛就走他走過的路,做他做過的事,受他受過的苦,默默把自己活成了魏無羨的樣子。有人說,如果魏無羨不回來,藍忘機的餘生將是一場活埋……

還好魏無羨回來了,而聽到忘羨響起的那一刻,大概是藍湛十六年來最開心的一刻。

他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飛奔去見魏嬰,足足比江澄快了半支曲子的時間,因為他怕來不及,他怕抓不住,他怕再失去……

等了十六年,還好終於等到你,魏嬰

相關焦點

  • 《陳情令》江澄把陳情在懷裡揣了十六年,只是魏嬰知道太晚
    《陳情令》中江澄是個十分意難平的角色,同樣是等了十六年,最後卻只等到魏嬰一句:「對不起,我食言了。」驕傲的他,那一刻,淚流滿面,他們之間錯過了太多解釋。,他還是一點沒變,當知道魏嬰重生回來的那一刻,臉上分明是驚喜,可表現出來的卻是憤怒,魏嬰從他語氣裡接收到的信息是,十六年了,江澄對他的恨意絲毫未減。
  • 魏嬰離開的十六年:藍湛失而復得更加珍惜,這次分別恰到好處
    魏嬰離開的十六年:藍湛失而復得更加珍惜,這次分別恰到好處!夷陵老祖終於被他們「打敗」終於死了,他們怎麼會不高興呢!,讓別人無法撼動你。而他的考慮也只是為了魏嬰著想,因為他知道眾仙家,是容不得魏嬰手裡的陰虎符的。他們容不得陰虎符並不是因為什麼鬼道、邪道的,只是想把那個厲害的東西佔為己有。正是因為清楚這一點,藍湛才想辦法阻止魏嬰修鬼道,覺得把魏嬰藏起來就能保護他。可藍湛不知道這只是自己以為的好,他沒想過魏嬰到底能不能接受這樣。
  • 藍湛十六年的等待,你可知?
    , 其實,這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叫留白,就是留給大家想像的空間, 雖然沒有演藍湛這十六年是如何度過的, 但是,劇中已經告訴了我們藍湛這十六年等待的心境。 楊過等了小龍女十六年,郭襄找了楊過二十四年,張三丰念了郭襄百年。 等待,若能看到希望,是一件美好的事,可是,這等待如果遙遙無期,就是一件很殘忍的事。 所以說,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蒼老!
  • 《陳情令》魏嬰跟隨藍湛回到雲深不知處,只是此行晚了十六年
    魏嬰不懂藍湛這份深情與苦心,最終還是在窮奇道與藍湛分道揚鑣,藍湛沒有阻攔,只是看著他策馬揚鞭的背影,心痛欲絕。藍湛的淚最是惹人傷悲,那是失去魏嬰的痛苦,那是對自己沒有保護好他的自責,也是對無法改變的局面無聲的憤怒。
  • 「陳情之不忘3」十六年已過,藍湛對魏嬰的執念不變
    荒山野嶺的,怎會突然冒出個人來,魏嬰道:「姑娘,你我素不相識,別擋路啊!」「剛剛是你施的法術?」這一晚,魏嬰終於有了落腳之地。他倚在榻邊喝酒,望著窗外的明月。腳下有路,怎麼走都行。只有在那裡,過去的十六年,如今的一別兩地,千頭萬緒才說得清楚。若直接說魏嬰我心悅你,合適嗎?他上一世總是逗姑娘 ,處處撩撥人。
  • 《陳情令》:問靈十三載,終於等到你
    13年了,終於讓藍湛等到了。莫玄羽因為對莫家幾人的仇恨,選擇了獻舍禁術,召喚了世人皆知的夷陵老祖魏無羨,來幫自己報仇。魏無羨重生,待莫家莊一事結束後,魏無羨在大梵山遇到了金凌,為了保護這些小輩,他召喚出了本該不存於世、被挫骨揚灰的溫寧。發現是圈套後,立即吹奏一曲,以化解溫寧的戾氣。
  • 陳情令:魏嬰走後,藍湛撫琴問靈的那十六年
    可是藍湛不明白,魏嬰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初心,堅守著心中的正義。怎麼就成了邪魔外道,不可回頭。藍湛問靈十三載,卻等不到那個他一直想見的人。魏嬰走後,藍湛撫琴問靈的那十六年。第一年原來,一個人的寒潭洞如此清冷,如同記憶裡母親房門緊閉的那個冬天。背上的戒鞭痕就不癒合。
  • 《陳情令》魏嬰走後,江澄獨守陳情的那十六年
    有令牌整理了魏嬰走後,江澄獨守陳情的那十六年。第一年仙門百家的清談會上,人人都尊他江宗主,身邊卻沒有了那個愛出風頭、惹是生非,經常需要他來善後的麻煩精。某些恍惚間,他竟然有些不適應。小金凌正和仙子逗樂,江澄無意的問:「金凌,你不怕狗嗎?」金凌:「我是男子漢大丈夫,怎麼會怕狗?」江澄心想,是啊,誰會怕狗呢?突然的落寞起來。第六年下山夜獵,路過一家小店,傳來一陣笛音,江澄臉上黑沉,丟下一句「難聽」走了。那夜,他一邊擦著陳情,一邊罵著魏無羨。
  • 《陳情令》藍湛對魏嬰的信任動搖過嗎?
    十六年後,魏嬰歸來被藍湛帶回靜室,魏嬰問藍湛:「那時候你真的信我嗎?」藍湛沉默了,藍湛為什麼會沉默呢?有人說是藍湛十六年前不夠信任魏無羨,所以羨羨醒來質問他的時候會沉默,我並不認同。我非常感動忘羨的這份感情,有藍湛從始至終的信任,從雲深求學時的一見傾心,然後我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明白我是什麼樣的人。
  • 《陳情令》解讀:魏嬰陳情笛的傷
    電視劇 《陳情令》劇照我們之前講了《陳情令》中陳情笛的悲,作為魏嬰的靈器 十六年後,藍湛憑藉笛音就認出了魏嬰, 兩人相視不語,但卻勝過千言萬語的場景,讓人動容 (一)有人說這世間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這一幕不由會讓人想到這樣的一首詩「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時。莫待山陽路,空聞吹笛悲。」 如果你想念我,趁我活著的時候多來相見。
  • 若藍湛早知他會與魏嬰分別十六年,他還會如此對待魏嬰嗎?
    看到這裡的時候,很多讀者都發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如果藍湛早知會與魏嬰分別十六年,他還會像以前那樣對待魏嬰嗎?最直接的證據就是16年後藍湛在一次醉酒後跟魏嬰說的那句話:「我有悔,不夜天那次,沒有選擇跟你站在一處」。
  • 藍湛對魏嬰有多麼思念,看看景儀就知道了
    思念是可以感染的,藍湛十六年對魏嬰的思念早已化成溫熱的水,流淌在血液裡,流露在他最平常的行為習慣裡。這種習慣,影響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連對魏嬰毫不相識的小輩藍景儀,在他敬重的含光君那裡也真切感受到魏前輩的重要,雖然素未謀面,魏嬰這個名字已經紮根在藍景儀的心裡。
  • 如果你是楊過,十六年後沒等到小龍女,你還會跳崖殉情嗎?
    此後,他勤奮練劍,日夕如是,寒暑不問,終於將劍術練到木劍勝鐵劍、無劍勝有劍的境界,便腰懸木劍,身披敝袍,一人一雕,悄然西去,自此足跡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楊過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頂呆立了一夜,也沒等來小龍女,他這時候才終於肯相信,小龍女是來不了了:「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她自知中毒難愈,你決計不肯獨活,因此圖了自盡,卻騙你等她十六年。傻子,她待你如此情義深重,你怎麼到今日還不明白她的心意?」
  • 陳情令:淺析聶導為何是在十六年後復活魏嬰?
    有了密切關係,才能讓魏嬰通過金氏這條線連上金光瑤,這種密切關係不能是夫妻關係、父女關係、母女關係、結義關係、情人關係等,最好和金光善是父子關係,碰巧的是金光善風流成性,民間兒女無數,這就意味著總會有一個適合的子嗣用來獻舍;二、年齡只能在15至20歲之間,男性,為什麼在這個年齡段?
  • 「陳情令」藍湛為何不告訴魏嬰,思追是阿苑?
    陳情令完結篇,藍湛終於跟魏嬰說明了思追的身份,這也讓許多網友都疑惑不已,想不明白為什麼一開始藍湛不跟魏嬰說這件事情呢?甚至在魏嬰想念思追時,也沒有說。其實,這四個理由可以解釋這一切。再加上魏嬰也從來沒有追問過思追之事,所以傲嬌的藍湛更不可能主動跟魏嬰說明思追的身份。
  • 《我心匪石》02藍湛,你?魏嬰!這一次,我死也不會放手
    讓大樹遮住我,遮住我面對你的自卑和膽怯,也遮住我不由自主想靠近你的心情。藍湛,你對江澄那樣不屑,連眼神都不願給他一個,是因為十六年前他揮向我的那一劍嗎?是因為十六年來他對夷陵老祖一直恨意難消嗎?藍湛,你心裡還是看重我的,是嗎?
  • 《陳情令》這次牽手,竟是藍湛對魏嬰的告白
    好在魏嬰不拋棄不放棄,終於等來了十六年後藍湛的反攻。而且是一直牽著他,直到魏嬰推開,才不得不放手。說真的,兩人這麼多次親密接觸,唯有這次牽手總能讓我看的心跳加速。因為這不僅僅是藍湛救了魏嬰的命,更是藍湛等了十六年後的自我救贖。
  • 《陳情令》之藍湛:魏嬰,往後餘生,我願與你傾盡一世溫柔
    魏嬰,十六年前的恩怨情仇在十六年後終於真相大白,塵埃落定。看著眼前的你,我忘記了剛剛觀音廟裡那一場殊死搏鬥,慘痛,憤慨,疲憊,釋然……把那前塵往事盡拋腦後,牽著小蘋果的韁繩,與你緩緩前行,十六年來反覆出現的夢境真的就在眼前。
  • 細品《陳情令》:對一個字的理解不同,忘羨二人生生分離了十六年
    十六年,五千八百四十多個日日夜夜,藍忘機終於等回了那不知尋覓和呼喚過多少次的「不歸人」。然而,雖是恍如隔世的久別重逢,靜室中的兩人,並沒有出現情理之中的痛哭或者歡喜,而是馬上直面十六年前那最戳心的一個字——「信」。
  • 陳情令之藍湛:失去才知你是我命,十六年等一不歸人,餘生相依
    他默許了魏無羨稱呼他為「藍湛」時,已經證明了魏嬰在他心中的不同。可惜魏嬰撩人而不自知,藍湛卻情難自禁地對魏嬰動了心。也應了那句話,誰先動心誰便輸了,何況對方還是一個木頭。為了魏嬰,藍湛一次又一次的破了例。他那么正經地一個人,卻縱容魏嬰心血來潮的嬉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