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天禧丐者,周寫貌

2020-11-08 滄海一粟247791399

天禧丐者

天禧年間有個乞丐,沒人知道他的姓名,每到一個地方,並不死纏著要東西,衣服雖然破舊,但精神煥發。寒來暑往,從來不換衣服,偶爾被人呵斥,總是低頭離開,從不爭辯。

這樣過了十年,大家對他習以為常。有個開銀鋪的張生,店鋪在街面上。十多年裡,這個乞丐每天早晨都到店鋪來。張生可憐他,每天送他五文錢。

某日,張生看到這個乞丐穿戴華麗整齊,騎馬帶著僕人從門前經過。張生非常驚訝。乞丐說:「我有個哥哥在外地做官,多年沒回來,失去了音信,所以我淪為乞丐。現在我哥哥回來了,衣服和僕人馬匹都是哥哥送我的。」張生相信了。乞丐又說:「這十多年承蒙您照顧,總想報答,現在終於到時候了。我哥哥在某街有一處宅院,我在那安排了酒席,請您前去赴宴。」張生推辭,乞丐又說:「我已經邀請了幾個賓客,你不要拒絕。」然後留下僕人做嚮導,他自己騎馬離開。

張生跟著僕人來到一個小巷,曲曲折折,巷子很深。張生心裡疑惑說:「這裡從來沒有宅第啊?」僕人指著前方說:「再往前走一百步就到了!」

來到一個門口,房子很破,門上掛著破門帘。進去後,看到那個乞丐還是穿著以前的破衣服。他把張生邀請到一個房間,裡面有一張破蓆子,到處都是髒東西。張生心裡很嫌棄。乞丐對僕人說:「把客人們請來。」進來幾個人,衣服更破,身上長滿疥瘡,進來後圍著蓆子坐下。張生更加不安。

僕人推進一個器皿,裝著汙濁的水。放下後又出去端進一個大盤子,裡面是個蒸熟的小兒,手足俱全,冒著熱氣。乞丐撕下一塊肉,倒上汙水遞給張生,勸他吃喝。張生用手掩住嘴,驚愕的只想逃走。

乞丐嘆息說:「你不吃,這也是命啊!因為感念十多年對我的照顧,所以費心弄了這些酒食,都沒讓他們先吃。你不吃我也沒辦法了!」張生更加惶恐。乞丐從懷裡拿出一包藥說:「不吃酒肉是你的命,這裡還有一百多粒藥,作為報答。」張生把藥放到懷裡,一溜小跑回了家。打開後,包裡是黃金。估摸一下,和這十年送乞丐的錢數相當。

張生醒悟到這個乞丐是神仙。他非常後悔,再去那個地方尋找,已經找不到了。

這個故事和《神仙感遇傳·維楊十友》差不多。

【原文】天禧中有丐者,莫知姓氏,往來闤闍間,每至之處,亦不妄取。衣雖弊陋,形且充澤。祁寒暑雨,未嘗改易。人或呵叱,俛首便過。如此十餘年,率以為常。市井徒有張生者,貨銀為業,設肆於界中。丐者旬歲間凌晨必至,生憐之,日以五錢贈焉,頗懷感激。

忽一日,生見丐者袍帶巾櫛,跨馬引僕而過。生深以為訝。丐者曰:「某有兄,官於交廣,連綿數任,留某京師,以至貧窶,地遠絕信,乃丐於人。兄適方歸,相見甚歡。衣裝僕馬,皆兄與也。」生然之。又曰:「自十餘年感君之恩多矣。思欲報答,今得其時。兄於曹門斜街僦得一宅,暫邀過門,夙令具饌奉俟。」生辭以故。丐者曰:「已約數賓,不可拒矣。」遂留僕導生而來。丐者躍馬先行。

生隨僕出曹門,入斜街,委曲深巷,生心疑惑,且曰:「此間豈有宅乎?」僕出門指曰:「更進百步,便到也。」及至門,但破簾蔽之。及入,見丐者卻著弊衣如故,出邀生入一堂中,惟破席而已。糞穢堆積,生愈惡之。復謂僕曰:「召諸賓來。」又見數人,藍縷更甚,從後堂至,身皆瘡穢,環席而坐。生益不自安。又敕其僕,推一器貯濁水鬥餘,置之而去。旋又取一盤,中有蒸小兒,手足具備,炎氣蓬勃。丐者親加擘折,酌水舉肉勸生,生掩口愕懼,只欲逃竄。丐者嘆曰:「此而不食,信是命也。以感恩之厚,方有茲設,他們固不得預食。吾亦無奈。」生惶恐。丐者乃於懷中出藥一帖,與生曰:「酒肉不食,君命也。此藥百粒,聊以為報。」生急置懷中,奔競而回。開視之,乃真金也。均約其值,與十數年日贈之數恰相酬也。

生方悟其神仙,悔恨無地。尋再詣其處,則迷而莫知。

與《神仙感遇傳·維楊十友》幾同。



周寫貌

偽蜀國時候,成都人周某以給人畫像寫真為生。某天他在大聖慈寺佛樓下乘涼的時候,長嘆了一聲。旁邊有個村民打扮的人問他為什麼嘆氣。周某說:「我給人畫像好多年了,給富人畫從來都畫不像,給窮人畫就畫的很好。家有老母,供奉經常跟不上,所以嘆息。」

那個村民問了周某住址後,沉思了好一會兒,然後說:「我在靈池縣有點產業,靈池某村有個道觀,觀主想給自己畫一幅寫真像,早就囑咐我找個畫工。明天早晨來找你,不要失約。」

第二天,一個面龐白皙長鬍鬚的道士來找周某畫像,他說:「昨晚徒弟對我說了你會畫像的事,特意來找你。」周某靜下心來,不一會兒就畫好了。畫得非常像。道士高興說:「僕人在門外,我去給你拿錢。」出門後卻沒了蹤影。

不久,成都傳言朱真人來周某家畫像,來求像的人絡繹不絕,周某因此能夠很好地供養母親。這是不是有道之士幫助貧困的人呢?

【原文】偽蜀成都人周元裕,攻寫貌,時因避暑於大聖慈寺佛牙樓下,或自長籲,旁有一村人詰其籲嘆,元裕答云:「某攻寫真有年矣,生平薄命,有請召寫真者,富室則不類,貧家則酷似,母老,供給不迨,故有是嘆。」村人因問元裕跧泊之處,良久曰:「某有薄土在靈池縣,鄰村有觀,觀主欲要寫真,囑我多時,來日詰朝,同來相尋,勿失此約。」

翌日,有一道流,白晳長髭,來求寫真,云:「夜來鄰村門徒話及,特來奉謁。」元裕乃定思援毫立就,其貌無少差異。道流喜云:「門外有一僕,將少相酬。」出門呼之,已失道流蹤跡。

逡巡,蜀城士庶鹹言,靈池朱真人來周處士家寫真。求請真容者日盈其門,自此所獲供侍周贍。觀斯靈異,得非有道之士出處人間,救振貧苦者乎!

相關焦點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鷹雀,丐女
    木商劉於是在集市上標價說:「有珍稀鷹雀者,重金不吝。」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求得一隻色白如玉的,木商劉以為可以解除陳孝廉的哀愁了,把它送給陳。陳看了卻說:「好是好。但不是我喜歡的。」劉於是抬高價錢,大力求購。於是這些子弟們連日登門拜訪。劉在數千頭中挑選了兩隻送給陳孝廉。陳看了卻說:「好是好。但不是我喜歡的。」劉於是問他:「那你要什麼樣的才行呢?」陳說:「見異思遷,不是篤愛。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故事出自清代志怪集《道聽途說》,因為較長,下面只摘錄原文開頭的一段。)【原文節選】郎中某,武林人,能憶宿世事。王獎不絕口,丐觳觫如是者十餘年,其母病卒。此君求化一席,創土埋之,投江而死。是一生專行其孝,別無他志。孝為百行先,出於下愚之人,豈不足以感動神明哉?」
  • 古代故事:成都丐者,人不知而不慍,君子不哭,秦中子
    成都丐者 成都有個乞丐,詐稱自己是落魄的讀書人,經常衣衫藍縷在街頭乞討。見人就拿出一篇文章讓人看。自稱是丟失了上任的公文,流落街頭。他語調悲傷,嗓音嘶啞,面容憔悴,博得了人們的同情。【原文】成都有丐者詐稱落泊衣冠。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回香院雞,凌二賭博,錢貞奴
    作者說,這樣欠錢變成家畜償還的故事很多,我也曾記載過。這個故事加了乞丐買雞的情節,更加新奇些。(沒養公雞,我想是吃這樣的雞蛋不算殺生吧!)【原文】景德鎮管下有小剎名為回香院。紹熈中,山主育一黃牝雞,不蓄雄。僧老而饞,但兾日得一卵以供饌耳。天將曉,必躬持米一勺,水一器,飼諸柵中,始從之出。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彥子
    大約有幾十個故事。內容比較新穎,比如我昨天發的《王子珍》。每個故事都用「昔有」開頭,比較少見,一般古代志怪開頭都直接說年號,主人公的名字。句道興版《搜神記》錯字很多,有些語句錯亂,看來是修訂了,但某些地方還是不確定是什麼意思。比如北鬥呵斥彥子,我懷疑前面有脫漏的地方,是不是北鬥在前面曾驅趕過彥子,而原文脫漏了呢?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小王子
    一丐者小艇,恆泊於下,有二婦操異音,日與其夫蕩槳行乞。盛署之際,忽聞二婦大放悲聲,徐往視之,丐已欲斃,氣存一息。發惻隱心,謂其婦曰:「爾夫當是痧症,我取藥來,或可救也。」進與蟾酥丸,用童便灌之,大醒,越日大愈。丐登門叩首,謝活命恩。自此放舟,一去不復返矣。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張氏怪,妖人
    張氏怪我家鄉有個秀才張某,喜歡談論鬼怪學說,也經常讀志怪小說。某天,他聽到房梁上有人喊他相公。起初只聞其聲,後來妖物現形,有時候是個高大的男子,有時候是十一二歲的小童,還有時候是丫環的形象,全家人都能看到。有一天,張某起早讀書,妖怪也變成他的樣子來搶著讀。不但樣子完全相同,連衣服上的破洞都完全一樣。爭奪了一會兒,妖怪回到房梁上。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陸道姑,方技
    【原文】陸道姑者,金陵人。自幼好誦佛,出家百丈山為尼童。後還俗,嫁夫有子。夫出作商,累歲無音耗。姑寄子於所親,布裳草履,獨往他邦訪覓。遇一僧於路,扣其所之,具以告,僧曰:「汝夫亡久矣,無用去。」姑且疑,念業已在道,前進如。僧力強其還,仍求行費。姑所齎才三千,畏其暴也,與之大半。度前程無以自給,亦回。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負債鬼,虎尾自鞭
    凡問卜者,鬼輒教之剖斷。有以失物告者,鬼陰語甲曰:「此物在渠家房後西北廂複壁內,然非人所竊也。」甲以語某,果如其言獲之。蓋其妻臨臥,以珠環置鏡臺上,為鼠所銜入也。由是其門如市,年餘積貲累千金。  乙偶詣甲,詢其何遽神驗乃爾。甲述其由,乙心羨焉。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李蒙師
    及門者十數頑童,甘厭其煩,然舍此更無別業可為,不得不下氣降心以就之,非其本心也。居停十餘家,輪流供膳,有餘則以施丐。有一老人,日向先生求乞,不以為厭,求必飽而後去。一日先生病目,腫甚,伏几臥,老人來視,曰:「先生之疾,易為也。我往覓草藥,煮而洗之,不日愈矣。」未幾,果以藥草來,嗅之香甚。如法熬煎洗,果就痊。遂以制錢二百具肉食謝。老人來,食訖曰:「先生之目,有以異於平日乎?」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劉士範
    (這個故事比較俗套,但是開篇瘟疫橫行的描寫吸引了我。這和今年春天的情景很相似。雖然劉生很讓人欽佩,但我和作者有些觀點不同。瘟疫不是別的,會傳染,我們響應國家規定,不探視,不聚集,才是對的。不然,我們國家怎麼控制住的疫情?另外,我對吹哨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敢於擔當,早發現,早預警固然是值得讚揚的,但是發現疫情,應該逐級上報,不能在朋友圈,微信群亂發。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高舜臣,錢齋郎
    (故事出自《括異志》,宋代。以前看過幾個故事,都是因為不吃牛肉,所以妖邪不敢近身。這次是因為吃牛肉,被妖怪瞧不起,反而起到了闢邪的作用。總的來說,都是勸人不要吃牛肉。這是源於古代農耕是國之根本,民之命脈。)
  • 古代志怪故事——黑衣太僕,布客
    窮措大(古代對讀書人的蔑稱)讀了兩行書,動不動就冒迂腐氣。假如你生在嚴相國的年代,想要拜見相國,看到牛太爺還不知道出什麼諂媚的樣子。再者說,人各有主,秀才們供奉文昌公,不過也是希望中舉得官,商人們供奉財神,是盼望財源廣進做富翁。我們這些人供牛公,和你們供孔子有什麼兩樣?」張某知道這些人無法說服,就稟報縣令,毀去了這座廟。但是信奉牛二的風氣卻不是毀廟就能杜絕的,照樣流傳天下。
  • 古代志怪故事二則
    案子轟動遐邇,街頭巷尾,茶坊酒肆,無不在談,談者口沫橫飛,有如現場目睹,聽者目瞪口呆,嘖嘖稱奇。更奇的是,仵作驗屍後上報的一句話:「檢驗創口,死者的陽器,並非刀剪割斷,似乎是被嚼斷的。」這下街頭巷尾談論地更起勁兒了:「一定是小兩口喁喁情話,新娘子不喜歡丈夫老插嘴,一怒之下……」「你太齷齪了,多半是新郎官沒經驗,壓根不曉得往哪處擱。」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王玉英
    作者(明代馮夢龍)說:「這個故事有些不符合邏輯。女鬼王玉英既然能生孩子,為什麼又要扔掉?能抱著去,就不能抱著回來嗎?而且衣帶上預言十八年歸來,也沒實現。還有,她能用一句話就治好韓生的疾病,卻保佑不了其他的,這麼大的神通,連四十兩銀子都沒辦法。這個故事很一般,為了告訴大家掩埋屍骨功德大,所以我把它保留下來。」
  • 視頻 |「思泉語文」與「樂樂課堂」聯合製作的《古代寓言》
    這次又帶來《樂樂課堂》與《思泉語文》的《古代寓言》系列視頻,共14集。,所謂志怪小說,就是記錄神仙鬼怪內容的小說。志怪小說《搜神記》搜集了古代神異故事共400多篇,是研究我國古代民間傳說及神話不可多得的寶藏。
  • 重口味故事兩則,清代的志怪小說其實是搞笑段子呀
    前面我們講到,清代的志怪小說《子不語》其實是一本匯聚了眾多段子的有趣故事集。.誤嚐糞這一回,故事發生在江蘇常州。所以,這個故事大概是想告訴我們,在事情不明朗之前,最好不要亂做決定,以免留下某些不可挽回的損害,比如大家一起乾杯喝糞水!悔之晚矣。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和尚婆心,神賭
    這個故事裡真生為什麼頓悟我沒看懂,只是因為醜陋嗎?但是醜陋和富貴相比,應該是微不足道的。這裡有些話還是很經典的,比如求富就不要惜命,沒經歷過挫折,就不應妄談佛法空慧等等。【原文】泰和真生,年弱冠,貌極豐美,而卓錐無地,寄居招提寺東剎。時西院來一顛僧,有奇術。私謁之,且訴其貧。僧曰:「讀書人貧亦何病?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海鰍魚
    (很明顯,這是對中國古代捕鯨的誇大描述。也許是作者進行了誇張,也許是口耳相傳,傳到內地,把鯨魚極度誇大了。)【原文】渤海有魚,厥名曰鰍。鰍之大,不知其幾千丈也。逆而來,水擊數十裡;怒而去,潮吸數十丈。雖孟賁之勇,戴宗之捷,不能抵一尾之搖。況欲擒而剜其肉,以作膏之燭乎?
  • 古代志怪故事:鞏生遇狐女
    馬竹吾曰:狐槍手善於搗鬼,與世之冒名頂替者無少異。機械日深,自迷本相,宜其遇正神而披靡也。蓋防如曰:點睛處在一貪字。「貪」字近「貧」,凡貪得者終致貧乏,戒之哉,貪!李瑜曰:較《聊齋·狐諧》,可謂青勝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