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提起電視劇,所有常關注這個領域的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隱秘的角落》。
三個孩童在遊玩的時候偶然拍到一起兇案的發生,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憑藉著特立獨行的劇情,跟演員們精彩絕倫的演技,這部劇的熱度幾乎是呈火箭式的攀升。
豆瓣評分高達8.9,能在豆瓣那個看客眼刁的地方拿到這樣的高分,基本上可以說已經提前鎖定了2020最佳國產懸疑劇。
在《隱秘的角落中》中除了精彩絕倫的劇情,還有許多細節值得深思挖掘。
尤其是劇中所謂的『乖寶寶』朱朝陽的成長軌跡,每次都令人覺得細思極恐。
劇情剛剛起步,朱朝陽絕對是所有好學生的典範。
學習優異,每次都名列前茅。誠實守信,即便小抄在手也恪守底線。溫和忍讓,即便與同學有矛盾,也從不惡言相向。
出生在缺乏父愛的單親家庭,即便是母親也是時常不見蹤影。他懂事的在家裡自力更生,從來不與人抱怨。
不但儒雅安靜,而且不惹是非,乖巧懂事,對母親言聽計從。完全就是別人家孩子的最好範例。
可是在一切的最後,各種被人忽視的細節,我們回過頭來重新思考跟猜測,一切的矛頭都指向——
他或許才是本劇裡隱藏最深的反派。
讓大家議論紛紛的是,朱朝陽的改變是從何開始的?他的手上到底染上了多少條人命?到底有沒有對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下手?
是什麼樣的事情才會讓原本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變得如此的陰森可怖。
在我們理清了朱朝陽的變化過程之後,或許就也能找到中國教育被許多人稱為失敗的原因。從而讓我們代入現實,引以為戒……
看的劇情的人都能身如其境的體會到朱朝陽的成長環境是多麼的沉重壓抑。
他媽媽對他的愛是無微不至的……但正因為這份無微不至,卻令人感到無法喘氣的窒息感。
有幾個比較經典的片段,我覺得大家應該也會覺得印象深刻。
每晚,他的母親總會帶來一杯牛奶督促他喝完。
總是用迫切的眼神看著他說「喝吧,喝完了早點睡,我好洗杯子。」
朱朝陽在當時就對母親開始有一絲反抗的意識,他拿起那杯牛奶又放下,表示太燙了。
周春紅則自己先喝了一口,不容反駁的否決了孩子的感受。
「有那麼燙嘛?」
最終在母親嚴肅的表情下,朱朝陽帶著委屈的情緒,乖乖的將牛奶一飲而盡。
他說到,他會自己洗杯子。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卻觸動她母親暴躁的逆鱗。
她認為這是孩子對她的挑戰,認為這是他叛逆的開始。
於是她憤怒的道:
「你長大了是吧,會自己照顧自己了是吧,你怪媽媽沒照顧好你是吧。」
為了兒子,她已經放棄了一切,她甚至放棄了情人結婚的請求,放棄了再次擁有一個家庭的機會。
而這樣壯烈的自我犧牲,雖然她自己並未察覺,但這種壓力已經被她不知不覺的施加在了兒子身上。
母親與情人私會的事情被朱朝陽得知,他雖然覺得驚訝,但還是懂事的選擇接受,並且還平靜的表示「你可以告訴我的。」
但母親卻覺得,兒子這是在故意揭穿她的醜事,她怒不可遏的抓著朱朝陽的臉道」告訴你什麼!大人的事情你懂什麼!「
母親所做的一切,看起來似乎是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但是從一系列的細節反應出來的,只有對兒子高強度的壓迫跟控制。
這樣的案例不但僅僅出現在電視劇裡,即使放眼現實也同樣比比皆是。
簡單來說,其的本質就是——以愛為藉口的綁架。
這是一種以親情與關愛為掩飾,對孩子的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之中,只有『乖孩子』,『聽話的孩子』才招人喜愛,這樣的觀點已經深入人心,仿佛天經地義。
即便是成年人,也都會擁有自己的情緒,會對自己討厭的事情說不,他們也會反抗,會覺得厭煩。而孩童的情緒控制能力,本來就不及成人,為什麼還要過於苛刻的要求孩子只能默默接受,只能『懂事』呢?
面對許多過於嚴苛,控制欲強盛的父母,許多孩子或許都過得戰戰兢兢,有苦不敢言。
這樣與其稱他們為『懂事的孩子』,倒不如說他們是『被控制的孩子』。
二、
記得在王菲給她的女兒寫的歌《童》中有這麼一句歌詞,令人印象深刻。
「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
所有人對王菲女兒竇靖童的第一印象都是,張揚、叛逆、有些離經叛道的感覺,絕對不是大家心目中的那種『乖孩子』。
但是在經過媒體的採訪之後,所有人都驚奇的發現,這是一個舉止禮貌,彬彬有禮,完全看不出絲毫不良的孩子。
去咖啡店打工,也總是對客人以禮相待。
等採訪結束,所有人都後知後覺的散去,只有她一個人還記得將借來的椅子歸還。
每個孩子都應該是爸媽的天使,我們在幫助他們茁壯健康成長的同時,還要兼顧他們心理的健康。
而我們作為家長,在跟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1、和睦的家庭氛圍。
孩子的性格養成一般都聚集在童年時期,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能夠對孩子傳達更多的愛意的家庭,能夠讓孩子的人格變得更加的健全,能夠更好的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不要將孩子視為攀比的道具。
拿自己的孩子與人攀比,除了虛榮心以外不會帶來一絲一毫的好處,而且還會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影響親子之間的親密程度。
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各有自己的優缺點。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更不能用孩子作為攀比的道具。
3、對孩子要求不要過於嚴苛,用於孩子犯錯。
討好的本質是害怕,會讓孩子害怕的東西無非是不被愛,或者被拋棄。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味的訓斥、謾罵,這樣只會讓孩子恐慌焦慮,擔心自己是否被厭惡了。而只有善意的包容鼓勵,跟循序漸進的引導才能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發自內心的相信,父母還是愛著他的。
4、鼓勵孩子的交際跟自我表達能力。
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展現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權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徵求孩子的意見,建立起孩子勇於表達自我的自信。
比如,做一些小事的時候時常諮詢他們的意見:今天喜歡什麼樣的髮型?想看什麼樣的書?想吃什麼樣的東西?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則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們養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歸根結底還不是想要讓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像《隱秘的角落》中的母親那樣將孩子束縛在自己的控制中,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一個人在很大程度上只要能夠找到自我,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就很大程度上獲得了幸福。
孩子的人生,我們終究不能代替他們走下去,唯有為了自己而活,才有可能尋找到真正的幸福。
我們既然愛他們,就應當將他們頑皮搗蛋,不完美的一面也包容下去。
尤其是當他們表現得『不乖』的時候才更應該被愛。
希望各位有緣看到本篇的父母們,理解,允許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也祝願我們大家的孩子,不要被懂事的條框所限制,能夠更加陽光明媚的走向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