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有渡船,兩任縣令被害,第三任縣令又要過河了

2020-10-11 舜耕於斯

故事:鬼渡

.

紹興縣兩任縣令還未到任就莫名失蹤,引起朝廷震驚,責令會稽知府楊明識偵辦,同時委派新科舉人施浙順赴紹興繼任縣令。

紹興縣無縣令的狀況已一月有餘。施浙順接到加急任命狀,不敢耽擱,即刻起程。他也不僱車馬,步行前往。這一日到了一條河邊,乃是曹娥江的一條支流。過河就離紹興縣府和會稽府衙不遠了。

這河​說寬不寬,卻其深無比。施浙順見河岸有一艘較大的船,那船上可搭乘一匹馬和一輛馬車,便招呼道:「艄公,我要過河。」

艄公道:「這麼晚了,船不開了,公子待明早湊上十幾個客人一起過河吧。」施浙順道:「不行啊,縣衙不可一日無主,何況那紹興縣已一月餘無縣令了。我是新上任的紹興縣令,煩請艄公辛苦了,把我渡過去,我多給些銀子就是。」

艄公一聽,詫異地問:「你是紹興新縣令?」施浙順道:「是啊,怎麼了?」艄公道:「大人還是繞道從別處過吧,不瞞大人說,紹興前兩任縣令都是在這裡失蹤的。」施浙順道:「如此說來,我更是非從這裡過不可了。」

艄公無奈,只得讓他過河。天色慢慢地暗下來,船到江心,施浙順忽覺有一雙冰涼徹骨的手拉住他的手腕往船外拖,力道大得驚人。

施浙順雙腳牢牢地釘在船板上,翻手抓住了那人手腕,朦朧中見是個女人,臉色慘白。「你是什麼鬼?為什麼要三番兩次來害人?」那女子咬緊白牙不吭氣。施浙順道:「好,你不說,我就這樣抓著你,待明天太陽出來,你的魂就散了。」

施浙順道:「冤有頭債有主,害你的是楊明識,可你為何傷害無辜,連續害死了兩任縣令?就憑這就可以讓你永不超生。」

羅心韻道:「我害死兩任縣令,確實不該。但除此之外有什麼辦法?我的目的是,我害死縣令後,朝廷一定派欽差或者知府前來查案,那樣我就能見到楊明識,才有報仇的機會。要是我害死的只是普通百姓,朝廷上下誰會在乎?縣令大人如果能夠為我報仇,不用您動手,我自己會讓自己魂消魄散。」

施浙順道:「哦,原來如此,那倒也情有可原,只是……我只是一個小小縣令,那楊明識是知府,我又如何替你報仇?即使告到朝廷裡,朝廷派員來審案,有那裡去找證據?難道你一個鬼能出庭作證?」

羅心韻一聽,竟然「嚶嚶」地鬼哭起來:「那楊明識引又引不來,申訴又申訴不了,如此說來,我豈非報仇無望?楊明識,我詛咒你,被天雷劈死,生瘟病死,下十八層地獄,永不超生。」

羅心韻一哭一​咒​,施浙順心中頓時豪情倍升:「好,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我這就去把楊明揪來,由你處置。」 羅心韻道:「不可,這樣會害了大人您的,讓我的鬼心永世不安。我有一個法子,不知道行不行?大人您去上任紹興縣令,必定要去拜見會稽知府,大人可把我的鬼魂帶進會稽府,小女子自有辦法報仇雪恨。」

施浙順問:「那怎樣才能把你的鬼魂帶去呢?」羅心韻道:「鬼就怕光,大人僱輛馬車,用布幔把車子嚴嚴實實地遮起來,我就可以跟隨大人前行了。」 施浙順道:「這個簡單!」

羅心韻的鬼魂乘車跟隨施浙順到了會稽府,那楊知府特別高興。為啥?他心知肚明啊。兩任知縣在他害人的地方被害,不是神靈顯靈是什麼?所以即使上司再三催促,他也不敢前去勘察。如今第三任知縣按期上任,這說明他的殺妻風波已然平息,從此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楊知府宴請施浙順,讓新娶的老婆頻頻勸酒。酒過三巡,不覺夜幕降臨。施浙順問起:「聽說知府大人家裡有槽糠之妻,為何沒有帶來任上?」 楊知府尷尬地說:「帶來了,誰知道拙荊命薄,路過娥江失足落水,久撈無果,令人傷心。」

忽聽旁邊有陰惻惻的聲音道:「楊明識,你這喪心病狂的魔鬼,還在演戲?拿命來。」那羅心韻雙手掐住楊明識的脖子。楊明識知是羅心韻來復仇,拼盡全力喊:「鬼!鬼!來人哪!」

值夜班的衙役聞聲衝進來,只見施浙順遠遠地坐在對席,一副驚慌失措的樣子。而楊明識的妻子不住地去搖晃丈夫,還以為是她在謀殺親夫,只得把她拉了出去。不一會兒,楊明識兩眼發白,眼見是活不成了。

又過了一會兒,楊明識竟然悠悠醒來,對衙役斥道:「沒事了,都出去!」。聲音細細的,仿佛女人的聲音。屋內只剩下了楊明識和施浙順兩人。楊明識道:「全仗施大人仗義相助,那楊明識已經伏法,我是羅心韻,借楊明識之屍還魂。」

從此,羅心韻就成了會稽府的知府。那府裡上上下下都以為楊明識是生了什麼怪病,不醫自愈,竟然一點不生疑問。

相關焦點

  • 故事:老灌縣龍門陣丨草鞋縣官坐渡船
    灌州故事丨王草鞋坐渡船文/黎民泰王草鞋本名王瑚,字鐵珊,直隸涿州人,以翰林身份到四川做官,光緒二十六年從慶符縣調到灌縣任知縣,為官清正廉明,同情百姓,經常穿一雙偏兒子草鞋下鄉查訪明情,所以人們都叫他王草鞋。
  • 妻妾無端被休喊冤,縣令揣情析案高明
    張三有妻有妾,李四孤家寡人。但這並不妨礙兩人的交往,兩家對門而住,常常竄竄門,閒來敘敘情,兩人也常互相開玩笑,互相嬉戲,沒有一點顧忌。有一天,張三在田間除草,李四又到他家中竄門。走進張家,只看見張三的妻子正在燒火做飯,張三的小妾在地上捶衣,李四見張三不在家,就獨自離開了。
  • 一縣令想收禮,卻又假裝清廉,心生一計,這辦法絕了
    當時神泉縣(今四川綿陽安州區一帶)有個張縣令,到任以後做出一副兩袖清風的樣子,天天宣傳要奉公守法、不能貪汙,對下面的人也是嚴格要求。時不時還組織各種反腐倡廉的活動,製造出一副明察秋毫的樣子。老百姓們看了,都非常高興,說青天大老爺來了,以後的日子好過了。
  • 故事:民間傳奇:華瘋子冒名頂替做縣令
    身上沒了錢,一不能住店二不能吃飯,最後實在是沒辦法了,正趕上有一艘要去湖北的官船招募縴夫,無奈之下去應募。這艘官船從江寧府去湖北要沿江逆流而上,遇到險灘惡水或擱淺時候,就需要縴夫在岸上用縴繩拉著船走。平時呢,這些縴夫就隨船,遇到需要拉縴的時候呢,就上岸拉縴。華瘋子都混到了這一步,還想著自己要當官,和這些縴夫在一起時候,還經常給人說自己要去北京見皇上,讓皇上封自己一個大官。眾縴夫都覺得這傢伙瘋瘋癲癲,經常戲弄他,不過這官船上有一個老者,衣著氣度不凡,經常盯著華三祝看,還時不時關照,賞一些吃的用的。
  • 新聊齋:城隍與縣令
    放著後宮佳麗無數,卻非要去外面尋花問柳。世風如此,全國各地青樓盛行,滋生出般般罪惡。可那些當官的,大多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只管自己玩樂,哪在乎百姓疾苦。在浙江錢塘縣,更是青樓無數。最大的一家叫做醉春樓,是縣令王正的一遠房親戚開的。
  • 殺夫奇案:秀才娶得美妻,成親當天自殺,縣令慧眼識奸,揭開謎底
    明朝時期,廣東有一秀才名喚汪斌,汪秀才父母早亡,經媒人說合與鄰鄉一戶楊姓人家的女兒訂親。楊氏女兒生得標緻俊俏,在十裡八鄉可以算得上是第一美人兒。人們都說汪秀才走了桃花運,找了一個貌美如花的老婆。眾人追了一裡多地,前面遇到了大河,只見新郎手舞足蹈地跳入河中。眾人叫來漁船打撈,大水滔滔,如何能打撈得到?眾客人折騰了半天,依舊沒有找到新郎,眾人只得嘆息而回。楊氏母女惶恐不安,在堂屋裡等候消息。當楊氏母女聽說女婿投河而死時,楊母哭著說:「女婿在房中飲酒,忽然發狂衝出房門。我母女不知該怎辦才好,料想諸位親友會攔阻勸回。豈知諸位不加勸阻,任他投河,這不是有意讓我婿死嗎?」
  • 縣令娶鬼妻
    新繁縣縣令的妻子去世了,縣令讓女工們縫製喪服。女工中有一位婦人溫婉美麗,頗有姿色,縣令見到她,內心喜悅,於是讓她留下,之後更是寵愛有加。縣令感到奇怪就發問她,她說,我前夫將要來了,我又嫁在這裡,因此傷悲。縣令說,我在這裡,誰能奈何我?你只管吃喝,不要愁苦。 後來過了幾天,她要求離開,縣令拗她不過,她拿出一枚銀制的杯子送給縣令,對縣令說,你要非常想念我,就拿這作為紀念吧。縣令也贈給她十匹綢羅。
  • 故事:古代故事——巧縣令
    有個姓劉的人,是個孤兒,入贅到李姓人家。李翁嫌女婿懦弱無能,對他非常不好。劉某不堪忍受,沒告訴嶽父,自己做主到官宦人家做僕人,得到主人賞識。幾年間積攢了四百兩銀子,回到家裡,和妻子商議置辦產業。他妻子很高興,忍不住向父母炫耀,李翁起了壞心,假裝給女婿設宴接風。喝酒時,不斷誇獎,把劉某灌醉,並且說:「你妻子年齡還小,交給她這麼多錢恐怕管理不好。況且你還得出去,萬一被偷走了呢?
  • 聊齋故事:縣令投宿
    經過的地方找不到客店投宿,周縣令和家僕見遠處一小村落好像有煙火,這時候天已經完全黑透了,主僕兩人就趕往那有煙火的地方。好不容易來到村莊,但似乎找不到有人的跡象,周縣令很是失望,突然,他倆聽到有女孩子的哭泣聲,順著哭聲來到這家門前。家僕敲了好長時間的門,才有一個十八九的女子過來給他們開了門。女子長得端莊秀麗,但看上去臉色蒼白,一副少氣無力的樣子。
  • 故事:縣令大人住店
    古時有個縣令帶著家眷趕路回老家祭祖,到了夜裡,見天色已晚,就帶著家眷投宿旅店,縣令大人見店內樓上的客房鎖著,就問店家:「 這是為何呀?」 店家對他說:「 這樓上鬧gui啊,已有多年不曾打開了。」縣令大人向來不信邪,就是:「 這有什麼好怕的?每年si在我縣衙的人不計其數,我也沒見過那個gui 敢來找過我!」
  • 縣令焚僧記
    他看見內殿板壁上畫著的山水人物十分精巧,就用手撫摸,不覺觸動了其中的機關。板壁上的門突然開啟,內有幾個婦女正與和尚行淫。和尚看見他後,就大聲問他是什麼人。他大驚,急忙逃出廟門,但和尚很快地追上了他,他哭著哀求:「請師父發慈悲,寬恕我的無知,我發誓不會對此事多嘴多舌。」和尚罵道:「你自己找死,還望活下去嗎?」其中有一個和尚說:「把他扼死算了。」另一個和尚說:「扼死他不如燒死他,較容易滅跡。」
  • 張財主見縣令
    有個叫張志三的財主,一心想巴結本縣縣太爺陸從。問縣令周圍人道:」縣令最喜歡什麼?」有人告訴他:」縣令最愛讀《公羊傳》。」後來,這張志三見了縣令。縣令陸從問他:」你讀了什麼書?」張志三回答說:」只是讀了巜公羊傳》。」縣令就試著問他一下:」是誰殺陳他?」
  • 故事:清代奇案:丈夫被人謀害,縣令斬首二人,一年之後,丈夫回到家中
    乾隆年間,福建省仙遊山下有個村莊,村中有一院落富麗堂皇,青磚白瓦矗立在鱗次櫛比的破房之間。房屋的主人叫王文俊,三十多歲,由於繼承了父親的產業,擁有了百畝地產,家境富裕。王文俊懂得經營,又捐了一個國子監的名額,故而人稱其「王監生」。 王文俊生得俊朗,皮膚白皙,溫文爾雅,卻喜好美女。家中有三妻四妾,他仍然不滿足,其風流韻事多有傳聞。
  • 聊齋故事:蒲縣令與酒鬼
    蒲縣令也不客氣,一人一鬼情投意合,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不大會醉倒,醉態粗魯、可笑。蒲縣令笑道:「鬼有什麼可怕的!你還不是與人無異!」那個人聽罷,忽的變得身高八尺,青面獠牙,很是可怕,他站在蒲縣令前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道:「你怕不怕!」蒲縣令仍是淡定望著他笑道:「原來是個醜鬼!有何可怕的!」說罷,不管他做什麼樣子,不再理會他,自顧自的喝酒。那鬼洩氣,隨即又變回來恭敬抱拳道:「大人果然是個正人君子!邪不壓正!令在下佩服!大人如不嫌棄!
  • 歷史上武大郎身材魁梧,而且官居縣令,與武松非親非故
    雖然在《水滸傳》中武大郎是一個賣炊餅的人設,但在正史之上,武大郎確是一個身材魁梧,才思敏捷的進士,後來還官居縣令。因為他平時崇文尚武,所以在當時應該算是文武雙全,年輕有為。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果把現今《水滸傳》中的武松人設放在武大郎身上,那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了,武大郎在歷史上也是一位兩袖清風的清官,深受管轄範圍內的民眾喜愛。
  • 血衣奇案:老婦被殺,親生女兒大喊:我殺的,縣令破案後悄悄自殺
    兄妹兩在公堂上爭執起來,互相怒罵騙子,爭說自己才是殺人兇手。子女殺人,還爭相認罪,可謂千古奇觀,不一會,衙門外圍滿看戲的百姓。許縣令怒拍驚堂木,怒喝2人,不得信口開河,子殺母,可是凌遲的死罪。話音將落,一個穿粗布衣衫的高大青年大步邁進公堂,高聲附和:「對!你們不要信口開河,人分明是我殺的!」兄妹見到青年,大罵「速走,不要搗亂。」
  • 故事:婆媳二人公堂上互告,縣令擺上石塊鈍刀,巧妙斷案
    (重溫聊齋系列264篇《太原獄》) 話說太原有一戶人家,公公和兒子都死了,婆婆和兒媳婦都成了寡婦。婆婆正是中年,耐不住寂寞,和村裡一個無賴好上了,無賴晚上常常偷跑進婆婆的房間。 媳婦看不慣,但是又不好指責婆婆,經常堵在門口,不許無賴進門。婆婆知道後,惱羞成怒,找茬要休掉媳婦。可是媳婦不肯走,兩人天天在家裡爭吵。
  • 重溫聊齋《鴞鳥》:縣令大怒,他卻變作貓頭鷹,咕咕咕,邊叫邊笑
    當時,省內知縣人等均在省城公幹,有兩個山西商人損失慘重,他們打聽到益都縣董縣令、萊蕪縣範縣令、新城縣孫縣令同住一家旅店,於是堵在店門口大喊冤枉。一問才知,他二人原有健騾四頭,全被楊傑帶人搶了去,他們遠在異鄉,本錢盡失,無力返家,想請各位大人大發慈悲,替他們向楊傑說情。三位縣令見他們著實可憐,當即應承下來,聯袂來到楊傑住處。
  • 一婦女報官殺人,縣令:可有證人?婦女:只有公狗!縣令:這好辦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王之渙是一名溫文儒雅的書生形象,除了是一名詩人,王之渙還有一項副業,他曾經是衙門的縣令。你知道作為詩人的王之渙破起案來是什麼樣嗎?接下來我們就要講這個故事。王之渙曾經擔任朝廷的小縣令,雖然官不大,但是王之渙盡心盡力處理好每一件事情。在他當縣令期間,百姓非常的愛戴他,他能將一樁樁奇葩的案例處理得非常得當。在沒有證人的條件下,他沉著冷靜,絕對不讓任何一人被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