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單八將的大本營,如何一步步搬到了梁山?

2020-08-20 自說文史

《水滸傳》中,林衝是一位悲劇英雄。他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之一,武藝高強,妻子賢淑,家庭美滿,若無意外,他本可以和妻子共度餘生,一生幸福。然而,因為高俅之子高衙內的出現,先是林娘子兩次被調戲,而後林衝也被陷害。林衝雖然步步忍讓,但高俅沒有放過他,最後忍無可忍的林衝,只得殺陸謙,上梁山落草。

林衝用他的悲慘經歷,為讀者詮釋了何謂「逼上梁山」。

林衝可以看做是梁山好漢的縮影。因為,許多好漢原本並不想落草為寇,只是世道太亂,他們直接或間接地遭到了奸臣迫害,所以才不得不上梁山。除了林衝,還有宋江、楊志、魯智深、武松、裴宣等人都是如此。

央視水滸魯智深形象

之所以說「梁山好漢」「逼上梁山」,是因為好漢們的大本營是在山東梁山。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早期水滸故事中,好漢們的大本營並不在梁山,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後,他們的大本營才被搬到梁山。

一、宋江大本營的「搬遷史」

從宋江起義,到水滸的誕生,好漢們大本營一直在搬遷,從開始的「居無定所」,到後來「安家梁山」,這段時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歷史上的宋江起義

水滸的故事,起源於北宋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儘管小說中宋江後來上了梁山,率領好漢們打州府,抗朝廷,受招安,徵遼國滅方臘,立下不世之功,但歷史上的宋江並沒有把梁山作為大本營。

歷史上的宋江,到過哪些地方呢?

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楚州。淮南盜宋江犯淮陽軍,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東都事略》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宋史 張叔夜傳》

宋江起義之後,曾攻打過淮陽軍、京東路、河北等地,雖然他遊走攻打過許多地方,但他沒有去過梁山。宋江的家鄉也不是梁山,從資料來看,或說他家在山東鄆城,或說他是「淮南大盜」,或說他起於河朔一帶,都和梁山無關。

央視水滸宋江形象

與宋江同時期的侯蒙,說過宋江「橫行齊魏」;另外,蔣圓墓志銘中也說過宋江「剽掠山東一路」。

齊原本是指周天子分封呂尚的諸侯國,包括即墨、莒城、臨淄等城市。後來人常用「齊」代指這一片地方,魏同樣如此。不管侯蒙所說的「齊魏」是否包括梁山,也不管蔣圓墓志銘中提到的宋江劫掠山東是真是假,從史料來看,宋江或許到過梁山,打過梁山,但卻沒把梁山作為大本營。

說白了,歷史上的宋江不過是遊寇,雖然一時勇猛,但三十六人及部下沒有固定的地方,所以才能「轉略十郡」,侵犯京東路、河北等地。

第二階段:太行山與梁山的結合

儘管歷史上的宋江,起義時間短,規模小,但是卻有不小的影響力,當時很多人提到過宋江。除了史料,李若水在《捕盜偶成》中說過「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驚諤。」

到南宋後期,宋江等人的故事不但在民間流傳,連有地位的士子文人都為之傳播。比如,南宋畫家李嵩就畫過宋江等人,而龔開還寫了《宋江三十六人贊》。

李嵩畫像

除了讚詞和畫之外,當時還有說話人(唐宋時期對說書人的稱謂)說宋江等人的故事。不過,當時故事還很粗略,只是稍微具備了框架,這就是《大宋宣和遺事》(以下簡稱《遺事》)。《遺事》是南宋時說話人的底稿,相當於故事大綱,魯迅認為元朝時有增益。

《遺事》中,提到了晁蓋、楊志、宋江、魯智深等人,也較為詳細地寫出了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宋江為晁蓋報信、宋江怒殺閻婆惜、宋江遇九天玄女、天書上面有三十六員天罡院將領、宋江率領好漢招安、宋江平定方臘官至節度使等事件。

《遺事》首次出現了梁山泊(或寫作梁山濼)。

且說那晁蓋八個,劍了蔡太師生日禮物,不是尋常小可公事,不免邀約楊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個,結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法落草為寇。

不過,這時候的梁山泊並不是在山東境內,而是在太行山。

太行山在山西省和華北平原之間,為什麼南宋時期,對於宋人來說,太行山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北宋被金人滅亡後,太行山一帶出現了許多抗金英雄。比如人稱粱小哥的梁興(也叫梁青),他是燕青的原型人物之一。還有與梁興一起抗金的趙雲,即便金人活捉他父母,用以要挾他,最後殺其父囚其母,趙雲也沒有投降金人。

梁興影視形象

其實,從《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就看到宋江部下好漢和太行山的聯繫了。

玉麒麟盧俊義的讚詞中,有「風塵太行,皮毛終壞」;浪子燕青的讚詞,則說了「太行春色,有一丈青」;船火兒張橫,是「太行好漢,三十有六,無此火兒,其數不足」;神行太保戴宗,讚詞最後兩句「汝行何之,敢離太行」。

據此可知,早在南宋時期,傳播宋江故事的說話人就已經把宋江部下的人和太行山聯繫了。

宋元時期,人們或許是見國家暗弱,希望出現像抗金英雄一樣的人物,來拯救家國;又感於當時皇帝無能,所以對反抗朝廷的宋江等人態度轉為欣賞,故而才會把二者聯繫在一起。

第三階段:元雜劇中梁山好漢

元代盛行雜劇,水滸類雜劇在當時頗為流行。當時有數十種關於水滸好漢的劇本,比如《折擔兒武松打虎》《張順水裡報冤》《一丈青鬧元宵》等。不過,很多劇本已經散佚,今存只有《黑旋風雙獻功》《爭報恩三虎下山》《同樂院燕青博魚》幾種。

元雜劇中,好漢們的大本營定在了梁山泊,不過不是在太行山,而是在山東。康進之的《李逵負荊》第一折中,說到過這點。

李逵負荊(源自網絡)

某姓宋名江,宇公明,綽號順天呼保義者是也……後來哥哥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推某為頭領。某聚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半垓來的小嘍囉,威鎮山東,令行河北。

後文中,作者也多次提到了梁山泊。顯然,這時候的梁山泊,已經被搬到了山東。否則,宋江不會說威震山東。同時期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中,也有與上面一樣的話。

到此可知,元代時宋江等人的大本營就被搬到了山東梁山泊。

二、為何是山東梁山泊?

為什麼在元雜劇中,梁山泊從太行山搬到了山東?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1.這可能與雜劇作者有關。

今存的六本雜劇中,除了兩本屬無名氏之外,《李逵負荊》和《黑旋風雙獻功》是康進之和高文秀的作品,兩人都是山東人。在山東正好就有梁山泊,北宋初期的韓琦就寫過一首詩叫《過梁山泊》,於是雜劇作家就順手用了自己很熟悉的老家的梁山泊,作為宋江等人的地盤。

還有一點,對梁山好漢統計後可知,108人中居然有36人都是山東籍,足足佔了三分之一。

如果說這是巧合,恐怕很難令人信服。合理的解釋就是:《水滸傳》的作者承襲了前人對山東梁山泊的描述。當然,因為水滸雜劇作者中也不少是山東人,他們對梁山泊很熟悉,所以就把宋江等人的大本營「搬到」了山東梁山泊。順便,他們把很多好漢寫成山東人,這也算是對家鄉的一種感情。

山東好漢,從那時候就名氣大振,直到今天都是。類似「自古山東出好漢」「天下好漢千千萬,中國山東佔一半」「山東女婿最能幹」之類的話,今天到處都能聽到。

隨著水滸雜劇和水滸故事的廣泛流傳,到明朝時,人們已經認定山東的梁山泊就是宋江等人所在的梁山泊。《大明一統志》中,就有「梁山泊在東平州(在山東)西,宋宋江為寇,嘗保此中」的話。

宋江

事實上,元雜劇作者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山東人,山東也是元雜劇最繁盛的地方之一,前面提到的高文秀和康進之,就是其中的優秀作者。他們的作品《李逵負荊》和《黑旋風雙獻功》對李逵的刻畫非常成功,被譽為「黑旋風雙璧」,在元雜劇作品中也屬上乘。《水滸傳》中李逵負荊的故事,就是源於此。

2.這也是劇情需要。

歷史上的宋江屬於流寇,規模不大,人數甚至一度被認為只有三十六人,這種情況下他們不需要固定的駐軍場所;但是在小說中,這樣很不現實。

因為,不但宋江連同部下頭領從36人增加到了108人,而且連普通軍士的數量也大大增加了。雜劇中他有「半垓來的小嘍囉」,《風俗通》中說「十億曰兆,十兆曰京,十京曰垓」。這雖然是誇張,但卻說明宋江麾下小嘍囉極多。到了《水滸傳》中,梁山人數已經大大減少,但仍然有十萬人左右。

如此之多的人,自然需要一塊大地方。

韓琦的《過梁山泊》,全詩如下:巨澤渺無際,齊船度日撐。漁人駭鐃吹,水鳥背旗旌。蒲密遮如港,山遙勢似彭。不知蓮芰裡,白晝苦蚊蝱。

詩中的「巨澤渺無際」「蒲密遮如港,山遙勢似彭」等句子,與水滸中的八百裡梁山泊很像。雜劇水滸戲中,梁山泊是「縱橫河港一千條,四下方國八百裡」「有七十二道深河港」;《水滸傳》第11回,林衝上梁山時,也看到了「山排巨浪,水接遙天」「無限港陌,絕徑林巒」的梁山泊。另外,柴進、宋江等人也說過梁山泊「方圓八百餘裡」

央視水滸柴進形象

韓琦所言「巨澤渺無際」,本質上只是一種誇張,因為山東梁山並沒有很大。不過雜劇作者把這種誇張作為了一種現實處理,水滸作者又承襲了這種設定——這在小說中是完全可以的。

綜上可以發現,梁山好漢大本營的「搬遷史」,其實正是水滸故事不斷傳播,不斷豐富、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很長,很多人都有參與。

當然,由於水滸不是一人的作品,也不是一時完成,所以水滸前後有矛盾的地方,一些錯誤也在所難免,地理、環境方面尤其多。

比如,八百裡梁山泊常年不結冰,北方地理錯誤多而南方地理卻很準確,生辰綱路線等。這其中,很多都是出於作品本身需要,小說畢竟不是歷史,作者更多的時候是考慮故事的發展,而不是歷史地理歷史情況。

參考資料:《水滸傳》《宋史》《東都事略》《李逵負荊》《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等。

相關焦點

  • 梁山一百單八將如果宋江不投靠朝清招安,能逍遙自在活到終老嗎?
    答案是不可能的,先不說梁山的糧食充足不充足,單「賊寇」獨大,當時的朝清就是不會允許,不然就不會有消滅「張臘」一說,朝清的本意也就是讓梁山消滅張臘後,一舉再殲滅宋江之夥,梁山從起步初,就註定了先天絕症的結局,一夥自稱綠林好漢,劫富濟貧,搶皇糧,特別是和位高權重的高太位結下梁子,朝清能讓你們逍遙自在嗎
  • 宋江自己給自己做的局,讓自己一步步走到梁山的頂峰
    而宋江冒著殺頭之罪幫了晁蓋,晁蓋一旦有機會翻身,宋江的江湖地位就此建立並穩固,而晁蓋不負宋江期待,上了梁山,火併了王倫,把個水泊梁山經營的風聲水起。,宋江親眼所見,但晁蓋等人打下基礎,現在的宋江上山,即使晁蓋等人謙讓,其他的人也不一定對宋江服氣,而且,不自絕於官府,梁山上,還有其他地方的江湖好漢,即使賣「及時雨」的面子,也還是對宋江萬千個不放心。
  • 梁山好漢誰最沒有本事,誰死得最窩囊?一直當縮頭烏龜的又是誰
    可當我們真正讀進去這本書時,我們會發現這一百單八將的人物關係極其的複雜,並沒有傳聞中的兄弟情深,義氣深重。並且很多人也是被逼無奈落草為寇,有的上梁山更是一場徹徹底底的陰謀,還有的是為了躲避官司。所以魚龍混雜,各種各樣的人都有。
  • 看宋江是如何工於心計,一步步坐上梁山寨主之位的
    梁山寨主宋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宋江上梁山後在梁山對外作戰時,宋江為了培植自己在梁山的勢力,經常對晁蓋說:哥哥是一山之主,豈可輕動,此事交給小弟即可。於是在臨終前找宋江說話,結果宋江向他透露出來向朝廷招安來洗白罪行的想法,這次晁蓋很是氣憤,他內心是讓眾英雄一直在梁山上過著無拘無束的快樂生活,可惜他已身不由己。對此晁蓋立了兩個遺言:一個是對自己的,死後葬在梁山上,雨水相伴。另一個是對眾兄弟們的,誰捉住史文恭,就讓他做山寨之主。
  • 水滸傳:梁山眾人真的配得上「好漢」二字嗎?
    一提起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人們都會稱之為梁山好漢,他們一個個都嫉惡如仇,經常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可是在書中有很多情節並沒有展現出梁山好漢嫉惡如仇,仔細讀起來反倒有些違背人性,讓人感覺他們就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土匪,接下來就盤點一下梁山「好漢」的強盜行為。
  • 水泊梁山聚一百單八將,是官逼民反嗎?其中幾位也是犯下滔天罪行
    梁山好漢可是話又說回來了,梁山聚義雖然打著的旗號是替天行道,但他們的行為真的就光明磊落嗎當然,梁山一般單八將中,不乏有盧俊義等這樣的員外名仕,也有像林衝一樣曾經在官場上混跡之人,然而,他們當中大部分還是來自於貧苦的老百姓,落草為寇並不是朝廷逼迫,更多的是他們咎由自取。為何這麼說呢?
  • 評水滸:為什麼梁山好漢「光棍兒」多?
    但《水滸》很另類,一百單八將絕大多數是「光棍」。《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見了男人便覺濁臭逼人」。如此說來,水泊梁山豈不燻死個人則個?《水滸》中,「不好女色」成為衡量英雄的重要標準。晁蓋有條件娶妻,但他沒有。
  •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漢會有啥結局?結果就兩個字
    但是裡面有一個人是大家都不喜歡的,就是宋江,只要是喜歡一百單八將的人,都不會喜歡他,如果不是他,梁山好漢也不會落入如此悲慘的境地,那些人也許不會死。所以很多人都在想,假如當年宋江不接受招安,那麼梁山好漢的結局會不會更好一些呢?
  • 梁山好漢哪個人刺青最好看?哪個最霸氣?
    龔旺此人最後一個上的梁山,對應七十二地煞地捷星。龔旺渾身刺著虎斑,脖項上吞著虎頭,馬上會使飛槍,相當的霸氣!宋江來到東昌府城下見到龔旺寫下贊詩一首:手執標槍慣飛舞,蓋世英雄誠未睹。斑爛錦體獸吞頭,龔旺名為花項虎。
  • 方臘起義,只有8位將領,為什麼能殺過半的梁山好漢呢?
    《水滸傳》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好漢,各個身懷絕技,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多次和官軍作戰大獲全勝。在梁山首領宋江的堅持下,歸順朝廷,聽封聽調,南徵北戰,先後受昭佔遼國,平河北田虎,和淮西王慶,這個不同版本有不同說法,就不詳細敘述,總之這幾場戰役損失都不大,一路凱歌高奏。此時的梁山好漢們就好比是滑鐵盧之前的拿破崙,未有敗績,殊不知梁山好漢的「滑鐵盧」就是下一場戰役——徵討方臘。
  • 《水滸傳》被讀反了:梁山主張招安的人不是宋江而是晁蓋
    金聖歎在此處又批「其實都是宋江權術」,宋江如此勸說武松,也是設身處地,英雄相憐,好漢相惜,合情合理,無可指責,如何又變成了宋江的「權術」呢?晁蓋還是一臉懵逼,反問吳用,三阮不過是個打魚人家,如何容得下這麼多人。到了這個當口,吳用才講出實情,帶點埋怨的口氣對晁蓋說: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裡好生興旺,官軍捕盜,不敢正眼兒看他。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如此,晁蓋便不得不上梁山了。
  • 方臘手下最強武將,一人殺掉梁山泊七位好漢,盧俊義也吃了他的虧
    在《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中,說到武功的高低,除了入雲龍公孫勝開掛人物外,當屬玉麒麟盧俊義武功最高,其實在整部小說中,武功比盧俊義高的也不少,只不過作者沒有細寫,比如史進的師傅王進就比盧俊義高,還有方臘集團中,也又不是高手超過盧俊義,比如龐萬春。
  • 第二章水泊梁山排座次
    水泊梁山排座次 話說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聚齊後,寨主宋江一心想要招安,可山寨的不少頭 領卻不同意,李逵那廝竟把「替天行道」杏黃大旗砍倒,阮小七更是倒換朝廷 御酒,幾番壞了招安大事。沒奈何,宋江只好把副寨主玉麒麟盧俊義、軍師智多 星吳用請來商議。 吳用看宋江眉頭緊鎖,便問 :「大哥因何事煩惱?」
  • 他們回鄉後當地多了禍害:這三個梁山好漢咋沒被魯智深武松打死?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如果授之以權柄,曾動員宋江降遼的智多星吳用並不介意當秦檜的前輩,那個黑旋風李逵,做起事來也不在隋末反王朱粲之下。俺已都分付了眾人,不許齎發他,如何敢來出尖!」如果沒有梁山的一千兩金子,盧俊義肯定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為了金子,蔡家兄弟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都肯幹——只要錢給得到位,他們做事可比董超薛霸利落多了,即使是魯智深武松落到他們手裡,他們也敢找機會下手。
  • 梁山好漢來自國內多個省份,為何沒有雲南、新疆和東三省的好漢
    上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梁山一百零八個英雄好漢,可謂是書的內膽。來自不同地區的各路好漢,最終因各種機緣巧合,齊聚在水泊梁山的聚義廳上,這個過程,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這些好漢具體都來自哪裡呢?
  • 誰是《水滸傳》武功第一人 梁山有幾人能入選「水滸五虎將」
    那麼,按照施耐庵的文本故事,梁山好漢的武將陣容如何,他們的實力在《水滸傳》中又居於什麼樣的地位呢?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有一百零六人會武功,只有鐵扇子宋清,以及被認為是湊數的紫髯伯皇甫端沒有被提到愛槍棒會武藝。集結了這麼多習武之人,宋江簡直就是當時的江湖武林盟主。
  • 宋江被高俅、蔡京等毒死後,為何倖存的梁山眾兄弟無人替他報仇
    然而這次宋江被毒死後,那些倖存的梁山好漢們,曾經風風火火一起造反的梁山兄弟們,卻至始至終無一人替他報仇,這是為什麼呢?然而,就算武松後面知道宋江是被毒死的,又能如何?再加上武松此時也已經徹底灰心,歸於佛門。更不會為宋江去報仇了。
  • 梁山好漢中唯一一個是農民出身的陶宗旺,為什麼要落草為寇?
    陶宗旺是梁山上一個極不起眼的人物,綽號九尾龜。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龜」這個字在宋朝是否和現在一樣,有什麼侮辱的含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此人在梁山幾乎沒有任何地位,甚至在整部小說中,也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誰叫他是唯一一個以農民身份加入到梁山這個江湖組織中的人呢。
  • 她是梁山最美的女子,才貌雙絕毀在一個男人手上,看排名讓人心疼
    更曠論其他的梁山兄弟了真正的原因可能與她的出身有關,她為梁山女將之首,才貌雙絕卻毀在一個男人之手,看了排名讓人心疼。扈三娘命運的轉折完全因為一隻雞而引發的群毆事件。當時梁山軍就因為她抓到的一個偷雞賊宋江見她被俘,忙讓人將她壓回了大本營,還特意吩咐對她另作安排,然而很多人都認為他會將三娘娶為夫人。可是最後卻是將她嫁給了王英,這無疑是對三娘最大的懲罰。然而此女子卻是真性情,在幾次無效的反擊後,卻也順應了命運,安心和王英過日子,並且在後來的梁山出徵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 宋江如何取代晁蓋成為梁山老大?吸納人才、自我營銷,天生的領導
    那宋江如何從老二變成老大的呢?可別小看了這一步,從副到正,可是質的飛躍,很多人奮鬥一生,都沒有實現過這種飛躍。今日之恩,深於滄海,如何報答得眾位!只恨黃文炳那廝,幾番唆毒要害我們,這冤讎如何不報!怎地啟請眾位好漢,再作個天大人情,去打了無為軍,殺得黃文炳那廝,也與宋江消了這口無窮之恨,那時回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