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閒談」《三體》經典詞句賞析1

2020-09-03 閒說自話

三體》這本書已經被人點評過千百次了,但我現在開始在頭條發文,想做個小說系列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沒辦法,我是真喜歡這本書。

本文摘自未在網上平臺發布過的舊作,我當時寫了有兩萬字,分別有人物和經典詞句的賞析、點評,我會重新整理,分篇在這裡發布。



你們是蟲子

「你們是蟲子!」這句話警醒了多少人?

地球與三體世界的科技差距太大,在三體人眼裡,人類就是蟲子。

一句「你們是蟲子」讓人看到了知識分子軟弱的一面,汪淼和丁儀在精神上已經自暴自棄了。

「我們這輩子反正能打發完,今後,傾廢和墮落有理由了!我們是蟲子!即將滅絕的蟲子,哈哈……」

掌握科技越多的人,越容易產生技術崇拜,就像後來軍隊中的失敗主義一樣,當戰爭越來越靠技術的時候,人們難免會對技術產生依賴。

可是有人沒有被這句話擊倒。史強看到兩位科學家這幅熊樣,直接把他們帶到了一片發生了蝗災的麥田。文中是這麼描寫的:

我只想請二位想一個問題:「是地球人與三體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呢,還是蝗蟲與咱們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

這個問題像一瓢冷水潑在兩名醉漢科學家頭上,他們盯著面前成堆的蝗蟲,表情漸漸凝重起來,兩人很快就明白了大史的意思。

看看吧,這就是蟲子,它們的技術與我們的差距,遠大於我們與三體文明的差距。人類竭盡全力消滅它們,用盡各種毒劑,用飛機噴撒,引進和培養它們的天敵,搜尋並毀掉它們的卵,用基因因改造使它們絕育;用火燒它們,用水淹它們,每個家庭都有對付它們的滅害靈,每個辦公桌下都有像蒼蠅拍這種擊殺它們的武器……這場漫長的戰爭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現在仍然勝負未定,蟲子並沒有被滅絕,它們照樣傲行於天地之間,它們的數量也並不比人類出現前少。把人類看做蟲子的三體人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

太陽被一小片黑雲遮住了,在大地上投下一團移動的陰影。這不是普通的雲,是剛剛到來的一大群蝗蟲,它們很快開始在附近的田野上降落,三個人沐浴在生命的暴雨之中,感受著地球生命的尊嚴。丁儀和汪淼把手中拎著的兩瓶酒徐徐灑到腳下的華北平原上,這是敬蟲子的。

蟲子又怎樣?蟲子也有生存、奮鬥的權利!

網絡小說裡經常看到一句:聖人之下皆螻蟻。可是我想說螻蟻尚且能偷生!

可笑蚍蜉撼大樹?但蟻穴也能潰大堤!一個人可以弱小,但不能因為弱小就失去信念,誰能說弱小的背後,沒有某種強大呢?

看看地球和三體的鬥爭吧,蟲子到最後輸了嗎?沒有!

人類靠著智慧和三體人周旋了二百多年,最終還是迫使三體艦隊改變了航向。最終的結局暫且不說,僅這點來看,人類就可以驕傲地向三體人說:我們是蟲子,那又怎樣?


很應景的,想起來最近的蝗災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這句話改編自帕斯卡的「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得知三體世界即將入侵,人類進入備戰狀態,所有的資源都提供給軍事研究,人類的生活水平降低到極致,很快人類整體經濟水平倒退一百年,進入「大低谷」時期。

在大低谷時期,資源的匱乏、人性的壓抑,使得人間變成地獄,人吃人的現象雖然在書中沒有明顯描寫,但看了之後就知道這是存在的。大低谷時期,人口從85億驟減到35億,三體人還沒打過來,人類自己就面對著滅亡的危機。

歷史總是相似的,大低谷晚期,人類社會爆發了第二次文藝復興,第二次法國大革命,人性重新解放。人性的解放帶來的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在短時間內突破了各項前端技術,造出了強大的太空艦隊。

為了紀念「大低谷」,為未來以警醒,有了上邊那句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這句話理解起來並不容易,我也是在查了眾多資料之後才明白它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不要為了文明的延續而壓制文明本身的發展。

文明將被毀滅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為了讓文明延續下去,而壓抑人性,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提前導致文明的毀滅。這個道理可以適用到許多其他的問題,比如裴多菲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生命是可貴的,但是為了生存下去而限制生命本身的發展,偏離了原本的道路,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但是反過來講,在這個進程的最後,人類還是失敗了,被三體人的一顆水滴擊垮。如果在過去重新選擇呢?結果依然未可知。


毀滅你,與你何幹

我愛你,與你何幹 —— 歌德

人類造出了強大的艦隊,自以為已經能夠戰勝三體人了。的確,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太出乎意外了,也難怪人類自信心爆棚。

可是人類在戰略上犯了一個非常幼稚的錯誤:輕敵,嚴重的輕敵。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其實這一點,在我看來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我認為作者是為了情節發展才這麼描寫。

孫子兵法說:未算勝先算敗。地球人還不至於傻到不了解對方真實實力,只是妄加猜測,就自認為必勝無疑,難道這是因為人類經過極度恐懼之後,又到了另一個極端嗎?

在人類建造出強大的艦隊,猜測三體人的探測器是來談判的時候,三體人什麼都沒表示,只是默默地等待探測器飛到地球。相信在三體人眼中,人類的行為可笑至極。一群蟲子,掌握了點技術,還以為能翻了天?

探測器到來時,人們看到的是一個美麗的「水滴」:

探測器的大小與預想的差不多,長三點五米,丁儀看到它時,產生了與其他人一樣的印象:一滴水銀。探測器呈完美的水滴形狀,頭部渾圓,尾部很尖,表面是極其光滑的全反射鏡面,銀河系在它的表面映成一片流暢的光紋,使得這滴水銀看上去純潔而唯美。它的液滴外形是那麼栩栩如生,以至於觀察者有時真以為它就是液態的,根本不可能有內部機械結構。



丁儀本來就對三體世界的探測器是否帶著善意到來持懷疑態度,當他弄清楚「水滴」內部真實結構後,馬上意識到,人類的預想完全錯誤了,三體人根本就沒在乎人類怎麼想。

聖母的眼淚?嘿嘿。丁儀發出一陣冷笑,聽起來有種令人寒顫的悽厲,三名軍官也同樣知道這冷笑的含義:水滴不像眼淚那樣脆弱,相反,它的強度比太陽系中最堅固的物質還要高百倍,這個世界中的所有物質在它面前都像紙片般脆弱,它可以像子彈穿透奶酪那樣穿過地球,表面不受絲毫損傷。

那它來幹什麼?中校脫口問道。

誰知道?也許它真是一個使者,但帶給人類的是另外一個信息。丁儀說,同時把目光從水滴上移開。

什麼?

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干?

這句話帶來一陣死寂,就在考察隊的另外三名成員和聯合艦隊中的百萬人咀嚼其含義時,丁儀突然說:快跑。這兩個字是低聲說出的,但緊接著,他揚起雙手,聲嘶力竭地大喊:傻孩子們,快跑啊!

如果說歌德那句「我愛你,與你何幹」能讓人覺得浪漫,那麼「毀滅你,與你何幹」就只留下悲哀了。原來在別人毀滅我們的時候,我們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前邊我說過蟲子的力量,但又不得不承認,我們在消滅蟲子的時候,考慮過它們的想法嗎?

這句話在書中更有力的表現在第三部。

歌者文明發現了人類和三體世界的通訊記錄,發現的人只是一個很低級的做清理的人,他去長老那裡申請:「我需要一塊二向箔,清理用」,這一句話就決定了太陽系二維化的命運。

我讀到這裡,心中一陣悽涼,想到了前邊的蟲子,想到了更遠的「弱國無外交」,原來被毀滅,真的與我毫不相干。


網圖侵刪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小說閒談」《三體》經典詞句賞析2
    接上篇,繼續寫經典詞句……黑暗森林宇宙是一個黑暗森林,我們都是獵人,同時也是獵物《三體》對宇宙的描寫,可以用書中一句話來表達三體人中警告過人類的和平主義者說:我有一個夢,也許有一天,燦爛的陽光能照進黑暗森林。但這對人類來說,根本不是夢,而是人類一直相信的,因為人類的太陽,第二天照樣升起。
  • 「小說閒談」《三體》人物系列1(葉文潔、白沐霖、汪淼)
    接之前的經典詞句賞析,現在開始人物系列葉文潔一切由她開始一切的一切我無法評價葉文潔選擇三體文明是對還是錯,從人類大局來看,她的舉動帶來了災難,但站在她的角度去想,我又不忍責備。當年的葉文潔也曾猶豫過,她知道如果自己按下那個按鈕,也許給人類帶來的是巨大的災難,可最終她還是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我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但聽長輩講過,也讀過不少描寫那時候的書,我想我大概可以理解葉文潔。
  • Netflix 接手「三體」
    近日,Netflix 宣布將拍攝「三體」三部曲劇集,由「權力的遊戲」主創等人打造,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任顧問製作人,本劇已預訂整季。該劇涵蓋了「三體」三部曲的所有三本書——「三體:地球往事」「三體:黑暗森林」和「三體:死神永生」。Netflix 已與三體宇宙和遊族達成協議,獲得製作該系列的英文改編權。
  • 7年拍不出的三體世界,被96位藝術家畫出來了,劉慈欣都推薦
    就像漫威宇宙中不同文明不停交戰一樣,劉慈欣在小說《三體》中,也重構了整個宇宙的法則和體系:「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死神降臨法則」,「面壁人」,「智子」,「三體人」等。每一條法則都是智慧和驚悚的結合。
  • 歐巴馬親自催稿的科幻小說《三體》為何未開拍已經備受爭議?
    如果有留意國內小說的書迷到現在認識劉慈欣這位當代科幻小說大家4「2DB」親手設計劇集 貝尼奧夫、威斯在坊間合稱「2DB」,兩人指《三體》是他們看過最為雄心勃勃的科幻系列作品,他們計劃用未來幾年時間改編成劇集。
  • 《三體》解讀:執劍保護地球62年,人類為什麼並不感謝羅輯?
    >」62年,通過兩敗俱傷的方式威懾三體,保證了地球人一代人的和平。 作為維持一個文明得以延續的英雄,到了最後,小說中的人類卻不感謝「執劍人」,反而覺得他是冷酷無情的暴君,在威脅兩個星球的和平保護了地球62年,人類為什麼不感謝「執劍人」羅輯?我來寫點自己的看法。
  • 《權利》編劇跳槽首作品 Netflix宣布翻拍小說《三體》
    記者蕭採薇/綜合報導中國作家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是中文世界第一部獲得「雨果獎長篇科幻小說獎」殊榮的作品,更是最暢銷的科幻長篇小說之一。Netflix於2日正式宣布買下《三體》版權,並將由《權力的遊戲》兩位主創擔任製作人,翻拍成英文原創影集。
  • 三體組織的金主伊文斯提出的物種共產主義是什麼?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作者:劉慈欣對《三體》有過了解的朋友應該是知道小說中有一個組織背叛了地球文明,而這個組織就叫做「三體組織」,它的成員基本上都是社會的精英。而且也有很多人讀了《三體》之後知道了「三體組織」(ETO)在其後的發展中分裂成了三派,分別是降臨派、拯救派以及後來的倖存派。
  • 這幾年很火的《三體》,究竟講了什麼故事?
    「維基百科」上這樣評價劉慈欣:他是目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本土科幻作家之一。我是覺得,可以把「之一」去掉。2015 年,憑藉《三體》,劉慈欣獲得「雨果獎」,是亞洲人第一次獲得該獎項。這個獎,簡單來說,可以理解成科幻界的諾貝爾獎。值得一提的是,劉慈欣,一開始並非專業寫作人。
  • Netflix 將翻拍中國長篇科幻小說《三體》
    Photo Credit:截自《三體》繁中本封面Netflix 今天宣布將翻拍曾獲「雨果獎」的中國科幻小說《三體》成影集,並由原作者劉慈欣、英⽂譯者劉宇昆擔任制⽚顧問!林奇跟趙驥龍,分別是遊族集團董事長跟旗下子公司三體宇宙副總裁。布萊德·彼特(Brad Pitt) 擁有的B 計畫娛樂,作品有Netflix 的《⽟⼦》(Okja) 以及奧斯卡得主《⽉光下的藍⾊男孩》(Moonlight)。
  • 「好書推薦」品讀《三體I》、《湘行散記》
    I湘行散記今日為大家推薦的是《三體I》和《湘行散記》,我們還結合了精彩語錄和分篇導讀給大家帶來更好地閱讀體驗。藉助於這一發現,他以向全宇宙公布三體世界的位置坐標相威脅,暫時制止了三體對太陽系的入侵,使地球與三體建立起脆弱的戰略平衡。【作文素材精彩語錄】1.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裡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後心也跟著亂起來。
  • 打敗「三體」的神作,能拍出來已是萬幸
    劉慈欣的《三體》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已無需贅述,在國際上更是廣獲好評。但今天推薦的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卻憑藉另類的科幻表達,擊敗《三體》獲美國科幻星雲獎。讀《三體》時,已被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理念和布局深深折服,不免心裡有些不服……憑什麼《遺落的南境》能擊敗《三體》?
  • 《三體》將由Netflix製作英文劇集
    《三體》是?《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 求求「三觀黨」,放過國產片吧
    與此同時,還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喜」——彈幕。更出現了一群來勢洶洶的「三觀黨」,隨時對主人公做道德審判。多情善感的賈寶玉,被指「中央空調」「媽寶男」。性情乖張的林黛玉,被批「婊」「作精」。賢淑明達的薛寶釵被罵得最多,「綠茶」「心機婊」都用上了。
  • HBO+克蘇魯,這新作要「爆」
    ,其中《肖申克的救贖》《閃靈》《鬼作秀》等多部作品都被改編成為了經典影視。 恐怖小說大師之名如雷貫耳。 但在美國的恐怖小說界,還有這樣一位聲名不顯卻也如雷貫耳的「恐怖大師」。 他創造的「克蘇魯神話」堪稱20世紀最偉大、最具影響力的恐怖小說體系。
  • 三體:程心將母愛灑遍宇宙,為何慘遭讀者唾棄
    維德知道,不論《三體》小說裡的人民,還是看《三體》小說的讀者,人多數都是冠軍粉。成了,你就披紅戴綠,敗了,你就一文不值。所以他狡猾地把球踢給了程心,帶著自己的名節泯滅於反物質武器下。程心傻傻的接過球,按照全世界指給她的方向射門,然後球沒進,然後背鍋! 大劉對程心充滿了悲憫和憐愛,這是大劉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大劉正真超越的地方!
  • VR題材科幻小說「頭號玩家」續作"二號玩家"劇情曝光
    讀過恩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的經典科幻小說「「頭號玩家」原著小說於2011年出版,曾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原著小說的續作「二號玩家」將於11月24日在北美發行。伴隨著發行日期的日益臨近,克萊恩也在日前的紐約漫展上透露了「二號玩家」的劇情梗概——在贏得「綠洲」創始人哈利迪的競賽幾天後,韋德·沃茨在哈利迪的保險庫中發現有一項高科技技術將再次改變世界,並使「綠洲」千倍絕妙、令人上癮。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新的謎題和任務——哈利迪的最後一個復活節彩蛋,其暗示著神秘的獎勵。
  • 「餘途閃小說」奪命騰挪
    奪命騰挪餘途閃小說★★★★★大爺在罵娘:「鳥特麼的招誰惹誰了?(餘途)「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503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 「武俠劇」真的攪不動江湖了?丨鮮見
    近日,一部改編自網文大神丁墨同名小說的劇集《明月曾照江東寒》,憑藉反套路設定,「沈浪、朱七七」20年後再同框等話題點,首播上線熱度飆升,貓眼數據顯示,上線第二日全網熱度就衝至榜首,這一次國產武俠劇要重新攪動江湖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