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選擇軟取?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把時間調回到動手劫取之前,七星坐在一起開碰頭會。
晁蓋一臉誠懇的向智囊吳用請教:「吳先生,我等還是軟取,卻是硬取?」
軟取,那就是動腦子、下黑手,硬取就是動刀子、正面剛,軟取還是硬取,這是個問題。
但這對於吳用來說,壓根就不叫問題好嗎?在戰略取向上,吳用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軟取。
那您說說看,吳用為什麼選擇軟取?其實明眼人都知道,來硬的才是一了百了的好吧。
晁蓋七星中,晁蓋、劉唐、公孫勝,就算不是一等一的高手,三打一也能幹掉楊志吧。
三阮武藝就算次一點,那衝上去突突了挑擔的士兵,那問題也不大,而且很輕鬆的好吧。
如果七星真的是衝上去來硬的,對楊志押運團隊進行滅口,我相信今年的生成綱,依舊會是懸案。
因為首先沒人去報案,其次沒人能夠指證兇犯,最後沒人提供相關線索。
就算事後案發,官府在黃泥崗發現楊志等人屍首,就他們這一身打扮,官府會重視嗎?
這就是一群客商,誰能想到是押運生辰綱的?既然都想不到這層,官府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破案?遙遙無期去吧,就算何清當人證又能怎樣?關鍵是沒有壓力,他會聽何清那套嗎?
破的了就破,破不了拉倒,反正上頭沒有壓力,下邊幹嘛賣命,一來二去就成懸案了。
晁蓋一夥自然不會暴露,甚至如果晁蓋做的絕一點,直接在黃泥崗毀屍滅跡,就更沒線索可言了。
如果來硬的,對於晁蓋一夥而言,有一千種好處;但對於吳用而言,就沒任何好處了。
因為吳用肯定不會上去火併,儘管他身上帶著武藝,但要說真的殺人,那是需要勇氣的。
會武藝和敢動手,是不相干的兩碼事,別看吳用壞的透透的,但真的拿刀砍人,那得壞事。
舉個例子,這就跟新兵上戰場一樣,別看平時各科目訓練都很優秀,但那說到底就是演戲。
真要上了戰場,飛機大炮轟隆隆的響,遍地殘屍血水,心理素質再好,他也扛不住啊。
但劉唐、三阮乃至公孫勝就不一樣,劉唐、三阮是幹私商的亡命徒,公孫勝也是江湖老油條。
您從他後文對付何濤追兵時,那股要趕盡殺絕的狠勁,您就能看出來他不是心慈手軟的料。
所以真要選擇開打,那肯定就沒有吳用什麼事了,晁蓋帶劉唐他們,一波流莽過去就行了。
吳用只有在邊上看熱鬧的份,那既然吳用不能親自上場的話,那請問劫取生成綱之後。
吳用能分到多少呢?多勞多得,楊志押運小隊,都是別人幹掉的,吳用自然撈不到多少。
那如果撈不到多少,自己提著腦袋去劫取,有什麼意義呢?既然要幹,肯定要幹大的。
在戰略選擇上,肯定要選最符合自己利益訴求的軟取,通俗點說,就是分贓最多的智取。
因為整個智取計劃,是我吳用一個人想出來,你們都是負責執行的,那肯定我功勞最大。
您看成功劫取生辰綱後,書上有這麼一句話:「那計較都是吳用主張,這個喚做智取生辰綱。」
所以選擇智取的話,吳用必然是首功,也必然分的最多的贓物,這更符合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所以儘管來硬的更保險,但是吳用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來軟的,因為他想當主導啊。
說到這裡您想到了誰?那個被吳用坑害的楊志唄,兩人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只能我的功勞最大,從押運或者劫取中獲利最多,所以最後幹的都是殊途同歸的蠢事。
押運生辰綱和劫取生辰綱,本身都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可這倆人非得把問題複雜化。
押運的人要作妖喬裝打扮,劫取的人非得選擇風險更大的智取,都是作死界的小能手。
2、攛掇三阮,架空晁蓋
吳用要想當智取生成綱的主導,他最大的敵人不是楊志,而是他要依附的扛把子晁蓋。
在晁蓋拍板同意劫取之後,吳用立馬告訴晁蓋,你莊上的人不能用,因為他們不保險:
「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許多莊客,一個也用不得。」
為什麼晁蓋家裡養的莊客不能用?真的是因為他們不夠重心嗎?顯然不是這麼回事。
後文晁蓋燒毀莊園跑路時,儘管有莊客選擇離開,但大部分莊客,選擇了同生共死。
有的莊客選擇跟著吳用押運財產:
「吳用……叫五六個莊客……監押著五七擔,一行十數人,投石碣村來。」
有的莊客則跟隨晁蓋斷後,做好了跟圍捕官兵血戰的準備,壓根就不帶當慫貨的:
「晁蓋叫莊客四下裡只顧放火,他和公勝孫引了十數個去的莊客,吶著喊,挺起樸刀,從後門殺將出來。」
從這裡來說,晁蓋家裡養的莊客,至少有一部分,絕對是忠心耿耿的,值得任用的。
但是吳用卻全部一票否決了,吳用為什麼不用晁蓋家的莊客?因為莊客不聽吳用指揮唄。
莊客只認晁蓋當主人,如果在決策過程中發生衝突,吳用選擇智取,晁蓋非要來硬的。
那您說一同參與劫取的莊客,會支持誰的選擇?毫無疑問就是晁蓋嘛,那是自己的主人。
所以吳用為了獨攬大權,自然不會任用晁蓋的莊客,不會去製造任何一個反對派。
相反他選擇拉來三阮當外援,是因為三阮多厲害嗎?厲害是肯定的,但也不是離了他們不行。
最關鍵的選擇因素是,他們都被吳用拉來入夥,他們更大程度會支持吳用,聽吳用的安排。
更何況三阮在此之前,就跟吳用關係處的不錯,要真是起衝突了,您說他們會幫誰?
所以吳用的這種奪權心理,跟楊志簡直是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只有我能當團隊話事人。
其他人誰來都不好使,楊志的團隊裡有地位更高的老都管,但是楊志非得要押運全權:
「他是夫人的人,又是太師府門下奶公,倘或路上與小人彆拗起來,楊志如何敢和他爭執得?」
團隊只有一個人能當老大,那就是我楊志,你別我地位高,我也得想法把你整下去。
吳用也是這個德行啊,他的團隊裡有個扛把子晁蓋,晁蓋江湖地位比他高,他也得想法架空。
大哥你的人不能用,他們都是有反骨的二五仔(其實就是不聽我的話),所以咱們得找外援。
然後就把晁蓋給架空了,三阮是他拉來入夥的,劉唐、公孫勝是外人,沒有誰是晁蓋心腹。
晁蓋在團隊裡就是個吉祥物,真正的話事人和主心骨是吳用,因為這都是他算計過來的。
3、花式搶戲,自尋死路
如果真的就是智取下蒙汗藥,其實官府破案的機率也不大,畢竟押運團隊不認識他們。
只要官府不是挨家挨戶的排查,兩個做眼的虞候根本指認不出案犯,線索是大海撈針。
但關鍵就是吳用搶戲作死,最後看似成功的劫取,實則漏洞重重,直接導致後期崩盤。
吳用帶著團隊踩點住店的時候,負責前臺登記的何清,自然而然的詢問他們的身份信息。
此時壓根就沒有出鄆城縣的地盤,而晁蓋又是縣裡的名人,十個有八個都認識他。
根本不應該讓晁蓋露面,但是既然已經露面了,你掩飾起來就沒意義了,還不如直接坦白。
所以何清登記詢問的時候,要麼就讓晁蓋化妝打扮,要麼直接報上晁蓋的名字就好。
可是那邊晁蓋還沒有開口,吳用卻跳出來搶戲了,編了一個在何清看來很蠢的虛假身份:
「我等姓李,從濠州來販棗子,去東京賣。」這是吳用主動跳出來搶答的。
因為何清認識晁蓋,但吳用還編一個假身份,自然會讓何清生疑,最後成為破綻。
那您說吳用為什麼要搶戲呢?是他怕晁蓋回答不上來嗎?肯定不是。
因為幾人出發之前,一定會確定虛假身份,咱們姓李,濠州人,去東京賣棗。
晁蓋聽到何清詢問的時候,或許認出來他曾經投奔過自己,所以也在考慮要不要說實話。
因為如果晁蓋聽到詢問,就立馬按照編好身份回答的話,顯然就是無縫銜接,輪不到吳用插話。
但是吳用還是插上話了,那就說明這之間有空隙,晁蓋在想著如何作答,直接說瞎話肯定不行。
但是晁蓋還沒有想出來個所以然,吳用就跳出了搶答了,晁蓋只好將錯就錯,希望何清不認識自己。
那吳用為什麼要搶答?因為他時刻想著自己是主導,你們都得聽我的,提醒眾人我才是團魂。
其實就是顯著他能了唄,就跟楊志一路上恐嚇眾人,說路上有多少劫匪一樣,都得聽我安排。
吳用也是這種心理,你們要是回答指定出錯,只能我幫你們回答,咱們才能順風順水。
結果就是他這個搶答暴露了,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說得就是吳用。
4、後話:失敗的智取
從當時的結果看,智取生成綱是成功的,但是從很快案發來看,吳用的智取很失敗。
因為這不是一起完美犯罪,一旦官府認真盤查,只需要十天不到的時間,就能查到晁蓋頭上。
吳用的前戲與收尾工作,做的簡直就是一攤稀爛,事後完全意識不到緊張,還在晁蓋家喝酒。
但是這也沒辦法,誰讓吳教授自視清高,跟楊志一樣覺得我最牛,我出手絕對沒事呢?
這倆貨真就是作死界的難兄難弟,都想取得頭功,獲利最大,還要但團隊一把手,顯著自己最能。
結果就是作死做大發,一個稀裡糊塗丟了生成綱,一個生成綱還沒暖熱乎,就雞飛蛋打落草了。
所以我想說,無論事情做起來有多簡單,一旦涉及個人利益分配,都是解決不了的難題。
楊志是這樣翻的車,吳用也是這樣翻的車;自私在人性中,本身就是無解的。
其實生成綱這個局,真的就沒有贏家:
楊志搭上前途,吳用七人落草,白勝被捕,濟州知府罷官,何濤殘廢,黃安被俘慘死。
梁世傑損失十萬貫,蔡太師被亂民打臉,王倫被火併,鄧龍被火併,另有一千五百名濟州府官兵死傷……
大概唯一獲利的人,就是提供線索的何清了,他拿到了十兩銀子的懸賞……
(一家之言,求同存異,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