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每次讀到《水滸傳》「智取生辰綱」這個故事時,都會產生一個疑問:白日鼠白勝,一個好賭成性的閒漢,晁蓋為何要拉他入夥?他有什麼本領?不怕他破壞了整盤計劃嗎?
如果單從《水滸傳》的表面意思來看,作者給我們提供的理由只有兩條:
第一,是晁蓋自己所說的夜夢北鬥七星之事,「我昨夜夢見北鬥七星,直墜在我屋脊了。鬥柄上另有一顆小星化道白光去了。」吳用一聽,便說這是上天的安排,而當晁蓋提及白勝時,吳用立馬便說夢中的白光,便是白勝這人,於是欣然同意入夥。
第二,是晁蓋、劉唐、吳用之間的對話,晁蓋說「黃泥岡東十裡路地名安樂村,有一個閒漢,叫做白日鼠白勝,也曾來投奔我,我曾齎助他盤纏」,當劉唐問了一句哪裡安身時,吳用便說「只這個白勝家,便是我們安身處」。於是,眾人沒有經過白勝的同意,便已經將其拉入「智取生辰綱」的團夥中。
這樣看來,白勝的入夥,似乎比較草率。要知道,當初吳用拉阮氏三兄弟入夥,也不是立馬拍腦袋便定下來的!吳用和阮氏三雄本就是故交,從小便知根知底的,只是多年未見,即便這樣,吳用也不敢掉以輕心,尚且親自去石碣村探底,開始都不敢單刀直入,而是先試探了阮氏三雄,當他覺得時機成熟,引導阮氏三兄弟說出「這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才講出了生辰綱之事。
可是相比之下,白勝的入夥,既沒有試探、也沒有威逼利誘,甚至沒有對方的同意,這的確讓人覺得奇怪。首先,白勝並非晁蓋、劉唐等人意義上的「好漢」,在晁蓋眼中,他只是一個曾經投奔過他的閒漢,讓這樣人的入夥,豈不是有很大的風險?第二,夜夢北鬥這種「玄學」,道學深湛的公孫勝都沒有說話,便被吳用給搶白了。
然而,當我細細品讀、仔細玩味「智取生辰綱」的前後故事時,便會覺得,拉白勝入夥,並非拍腦袋草率決定的。我們不去說夜夢北鬥這樣的「玄學」,只從人性和故事情節出發,來分析這件事。
(1)白勝會自願入夥嗎?
會!
原因很簡單,窮!白勝是當地有名的閒漢,實在沒錢的時候,擔點酒、醋之物,進行販賣,以此換點錢,補貼家用。白勝家裡有多窮?後來生辰綱事發,官兵去他家搜索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眾做公的繞屋尋贓,尋到床底下,見地面不平……」簡直就是家徒四壁,一眼可見。
既然白勝很窮,還好賭,那麼當面對生辰綱的時候,他會不動心嗎?再經過晁蓋的勸說,我想很難拒絕這場大富貴。
(2)白勝有過人之處嗎?
有!
白勝曾經投靠過晁蓋,而在後來何清的講述中,我們也知道,何清也曾和別的賭徒投奔過晁蓋,由此可見,晁蓋願意接納前來投奔的「閒漢」,而在這些閒漢中,晁蓋唯獨對白勝青睞有加,為何?
很明顯,白勝身上一定有一些過人的品質,讓晁蓋難忘。所以晁蓋才會如此了解他、信任他,不加考察,便拉其入夥,甚至不用問他願不願意,因為晁蓋知道,白勝一定願意!
事實證明,晁蓋沒有看錯人,白勝也沒有辜負晁蓋對他的信任,甚至,被捕後,都是如此(見下文)。
(3)白勝入夥的好處?
拉白勝入夥,有兩點不可替代的好處。
第一,是白勝家離黃泥崗很近,「黃泥岡東十裡路地名安樂村,有一個閒漢」,智取生辰綱是一件大事,大事要考慮天時、地利、人和,熟悉地形,是非常重要的,而白勝,離黃泥崗很近,對地形是非常熟悉的,可以有效利用白勝的「嚮導」身份,而且,後來白勝演技在線,挑酒上崗,也是輕車熟路,毫無做作感,這無疑能夠放鬆楊志等人的戒心。
第二,是白勝的形象符合這次行動。白勝只是一個閒漢、一個好賭的賭棍,他受過晁蓋的資助,並給晁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即便白勝不加入行動,也不至於出賣晁蓋等人。
另外,智取生辰綱中,扮演賣酒之人,是計劃的關鍵一項。晁蓋方有七個人,七個人如果抽出一人扮演賣酒客,人手上是絕對足夠的,但是這七個人,卻沒有一個能勝任這項工作。因為這七個人,太有特點了,楊志是個老江湖,很容易一眼看出問題。
晁蓋號稱託塔天王,人如外號,怎麼扮都不像一個賣酒的;公孫勝、吳用,相貌清奇,一個仙風道骨,一個滿身書卷,更不合適;劉唐號稱赤發鬼,臉上有巨大的紅色胎記,一臉兇狠之氣,很容易讓人起疑;阮氏三雄,常年生活水邊,一看就不像賣酒的,沒有小商小販的氣質。一旦讓楊志起疑,那麼一切計劃都會前功盡棄。
只有白勝,算是老本行了,又鑑於前述原因,所以讓他入夥,是必然的。
(4)白勝真是無恥的出賣者?
大家或許因為電視劇,對白勝有所誤解,其實原著中,白勝並非一個徹頭徹底的出賣者,反而還是一個「硬骨頭」。
生辰綱事發後,白勝被抓,許多人覺得,是白勝出賣了晁蓋等七人,但其實不是的。
何濤在聽了兄弟何清的訴說後,心中已經推測出,正是晁蓋夥同賊人劫了生辰綱,而且知道其中有白勝的干係,於是便抓了白勝。
白勝被抓到官府後,其實相當硬氣,原文中說:
白勝抵賴,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連打三、四頓,打的皮開肉綻,鮮血迸流。
最後,府尹告訴白勝,「告的正主招了贓物,捕人已知是鄆城縣東溪村晁保正了。你這廝如何賴得過?你快說那六人是誰,便不打你了。」由此可見,已經明確知道裡面有晁蓋參與,讓他從實招來,白勝又捱了一歇,打熬不過,只得招道:
「為首的是晁保正。他自同六人來糾合白勝與他挑酒,其實不認得那六人。」
府尹覺得,捉了晁蓋,便知道其餘六人是誰了,便當即把白勝收押,去命人捉晁蓋了。白勝真的不知道其餘六人是誰嗎?怎麼可能!
其實,我們以為白勝出賣了晁蓋等七人,是來自於宋江給晁蓋通風報信時所說的:
「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條性命來救你。如今黃泥岡事發了!白勝已自拿在濟州大牢裡了,供出你等七人。」
人家白勝明明只交代了晁蓋,而且還是在官府已知的情況下,為了保命才說出來的,而到了宋江嘴裡,居然是「供出你等七人」,《水滸》作者刻畫人物的細膩,由此足見。
而且,如果我們知道,其他「好漢」在被打時的表現,就知道,白勝實在太過硬氣。
當年李逵被打,直接招認是「妖人李二」;武松被打,也「情知不是話頭,只得屈招做」;宋江就更不用說了,「吃拷打不過,只得招道」……
英雄如武松,也不得不被屈打成招,可見,官府打人的手段,有多厲害,而白勝,居然在打了三、四次以後,還不招,如此硬氣,怎能說他沒有過人之處?
所以,《水滸傳》中的很多內容,不能細品,越細品,越覺得顛覆。白勝雖然是個賭徒,但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混蛋,他做事是有原則的,他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但是,正因為宋江一句「供出你等七人」,在生辰綱中立下大功的白勝,後來只排在了106把交椅的位置,讓人覺得委屈,不過——反過來想想,能夠從大牢裡被救出來,還坐上了頭領的位置,對白勝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