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暴露了行蹤?——生辰綱的重重迷霧(之七)

2020-09-04 歸棹廬主


上回我們講了梁中書費盡心機,選擇了楊志作為生辰綱的押運人。那麼,楊志又是如何來押運這生辰綱的呢?

此次押運生辰綱,按照楊志的想法,他們是化裝而行的。

小說第十六回寫道:

楊志告訴梁中書道:「若依小人說時,並不要車子,把禮物都裝做十餘條擔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貨;也點十個壯健的廂禁軍,卻裝做腳夫挑著;只消一個人和小人去,卻打扮做客人,悄悄連夜上東京交付,恁地時方好。」

可見,楊志他既沒有用大名府的太平車子,也沒有插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字樣的小黃旗,更沒有讓軍健在模大樣地隨行護衛,楊志只是扮作普通的客商,來實施他的押運計劃。

應該說,楊志的這個計劃是周密可行的。

但是,最後楊志他們一行還是暴露了行蹤,在黃泥岡上被晁蓋一夥用計劫了去。

那麼,楊志一行的行蹤,又是誰暴露的呢?

首先,楊志惹的禍。

楊志他們一行離開大名府時,正是五月半天氣,晴空萬裡,酷熱難行。

起初幾天,楊志他們每天是趕早起五更,趁著早涼出發,到了中午天氣熱時,便找個地方休息。

這樣一連走了五七天,漸漸地人煙稀少了,道路也越來越偏僻,而且一站站都是山路。

這個時候,楊志卻要求大家捱到辰牌(也就是早上7:00—9:00)時才能動身,到了申時(也就是下午15:00—17:00)就要休息。

那十一個廂禁軍,挑著重擔,天氣又熱得受不了。於是,一看見路邊的林子,就要去陰涼處歇息。

楊志就催趕著他們趕路。如果擅自休息了,楊志輕則痛罵,重則舉起藤條便打。

那兩個虞候雖然只背著些包裹行李,但也氣喘得趕不上趟。

大家對楊志的做法是怨聲載道。

那麼,楊志為什麼前幾日只是趁早涼便走,現在卻要頂著個大日頭趕路呢?

難道楊志真的是如兩個虞候所說的好歹不均勻嗎?

楊志的一席話,道出了個中的原委:「你這般說話,卻似放屁!前日行的須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尷尬去處,若不日裡趕過去,誰敢五更半夜走?」

楊志這樣的做法,看上去似乎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在安全地界,你完全可以放心出行,趁早涼便行,日中熱時便歇

可是,如果到了危險地段,那麼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趕著大太陽出行才比較安全。因為,這樣就可以避開強人了。

不過,楊志這樣做真的就安全了嗎?


其實未必。

套用一句老話,楊志這樣做正是犯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大忌。

因為,楊志一行既然是做行貨打扮的,是一夥客商,那麼,就要規規矩矩地按照行貨的路子來行事。

各位看官應該還記得,小說第十一回是怎樣來寫林衝獵取投名狀的。

林衝伏到午牌時候,見一夥客人約有三百餘人,結伴而過。林衝見他們人多勢眾,就不敢貿然動手,於是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過去了。

可見,楊志作為行貨客商,他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隨大流,結伴而過,跟著團隊走。該歇時歇,該行時行。

哪有象楊志這樣的客商,獨自一夥,早上天氣涼快時不走,只是待在客店裡睡大覺。直到辰牌時分,天熱了,才慢慢地打火吃飯,準備出發。而且,還頂著個大太陽,一路上趕打著不許投陰涼處歇息。

這哪是正常行貨人的做法?

這種特立獨行的反常行徑,加之又是在江湖上盛傳生辰綱消息的關節點上,這不是自曝行蹤,又是什麼呢?

可以這樣說,正是楊志的過分精明,反而給自己的押運惹來了禍。

所以,晁蓋他們成功劫得生辰綱,楊志蒙汗藥酒醒了之後,指著老都管他們罵道:「都是你這廝們不聽我言語,因此做將出來,連累了洒家。」容與堂本就在楊志這句話下批道:「就聽你言語也要做將出來,痴子!」此言甚是。


其次,稱呼幫的忙。

還是接著上面的話頭來講。

你楊志既然已打扮做了客商,那麼,相互之間就要按照客商的稱謂,來稱呼彼此才行。比如,楊志可以改稱為「楊總」,老都管可以稱為「謝董」,等等。

但是,楊志卻好像忽略了這關鍵的一點。

他們彼此間的稱謂,竟然是一點也沒有變,還是延用著原先的叫法。

小說第十六回,兩個虞候坐在柳陰樹下,等得老都管來,兩個虞候告訴老都管道:「楊家那廝,強殺只是我相公門下一個提轄,直這般會做大老!」

當日行到申牌時分,尋得一個客店裡歇了。

那十一個廂禁軍對老都管說道:「我們不幸,做了軍健,情知道被差出來,這般火似熱的天氣,又挑著重擔,這兩日又不揀早涼行,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們直恁地苦!」

老都管道:「你們不要怨悵,巴到東京時,我自賞你。」

那眾軍漢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並不敢怨悵。」

好傢夥,明明你們是一夥行貨的客商,怎麼會一口一個「提轄」、「軍健」、「都管」地叫?這哪裡像是正經行貨人的做派?這不是自曝身份,引人眼球,又是什麼呢?

第三,眾人曝的光。

轉眼就到了六月初四,楊志他們終於來到了黃泥岡。

小說是這樣來寫這天氣的炎熱的:「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雲彩,其日十分大熱。」

在黃泥岡上,老都管見楊志只管打那些在樹蔭下歇息的軍健,便道:「提轄!端的熱了走不得,休見他罪過。」

楊志道:「都管,你不知這裡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地名叫做黃泥岡。閒常太平時節,白日裡兀自出來劫人,休道是這般光景,誰敢在這裡停腳!」

楊志說著,就舉起藤條讓那些軍健繼續出發。

那些軍健便一齊叫將起來,其中一個爭辯道:「提轄,我們挑著百十斤擔子,須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當人!便是留守相公自來監押時,也容我們說一句,你好不知疼癢,只顧逞辯!」

楊志聞說,拿起藤條,劈臉便打了過去。

老都管喝道:「楊提轄,且住!你聽我說:我在東京太師府裡做奶公時,門下軍官,見了無千無萬,都向著我喏喏連聲。不是我口棧,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舉你做個提轄,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直得恁地逞能!休說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莊一個老的,也合依我勸一勸;只顧把他們打,是何看待?」

這下可好,楊志他們這十五個人在黃泥岡上,你一言我一語,一會兒一齊叫將起來,一會兒又是高聲喝道;一會兒你叫我「提轄」,一會兒我喊你「都管」;一會兒這個說是「東京太師府」,一會兒那個講是「留守相公」。這麼熱熱鬧鬧地一吵一鬧,這夥客商到底是些什麼人,不是不言自明了嗎?

這時候,只見對面松林裡影著一個人,正探頭探腦地朝這裡張望。

於是,這智劫生辰綱的一出大戲,就正式開演了。

既然楊志他們暴露了自己的行蹤,那麼,他們又會面臨怎樣的困境呢?

(圖片取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誰選擇了楊志?——生辰綱的重重迷霧(之五)
    現在,我們再來說說到底是誰選擇了楊志來押運這生辰綱的。因了去年的生辰綱劫案,所以,今年梁中書他們對生辰綱押運人的選擇,就顯得十分的慎重。小說中有兩處寫到了生辰綱押運人的選擇問題。於是,一貫強勢的蔡夫人(雖然嫁給了梁中書,卻要叫她「蔡夫人」。而且,在蔡夫人面前,梁中書只能自稱是「下官」)就親自出馬,直接指定楊志來當這個押運人。這個困擾梁中書多時的押運人選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了。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真正決定生辰綱押運人選的人,其實並不是那個強勢的蔡夫人,而是他梁中書。
  • 是誰在散布生辰綱的消息?——生辰綱的重重迷霧(之二)
    因為,此時遠在北京大名府的生辰綱,不但還沒有起運,而且連那個押運人是誰,也還沒有確定。生辰綱是在五月十五日起運的,而押運人楊志則是在起運前三天,才由梁中書與蔡夫人兩人商議確定的。這就奇了怪了。從劉唐、公孫勝先後獲得生辰綱確切消息的情況可知,在江湖上顯然是有人在不斷發布著有關生辰綱的最新消息。那麼,這個消息的最終發布者,又是誰呢?這個消息的最終發布者,就是梁中書。我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梁中書有洩密的動機。梁中書送給蔡太師的生辰綱,價值十萬貫。
  • 梁中書心中的「那個人」——生辰綱的重重迷霧(之六)
    ,來指定自己早就選好的楊志做生辰綱的押運人。那些街坊鄰舍都怕牛二,誰人敢向前來勸。牛二喝道:「你說我打你,便打殺直甚麼?」牛二嘴裡這樣說著,一面就揮起右手一拳打了過來。楊志霍地躲過,拿著刀搶入來,一時性起,望牛二嗓根上搠個正著,牛二撲地倒了。楊志趕過去,又朝著牛二的胸脯連搠了兩刀。牛二血流滿地,死在了地上。這牛二雖然是個潑皮,但他只是趁著酒勁來搶奪你楊志的刀罷了。
  • 生辰綱之謎(中):關於"生辰綱大劫案"的3個秘密
    )晁蓋方面,劫取生辰綱的團隊組建和籌備工作——"智取"生辰綱,一開始就不科學到極點;(2)楊志方面,在正規黑幫、正經土匪的常規操作下,楊志押送計劃相當科學的——他沒料到,濃眉大眼的晁蓋也會用蒙汗藥這種江湖上最不齒的手段;(3)駁陰謀論·其中最反智,也是最多人相信的,是來自某大V(代表作"黑水滸")的觀點——生辰綱劫案的幕後黑手,是梁中書!
  • 從《水滸傳》中生辰綱被劫談領導幹部的選拔任用
    《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重點寫了楊志押送生辰綱被劫的經過,給人的直觀感覺是吳用的的足智多謀,其實梁中書的用人失察及班子配備和楊志缺乏領導才能是生辰綱被劫的主要原因楊志因丟了花石綱,被高俅趕了出來,盤纏用盡,只好賣祖傳寶刀,遇到潑皮牛二,無理取鬧,楊志十分氣憤,遂刀殺了牛二,因此獲罪被流放至大名府作為一個囚犯充軍到大名府府尹梁中書(相當於河北省委書記)門下,梁中書憑過去對楊志印象,再加上在東郭門教場比武,打敗周謹,戰平
  • 真是白勝出賣了七人?
    二、深層分析(1)白勝會自願入夥嗎?會!原因很簡單,窮!白勝是當地有名的閒漢,實在沒錢的時候,擔點酒、醋之物,進行販賣,以此換點錢,補貼家用。白勝家裡有多窮?(2)白勝有過人之處嗎?有!白勝曾經投靠過晁蓋,而在後來何清的講述中,我們也知道,何清也曾和別的賭徒投奔過晁蓋,由此可見,晁蓋願意接納前來投奔的「閒漢」,而在這些閒漢中,晁蓋唯獨對白勝青睞有加,為何?
  • ——江州劫法場之謎(之七)
    如果不是晁蓋、宋江他們運氣足夠好,在潯陽江邊碰到了打算前來江州劫牢救宋江的張順、李俊等人,那麼,晁蓋、宋江他們極有可能會全軍覆沒,死無葬身之地。只是因為劉唐的運氣好,沒有在鄆城暴露了行蹤,所以,吳用才沒有如願以償。於是,吳用這次又利用偽造蔡太師回信的機會,瞞天過海,暗渡陳倉,就輕輕鬆鬆地借著蔡九知府的手,把宋江送上了斷頭臺。為了能置宋江於死地,吳用甚至還不惜搭上了自己的好友戴宗的性命。
  • 重啟之極海聽雷為什么女主角遲遲沒有上線?坐等揭開重重迷霧
    作為《盜墓筆記》系列中的又一力作,《重啟》講述了吳邪、王胖子、張起靈鐵三角在十年之約結束、退隱雨村之後,重新為了親情、友情,踏上了一段冒險之旅,在經歷生死危機的考驗後揭開重重迷霧的故事。《重啟之極海聽雷》中,毛曉彤飾演的白昊天算是這部劇的女主角,但如今該劇已經播出十集,白昊天還是遲遲沒有上線,很多觀眾都好奇她會在第幾集出場。從目前的劇情來看,白昊天應該在劇情中期出場,至於是第幾集,還要等後面的劇情播出才能知曉,原著裏白昊天是寸頭,導致吳邪一開始把她認作男孩子。
  • 迷霧劇場火了,愛奇藝能撬動這塊大蛋糕嗎?
    (圖片來源:《在劫難逃》官微)正是對品質的高標準、嚴要求,讓「迷霧劇場ON(亮燈)與中央的反置問號設計,不僅將視覺衝擊拉滿,更是充滿了神秘、懸疑的味道。而愛奇藝對標的流媒體平臺Netflix(網飛),現如今,社區視頻平臺B站(嗶哩嗶哩)異軍突起,大有後來居上之勢,自製劇《風犬少年的天空》在近期,更是博得許多關注與好感。同賽道對手又多了一個,競爭愈發激烈了。不知「愛奇藝」此次,能否藉助「迷霧劇場」大熱之勢頭,深耕「迷霧」的同時,迅速分化出更多內容品牌,打造品牌矩陣?
  • 書評:迷霧重重,亦真亦幻的世界裡,一場最浪漫的救贖
    (小懶推文 8.7分)好作者總是能將各種元素糅合得渾然天成,讓一個故事即浪漫又刺激,閱讀感爆棚!女主是個刑警,出場就酷斃了。一切都離奇又懸念重重,而謎底揭曉時,便是最浪漫的救贖!以下涉及劇透,慎入!誰說老實人不可怕,爆發起來太暗黑了。
  • 《天乩之白蛇傳說》(五五)紅芯的愛情
    在藥師宮中,接二連三地,饕餮承了斬荒不少的恩情,斬荒怎麼也得尋到他,要不然饕餮死了,這些情誼找誰要去。說到底,饕餮還是有用處的。原來是這日,小王爺心情不錯,想去郊外走走,順便看看能不能有什麼偶遇,最近同學給了他不少禁書,裡面情愛故事都是發生在野外偶遇,比如董永偶遇七仙女,小王爺也想偶遇仙人,即使不能邂逅情愫,得到一個仙方也不錯,這不就帶著幾個家丁就要去,老王爺不放心,就讓李公甫帶著幾個衙門的人跟著。可是誰知,剛出來一會,就陰雲密布,狂風大作,看著要下一場大雨,眾人都狼狽跑到一處廢舊的茅草屋避雨。
  • 知青記事之七(中)
    知青記事之七(下) 憶朋友老三與福保 河西走廊 接上文 老三的雖然手杆細,但是全是肌肉。他經常挽起自己手腕,鼓起一瓣一瓣的肌肉,對我們炫耀似的說:&34;推銷&34;衝突&34;火&34;這兩個年輕人爭強好勝,必然沒有好的結果,你看那些老虎豹子,那麼兇,結果是無影無蹤了。只有那些弱小的兔子、老鼠還活得挺鮮的。
  • 聊聊《蕩寇志》裡的劉唐——悔不該去截那生辰綱啊
    當然跟誰也是跟,晁蓋的嫡系們雖然始終反對招安,但在抵禦外敵為國效力方面,也從沒含糊過。劉唐長相怪異,但在原著中並沒有過多的文字去放大他的長相(除了晁蓋專程讓劉唐去鄆城請宋江),自然到了《蕩寇志》中,劉唐也不會有多出彩的戲份。
  • 鳳凰古鎮,你本不多情(十二):迷霧和繆斯
    這個P1圈子裡的人,多數和橋玄的關係,屬於點頭之交,也就是常說的泛泛之交這一類的人,他(她)們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和橋玄產生過一定程度的交集,我想要麼是因為接觸的機會不多,一面之緣這種,要麼是氣場為橋玄所不接納,雖不能持續產生關聯,但橋玄是一個善於梳理人際關係的女孩子,就算是泛泛之交,她也不會把這類人打入冷宮,而是維持著一種疏遠的客套,禮貌但不親近。
  • 架空晁蓋,花式搶戲,為什麼吳用智取生辰綱會翻車?因為自私二字
    晁蓋一夥自然不會暴露,甚至如果晁蓋做的絕一點,直接在黃泥崗毀屍滅跡,就更沒線索可言了。更何況三阮在此之前,就跟吳用關係處的不錯,要真是起衝突了,您說他們會幫誰?所以吳用的這種奪權心理,跟楊志簡直是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只有我能當團隊話事人。
  • 《讀金庸,侃武俠》之《書劍恩仇錄》(七)
    ,成為理所當然的調停人物;七是鐵膽莊失火,一座大好莊園眼見難以保全。你說我徐天宏不及四哥,誰都知道,又何用你說?」(卻揣摩不到周將他與文泰來比較之深意)  駱冰道:「我們知道在肅州決不能停留,挨著出了嘉峪關,但四哥傷重,實在不能再走了,就在客店養傷。只盼少舵主和眾兄弟快些轉來,哪知北京和蘭州的鷹爪又跟著尋來。以後的事,你們都知道了。」
  • 楊志押送的生辰綱,重一千多斤,晁蓋等七人怎麼運走的?
    然而,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時,只有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和阮氏三兄弟,共七人,白勝雖然有參與,但是賣完了酒就已經離開了,他沒參與搬運這些寶貝。那麼,晁蓋等七人,是如何運走一千一百斤重的生辰綱呢?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就是江州車。
  • 故事:妻子和兄長先後慘死 兇手躲藏何處迷霧重重
    劉縣令將老者扶起,「老丈,人死不能復生,把你知道的都講給我聽,早日破案抓到奸人也可告慰令愛在天之靈!」劉縣令好像找到了答案,可總感覺有層迷霧瀰漫在真相周圍。你家中還有父母,你要是病倒了他們誰來照顧?」劉縣令正勸慰王啟忠時,吳氏從屋外端著茶水進來,先給劉縣令施禮後把茶杯擺在桌上。王啟忠看到茶水說道:「劉大人大駕光臨怎麼能喝這種粗茶,我屋裡還珍藏二兩雀舌茶,是一個朋友去年送給我的,我這就去給大人取來泡上一壺。」吳氏趕忙攔住王啟忠,「大人好不容易來我家一次,你好好陪著大人說話,我去就行了。」
  • 明清奇案之劫案迷情(上)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進士出身的唐之屏來到浙江衢州府常山知縣任上。唐之屏,字君公,號曾城,江蘇華亭縣人,經過7次考試,才獲得進士,20多年的科場,沒有使他的志氣消磨,而是想在父母官的位置上有一番作為,所以上任伊始,就修建常平倉以防饑荒,建魁星樓以祀名宦,禁溺女以全人命,可謂是轟轟烈烈,卻沒有想到縣北山區發生了一件強盜劫殺財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