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夢中上天做雷公

2020-10-05 寢室熄燈後


婺源有個姓董的人,二十歲那年夏天午睡時,忽然夢見幾個奇鬼在端詳他的面容,互相議論說:「雷公正生著病,這個人嘴巴尖尖的,可替代雷公當班。」就把斧頭交給董某,放在他的袖中。

幾個鬼把他帶到一個地方,那地方宮殿壯麗,像是王者所住的處所,董某在殿外等了好一會兒,才被召進殿裡。

有穿戴著帝王服飾的人坐在殿中央,對董某說:「樂平縣有個姓朱的村婦,對婆婆不孝,理該遭到天誅,現在雷部的兩位將軍因為行雨過度勞累,正在生病,一時上找不到合適的人。

雷公的部下推薦你充當此職,你現在可以領了信符前去執行命令。」

董某接受命令,辭拜大王,走出宮殿。


他覺得自己的腳下生出團團雲朵,閃電環繞,與雷公沒有什麼兩樣。

不一會兒到了樂平縣地界,馬上有土地公公做嚮導。

董某站在空中,見村婦朱某正在大罵婆婆,圍觀的人擠得水洩不通。

董某取出袖中的斧頭一擊,當場擊斃了她,轟隆隆的雷聲,嚇得眾人全都跪下。

董某回去復命交差,大王想留他在雷部供職,董某藉口母親年邁謝絕,大王也不勉強他。

大王問董某是幹什麼職業的,他說:「將考秀才。」

大王命侍候在旁的差役取來郡縣的名冊簿,親自查閱,說:「你明年可考中秀才。」

董某夢醒,將夢中經歷的事情告訴親朋好友,有人到樂平縣去查證了一下,果然有個婦人被雷擊死,日子、時辰全都符合。

當初大王在查閱名冊簿時,董某偷看了一眼,次年考中第一名秀才的是程雋仙,第二名是王佩葵。

夢中事第二年全都應驗了。


故事源於《子不語》

相關焦點

  • 故事:民間故事:雷公送金
    兒媳婦拿過杏子,從頭到尾舔了一遍,說:我倆無能,不能滿足老母親的願望,只能從牛糞裡撿個杏子給母親吃,恐怕杏子上還有什麼,我再舔一遍應該是沒什麼了。就是委屈母親吃我的口水,只是不要給母親說這是從哪裡來的,恐怕母親吃不下去。
  • 民間故事:兒子被雷劈死,父親寫文質問雷公,兒子竟奇蹟復活
    全文是:「雷公的神威,誰敢輕視。雷公的劈擊,誰敢阻攔。不過,我倒要問一聲雷公:倘說是我兒子今世有罪,可我兒今年才十五歲。若說是我兒子前生作孽,那你為什麼不讓他永世留在黃泉?雷公雷公,你還有什麼話可說!」祭完,將祭文寫在黃紙上焚燒,忽然間聽見霹靂一聲震響,他兒子又活了過來。
  • 子不語:為什麼雷公要劈打好人?面對指責,雷公一言不發
    南豐地區的趙黎村為大家講述了這麼一則故事:趙黎村的一位祖先,姑且稱之為趙祖吧,他是鄉中的豪士,剛正不阿。明朝末年,天下動蕩,鄉中有土匪武斷鄉曲,橫行霸道,經常糾集匪徒為非作歹,鄉中的窮苦百姓苦不堪言。趙祖把土匪作惡之事報告給了官府,匪徒們便不敢明目張胆的作惡了。也正是如此,眾匪徒們沒有什麼收穫了,自然心生怨念,將這一切都歸咎於趙祖。
  • 故事:夢中怪姑娘
    在過去農村,流傳著很多離奇、古怪的民間小故事。這些民間小故事情節大多很離奇,也很詭異,不過這些故事能夠流傳至今,也關乎於故事背後的寓意,說白了都是教育、警惕世人的。今天這則民間小故事也不例外,雖然有些離奇,不過寓意依舊深刻,希望大家讀過故事後都能有所收穫。
  • 銅鼓嶺的民間傳說|″抗崩神將"的傳說
    ,上七千多年的人文無文獻記載,唯二千年以下甚至近幾百年以來的人文少見錄志,所以自唐朝以上的銅鼓嶺山崩少而少之錄存,明清以後多少有記載於志書之上。 這裡話說嶺下人,口傳的民間傳說為上古人物英雄仙人符紅,對銅鼓嶺山崩的守護之抗爭的神話故事。話說在古代某年的冬月,銅鼓嶺因雷公發怒而擊崩多次,造成嶺下人心不安,由於這種情況的多次發生,不知怎的,從外地來了一個男人,大個子,身體棒棒的,歲約40有加,說是一凡仙要他趕來此裡治雷公的,名叫符紅。
  • 聊齋志異:雷公
    一日,天空中飄著濛濛細雨,無法下地勞作,她的母親,便搬了一個小板凳,坐在屋簷下看雨,正百無聊賴的數著雨滴,就見從頭頂的烏雲裡,出來了一個人,只見那人拿著雙錘,正賣力的錘雨,他的母親立刻就知道此乃雷公,那雷公拿著雙錘,振動著翅膀忽然就往王從簡母親所在的屋子裡衝來。
  • 故事:傳奇:鄉間武師用一把尿壺就制服被惡人收買的雷公
    傳奇:鄉間武師用一把尿壺就制服被惡人收買的雷公 明朝末年朝代更替期間,社會動蕩,有一群土匪在鄉裡橫行霸道,為害鄉裡。這群土匪經常拉幫結派敲詐勒索,打著各種為鄉社辦事的名義強行攤派,從百姓手裡撈錢。老百姓都苦不堪言,但又因為怕土匪報復而不敢告官。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打雷鬼,救雷公,曹公洞,董氏籠鞋
    到了早晨,在西牆下發現一個怪物,全身都是青色,佝僂著身形,一個木頭柄的金斧子用麻線連在它身體上。怪物眨著眼睛喘息,好像很困頓的樣子。找廟裡的和尚來看,有個和尚說:「這是雷鬼,是上天的使者。你打它屬於侮辱上天,肯定會有禍的。」
  • 以凡人之軀大敗雷公的四大勇士,有一人更受封成神
    先說一位農民伯伯幹翻雷公的故事。唐朝貞元年間,鄭州有一位農民叫做王幹,為人豪爽,很有一把力氣。那一年夏天,他揮舞鋤頭正在田中勞作,忽然出現大雷雨,於是他躲入就近的蠶室——唐朝時老百百姓廣種桑林,一些人為了就近採桑,會在桑林中搭建一些簡單房屋,用來養蠶,稱為蠶室。然而,王幹剛進入蠶室,天上雷霆就轟轟擊下,追入蠶室之中。
  • 民間故事:縣令夢中遇鬼喊冤
    沒過多久,其中一個侍衛來報,他找到的一份卷宗上說有一個農民家的兒子張大殺掉了自己的父親張草,原因是意圖謀奪自己父親的錢財,一看地點,上河村,離琅琊縣城並不遠,幾人收拾了一下行裝便出發了。李山心中很是好奇,難不成真的有鬼怪跑到自己的夢中喊冤不成
  • 赫哲族民間故事:火神的來歷
    說起火神,在赫哲人中還口口相傳著一個很有意思的民間故事。話說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剛剛有了人類,人們冬天披獸皮,夏天圍魚皮,日子過得很艱苦。因為沒有工具,他們打到的獵物叉到的魚鱉數量很有限。每次捕獵歸來,不管捕到的獵物數量多少,都按人頭進行分配,夠一口就分一口,夠一堆就分一堆。因為當時還沒有火,分到的東西都是生吞活咽下去的。
  • 民間故事:老鴰叫聲的由來
    吃種子的人,要遭天打雷劈。開春後各自去種地過日子吧。」阿媽死後,姐妹倆平分了糧食和種子,一幢吊樓各住半邊。從此,阿榮起早貪黑,上山砍刺,預備開春燒土播種。為了使糧食吃到接春,她上頓吃幹,下頓吃稀,節省著過日子。梅猜和她不一樣,天天遊手好閒,貪吃貪睡,不久就把糧食吃光了,靠借糧過日子。不到一個冬天,她把全寨都借遍了。
  • 故事:民間故事:夢中救人
    到了一個所在,但見高門華屋,有如宮殿,兩個門官將他恭恭敬敬地引進大廷之下,廷上則簾幕垂垂,主人翁頭頂冕旒,身披袞衣,正襟危坐於殿廷之中,儼然一位王爺。一個身著淺色衣、腰圍紅綢帶的少年帶著張敦一步步登上殿廷,替王爺把脈看病。張敦細細把了一陣脈,說:「腎臟風溼虧虛,只怕時常有耳鳴之患。」王爺連連點頭道:「果然神醫,連日來,寡人正是飽受耳痛之苦啊!那就請你趕快開藥吧。」
  • 民間故事:洗年寶
    當時民間動物是靠腳爪來分陰陽的:腳是單數的為陽,雙數的為陰。所以雞和豬都是四個爪為陰,如果生了五爪,是陰陽顛倒,民間傳說如果有五爪豬或者五爪雞,不可屠殺,否則主家有大兇之事,遇見這種情況,應當及時放生方可避免兇煞降臨。
  • 小心天上的雷公菩薩看著你!
    記得每次吃完飯,只要發現我們碗裡哪怕剩一丁點飯菜,祖母便開始絮絮絮叨叨:「你這是造孽喲,小心天上的雷公菩薩看著你!」再不然就開始講往事:「五四年發大水,沒有吃的,村裡有人吃糠,屙不出來,活活憋死了。」吃飯偶爾灑了米粒,也會被祖母揶揄一番:「吃飯象漏篩,浪費哦!」
  • 故事:民間故事:斷尾花蛇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斷尾花蛇》,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2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過去的民間小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夠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就不多聊了,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 壞人聚堆了,來個好人,雷公怎麼辦
    可張廣想到父母也有串門種菜鋤地的時候,有把傘更方便,就悄悄留下雨傘,找了一頂破草帽戴上出門。誰知走到半道,老天爺真的下起了雨。一路也沒個能避雨的地方,路途還遠,沒辦法,張廣手扶破草帽兩步並做一步往前趕。天漸漸黑了,雨越下越大,正發愁,看到前面一間開著門的草房,張廣就趕緊往草房奔去。誰知,剛跑到草房門口,一陣大風颳過來,「砰」地一聲,草房門關住了。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聞仲為雷神,聞仲就是雷公嗎?答案很明顯
    在《封神演義》中,聞仲是商朝太師,權力極大,甚至可以說,他才是凡間的掌權者,因為他是託孤大臣,是擁又打王金鞭的人,能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紂王作為凡間的君王,其實是非常怕他的。是打心裡的怕。那麼,這個雷神,是不是大家熟悉的雷公呢?答案很明顯,不是。
  • 蝸牛講民間故事:學子夢中高中 信心滿滿卻是這個結果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打把雨傘,懷抱一捆青菜,後邊有個人拿棍子在攆他。夢醒來,他感到奇怪,百思不得其解。以上故事為蝸牛講民間故事原創首發,請關注蝸牛講民間故事獲取更多精彩故事,你有不一樣的見解也可以評論留言,我們一同探討學習。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民間故事,請關注蝸牛講民間故事
  • 我在夢中的戰鬥生涯
    昨天晚上又做了一個比較完整而又持續的夢。夢中強烈感受到子彈一圈圈掃射過來,從頭上呼嘯而過打到牆上便是一個個彈孔。 無奈的我強裝淡定,偽裝成一個當地的鄉民,把停在路邊的一輛三輪電動車開了,當時是知道這一輛裝貨電動車是誰的,不告訴他直接借來開一下是不會怪責我的,夢中明確有這種想法和感覺。接著想從一個路口躲避檢查,突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