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這本書已經到手很久了,卻一直沒有整理好心情去「聽」這個故事,直到剛剛合上書,才發覺這個故事有些「沒頭沒尾」,但僅僅是這塊殘缺不全的碎片就已經讓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壓抑和無望。對我來說,現在了解這個故事時機剛剛好,若是再過幾年為人父母后恐怕就沒有勇氣和膽量讀書觀影了,也是觀影后才知道書版的封面是影版最溫馨治癒、最令人留戀的一幕。
經商失敗的男主姜仁浩聽從妻子託關係的安排離開首爾來到霧津慈愛學院,飽受校方排擠嘲諷又繳納了一筆數額不小的「學校發展基金」終於謀得了一個職位。他來到霧津本來只是為了一份微薄的月薪和一個正式的教師編制,卻無意間闖入迷霧後的殘酷真相之中。
放學後反鎖的女廁傳來的尖叫聲,無緣無故消失在課堂上的學生,滿身淤青傷痕不知該向誰求助的男孩,洗衣房裡獨自面臨嚴刑拷問的女孩,在濃霧中接連「意外」死亡的孩子……
我不敢想像近乎封閉的慈愛學院裡究竟發生過多少求助無門的傷害,那些聽不到聲音、說不出遭遇的孩子曾經向信任的師長求助,而那些成年人選擇視若無睹,充耳不聞,緘口不言!
以「慈愛」為名的聽障兒童福利學院不知從何時起變成了濃霧中的孤島,外界看不到濃霧後的人間慘劇,聽不到濃霧深處的哭喊慘叫,內部選擇了假裝看不到孩子的傷痕,假裝聽不到隔壁的咒罵,加害者用威脅和利誘捂住了所有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只剩下一群無法逃離、無法自保、無人可信的殘疾兒童面對禽獸不如的加害者們……
聽障兒童遠比普通孩子更脆弱、更敏感、更孤獨,他們的世界沒有歡聲笑語,他們不知道視線之外的人在說著什麼,面對面的手語成了他們唯一與外界相連的橋梁,可惜熟練掌握手語能和他們溝通交流的人實在太少太少了,他們被全世界孤立、被不安包圍,不得不豎起並不堅硬鋒利的刺保護自己。
聽障兒童也比正常孩子更單純、更善良、更知足,一句善意問候的手語就可以讓他們眼中亮起一道光,一個溫暖堅定的擁抱就可以使他們嘴角揚起一絲笑,一個挺身而出的背影就可以在他們心底點起一盞燈。
可惜燈光能穿透黑夜,卻驅不散濃霧,只有最勇敢堅定的聲音才能衝破濃霧,帶給聽障學童們揭開傷口、道出真相、終止傷害的勇氣與力量。彼時彼地,正是初到霧津的老師姜仁浩,獨自撫養兩個女兒的幹事徐幼真等人勇敢的站出來發出了這道聲音,他們試圖以微弱的聲音叫醒那些一直「裝睡」的人。
雖然結局不盡如人意,但我們無法責怪為了錢財溫飽籤下和解書的家長,無法責怪為了柔弱妻女悄悄離開了霧津的老師,無法責怪為了重病丈夫將女兒託付給學院的母親……
這些為了生存而內心充滿掙扎的忍痛逃避與無奈妥協我們能夠理解,但是我們無法接受加害者若無其事復職回歸繼續掌控受害孩子們的未來,受害者將傷口一遍遍剖開示眾卻仍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判決結果,等不到理應屬於他們的遲到許久的道歉,只剩下屈從現實的不得不原諒……
他們拼盡全力公之於眾的僅僅是隱藏在濃霧後的冰山一角,更多殘酷而未知的真相早已隨著當事人離開或逝去,被時光衝淡消弭,被濃霧吞噬同化,從畢業多年的學長學姐們寄回的匿名信就可以推測出更多線索,這才是最可悲的。
讀過原著小說後又忍不住找來電影觀看,昏暗的色調、驚恐的神色、駭人的真相,和書裡的內容一一對照印證。
但影版孩子們撕心裂肺的哭喊和膽怯畏縮的神情更讓人心痛、更令人震撼,影版失去弟弟的男孩的結局也更加慘烈、更加意難平。
影版的姜老師懂手語、擅繪畫、沒有年幼的初戀女友自盡的「汙點」,沒有懦弱到半途而廢的放棄逃離;
影版的徐幹事那段沒有失敗的婚姻,不是飽受非議的單親媽媽,沒有和姜老師「過從甚密」的同門關係。
這樣的人設改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加害者一方反擊的不擇手段毫無底線,但因為他們都成了「完美」的受害者一方反而更凸顯了結局的荒誕無稽難以服眾。人,生而平等,同樣珍貴,這些聽障孩子更應該被加倍疼惜呵護,願正義之聲穿透迷霧響徹天地,望心靈之火跨越時空溫暖你我。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無論是姜老師還是徐幹事都無意做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只是想盡己所能留給兒女一個海清河晏、幸福美好、值得期盼的未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