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蛋(民間傳說)

2020-11-03 當代中外文摘



雞是蛋孵的,蛋是雞下的。到底是先有雞呢,還是先有蛋?

有人說先有蛋。

刻薄老太婆,一個兒媳婦,一個女兒。兒媳婦老實厚誠,女兒嘴饞好吃。

老太婆走親戚,全部家務交給兒媳婦。女兒好吃嘴,平時老太婆家教嚴,不敢說。老太婆一走,纏住嫂嫂做好吃的。嫂嫂做了,老太婆回來,女兒說了,嫂嫂受了一頓窩囊氣。

老太婆又走親戚,全部家務又交給了兒媳婦。貪吃女兒好不容易巴到這一天,又纏嫂嫂說:「咱做好吃的。」

嫂嫂說:「這一回,可不聽你說了。」

女兒說:「這一回,我真的不說了。再說就變-------」變個什麼呢?女兒想了想說:「變-----個-------蛋。」蛋是什麼呀?沒有人見過。嫂嫂知道她是專揀世上沒有的東西胡謅。不過,看看她那饞勁,還是又做了。

老太婆回來,女兒又說了。老太婆火冒三丈,摁住兒媳婦打了一頓。嫂嫂傷了心,「嗚嗚嗚」哭個不停。誰都勸不下。他悔恨當初不該聽信小姑的話。

哭聲傳進小姑耳朵裡,心比貓抓還難受,沒臉見人,蒙頭躺倒炕上。臉一陣陣發燒,身像篩糠一樣擻,越擻越小,慢慢變成一個橢圓的東西。根據她賭的咒,人都叫它蛋。

兒媳婦不哭了。挨著老太婆哭了。她哭呀,哭呀,一哭就是三七二十一天。一隻小雞掙破蛋殼跳了出來。世上有了雞。後來孵小雞都是二十一天。

嫂嫂煮了米餵小雞 ,喊著「姑!姑!姑-----」就是喊小姑的。雞下了蛋叫喚:「咯嗒,咯嗒-----」就是怕哥哥打。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

作者簡介:


黎青屏,原名劉邦項,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

相關焦點

  • 蛋冤(民間故事)
    原是一塊難得的蚺蛇尾骨,若是將它含在嘴裡,有意想不到的功效。這物事僅在錦麟雄蚺尾部才有,且百十條大雄蚺中,也不能得到一枚,很值幾兩銀子。據一位大戶的管家說出來,此物猶如銅錢大小,白中帶灰,毫不起眼,偏生就他葛裡七有,故而此人身價陡增,令人刮目相看。且說北京香山出了一條大蛇,見過的人說就是傳說中的錦麟蚺。香山雖說是皇家陵園,可當時朝廷已然敗落,山後有條把蛇也不稀罕。
  • 又一枝老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世界和平咱管不了,果家大事不讓咱多談,研究一下雞與蛋的哲學關係還是能成的吧?誰讓咱雖青春不再卻還不忘初心特勵志/特不忍虛度光陰的呢!是吧?細細想來,雞和蛋,究竟先有哪位呢?到底是蛋生的雞,還是雞生的蛋呢?照說是1):有蛋才能孵出雞來,所以1)「蛋生雞」是沒錯的!照說2):有雞才能下出蛋來,所以2)「雞生蛋」也是沒錯的!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馬 蛋(原創)
    (朱家庵小山村全景)馬蛋在村裡也算一號人物。我依稀記得,馬蛋臉有點圓,身材瘦高,不知是吃不飽飯還是被窮困的生活壓的挺不直身子,他上身總有點貓腰。(朱家庵村的「神仙樹」)馬蛋說話把不住門,喜歡惡作劇,為此常常遭人厭惡和驅打。
  • 「蛋」事(微小說)
    蛋事(微小說)文:南天一劍(原創)農科所傅所長最近確實很忙。於是,所長即要負責生蛋、撿蛋這些小事,更要抓好賣蛋這件大事,實在夠嗆!他的心思全在一個字上面,那就是「蛋」'!(忘了告訴大家,農科所長年草綠樹青、四季花果飄香,是一處難得的花園式景區)傅所長正在為大家分發百香果,沒想到一個小朋友突然仰起頭,對著傅所長說:「叔叔,我能考你一道題嗎?」「好吧!小朋友真可愛!」「叔叔,你能不能用但是這個詞造句?」
  • 盤古氏造世界(民間傳說)
    話說遠古時期,盤古氏睡在蛋窠裡,醒來伸伸胳膊,蹬蹬腿,蛋窠瓢破了。人群裡就有了憨、傻、呆、痴、瞎.聾、啞、瘸、跛、-------盤古氏再也沒有醒來,骨頭成了山,血脈成了江、河、湖、海,毛髮成了草木,呼出來氣是風。
  • 三國故事之關羽的民間傳說
    銅像於2004年5月26號奠基開工,2007年1月開始鑄造銅像,光銅就用了500噸(100萬斤),鋼鐵2000噸(400萬斤),整個銅像威武霸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關公造像。(詳情可參照運城市常平村關羽雕像)。
  • (民間故事)牛郎山的傳說
    牛郎山的傳說 文/史 權 話說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牛郎織女在人間幸福的生活,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發現,就派天兵天將下凡抓回織女。天兵天將強行帶走織女升天,牛郎聞訊肩擔兒女、身跨神牛在後面緊緊追趕。王母娘娘站在雲端,拔出頭上的銀簪揮手劃了一條銀河,隔斷了牛郎的追路。
  • 狗蛋的媳婦(小小說)
    老人見狀火氣立刻更大了,把手中的旱菸袋朝地上一撂,就向狗蛋的車上爬:「你下來!這砂不賣了,哪有你這樣裝砂的?這樣我還能賺啥錢啊?你……你……」狗蛋在老人的催促和拉扯下跳下了車。老人堅持叫狗蛋把車上的砂卸下,狗蛋見老人動真了,不停地向老人陪著笑臉,說一些讓老人寬心的話。見狗蛋的話軟了下來,老人向狗蛋多要了五十元錢,事才算得到了周全。
  • 狗蛋下跪(小小說)
    狗蛋急切地問道。「他……他已離家很久了,在我媽去世不久,他就辦了退休手續後,就搬走了……我十天半月也見不到他一回……他說,他想一個人清靜清靜,我真不知道他在外幹什麼……」「你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住嗎?」「沒有!但他每隔一段時間,或十天或二十天會回來一次,有人在市裡看到過他,說他身邊有個年輕的女人……」說到女人狗蛋弟弟明顯有了不高興的神色。
  • (民間傳說)
    夜裡睡醒一覺,姑娘對嫂嫂說:「嫂嫂,我夢見碾盤上有一身花花襖。明兒看誰起得早,去穿花花襖。」嫂嫂說:「中」,哼一聲又睡覺了。第二天早起,姑娘早早去了。碾盤上啥都沒有。等一天又一天,等一夜又一夜,不見姑娘回來。全家人急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這一天早起,媽媽坐在炕沿上梳頭,鴉鵲在樹枝上「喳喳喳」叫喚,還銜著紅頭繩綠刷線。
  • 馬馬虎虎的來歷(民間傳說)
    虎虎不在家,馬馬把自己跟虎虎的交情給虎虎媳婦說了,虎虎媳婦留馬馬先住下。一早上,虎虎媳婦洗臉,戒指放在桌上,沒注意弄跌地下了。虎虎搭手尋找,剛好壓倒桌腿底下,死死活活尋不著。虎虎媳婦懷疑馬馬拿了,問馬馬要。馬馬有口難辨,沒辦法,就離開了虎虎家。這天,虎虎回到家。問媳婦:「我的朋友馬馬來過沒有?」虎虎媳婦說:「來過,你咋結了這麼個朋友?」
  • 陽原民間傳說 | 三官一佛的傳說
    有傳說稱禹乃天庭赤腳大仙下界,足智多謀,治洪以疏導為主、築壩堵塞為輔的方法疏通河道,挖渠排水。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禹的精神感動了玉帝,玉帝派天蓬元帥下界幫禹治理洪洋江。天蓬元帥下界後變成一頭巨豬,在石匣裡用自己粗硬的嘴頭對準大山較低的地方,只輕輕一拱,山開豁口,洪水急洩,東流入海。制服了洪水,黎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後來禹繼舜位,繼續治水,後人稱禹為「禹王」。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螢火蟲的傳說)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5 (螢火蟲的傳說) 秋天到了,是莊稼成熟的季節,勞作的人們在享受收穫的快樂,晚上天已經有點涼了,在村頭上看到不遠坡地的螢火蟲在飄忽的飛動,忽隱忽現,忽亮忽暗,給這黑幕增添一份神秘和浪漫感,今晚老奶披個外套,看著我們,問大家你們知道螢火蟲的來歷嗎,大家說不知道,老奶神色凝重的說,那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螢火蟲的傳說。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9(狗蛋救狐狸,狐狸報恩的故事)
    現在已是冬天,天氣已經很冷了,天也黑的早了,莊裡人一般這個時候,都用自己種的扁豆加韭菜花(把韭菜花搗碎)醃製醃菜,用自己種的紅豆加小米熬稀飯喝,吃著扁豆鹹菜喝著紅豆稀飯,吃著地瓜,一家人圍在火爐旁一起聽老奶講起狗蛋的故事 附近田莊有個叫狗蛋的人,名叫狗蛋,因為農村人有講究,孩子名字起的越賤
  • 沂蒙民間故事: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
    《庸盦筆記》(盦an)是清代人薛福成編撰的一部筆記題材的書,中間收錄了很多民間傳說故事,有一些故事就是以沂蒙山區作為背景。其中,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是比較有名的一篇,本文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故事的內容。蒙山,拔起於魯中大地,龜蒙頂是蒙山的最高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這裡山水相依,空氣清新,草木繁盛,在古代是很多動物的棲息地。其中,就有不少狐狸。
  • 勘界碑(民間傳說)
    乾隆皇帝問:「大嫂,你尋河南巡撫衙門有啥事?能給我說說不能?」員賈氏訴說了苦情。乾隆皇帝派人前往陝州知府衙門和永寧知縣衙門宣知府知縣到界嶺會合。員賈氏帶路,領著人馬來到界嶺。乾隆皇帝問:「腳下誰的地盤?」陝州知府說:「永寧縣。」永寧知縣說:「陝州府。」乾隆皇帝說:「即時起,你倆分頭查辦,誰先破案,界限由此向對方推進10裡。」
  • 「姑鳥」的傳說(民間故事)
    有一次,我終於按耐不住好奇心問奶奶,為什麼會怕那隻鳥,為什麼總要把它趕走?奶奶摸摸我的頭,坐在我身旁,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舊時候,有一年因天災人禍,到處鬧饑荒,人人吃樹皮、挖樹根吃。為了一口吃的,人們已經紅了眼。
  • 民間傳說中的"斬鬼使者"鍾馗到底是誰
    &34;鍾馗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但很有才華,滿腹的經綸,且為人剛直,不懼邪祟。現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與鍾馗有關的歇後語,如&34;、&34;、&34;、&34;等等。有關鍾馗的神話和故事歷代不衰,鍾馗的身世也被演繹得豐富多彩,讓人難以下定論。傳說中的鐘馗到底是誰?人們最為熟知的鐘馗的來歷版本,是來自明朝人所引的《唐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