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冤(民間故事)

2020-11-02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7期

■張修彥



清朝年間,吳地出現了一個捕蛇能手葛裡七。他年約四五十歲,蓬首垢面,身上穿著一件破舊不堪的藍布襖,寬大無比,下面露出一雙精光的腳,趿拉一雙破鞋。亂蓬蓬的頭髮,披滿一頭,像是多年不曾剃過。右手短了兩根手指,也不知是什麼時候讓人剁掉的。他被人傳得甚是神奇,主要因為他擁有「如意鉤」。

「如意鉤」是王孫貴族、風流公子夢寐以求的好東西。原是一塊難得的蚺蛇尾骨,若是將它含在嘴裡,有意想不到的功效。這物事僅在錦麟雄蚺尾部才有,且百十條大雄蚺中,也不能得到一枚,很值幾兩銀子。據一位大戶的管家說出來,此物猶如銅錢大小,白中帶灰,毫不起眼,偏生就他葛裡七有,故而此人身價陡增,令人刮目相看。

且說北京香山出了一條大蛇,見過的人說就是傳說中的錦麟蚺。香山雖說是皇家陵園,可當時朝廷已然敗落,山後有條把蛇也不稀罕。只是聽說此蛇遇上女人極為可怕,死跟到底,被它纏上了非死即傷。一傳十,十傳百,嚇得鄉下婦人連上田畈都要人陪。

一個牧童,邊放羊邊與人玩石子賭輸贏,忘了看顧羊群,等到天色暗了才起身數羊,少了一隻。一急之下便寄下羊群,一路搜尋,遠遠聽見山上有羊的慘叫聲,循聲跟隨上去,看見山上有座舊塔。此塔塔尖直聳雲表,四下靜無人聲,一派荒涼悽楚凋零敗落的景象。

牧童救羊心急,一步步爬上塔去,到了第二層赫然看見一條巨蛇,盤在地上,他嚇得連滾帶爬,逃回來報告眾人。

鄉民聽說這事,四下尋找會捕蛇的人。一般乞丐捉蛇的,聽說此蛇巨大無比,連羊都一口吞得下,哪敢去冒險?

趕巧,這時葛裡七正到這村,在一戶農家借住一宿,聽說這事,便開口:「在下無能,也曾捉過三五條大蛇。待我去觀察一下再說。」他說著便獨自一人摸上了山。好半天才回來,道:「果然是條錦麟蚺,雖然角還短,但已長成,不是一般人捉得到手的,且讓我去找幾個人幫助,捉它試試。」

過了些日子,葛裡七便帶領六七人先是採集觀音藤等草藥,曬乾了,剁碎,磨成了粉,再割了許多長草晾乾,束成許多草束,塗上藥粉。收拾停當,葛裡七才對大伙兒說:「這蛇子午二時最毒,上前不得,唯有未時(下午3時至5時)可以近身。它最怕的是鑼聲,請各位借足銅鑼,人手一面,到時候我一聲吆喝,一齊猛敲,才鎮得住它。」大家一一聽命。

於是挑了一個陰晦的下午,未時剛到,葛裡七吩咐手下的人全在鼻孔下塗上藥粉,捧著藥草,慢慢靠近塔身。錦麟蚺已經知道有人接近,打塔裡吐出毒霧來,但見塔窗口黑煙冉冉升起,愁雲漠漠,慘霧蒙蒙,漸漸迷濛塔身。葛裡七一聲令下,山下村民一齊敲響了鑼,恍如地裂山崩,澎湃奔騰,轟耳欲聾。果不其然,那蛇畏懼鑼聲,黑霧漸漸散去。葛裡七囑咐那幾人擁身塔下,密簇簇排好藥草,一起點燃,藥霧升起,嫋嫋上升,如數蛇亂舞,似雪燕爭飛,罩得人眼不能開,難辨東西南北。空氣中藥氣濃鬱。約莫半個時辰,葛裡七上塔窺視,見蛇已暈倒在地,便招呼眾人上塔,用網罩住蛇身,但見蛇旁邊腥穢觸腦,鳥畜諸骨狼藉遍地。蛇蟒蟠在地,瞑目不動,五色斑然。葛裡七上前取出鋸來,鋸了它的雙角,又自它頦下挖出一枚珠子,收回大網,下令大伙兒速速退出。眾人立即下山,從此再不見這蛇。村民有問他為什麼不一把火燒死了它。葛裡七說此蛇不能殺死,鋸掉角讓它不害人便可以了,要不引得眾蟒都來報復,村裡就再不安生了。原來蛇角極為少有,甚是闢毒,凡中了各種毒物,將這角磨下些許,就水灌下,中毒的人立馬可以痊癒。事後村裡人集了些錢財給葛裡七,他說已有此角,足夠了,不再收錢。至於那顆蛇珠作什麼用的,他只是笑笑,再不肯說。

村民問他:「大師捉蛇好手段,怎麼學的?」

葛裡七嘆口氣道:「我也是被逼的。說來話就長了。」

原來吳地有家很大的蛋行,每天從各地收集農家雞蛋鴨蛋鵝蛋進庫……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起的頭,逐日價這蛋庫裡總要失卻三五十個蛋。蛋行老闆姓秦,得到管事來報,心中大怒,心想地下室裡除了守夜的葛裡七,平日進蛋出蛋都要過秤,眾目睽睽之下誰人偷得了?除卻他監守自盜還會有誰?就狠狠責罰了他一頓,後來見蛋還是會少,一口咬定是他屢教不改。最嚴重的一次,竟然剁掉了他的兩根手指,將他逐出蛋行。葛裡七蒙受了這份天大冤枉,如何咽得下這口氣?就與後來替他的管庫人商量,容他夜間睡在庫裡過些日子。那守庫人死也不肯,說如果真是你偷的,你又手癢了怎麼辦?不料過了幾天蛋又短了。守庫人這才警覺,再不查出,第二個挨打挨逐的就是他了,就允許他進庫來。老天不負有心人,一天夜間,葛裡七忽然聽得頭上微微有些響動,睜眼細看,卻是一條大蛇自蛋庫梁間,用長尾鉤住木樑,伸下蛇頭,離蛋約有三五尺,猛然一吸,蛋便進入它的口中。那些蛋兒如有人拋扔似的,只只飛起,應聲入口。他嚇得不知所措,更不敢言語。葛裡七思索再三,決定弄張網來抓捕它。約莫過了三天,那蛇又來了,兩人舉棍就打,葛裡七撒出網去,將它一網罩住,不料這蛇兇猛異常,鑽出網底,一眨眼便不見了。

葛裡七琢磨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一個辦法來。他弄來一截硬木,精雕細刻,細磨細作,做成五個大小一般的木蛋,再塗成蛋的灰白顏色,混放在蛋堆之中,別說是蛇,便是人一眼也看不出來。這蛇見管蛋的人放鬆了警惕,故伎重施,又來偷食。它還是盤在頂上木樑,伸長身子來吞食雞蛋,一口氣吞了幾十枚,這才蜿蜒遊走。葛裡七伏在屋外,見它這次遊走的姿態笨拙,行動遲緩,明顯是吞下肚去的木蛋起了作用。過了好一陣,到了野外,它便盤住一棵樹根,越盤越緊,是想擠碎了肚中的蛋。這樣盤了幾個時辰,到底沒能將木蛋盤碎,這才委頓在地,動彈不得。葛裡七叫來蛋庫裡的人,與他一起將蛇裝進袋裡抬了它去見老闆,洗刷自己的冤枉。

秦老闆見剖開的蛇肚裡果然有木蛋與其餘蛋的蛋黃蛋清,只是笑笑說:「這次確是蛇在吞蛋,那麼以前也都是蛇吞走的嗎?你說怎麼辦?別的東西可賠,剁掉了的手指怎麼賠?」葛裡七見秦老闆這麼武斷噁心,便收了幾兩銀子的賠償,離開了蛋行,從此以捉蛇為生。

從此少了個管理蛋庫的人,卻多了位捕蛇的人。這蛇既然為葛裡七洗清了冤屈,他也不想殺了它,就拿羊腸線縫好了蛇肚子,放生了它。

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9.3上

相關焦點

  • 先有蛋(民間傳說)
    雞是蛋孵的,蛋是雞下的。到底是先有雞呢,還是先有蛋?有人說先有蛋。刻薄老太婆,一個兒媳婦,一個女兒。兒媳婦老實厚誠,女兒嘴饞好吃。老太婆走親戚,全部家務交給兒媳婦。女兒好吃嘴,平時老太婆家教嚴,不敢說。老太婆一走,纏住嫂嫂做好吃的。嫂嫂做了,老太婆回來,女兒說了,嫂嫂受了一頓窩囊氣。老太婆又走親戚,全部家務又交給了兒媳婦。
  • 馬 蛋(原創)
    (朱家庵小山村全景)馬蛋在村裡也算一號人物。我依稀記得,馬蛋臉有點圓,身材瘦高,不知是吃不飽飯還是被窮困的生活壓的挺不直身子,他上身總有點貓腰。(朱家庵村的「神仙樹」)馬蛋說話把不住門,喜歡惡作劇,為此常常遭人厭惡和驅打。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9(狗蛋救狐狸,狐狸報恩的故事)
    現在已是冬天,天氣已經很冷了,天也黑的早了,莊裡人一般這個時候,都用自己種的扁豆加韭菜花(把韭菜花搗碎)醃製醃菜,用自己種的紅豆加小米熬稀飯喝,吃著扁豆鹹菜喝著紅豆稀飯,吃著地瓜,一家人圍在火爐旁一起聽老奶講起狗蛋的故事 附近田莊有個叫狗蛋的人,名叫狗蛋,因為農村人有講究,孩子名字起的越賤
  • 「蛋」事(微小說)
    蛋事(微小說)文:南天一劍(原創)農科所傅所長最近確實很忙。於是,所長即要負責生蛋、撿蛋這些小事,更要抓好賣蛋這件大事,實在夠嗆!他的心思全在一個字上面,那就是「蛋」'!(忘了告訴大家,農科所長年草綠樹青、四季花果飄香,是一處難得的花園式景區)傅所長正在為大家分發百香果,沒想到一個小朋友突然仰起頭,對著傅所長說:「叔叔,我能考你一道題嗎?」「好吧!小朋友真可愛!」「叔叔,你能不能用但是這個詞造句?」
  • 狗蛋的媳婦(小小說)
    那個沒......沒勁......不,不為什麼,不是我不賣,這大過節的,誰還在乎這一天,上車的人都回去過中秋了,就是我想賣,也賣不成……咳,咳……」老人拒絕著狗蛋遞過的香菸,含著旱菸一邊抽一邊回答著狗蛋的問題。「我……我可以自己上的,正好可以省點……」聽說是沒人上車老人才不賣砂的,狗蛋陡然來了精神,忙拾起砂堆邊的鐵鍁就向自己的拖拉機走去。老人在狗蛋的身後喊道:「自己上是五百元一車!
  • 狗蛋下跪(小小說)
    狗蛋想著夢中那個女人說的話,儘管才凌晨兩點多,他就鎖門疾步向公路邊坐上了去縣城的車。天亮時,狗蛋敲開了父親家的門,出來的卻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弟,老爸呢?」畢竟弟弟和自己不是一個媽,自小又因弟弟的到來,發生過那麼多過節,幾句話之後狗蛋也就沒有再說什麼,更沒有向弟弟說他媳婦離家出走的事。回到熙熙攘攘的街上,狗蛋卻又盲目了,茫茫人海他哪能發現他媳婦啊?晌午一點多鐘,幾乎精疲力竭的狗蛋,一屁股坐在路牙上,直愣愣地向遠處的一個小飯館望著,小飯館門前有兩隻小狗在爭食,狗吠聲刺激了狗蛋,他突然覺得肚子餓了。他已十五、六個小時水米未進,怎能不餓?
  • 申冤(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3期■萬芊當官府進退兩難、陷於僵局時,歸有光決不氣餒,以筆為刀槍,連續撰寫了《張貞女獄事》《張氏女子神異記》《祭張貞女文》《招張貞女辭(並序)》等一大批文章,並廣為傳播。歸有光的這些文章,不只澄清了冤案的事實,為張貞女申了冤,討回了公道,揭露了罪犯的滔天罪孽,逼著官府公正判決,更揭露了當時世風日下、道德淪喪、毫無廉恥、官場昏庸的社會現狀。
  • 帛琉銀幣欣賞|伊索寓言故事《下金蛋的鵝》
    到了第二天,這隻鵝竟然下了一個金蛋,農民夫婦興奮無比地說:「這隻鵝竟然會下金蛋!」日子就這麼一天天地過去了,農民夫婦不再是以前的農民了。他們改行做老闆,也越來越富有。忽然,有一天,他們起了疑心,為什麼鵝一天只能下一顆金蛋,不 能多下幾顆金蛋呢?又過了幾個星期,農夫對他的妻子說:「為什麼不拿菜刀把鵝的肚子切開來看一下。」「對!」他的妻子脫口而出。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故事:石龜會下金蛋,鄉民們爭搶著要挖出來,卻怎麼也挖不動
    文/小田話說在過去的山東省,曾流傳著一則民間小故事,故事大體講的是:在某村子的邊上,有一隻大石龜,這個石龜會下金蛋,鄉民們就想把這個石龜挖出來。可不管鄉民們怎麼挖,那個大石龜就是挖不動,鄉民們覺得這是個神龜,後來就不敢再挖了。
  • 撞名兒(民間故事)
    這個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據此有人推測撞名是鄉村曾經的習俗。二直到上世紀,鄉村一些孩子們的乳名千奇百怪。大概是因為狗忠誠可愛,農村人對狗情有獨鍾,孩子起名用狗字特別多,如:狗、大狗、小狗、群狗、窩狗、狗蛋、狗剩、狗屎等;對「蛋」字同樣是他們情之惟系,如:鋼蛋、鐵蛋、泥蛋、大蛋、小蛋、壞蛋、醜蛋、黑蛋等等,不一而終。大多數家庭對孩子起什麼名很不介意,想到就可起到,想不到可以慢慢想。
  • 故事:民間故事|天鵝真君
    民間故事|天鵝真君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隱龍村有個叫於松的男子。他妻子三年前病亡後,就一人獨居。在山頭的草叢中撿到一隻巨蛋,此蛋比一般鵝蛋還要大許多。於風非常高興,這也算意外收穫了。回家後,他本想把蛋煮了吃,但轉念一想,吃了就沒了,若把這蛋孵出來,說不定有意外收穫。他很好奇這是什麼蛋,是什麼禽類產下的如此巨蛋?
  • 《死水微瀾》(二):老倒黴蛋的逆襲
    隨後老婆死了,女兒又在鬧市裡弄丟(被人賣到大戶人家做丫鬟,想逃而不得),自己身患重病差點咽氣可又被西藥救活,幾乎丟掉了所有對他來說,還好義和團輸了,於是老倒黴蛋終於逆襲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佳人」終於求自己了,多少舔狗夢寐以求的畫面出現了。家有啥子味道?家就是枷,枷上一套上頸項,你就休想擺脫。
  • 玉鼠尋蹤(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許建立北宋宣和年間,東京汴梁有一個姓紀的掌柜,開了一家布莊,膝下一女,年方十六,名叫紀雲。紀雲養了一對白鼠,甚通人性,十分可愛。這丫環長紀雲一歲,叫阮兒,阮兒的冤情紀雲聽了很氣憤,也為名醫擔下惡名保阮兒而感動。紀雲打聽胡氏那隻翡翠玉鐲的來歷,阮兒說,是胡氏的弟弟一年前賣給胡氏的,那隻玉鐲名貴無比,一年四季,能透過人體溫度而變化顏色。本來是全身通體綠瑩的一隻玉鐲,胡氏戴了幾天後,玉鐲裡竟然浮現出兩隻淡黃色的遊蝦,胡氏平時是戴在手上的,捨不得摘下來,怕被偷了去,那天受了驚嚇,被宋老爺摘了下來,不料玉鐲就消失了。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7(淄川黌山仙姑莊的故事)
    天氣有點冷了,人們穿的也五花八門,老奶盤腿坐在床上,看著聽故事的人說道,我今天給大家作了首打油詩,說給大家聽,晚不點燈為省油,老奶坐在熱炕頭,煙鍋紅焰閃閃亮,今晚故事又開頭。今天我給大家講個仙姑莊的故事,我們的莊的北面,有座山叫黌山,此山山頭是平的,(有機會講為什麼山頭是平的)山上林木茂盛,黌山的南山坡有條溝叫沙峪溝,這條溝,溝深林密非常幽深,時常有狐狸出沒,平時很少有人進去,時間一長人們把沙峪溝的名字忘了,就叫狐仙溝了。
  • 故事:書生孵化燕子蛋,6年後美貌女子找上門,送他一株靈芝草
    可是,這兩個燕子蛋,咋辦呢?很明顯,那死去的燕子父親或是母親,是將兩隻蛋託付給自己的。王慈搭著木梯來到燕子窩著,看著兩隻指頭大小的蛋,一時間不知道咋辦!,晚上睡覺時,就將兩個蛋放在雙腿之間溫暖處,這樣應該能達到孵蛋的溫度。
  • 故事:狠心的後娘,糊塗的親爹(奶奶講過的老故事)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4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常聽身邊的朋友們說:沒了娘的孩子,就算親爹再好,娶了後妻親爹也會變後爹。今天筆者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希望各位看官讀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後都能懂得忍讓,好好呵護自己的家庭吧!閒言少敘,這就開講民間小故事:話說在從前,李家屯裡有一個叫李大牛的人。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講好一個蛋炒飯的故事,70後農村大叔,年入二十萬
    蛋炒飯裡面最出名是揚州炒飯,聽說揚州炒飯還制訂了標準,不知道未來會不會「申遺」。很多人會說,蛋炒飯沒什麼複雜的,炒飯加雞蛋而已,能有什麼花樣呢?但是有人利用蛋炒飯一年收入近20萬,你還能淡定說蛋炒飯沒什麼嗎?
  • 故事:神奇的竹筐(山東老故事)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5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在山東省流傳很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有些離奇,也有些神話,不過倒是很有意思。希望各位看官讀過後能夠微微一笑,將本故事蘊藏的寓意銘記於心。閒言少敘,馬上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在很久以前,在山東某村裡有一個王姓老翁。老翁膝下有三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