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冤(民間故事)

2020-10-04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3期

■萬芊

明嘉靖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44年的農曆五月十六日,安亭鎮上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殺人毀屍慘案。


那時候,陸續五次鄉試好不容易考了第二名的歸有光,從崑山縣城搬到安亭,在世美堂教書。然而慘案發生時,歸有光沒在安亭。一個月之後,當歸有光回安亭知道這起慘案時,這個案子已經變得錯綜複雜、面目全非。

事情本來是這樣的,花橋曹巷人張燿18歲的女兒,經媒人說合,嫁給了客居安亭姓汪的嘉興富商的兒子。張家女兒過門後,便發現婆婆經常在家裡和當地的惡少們飲酒作樂,胡作非為。而公公汪客年紀大了,又嗜好喝酒,整天醉得稀裡糊塗任其作惡。

時間長了,惡少們竟對張女動起了壞腦筋,而惡婆婆不僅不阻攔,反而助紂為虐。張女極力反抗,他們反而把張女捆綁起來,百般折磨,最後用錐斧輪流刺砍致死。打死了人不算,竟然還放火毀屍滅跡。

最可恨的是,張女死後,這些罪人竟然串通一氣,推卸罪責。

惡少胡巖的父親胡堂,是當地的有錢人。兒子犯了人命案,他先是出錢買通了汪家男僕王秀,讓他編造謊言,企圖瞞天過海。而實際上,這王秀早已離開汪家好些日子了。

胡堂又出錢收買了張女的娘家人。張女的祖父張金炳見錢眼開,拿了胡家的錢便勸兒子張燿,放惡少胡巖一馬,要告只告另一個惡少朱旻。

而那個叫朱旻的惡少,一開始就謊稱自己不在場,沒有參與加害張女的惡行,因此並沒有被官府收押起來。

只有一個叫周綸的惡少,被汪家婢女指認用兇器害了張女,他自己也向官府供認了。

然而歸有光通過一一走訪目擊者和知情人,確切地了解到,大火燒起來的時候,胡巖是赤著身子衝出房屋的,身上只披著一些草編,因為他丟下的衣褲上全是血跡。典史官驗屍時,本來就說張女喉嚨下有被刺的刀孔,目擊者也親眼見抬出來的張女遍體鱗傷,但殮葬的仵人卻收了胡家的金錢空口說瞎話,報告縣府說張女身上根本沒傷。

一個小小的地方,出了如此大的人命案,又有好多老百姓親眼看見案發的現場,民憤極大。知縣張重,迫於輿論壓力,只能做做樣子,先把胡氏父子暫時抓了起來。但張重既不想得罪有錢有勢的胡家,又生怕把這惡性慘案報上去後影響自己仕途,於是找了一些當過官的鄉紳出主意。聽了那些人的話,知縣張重便抓了與這案子沒有一點兒干係的汪家男僕王秀做替罪羊,又說張女是自殺身亡。就這樣,官府堂而皇之地把胡巖等犯人全給釋放了。

知縣判案,顛倒黑白,激起了歸有光的無比憤慨,他秉筆直書《書張貞女死事》,痛斥罪犯,伸張正義。

與此同時,歸有光一連寫了《與李浩卿書》《與嘉定諸友書》《與殷徐陸三子書》《答唐虔伯書》《答俞質甫書》等書信,聯絡嘉定的朋友唐欽堯、李浩卿、殷都、徐學謨、俞質甫等人,又寫了《上方參政書》,呼籲當地文士向司法機關請願。同時,又召集同鄉馮淮、楊偉、殷子義等人為張女作哀詞、悼詞,宣揚張貞女的不屈,為張貞女鳴冤。

歸有光又聯合唐欽堯、潘士英、張荊等嘉定有名望的人士,面見知縣張重,分析案情,曉以大義。

這時,恰逢知縣張重到縣學堂給學生訓話,讀過歸有光文章的學生們紛紛向知縣請願,要求官府秉公執法。也許是受到良心的譴責,知縣張重這才又派衙丁抓捕胡巖、汪嫗等犯人,並把為首惡少胡巖五花大綁捆結實了,用墨汁塗在臉上示眾,祭慰貞女。

重新抓回監獄的胡巖,仍不死心,用錢賄賂監獄守卒,用毒藥把汪嫗給害死了。汪嫗被滅了口,昏庸無能的知縣張重,更不知如何判決是好。反反覆覆,一起駭人聽聞的冤屈慘案,竟然一拖拖了四五年。

在這四五年裡,歸有光一次次義憤填膺,奮筆疾書,為張貞女吶喊申冤。當官府進退兩難、陷於僵局時,歸有光決不氣餒,以筆為刀槍,連續撰寫了《張貞女獄事》《張氏女子神異記》《祭張貞女文》《招張貞女辭(並序)》等一大批文章,並廣為傳播。

歸有光的這些文章,不只澄清了冤案的事實,為張貞女申了冤,討回了公道,揭露了罪犯的滔天罪孽,逼著官府公正判決,更揭露了當時世風日下、道德淪喪、毫無廉恥、官場昏庸的社會現狀。

五年過去了,在歸有光一篇篇戰鬥檄文下,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民憤聲討中,官府再也無法掩蓋事實、徇私枉法,那些加害張貞女的惡少,終於一一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選自《崑山日報》



相關焦點

  • 「雙面人」奇事(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1期■婁尉一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官庫中丟失了玉器父親找不到我,十分著急,打聽到觀花燈時常明曾經與我在一起,懷疑是常明把我綁架藏起來了,就向巡城御史告狀,連刑部都驚動了,派出人仔細查訪,卻沒有結果,只好以缺乏證據、無法找到真兇來擱置此案,兩位大人請替我申冤報仇啊!」
  • 乾隆年間的「烏盆記奇案」(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2期《烏盆記》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鬼戲,由於這部戲舞臺形象可怖、唱腔動人,又被多位名人關注或演繹,所以名氣極大。在刑場上,一個土工對著同夥們嘆息道:「還記得埋屍時咱們曾經誇耀,這樣的殺人滅屍之法,誰也破不了案,死者要是想申冤,恐怕只有包龍圖在世才能做到吧……」監斬官聽了,更覺得此案真是詭奇之極,認為那個死者的冤魂正是聽到了土工們的對話,才受到啟發,雖然包龍圖已不在世,但總可以找戲臺上的包公申冤吧
  • 「黴狀師」三辯梅花案(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馬劍「黴狀師」本名梅才,因為官司打十場輸十場,就落得了這麼一個綽號。就在梅才無奈準備轉行時,居然有生意上門了。梅才苦笑道:「梅郎鬼魂深夜來訪,說自己是冤死的,非要我幫他申冤啊!」這時大堂裡颳起一陣陰風,梅才說待見到梅郎便知真假,此案還得夜晚審斷。狄縣令思忖鬼打官司千古未聞,此案也許真有蹊蹺之處,決定深夜重審梅花案!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錯斬屈三江(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翟懷舒清朝乾隆年間,泰東河畔有爿中藥店,店掌柜是兄弟倆。大掌柜叫屈四海,小掌柜叫屈三江。大掌柜是個懂藥理、知產地、會談價的資深高手,常年累月出遠門採購藥材;小掌柜年輕,在家與懂中藥的嫂子屈李氏一道打理藥店。
  • 周口淮陽民間故事:包公與罵年
    周口淮陽民間故事:包公與罵年每個人都有年齡,但有幾個年齡是老百姓不喜歡的,比如73、84,淮陽附近的人,還有一個不喜歡的年齡,就是45,並且把45歲叫「罵年」,說起來還有一段故事,據說跟包公有關呢。包公一行從開封出發,不數日來到陳州附近,這天傍晚,來到了陳州北十五裡的安(子)嶺,找了個客店住下,並讓王朝馬漢先去陳州打探下消息,準備第二天一早啟程趕往陳州。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蠟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孫興運選自《遼河》(段明 圖)
  • 靈異事件與民間癔病 科學並不能解釋大千世界的所有疑問(續集)
    本文續(1月23日)本文只記錄民間趣聞軼事,只闡述一些記載和傳聞,也有自己所見所聞,我的意圖不是讓觀眾盲目相信,也不想搞封建迷信,意在增長民間知識,若有一天您有緣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能想起這篇文章足矣。昨天講述到,深夜的白狐神秘的消失,向它開槍,槍居然沒響......我知道一定有人懷疑說我胡編亂造,你見過槍長什麼樣子嗎?
  • 滿族民間故事(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小的時候在明朝末年首輔(相當於宰相)家裡當書童,叫小罕子,有一天首輔上朝了,小罕子和首輔的小老婆聊天,小罕子問首輔的小老婆,為什麼咱家老爺能在朝裡當官,小老婆告訴小罕子說,這都老天爺註定的,因為老爺的腳底下有三顆紅痣,相當於腳踏三星所以能當首輔,皇上腳底上有七顆紅痣,那是腳踏北鬥七星,是天子,小罕子聽後說,那我的腳底下也有七個紅痣呀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命案只因荷花戒(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4期■木瓜清朝末年,福靈寺是巴縣(今屬重慶)有名的寺廟。選自《傳奇故事》2016.9(段明 圖)
  • 河曲民間故事(9) ​ 知縣與紳士
    河曲民間故事(9)知縣與紳士 河曲縣城關原來叫「河保營」 是明代駐軍的兵營之地,這「河保營」 戍邊的軍人大都沒有返鄉,在當地娶妻安家。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貓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李卻咎1半夜,偌大的肖大將軍府邸一片死靜。在這滴水成冰的冬夜,只有屋簷下的燈籠散發著暗淡無力的光,就連巡查的士兵也躲屋內烤火去了。選自《民間傳奇故事》2015.01上(段明 圖)
  • 絕釣(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行吟水手蟬街上的手藝人不多,有絕活兒的就更少,除了拉麵的老梅外,數來數去,還就是釣魚的老海了。這兩人都住蟬街,一在東,一在西,無事時常相互走動。蟬街人都稱他這一手為絕釣(明明是捉,卻稱釣,不知什麼道理。也許是因為老海平常就是個拿著釣竿釣魚的吧,還送他一個綽號:魚老鷹,意即他和魚鷹有得一拼。蟬街有人眼紅老海,問他,你釣魚可沒少掙吧?老海說,哪裡?我有幾個錢?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3(王二捉蠍太多命喪的故事)今晚沒有月亮,天穹掛滿星辰,偶爾有賊星從天空划過(流星我們當地人叫賊星),我早早的趕到大槐樹下,佔好有利位置,等老奶講故事,老奶蹣跚的來到大槐樹下,看著等她的人們說,今晚有點不好受,但說好今晚要給大家講故事的,不能說話不算數,老奶拿著把蒲團扇子,不停的扇著蚊子,就慢慢的到來:話說在我們東山裡有個村子,有個人好吃懶做,不好好種莊稼
  • 聊齋故裡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故事)
    蒲聊齋民間故事一(蒲先生深夜出診遇險的故事)講故事的是位老奶奶,村裡人大人小孩都叫她老奶奶,老人家也不識字,但滿肚的故事,據她說,是她的父親和鄰居的一個秀才講給她聽的,也可能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人們沒什麼業餘的活動,不像現在,電視,電影,手機,電腦,業餘時間都用在這方面了,那時沒這東西,聽前輩人講故事,就成最大的享受,老人們也都娓娓道來,講的有聲有色,深的大人小孩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