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聊齋:書生得到奇畫,畫成功名與美女,不久被抓死於牢中

2020-09-12 靜月齋文化

新聊齋:神畫之災

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

明朝萬曆年間,陝西漢中出了一位神通廣大的道士,道號叫做玉真子,一直在城中道觀修行。玉真子有一幅奇怪的畫,雖然畫已經裱好,但內容確實空白,可每當玉真子提筆在畫布上畫出什麼東西,畫裡的事物就能應景成真。

有一年,陝西出現大旱,人們都活不下去,巡撫大人就找到玉真子,希望他能幫忙。玉真子拿出畫,在上面畫出了一場大雨,頓時天色大變,頃刻間電閃雷鳴,果真就招來了一場大雨。

自此,玉真子有一幅神畫,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了,無數的人上門花重金想要購買,玉真子都一一拒絕。

甚至皇帝都被驚動了,派出使者想要購買此畫,玉真子依舊拒絕。

玉真子被催得無奈了,他索性就畫了一座奇山,卻沒有上山的路。他凌空飛入畫裡,就這樣隱居在了奇山中,人們也無法再見到那幅神畫。

在當地有一位叫王賁的書生,他一直都想要得到這幅神畫,為此他想了很多的辦法要爬上玉真子修行的山,好幾次自己差點都沒命了,可他依舊沒有放棄。終於,他真就爬到了山上,找到了玉真子所修行的道觀。

看到王賁如此狼狽爬上來,玉真子一開始非常震驚,等他問清楚王賁上山的來意,他又想拒絕。沒想到王賁卻說:「小生歷經艱難上山,只求能借畫給我用一下,我只要實現一個願望,別的再無所求。」

看到王賁豁出命爬上山,玉真子也有些心軟,答應把畫借給王賁畫一次。王賁帶著畫到屋裡,很快就把畫還給了玉真子,然後徑直離開了。

玉真子不知道他究竟畫了什麼,也就沒太在意,可他不知道,王賁早就已經見過這幅畫,於是上山前就花費了不少心血,找人專門仿造了一幅一模一樣的。他背著假畫上山,然後趁機把真畫給掉包了。

王賁揣著真畫急忙往山下跑,他畫了一條筆直簡單的山路,很快就跑到了山下。他又擔心玉真子下山找自己要畫,於是就用畫把這座山給移到了大海中,事情都解決好了,王賁就帶著畫高興地回了家。

他緊閉了家門,關好了窗戶,妻子見到他這個樣子,覺得非常奇怪。

王賁也沒多說什麼,拿著畫就回到了自己的屋裡,他提起筆卻有些猶豫,不知道自己該畫些什麼。他畫了一大堆的金銀,頓時滿屋子裡就出現了大量的金銀,王賁欣喜若狂,隨即又想得到一位美女,剛剛畫完,就聽到妻子的驚呼聲,王賁出門一看,原來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進了他家裡。

那女子表示自己無家可歸,希望王賁能收留她,王賁見狀更加高興,連忙安頓好了女子,又拿出屋內的金銀讓妻子去購置房屋田地。

眼見兩次畫都有這麼大的收穫,王賁又立即畫了自己中狀元的樣子,過了幾天,王賁果真就得到了自己金榜題名的通知。一下子王賁的家裡就成了當地豪門大戶,王賁更加高興,自以為手裡有了這幅神畫,什麼都可以得到了。

然而忽然有一天,一堆官差到了王賁的家裡,見到王賁之後立即把他給抓住押送到了大堂。王賁在堂上連忙叫冤,可隨即又有一隊官差將一箱箱金銀搬到了堂上。原來陝西多地連續有富戶家中被盜,丟失了無數金銀,甚至官府的府庫裡也出現失竊的情況。

有人無意間發現王賁家裡的錢有官府的印記,於是知府當即決定抄家,果真就查出王賁家裡的金銀正是丟失的那些。

正當王賁有些懵的時候,又有人告官,狀告王賁拐帶婦女。

隨即,和王賁同居的那個美女也被抓了出來,原來她是一家大戶員外的小妾,之前忽然從家裡逃了出去,員外到處打聽,這才在漢中得到了消息,她果然逃到了王賁的家裡。知府聽到這番話非常生氣,於是又給王賁治了一項大罪。

可又過了幾天,京城中爆發了科舉舞弊案,王賁的試卷與先前洩露的答案雷同,因此王賁被剝奪了功名,京中聽到王賁之前的事情,此事也驚動了皇帝,皇帝大怒之下,下令將王賁抄家斬首。

一連串的打擊,嚇得王賁驚慌失措,他連忙申訴自己是被玉真子的畫給害了,可府內上下沒有找到所謂的畫,而王賁的罪名卻已經被坐實了。

就在他將要被處斬的前夜,忽然在夢中他進入了一座山,在那裡他見到了玉真子。王賁當即就質問玉真子,那畫到底有什麼古怪?

玉真子見狀很生氣地說道:「這世上哪有什麼憑空而來的好處,我這幅神畫只不過是把世間的一項事物變到眼前而已,你貿然偷了我的畫,還貪心畫了無數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殊不知你所得到只是畫為你借來的。你這個人為了貪慾可以不要性命去偷畫,還險些害得我葬身大海,如今你得到這個下場也是活該的。」

王賁聽罷心如死灰,頓時就從夢中驚醒,原來所謂的神之畫竟然是這麼一個東西。第二天,當差役們來到牢房裡面的時候,發現王賁已經上吊自殺了。

王賁死後,玉真子突然出現在漢中,他主動為王賁的家人求情。

由於王賁已死,官府就沒有繼續追究他家人的責任,只是讓王家將原來弄來的錢財都盡數還給失主。王賁的妻子受不了這種變故,不久就去世了,他只有一個年齡尚小的兒子,由於王賁生前名聲極差,親戚也不願意養。

不久,玉真子出現將王賁的兒子帶走了,此後有人見到他們在鍾南山修行,而玉真子的那幅神畫,則再也沒有出現過。

貪心者,人生原罪之一,一個貪婪的人,不管得到了多少東西,最終都難有好下場啊!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風起時),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新聊齋:桃花八女圖
    新聊齋:桃花八女圖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永樂年間,百姓安居樂業,在台州有富商王昆老來得子王圖入住當晚就被這幅美畫吸引,只見畫中桃花林涼亭中,有八位稚嫩美少女圍著石桌吃果蔬喝美酒,有的女子低頭吟語,有的捂嘴微笑,有的拿著蒲扇掩面,露出半邊嬌容,迷人至極。畫中每個女子都美如天仙,靈動的仿佛就要從畫中跳出來一般,至此王圖每晚都對著畫卷欣賞一番,才捨得睡去。
  • 聊齋之董生——自古書生愛狐媚,色字頭上一把刀啊
    今天我們來講聊齋中的一個故事沒錯,就是整本聊齋志異中,講述書生與狐妖情感糾葛最典型的篇落之一。其實我很好奇,為何古代的書生偏偏就能遇到那麼多漂亮的狐妖,而這些狐妖偏偏又喜歡主動來勾引那些窮酸書生,並發生一些不可描述的愛情故事。想來,也許是書生們考取功名壓力太大,總幻想著有美麗的女子愛上自己,或以身相許,或以錢資助,助他們升官發財,娶妻納妾,走向人生巔峰。
  • 新聊齋:書生趕考被狼追,幸遇白馬搭救,考中探花後連娶二妻
    新聊齋:探花二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永樂年間,江西建昌縣有一個書生,名喚黃然。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黃然在縣試、鄉試中脫穎而出成為舉人,終奪得入京考狀元的良好機會。這年春節剛過,黃然為了不耽誤會試時間,便早早啟程赴京趕考。
  • 聊齋:他在畫中看美人,世人在畫外看他,詭異的壁畫
    史五車和華才鬥來到大殿長廊,果然看見牆壁上畫著許多畫,兩人慢慢地欣賞。過了不久,兩人來到一幅畫前。這幅畫裡,一名美如天仙的女子,手託一籃子鮮花,款款而行。她的身後,跟著一群侍女,抱著一隻花瓶,花瓶裡長著兩片蓮葉和一朵荷花。周圍跟著許多侍者。
  • 故事:新聊齋:鬼書生告狀
    新聊齋:鬼書生告狀李先比周燁生大兩歲,可一直玩樂百花群中不願娶妻。不久後,那李先竟金榜題名,高中進士。後被任命為鄭城縣令,便帶著秀娘一齊到那裡赴任了。書生不服,隨之辯論起來,未料卻被衙差抓起來,關入監牢。
  • 聊齋故事:書生誤入鬼屋獲救,救命恩人蒙冤被抓,書生走陰申辯
    兄弟二人的父親叫張是舉曾中過舉人,自幼就告訴兄弟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兄弟二人熟讀四書五經,在鄉試中張文中了舉人,張遠名落孫山。張遠在這次鄉試中了舉,他決定進京參加會試,順便查找父兄的下落。張遠離開了家鄉向京城出發,不久他也來到了芒崖山經過石橋來到了街市,他看到了和張文一模一樣的場景,街上人山人海卻都好似行屍走肉一般,來到兩家客棧之間,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左邊那間,女子將張遠引入客棧內,告訴他客棧裡都是進京趕考的考生。張遠進到客棧大堂,看到大堂內果如女子所說全是書生打扮的人。
  • 聊齋故事:書生突然放棄讀書,源於夢中得到陰陽眼,改變書生命運
    明朝嘉靖年間,龍泉縣有一個叫謝玉的書生,他十六歲便考中了秀才,縣裡人都說謝玉將會出人頭地,可謝玉自從考中秀才之後便不再讀書。縣裡人都說謝玉爛泥扶不上牆,從一開始主動親近到慢慢疏遠,身邊的狂蜂浪蝶也與他漸行漸遠,謝玉依然我行我素,從不解釋自己不讀書的原因。謝玉不讀書並不是因為他不願意入仕,而是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 民間故事:兩世的等待,將軍變成了書生,畫中女子奇蹟生還
    看著縣誌的書生孟採,有著唏噓之色,口中喃喃道:「流月城!怎麼好像是一個女子的名字啊!縣誌之中,竟然沒有記載,這小城名字的真正由來。」孟採經常到這裡來,凡是心情煩躁,或者是需要靜心的時候,都會過來走走,伸手撫摸著石鼓,心靈似乎是都得到了升華一般。十分神奇,似乎是冥冥之中,有著什麼牽引一般,令得他,對於這石鼓,倒是有著一種別樣的感情。不過就在這時,本是晴朗的天空,竟是瞬間風雲變幻,一片烏雲罩頂,咔嚓一聲,一道雷霆炸響,竟是譁譁下起了雨。
  • 故事:新聊齋:書生進京趕考,半路救一隻金蟾,數年後做宰相不久慘死
    新聊齋:金蟾仙丹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古時候,有位叫李峰的書生進京趕考。那大蛇被打中蛇頭七寸處,很快就頭一歪就死了。金蟾從蛇口掙脫出來,往前一蹦,變成了一個無比美麗的少女。不久後的會試,李峰取得頭名。在殿試中他寫的文章,皇帝看了讚不絕口,直接欽點他為狀元。李狀元留在京中做官,當朝宰相見他是個人才,把女兒嫁給他,並提攜他到戶部做官。
  • 說聊齋:書生夜宿破廟遇痴情女鬼,美女報恩有情人終成眷屬
    說聊齋系列:聶小倩寧採臣,浙江人,為人性情豪爽,品行端正。有一年,他要去金華,路過一座破廟,在蘭若寺解下行囊休息。只見廟宇壯麗,門前的野草有一人高,似乎很少有人來過這裡。寧採臣走進廟內,有東西兩間廂房,房門虛掩著,南面也有一個房屋,門上掛著一把新鎖。
  • 新聊齋:書生入山野古廟,挖出一株白玉蓮,不久娶美貌媳婦
    新聊齋:女鬼蓮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南陽人楊旭,其父早年經商,家中非常殷實蓮香由於枉死,始終無法託生,魂魄便化成了蓮花,不久那寺廟被火燒毀,很快被夷為了平地。蓮香雖然僥倖存活下來,但在荒廟中無法生存,正好遇到楊旭前來,變出了廟宇的假象來吸引他。楊旭聽罷非常生氣,蓮香說道:「事已至此,生氣又有什麼用呢?
  • 故事:民間故事|畫中狐仙
    民間故事|畫中狐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信陽秀才吳青,原本出身富家,幼年衣食無憂。吳秀才雖然家境好,卻一點也不紈絝,他待人和善,喜歡交友。吳秀才聽了道士之言,想著吳家衰落是上天註定的,也不再讀書,整天就對著那畫看來看去。這幅畫,畫中是一棵虯松,松樹下是一隻白狐,這狐狸畫得活靈活現,非常逼真。轉眼過了8年,吳秀和已經23歲了。早到了結婚的年齡,雖然他是個破落秀才,但畢竟也是讀書人,還是有媒人來說親的。只是他想著吳家都這樣了,娶個妻子進來,萬一自己死了怎麼辦?便一直沒有娶妻。
  • 新聊齋:書生妻子失蹤,救妻後假扮新娘,進棺材抬入山洞成親
    新聊齋:書生嫁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弘治年間,鳳陽縣有一個姓李的書生,單名一個然字,叫李然。未料,那老道一下就拉住他說:「你妻已被北冥山的鬼王抓去當小妾了,她是陰年陰月陰時出生,與那鬼王的八字相配,若想救你妻子,就快快隨我來」。兩人二話沒說,出門就騎上一頭白馬,朝山林奔去了。深山之上,明月當空,星夜璀璨,李然與老道一路跑來,於一座高山的半山腰中停下。
  • 新聊齋:蛇妻之死
    新聊齋:蛇妻之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鹹豐年間,寶雞青峰山下有個小夥,名叫章成。此人身材魁梧,從小自練武功,他極善打獵,是村中許多少女心中的佳偶。章成22歲時,娶了青梅竹馬,心地善良的同村女子阿秀。婚後夫妻十分恩愛,章成種地打獵,妻子織布做飯,日子過得很幸福。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天阿秀到後山採蘑菇時,再也沒有回家。
  • 新聊齋:鬼節勾魂
    新聊齋:鬼節勾魂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代康熙年間,承天縣東面馬家村,有一個叫韓商的書生,為人正直善良,可因家窮無錢,人到三十還是孤家寡人。看兩鬼差進去,沒一會兒便出來了,大頭鬼差對韓商道:「今晚是鬼節,閻王爺休息,不過你命好,死在農曆七月十四這一天,遇到閻王爺大赦,特準你馬上投胎」。
  • 新聊齋故事:賢妻焚鬼
    新聊齋故事:賢妻焚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嶽州府有個叫陸安的寒門書生,在當地雖然有些才名,但因為家貧,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妻子。這天,陸秀才又在鎮上酒樓中混了一天,天黑後才醉醺醺的摸夜路回家。回家路上,陸秀才撿到了一圈軸畫,看起來比較古老,他也沒有多想,帶著畫就回家了。到家後,陸秀才也沒回到臥房,直接來到了書房中。有時他回家晚了,就直接到書房歇息。燭燈下,陸秀才打開軸畫,將畫掛在牆上欣賞起來。
  • 聊齋:這書生著實太雙標!同一件事,跟男人講原則,跟美女談感情
    今天的聊齋故事,說的是:書生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願與人同流合汙,就算舊日相識前來相求,他也堅決不同意。只是這書生有點雙標啊!男子來相求,他就跟人家講原則;男子的美女妹妹來求,他就跟人家談感情。還別說,這書生算盤打得響,絕色美女就這樣被他娶回了家。
  • 新聊齋:畫中鬼仙
    新聊齋:畫中鬼仙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四川敘州府有個叫杜江的秀才,仲春之時,一天他在鎮上遊玩,碰上一個在街頭算命的道長,很多人圍在邊上看熱鬧。這畫中仙子,難道成精了不成?杜江一向膽子頗大,硬著頭皮又靠近那幅畫,再仔細的盯著看。這時,他腦中突然響起一個聲音:公子,快叫仙兒,快叫仙兒!
  • 《聊齋新編》之畫中人
    這段時間以來,由於地產行業的不景氣,去年中標的方案一直沒有實施,今年至今一個標沒中,一直是阿三管我的飯。阿三又說,如果今天陪他來,再管我一年的飯。看在IT男鼓鼓的錢包和一年的飯碗的面子上,我就算打死了也豁出去了來陪他瘋一把。阿三大概是《聊齋志異》 看得多了,篤信這個世上有鬼魂,狐仙也罷,殭屍也好,一定躲在某個角落。也許是空間錯過,也許是時間錯過,我們總是和她擦肩而過。
  • 新聊齋:蛇仙新娘
    新聊齋:蛇仙新娘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中期,陝西鳳翔府北邊的大山腳下,有一個叫梅子埡的小村。村西有一座全村最好的院子,裡面住著母子倆,兒子是一個浪蕩書生,名叫鄭子才。鄭生原本是書香世家,家風甚好,他父親鄭適也是頗有才學的一個秀才。可他父親在前妻死後,犯了糊塗,看上了一個戲子朱氏,將朱氏娶回家後,不久就生了鄭生。可是這鄭生,長得和他父親一點不像,也讓村裡人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