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
明朝萬曆年間,陝西漢中出了一位神通廣大的道士,道號叫做玉真子,一直在城中道觀修行。玉真子有一幅奇怪的畫,雖然畫已經裱好,但內容確實空白,可每當玉真子提筆在畫布上畫出什麼東西,畫裡的事物就能應景成真。
有一年,陝西出現大旱,人們都活不下去,巡撫大人就找到玉真子,希望他能幫忙。玉真子拿出畫,在上面畫出了一場大雨,頓時天色大變,頃刻間電閃雷鳴,果真就招來了一場大雨。
自此,玉真子有一幅神畫,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開了,無數的人上門花重金想要購買,玉真子都一一拒絕。
甚至皇帝都被驚動了,派出使者想要購買此畫,玉真子依舊拒絕。
玉真子被催得無奈了,他索性就畫了一座奇山,卻沒有上山的路。他凌空飛入畫裡,就這樣隱居在了奇山中,人們也無法再見到那幅神畫。
在當地有一位叫王賁的書生,他一直都想要得到這幅神畫,為此他想了很多的辦法要爬上玉真子修行的山,好幾次自己差點都沒命了,可他依舊沒有放棄。終於,他真就爬到了山上,找到了玉真子所修行的道觀。
看到王賁如此狼狽爬上來,玉真子一開始非常震驚,等他問清楚王賁上山的來意,他又想拒絕。沒想到王賁卻說:「小生歷經艱難上山,只求能借畫給我用一下,我只要實現一個願望,別的再無所求。」
看到王賁豁出命爬上山,玉真子也有些心軟,答應把畫借給王賁畫一次。王賁帶著畫到屋裡,很快就把畫還給了玉真子,然後徑直離開了。
玉真子不知道他究竟畫了什麼,也就沒太在意,可他不知道,王賁早就已經見過這幅畫,於是上山前就花費了不少心血,找人專門仿造了一幅一模一樣的。他背著假畫上山,然後趁機把真畫給掉包了。
王賁揣著真畫急忙往山下跑,他畫了一條筆直簡單的山路,很快就跑到了山下。他又擔心玉真子下山找自己要畫,於是就用畫把這座山給移到了大海中,事情都解決好了,王賁就帶著畫高興地回了家。
他緊閉了家門,關好了窗戶,妻子見到他這個樣子,覺得非常奇怪。
王賁也沒多說什麼,拿著畫就回到了自己的屋裡,他提起筆卻有些猶豫,不知道自己該畫些什麼。他畫了一大堆的金銀,頓時滿屋子裡就出現了大量的金銀,王賁欣喜若狂,隨即又想得到一位美女,剛剛畫完,就聽到妻子的驚呼聲,王賁出門一看,原來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進了他家裡。
那女子表示自己無家可歸,希望王賁能收留她,王賁見狀更加高興,連忙安頓好了女子,又拿出屋內的金銀讓妻子去購置房屋田地。
眼見兩次畫都有這麼大的收穫,王賁又立即畫了自己中狀元的樣子,過了幾天,王賁果真就得到了自己金榜題名的通知。一下子王賁的家裡就成了當地豪門大戶,王賁更加高興,自以為手裡有了這幅神畫,什麼都可以得到了。
然而忽然有一天,一堆官差到了王賁的家裡,見到王賁之後立即把他給抓住押送到了大堂。王賁在堂上連忙叫冤,可隨即又有一隊官差將一箱箱金銀搬到了堂上。原來陝西多地連續有富戶家中被盜,丟失了無數金銀,甚至官府的府庫裡也出現失竊的情況。
有人無意間發現王賁家裡的錢有官府的印記,於是知府當即決定抄家,果真就查出王賁家裡的金銀正是丟失的那些。
正當王賁有些懵的時候,又有人告官,狀告王賁拐帶婦女。
隨即,和王賁同居的那個美女也被抓了出來,原來她是一家大戶員外的小妾,之前忽然從家裡逃了出去,員外到處打聽,這才在漢中得到了消息,她果然逃到了王賁的家裡。知府聽到這番話非常生氣,於是又給王賁治了一項大罪。
可又過了幾天,京城中爆發了科舉舞弊案,王賁的試卷與先前洩露的答案雷同,因此王賁被剝奪了功名,京中聽到王賁之前的事情,此事也驚動了皇帝,皇帝大怒之下,下令將王賁抄家斬首。
一連串的打擊,嚇得王賁驚慌失措,他連忙申訴自己是被玉真子的畫給害了,可府內上下沒有找到所謂的畫,而王賁的罪名卻已經被坐實了。
就在他將要被處斬的前夜,忽然在夢中他進入了一座山,在那裡他見到了玉真子。王賁當即就質問玉真子,那畫到底有什麼古怪?
玉真子見狀很生氣地說道:「這世上哪有什麼憑空而來的好處,我這幅神畫只不過是把世間的一項事物變到眼前而已,你貿然偷了我的畫,還貪心畫了無數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殊不知你所得到只是畫為你借來的。你這個人為了貪慾可以不要性命去偷畫,還險些害得我葬身大海,如今你得到這個下場也是活該的。」
王賁聽罷心如死灰,頓時就從夢中驚醒,原來所謂的神之畫竟然是這麼一個東西。第二天,當差役們來到牢房裡面的時候,發現王賁已經上吊自殺了。
王賁死後,玉真子突然出現在漢中,他主動為王賁的家人求情。
由於王賁已死,官府就沒有繼續追究他家人的責任,只是讓王家將原來弄來的錢財都盡數還給失主。王賁的妻子受不了這種變故,不久就去世了,他只有一個年齡尚小的兒子,由於王賁生前名聲極差,親戚也不願意養。
不久,玉真子出現將王賁的兒子帶走了,此後有人見到他們在鍾南山修行,而玉真子的那幅神畫,則再也沒有出現過。
貪心者,人生原罪之一,一個貪婪的人,不管得到了多少東西,最終都難有好下場啊!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風起時),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微信公眾號:靜月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