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二姐和二姐夫的「那點事」

2020-08-27 閆姐愛聊天

「姨,我媽現在又鬧著要回老家,這才來幾天啊,誰也勸不住她,咋辦啊?要不你過來勸勸她吧?」

周日,正在家中收拾家務的我,收到了二姐家大外甥的電話。

不用說,我就知道,準是二姐和二姐夫之間又和鬧矛盾,準備回農村老家了。

二姐今年69歲了,在我們娘家姊妹六人中排行老二,嫁給姐夫後在婆家姊妹六人排行老大,在那物資匱乏、食不裹腹、衣不敝體的五十年代,無論從小在娘家還是在結婚後在婆家,二姐日常生活中都吃了不少苦。

艱苦的歲月,加上家庭環境的薰陶,磨就了二姐謙卑善良、吃苦耐勞、溫順剛毅的雙重性格。

尤其是剛結婚時,當時農村已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土地承包到個人,而二姐夫先是在部隊當兵,後轉業在外地工作,種地、照顧老人和仨男孩等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二姐一人肩上,真是相當艱難,到現在說起來二姐都眼淚汪汪的。

二姐因娘家窮沒有上過幾天學校,年紀不大就跟著大人下地幹農活,所以對莊稼地裡的活從來不埋頭,也不惜力氣,知道她的人都說「種莊稼男勞力都不如她,」婆家人都叫她「氣死窪」,意思是一天到晚在地裡勞作,就像家作物一樣長在地裡了。

由於兩邊排行都比較靠前,不管吃東西還是穿衣服,二姐一直都是除了照顧老的,還要讓著下面的姊妹們,同時還要考慮到孩子,從來都不把自己放在心上。吃飯大多是剩下的,衣服都是舊的,活幹的是最髒最重的,從來沒有聽到過她有什麼怨言。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三個孩子也都畢業後參加了工作,相繼結婚生子,各自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而且兒子、兒媳婦都非常孝順。

前幾年二姐夫已經退休,退休金也不算少,三個兒子在同一城市買了房子,有的買了還不止一套,就是為了把他們倆人接到城裡來生活,按理說二姐如今衣食無憂,兒孫繞膝,苦盡甘來,該享清福、安度晚年了吧?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半輩子分居兩地的二姐和二姐夫,終於團圓在一起了,隨之而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煩惱和不愉快。

為啥呢?

夫妻雙方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事情,互相體諒互相包容

說起來也沒什麼大事,因為二姐夫一直在外地工作,習慣了一人生活,喜歡簡單直接,不願意也不接受繁文縟節的束縛,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節;退休以後覺得應該享受生活了,就讓二姐把土地轉包出去,少幹活多休息。

二姐呢則正好相反,一直在村裡生活,非常重視所有的農家的傳統風俗,像親戚鄰裡間的婚喪嫁娶、老人生日小孩滿月等等,哪怕漏掉一點點小細節,她都自責好長時間;同樣對於種地問題,也是認為農村人天生就是種地,經常懟二姐夫的話是:不種地還是莊稼人嗎?

生活習慣的養成不一樣,但有一事倆人一樣,那就是原來都是自己說了算,定了幹。

正是這不一樣中的一樣,才導致倆人常常為日常生活中一些雞皮蒜毛的小事,意見不一,各說各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形成了大矛盾沒有小矛盾不斷,破壞了過日子的心情。

比如說,鄰裡誰家孩子結婚娶媳婦,二姐一要拿上禮金二要人去幫忙;而二姐夫則認為拿上點禮金就可以了,人就不再去了,幫忙幹活是年輕人的事,為此本來計劃二人一起去的,結果是一人生氣離開,一人獨自去送禮金,鬧得不歡而散。

典型的一次更讓人哭笑不得,二姐在老家院牆邊種了幾棵絲瓜,慢慢地爬上了廚房的屋頂,還在上面結了不少瓜,摘的時候很不方便。有一次,二姐去借梯子,想讓二姐夫上去把絲瓜摘下來,等她搬著笨重的梯子從鄰居家回來,一看二姐夫早已用鉤子把屋頂上的絲瓜秧子鉤下來了,絲瓜倒是摘了,但秧子折斷不少,這下可麻煩了。

二姐認為她已經去借梯子了,幹嘛還要弄斷秧子,害得以後少結不少絲瓜;二姐夫則認為,這麼不方便摘,以後還天天去借人家的梯子啊,它在上面結瓜也沒意義,為此二人爭執不休,二姐還被氣哭了。

兒子媳婦們見倆人在農村老家,實在是過得不安寧,就把他們接到城裡來了,認為離開了那關係錯綜複雜的地方,碎雜事少了,可能倆人關係就好了。

不曾想,舊的矛盾未解決,新的矛盾又出現了。

都怪現在通訊太發達了,雖然二人離開了農村老家,但時不時的就接到老家裡的各種電話,為處理電話中的事仍就吵個不停。再加上來城裡後,孫子孫女節假日經常來爺爺奶奶家,倆人又為他們的吃飯、教育、作息規律等意見不統一,「戰爭」常常一觸即發。

一開始,家裡人包括我也做了一些說服工作,效果實在微乎其微。因為說輕了不頂事,倆人都一把年齡了,說重話也開不了口。勸二姐吧,二姐就哭;勸二姐夫吧,二姐夫就發脾氣,二人都覺得自己沒錯,責任全在對方,都委屈的不行。

為此,讓人覺得很頭疼,很無奈,不知道如何能解決他們之間的這種現狀。

其實,現實社會中,像二姐、二姐夫這樣的夫妻關係,還真存在很多並不少見。年輕時為了生活、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各自打拼,長期如此,老了以後,聚到一塊反而有了隔閡,關係不再融洽,但從未想過離婚或離開,反倒是分開久了,又從心裡牽掛著彼此,就這樣吵著鬧著、糾結著、矛盾著,下半輩子就這樣走下去了。

有人說,天下沒有不吵架的夫妻,也許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


拍攝於美麗的泰山腳下天外村廣場

大家好,我是閆姐愛聊天,專注原創,如果喜歡這篇原創文章,請在評論區留言、點讚關注,您的鼓勵將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謝謝!

相關焦點

  • 美麗的二姐和姐夫
    二姐就逗我說她知道呆在什麼地方好,讓我鑽到床底下去,傻傻的我真的就相信了她的話,並立即鑽進了床底下,被母親知道後又氣又笑,把二姐好一頓罵,二姐卻笑彎了腰。不到20歲的二姐就被同一個生產隊的二姐夫看上,兩人開始了自由戀愛。二姐夫家是貧農,本來還看不上我們家,但是二姐夫態度很堅決。再說我的二姐又聰明又漂亮絕對配得上二姐夫,二姐很快就嫁過去了。
  • 帶著肉、菜、面到我家包水餃的二姐夫
    老公上周回來說,婆婆已經被二姐和姐夫接到了他們家,接力照顧婆婆,他終於可以回城裡度個周末了。婆婆在濱海我家的第一個周六下午,二姐打電話說,下午二姐夫休班,要來看望婆婆。他家離濱海大約30公裡,二姐自己不會開車,只能等姐夫有空的時候開車送她來。大約三點多,他們就到了。帶了只雞,一大塊肉,還帶了一個葫蘆和一袋麵粉,打算來包餃子給婆婆吃。
  • 如此二姐夫
    老公上周回來說,婆婆已經被二姐和姐夫接到了他們家,接力照顧婆婆,他終於可以回城裡度個周末了。婆婆在濱海我家的第一個周六下午,二姐打電話說,下午二姐夫休班,要來看望婆婆。他家離濱海大約30公裡,二姐自己不會開車,只能等姐夫有空的時候開車送她來。大約三點多,他們就到了。帶了只雞,一大塊肉,還帶了一個葫蘆和一袋麵粉,打算來包餃子給婆婆吃。
  • 二姐夫的醋意
    二姐夫大早晨神神秘秘給我打電話,支支吾吾的問我二姐最近的行蹤,但是左繞右繞又說不出重點「啥意思呀?直說吧,你想知道哪方面情況?只要一頓火鍋,我都告訴你!」火鍋店裡:我點菜,二姐夫直奔主題「那個……就是上次你們一起旅遊……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人?」「啊?去蔚縣那次啊?沒呀!咋?」
  • 大姐患病時,二姐還沒從失去二姐夫的痛苦中走出來,每天早晨跑到莊稼地裡哭
    姐夫發病那天晚上打完急救電話,半個小時之後救護車才到。可是醫生居然沒有帶全救護設備,輸氧用的氧氣包都沒帶,一個大夫還和另一個女同事還在那裡打情罵俏……第二天下午,二姐夫就因搶救無效離開了我們。那是一個太過殘酷的打擊,全家人怎麼也不能接受眼前發生的一切。二姐傻了,她用自己的頭對著醫院的牆猛撞。
  • 豐鎮往事——消失的二姐
    二姐承認,攏了攏頭髮:「你還沒吃飯哇。我給你做飯。」中午二姐夫送皮凍沒有回來,我們兩默默吃著二姐做的莜麵魚魚,我忍不住:「二姐,他要是欺負你,你和我說,我揍不死他!」二姐沒說話,埋著頭,頭髮垂了下來,我看見她一邊吃一邊默默流眼淚,吃了幾口,抬手去抹掉淚水,繼續接著吃。過了一會,她說:「你回家別跟母親說,沒事啊,你二姐夫不是故意的。」
  • 市井人物誌:「猴子」二姐
    大包小包提溜回來,細細地清洗,慢火燉熬,大火清炒,忙活一兩小時的成就,也就一兩樣二姐特愛的菜、湯。腆著漸漸凸起來的肚子、久未出門的二姐,看著二姐夫小夥子一般的勁頭,掩藏不住的喜悅便化作笑臉笑語綻放開來。在二姐眼裡,那一段時間是他們結婚以來最幸福的時光。生產的那天是星期六。一宿未眠的二姐夫紅著眼,神色肅穆地叫來計程車,年輕的駕駛員自告奮勇,背著二姐下樓。
  • 我那既讓人疼又讓人恨的二姐(三結局)
    如今的網絡也讓二姐懂了不少,尤其是抖音,她最喜歡聽抖音上的心靈雞湯,什么女人的脾氣不好都是因為男人啦,什麼樣的愛才是正能量的,男人愛女人應該是怎樣的啦,她現在明白什麼是愛情了,反而心裡不平衡了,姐夫到是比以前好多了,學會了做飯,也幫二姐做點家務活,帶著孫女一副慈愛爺爺的樣子,他們說話依然像吵架。
  • 凡人親情:二姐
    的時候,二姐總笑呵呵地回答:「鴨子廠!」早晨五點左右離家,晚上八點多鐘才能回到家裡,每天十四五個小時折騰在外面。聽二姐說完全用在幹活的時間大約十二個小時,因為這裡面有吃飯的時間,還有一個短短的休息放鬆,廠子裡倒是提供三頓飯,但二姐和她的工友們大都只在廠子裡吃午飯,早飯都在上班前在家裡隨意墊巴墊巴肚子,至於晚飯嘛,堅持堅持,等到下了班回到家再吃。
  • 二姐:那年那月那日
    "二姐回憶說。"老張也不輕鬆,他除了繁重的體力勞動外,還要做飯、洗衣、照顧孩子。為了換點零花錢,我們還餵了一頭豬和十幾隻雞鴨,但他還真是沒有怨言。"二姐接著說。1977年的11月28日、29日,是高考的日子。二姐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東北的一所師範大學,我們成為同班同學,她住在我的下鋪。我親眼看到了二姐上學四年間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 二姐的新房(現代故事)
    當我聞訊趕到醫院的時候,二姐就快不行了。醫生說,也許就在今天,也許就在一會兒。二姐婆家的人正商量著準備後事。二姐夫哭得跟淚人一般。一邊抽泣,一邊對我說,你姐身體好好的,咋就倒下了。二姐婆家全家六口人住在三間破土屋裡,根本坐不住人。二姐卻沒嫌棄。她對二姐夫說,以後自己蓋房子。二姐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置辦了嫁妝和酒席。二姐婆家的人都說二姐夫就跟白撿了個媳婦一樣。
  • 在農村姐夫家衝涼,晚上聽見他們吵架,次日一早就離開了
    在這之前,我家一直住在土房子裡,父母操勞一生,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對我和姐姐卻很好,省吃儉用卻不會虧待我們。即使爸媽沒日沒夜幹活,從地裡掙來的錢也微乎其微,同村其他人很早就蓋了新房,因為我母親沒生男孩加上沒錢,所以直到今年,新房子才開始蓋,看著新房慢慢蓋起來,我心裡很高興。
  • 二姐————你家也有一個嗎
    二姐出生在東北小城,像鶴崗那樣的小城。家裡姐弟四個,大姐,小弟,老妹,她居第二。二姑娘上有姐,下有妹,中間弟弟更是一家人的寶。爹不疼娘不愛的也就二姑娘最合適了,髒話累活也就二姑娘幹最合適了。所以,二姐從小潑辣能幹,從小照顧家照顧弟妹。
  • 二姐,你在北京還好嗎?
    01,二姐是大伯的二女兒,聽媽媽講,她剛滿月就被送人了,剛開始是被送去表姑姑家,可表姑姑的婆婆不願意,又輾轉送到表姨家,表姨家孩子也多,可還是留下了她。上了城裡的初中也沒用,二姐的成績一樣很差,在班裡墊底,大娘刀子嘴,經常會罵她笨,罵她不愛學習,雖然她那倆孩子學習也很差,可在她心裡卻是寶。都是親生的孩子又怎麼樣?自己養的就是寶貝,送出去再回來的依然覺得是累贅。大堂姐還有堂弟的衣服鞋子,都是名牌,大幾百的,給二姐買幾十的就覺得貴,好像施捨她的似的,這種落差讓二姐離他們更遠了。
  • 搖擺筆記丨二姐
    傻人,遇著任何事都是事不關己的模樣。古話說,遇著油壺倒了也不扶,遇著天塌下來只當被子蓋。我的二姐,就是這種人。二姐,矮胖的身材,卷卷的頭髮乾燥而凌亂,皮膚有些蠟黃,愛拿大拇指和食指去翻自己的嘴唇,眼神有些呆滯和木訥,充楞的時候流露出一副憨態。因為年齡差的緣故,關於二姐的記憶我存儲量少的可憐,我只記得兒時的她是不受歡迎的。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1
    弟弟和他姐姐的感情甚好,與我這個當姐夫的感情也相當不錯。 弟弟初中畢業之後即去了深圳。即便做了父親,依然和弟媳在外邊打拼,掙錢撫養一對兒女,很是辛苦。 我和鄰家女孩都想幫弟弟、弟媳一把,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多的時候,不過是空擔心罷了。 弟弟、弟媳會定期打來電話問候姐姐、姐夫,還有一直都讓他們牽掛不已的小外甥。
  • 我買房大姐給十萬,二姐給一袋鹹菜,五年後我給二姐三十萬
    我買房大姐給十萬,二姐給一袋鹹菜,五年後我給二姐三十萬五年前,我想要買套房子,不是自住,是要用來投資的。那時候我手上有五十萬塊錢,買那套房子大概要八十萬。我想著跟我兩個姐姐借一點,等我賺了錢就還給她們。
  • 二姐給我一萬塊錢,大姐給我一個南瓜,五年後我給大姐三十萬
    大姐嫁在鎮上,姐夫在鎮上做點兒生意,生活並不怎麼寬裕。二姐夫家較有錢,二姐夫經營一家公司,二姐又有工作,生活寬裕。於是我只有問兩位姐姐借點作為資金了。那天我先到二姐家去借錢,恰好二姐夫也在,我想應該有戲。我開口自己正在籌錢做事,希望二姐二姐夫能夠借十萬塊錢給我。這時二姐夫笑著說:「支持創業是應該的,難得你有這樣的決心。」可二姐卻說:「老弟呀,我們現在也很困難,你姐夫的公司又剛進一批貨,所以也沒有多少錢了,最多只能借點給你。」說著,二姐就走進裡屋拿來一個信封交給我,說:「這是一萬塊錢,你先拿著,以後有錢了再拿。」
  • 二大爺(民間故事)
    我家的窗戶朝東,我每天醒來趴在窗臺上都能看到東山,東山離我家很遠,跨過我家門前的小河,過了三舅家,過了大姑家,再趟過比我家門前那條小河稍大一點的大河,才能到東山腳下。東山離我家很遠,所以每天我只是看著它,很少去它的山腳下。
  • 二姐,二姐(現代故事)
    她和家人幾乎無話,只偶爾和我說上幾句,和二姐的話能多一些,我遠遠地看著,大多時候是大姐在說,二姐靦腆地微低著頭聽著,俊俏的臉偶爾會紅一下。大姐和姐夫去了鞍山做生意。姐夫當兵時的部隊在那,他對那裡熟悉,去了有抓撓。大姐走了,她在家時幹的那些活就都落在了二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