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我媽現在又鬧著要回老家,這才來幾天啊,誰也勸不住她,咋辦啊?要不你過來勸勸她吧?」
周日,正在家中收拾家務的我,收到了二姐家大外甥的電話。
不用說,我就知道,準是二姐和二姐夫之間又和鬧矛盾,準備回農村老家了。
二姐今年69歲了,在我們娘家姊妹六人中排行老二,嫁給姐夫後在婆家姊妹六人排行老大,在那物資匱乏、食不裹腹、衣不敝體的五十年代,無論從小在娘家還是在結婚後在婆家,二姐日常生活中都吃了不少苦。
艱苦的歲月,加上家庭環境的薰陶,磨就了二姐謙卑善良、吃苦耐勞、溫順剛毅的雙重性格。
尤其是剛結婚時,當時農村已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土地承包到個人,而二姐夫先是在部隊當兵,後轉業在外地工作,種地、照顧老人和仨男孩等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二姐一人肩上,真是相當艱難,到現在說起來二姐都眼淚汪汪的。
二姐因娘家窮沒有上過幾天學校,年紀不大就跟著大人下地幹農活,所以對莊稼地裡的活從來不埋頭,也不惜力氣,知道她的人都說「種莊稼男勞力都不如她,」婆家人都叫她「氣死窪」,意思是一天到晚在地裡勞作,就像家作物一樣長在地裡了。
由於兩邊排行都比較靠前,不管吃東西還是穿衣服,二姐一直都是除了照顧老的,還要讓著下面的姊妹們,同時還要考慮到孩子,從來都不把自己放在心上。吃飯大多是剩下的,衣服都是舊的,活幹的是最髒最重的,從來沒有聽到過她有什麼怨言。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三個孩子也都畢業後參加了工作,相繼結婚生子,各自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而且兒子、兒媳婦都非常孝順。
前幾年二姐夫已經退休,退休金也不算少,三個兒子在同一城市買了房子,有的買了還不止一套,就是為了把他們倆人接到城裡來生活,按理說二姐如今衣食無憂,兒孫繞膝,苦盡甘來,該享清福、安度晚年了吧?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半輩子分居兩地的二姐和二姐夫,終於團圓在一起了,隨之而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煩惱和不愉快。
為啥呢?
夫妻雙方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事情,互相體諒互相包容
說起來也沒什麼大事,因為二姐夫一直在外地工作,習慣了一人生活,喜歡簡單直接,不願意也不接受繁文縟節的束縛,做事大大咧咧不拘小節;退休以後覺得應該享受生活了,就讓二姐把土地轉包出去,少幹活多休息。
二姐呢則正好相反,一直在村裡生活,非常重視所有的農家的傳統風俗,像親戚鄰裡間的婚喪嫁娶、老人生日小孩滿月等等,哪怕漏掉一點點小細節,她都自責好長時間;同樣對於種地問題,也是認為農村人天生就是種地,經常懟二姐夫的話是:不種地還是莊稼人嗎?
生活習慣的養成不一樣,但有一事倆人一樣,那就是原來都是自己說了算,定了幹。
正是這不一樣中的一樣,才導致倆人常常為日常生活中一些雞皮蒜毛的小事,意見不一,各說各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形成了大矛盾沒有小矛盾不斷,破壞了過日子的心情。
比如說,鄰裡誰家孩子結婚娶媳婦,二姐一要拿上禮金二要人去幫忙;而二姐夫則認為拿上點禮金就可以了,人就不再去了,幫忙幹活是年輕人的事,為此本來計劃二人一起去的,結果是一人生氣離開,一人獨自去送禮金,鬧得不歡而散。
典型的一次更讓人哭笑不得,二姐在老家院牆邊種了幾棵絲瓜,慢慢地爬上了廚房的屋頂,還在上面結了不少瓜,摘的時候很不方便。有一次,二姐去借梯子,想讓二姐夫上去把絲瓜摘下來,等她搬著笨重的梯子從鄰居家回來,一看二姐夫早已用鉤子把屋頂上的絲瓜秧子鉤下來了,絲瓜倒是摘了,但秧子折斷不少,這下可麻煩了。
二姐認為她已經去借梯子了,幹嘛還要弄斷秧子,害得以後少結不少絲瓜;二姐夫則認為,這麼不方便摘,以後還天天去借人家的梯子啊,它在上面結瓜也沒意義,為此二人爭執不休,二姐還被氣哭了。
兒子媳婦們見倆人在農村老家,實在是過得不安寧,就把他們接到城裡來了,認為離開了那關係錯綜複雜的地方,碎雜事少了,可能倆人關係就好了。
不曾想,舊的矛盾未解決,新的矛盾又出現了。
都怪現在通訊太發達了,雖然二人離開了農村老家,但時不時的就接到老家裡的各種電話,為處理電話中的事仍就吵個不停。再加上來城裡後,孫子孫女節假日經常來爺爺奶奶家,倆人又為他們的吃飯、教育、作息規律等意見不統一,「戰爭」常常一觸即發。
一開始,家裡人包括我也做了一些說服工作,效果實在微乎其微。因為說輕了不頂事,倆人都一把年齡了,說重話也開不了口。勸二姐吧,二姐就哭;勸二姐夫吧,二姐夫就發脾氣,二人都覺得自己沒錯,責任全在對方,都委屈的不行。
為此,讓人覺得很頭疼,很無奈,不知道如何能解決他們之間的這種現狀。
其實,現實社會中,像二姐、二姐夫這樣的夫妻關係,還真存在很多並不少見。年輕時為了生活、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各自打拼,長期如此,老了以後,聚到一塊反而有了隔閡,關係不再融洽,但從未想過離婚或離開,反倒是分開久了,又從心裡牽掛著彼此,就這樣吵著鬧著、糾結著、矛盾著,下半輩子就這樣走下去了。
有人說,天下沒有不吵架的夫妻,也許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
拍攝於美麗的泰山腳下天外村廣場
大家好,我是閆姐愛聊天,專注原創,如果喜歡這篇原創文章,請在評論區留言、點讚關注,您的鼓勵將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