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渝夫•河北石家莊
編輯/桐言•遼寧瀋陽
第八十一回 愛屋及烏全因愛 手足情深愛更真
熱戀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忘記整個世界,眼裡只有深愛著的那一位。
結了婚我們才發現,戀愛與婚姻從來都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與之緊緊相連的,還有兩個原本可能毫不相干的家庭,包括兩個家庭後面的兩個或數個家族。
和一個人結婚,接納的不只是你的戀人,還有他或她的所有家人、近親甚至遠親。
愛是什麼?除了彼此相愛,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父母,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兄弟姐妹,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親朋好友!
這一章回,就說說我和鄰家女孩的那些兄弟姐妹吧!
一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有兩個親哥哥、一個親姐姐、一個親妹妹,還有親叔叔、親姑姑家的三位堂兄、兩位堂姐和若干表哥表姐。
相對我們家的枝繁葉茂,鄰家女孩只有一個弟弟,外加一位堂弟、三位堂妹和若干表弟、表妹。
鄰家女孩姐弟倆從小吵吵鬧鬧,但感情很好。結婚以後,鄰家女孩提及最多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那唯一的弟弟。
在父母的五個孩子裡,男孩裡我排行老么,下面有妹妹沒有弟弟。和鄰家女孩談愛戀時,我和她開玩笑:這下我賺大發了,白撿一個弟弟。因為如此一來,我沒有弟弟的遺憾就不復存在了。
弟弟成家比我們還早。我和鄰家女孩結婚時,他和弟媳的長女已經出生。小倆口很講效率,女兒剛過周歲,弟媳又生了一個小男孩。
兩個多月之後,當姐姐的緊趕慢趕才做了母親。如此這般,弟弟的一雙兒女當仁不讓地成了姐姐和哥哥。
弟弟和他姐姐的感情甚好,與我這個當姐夫的感情也相當不錯。
弟弟初中畢業之後即去了深圳。即便做了父親,依然和弟媳在外邊打拼,掙錢撫養一對兒女,很是辛苦。
我和鄰家女孩都想幫弟弟、弟媳一把,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多的時候,不過是空擔心罷了。
弟弟、弟媳會定期打來電話問候姐姐、姐夫,還有一直都讓他們牽掛不已的小外甥。
弟弟遇到什麼事情,總會打電話徵求姐姐和姐夫的意見。
大概是二零零四年前後吧,嶽父嶽母在家張羅裝修房子,弟弟鄭重其事地讓我參與設計。
哈哈,我哪有這方面的特長?不過受小舅子之託,卻也不敢草草應付,反反覆覆琢磨後,認認真真畫了一張草圖,附上若干說明寄給弟弟。
弟弟、弟媳蓋房子,姐姐、姐夫理應大力支持。但那時我和鄰家女孩收入有限,每月要還住房貸款,根本沒有能力予以支持。
在此之前,我二哥二嫂蓋新房子,我和鄰家女孩一商量,支持了兩千元錢,算是一份心意。
等到弟弟、弟媳蓋房子時,囊中羞澀的我們一點也沒表示。直到二零零五年底回老家過年,才把早就該給的兩千元現金交給嶽父。
沒想到那次回家過年預算超支。等到準備啟程回哈爾濱時,才發現路費有些緊張。嶽父二話沒說,給了一千元。
當時,真有點羞愧難當的感覺。
二
結婚這麼年來,嶽父嶽母、弟弟、弟媳和鄰家女孩的叔叔、姑姑們一直默默地支持著我們,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只管付出,不問回報。
鄰家女孩的二叔、么叔和大姑、小姑,總是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慷慨解囊,幫助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那份感恩之情,從來不曾忘記,也從來不敢忘記。
在對待雙方近親和兄弟姐妹上,我和鄰家女孩達成一條共識:平等相待,一視同仁。
比如,不管是誰的親生兄弟姐妹,新修房子的,一律支持兩千元錢。
又比如,不管是誰的堂弟、堂妹或表弟、表妹結婚,一律送上五百或一千元禮金。
當然,兄弟姐妹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和鄰家女孩總會盡力而為。
大概是二零零一年左右吧,我的親姐夫投資搞山羊養殖失敗,拖欠信用社一筆貸款,二姐愁得不行。
鄰家女孩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主動提出把我們當時僅有的一點存款借給二姐和姐夫一解燃眉之急。
妹妹、妹夫修房子,需要一筆周轉資金,我和鄰家女孩商量,她同樣沒有二話,第一時間陪我到郵局辦理匯款手續。
因為我們相信:親情需要維護,親情需要灌溉,親情需要付出。
因為有了親人的相互牽掛,我們的生命才不那麼孤寂!
因為有了親人的相互扶持,我們的生活才不那麼艱難!
三
像巖哥這種生活在城裡的「渝二代」或「農二代」,由於回老家的次數有限,與家人們接觸不多,上初中前,甚至往後還有那麼一段時間,根本搞不清叔叔與表叔、姑姑與嬸嬸、堂兄弟與表兄弟究竟是怎麼回事。
對於父母雙方的至親,巖哥一直弄不太明白,後來即便搞清了相互之間的關係,但親人意味著什麼,親情在生命中到底有多珍貴,對他們這些獨生子女而言,簡直比哥特巴赫猜想還要複雜。
或者說,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70後」的後代,他們生在城裡、長在城裡,對故鄉和老家沒什麼概念,對家人和家人重要性的認識也沒那麼深刻,甚至還有些膚淺,總覺得跟自己沒多大關係。
這些寄居在城裡的「農二代」,沒有多少興趣了解父母與故鄉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視親情,他們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習慣在網絡和遊戲裡尋找感情和精神寄託。
或許不能說他們是沒根的一代,但他們確實是比較迷茫的一代。何處是故鄉?哪裡是心靈的家園?都是一些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
正是基於這些憂慮,巖哥上初中之前,當他提出要出去散散心,我建議他去武漢找我大哥家的獨生子、巖哥的二堂兄阿進玩,然後到合肥,去我大哥和小妹家各住幾天。
嶽父嶽母帶著孫兒孫女在瀋陽與內弟、弟妹一起生活後,我創造一切機會,讓巖哥和表哥表姐很快打成一片。事實上,表哥表姐的到來,很大程度上改善和糾正了巖哥作為獨生子女所共有的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等毛病。
對我大哥、二哥、二姐、妹妹家的兒子,我一直鼓勵巖哥和他們保持聯絡、加強交往,提醒他多和幾位哥哥和一位弟弟溝通。畢竟,都是血緣關係很近的至親兄弟,需要加強聯絡和溝通。
畢竟,親情也需要經營和維護。
#渝夫文苑·小說世界#
【桐言無忌】
品讀完此章回,桐言深感慚愧,因為直至現在,我依然弄不清楚何為「表兄妹,堂姐妹」,可能這就是南北差異吧!從小爸媽也沒灌輸過親戚之間的這種稱謂,有點懵!
對於上帝,天堂是他的家;對於人,家是天堂。每個人對家的意義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童年的時候,家是我們的遮風傘;年少時,家是我們的煉鋼爐;長大離家後,家是我們永遠不變的牽掛;如今自己也有家,家是我們這輩子需要細心經營的一個避風港。那麼家的組成元素又是來源於各自不同的親人成員,所以,渝夫所言極是:「愛是什麼?除了彼此相愛,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父母,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兄弟姐妹,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親朋好友!」
感動他們夫妻二人對各自親人的傾囊相助,即便自己囊中羞澀,仍然全力以赴,傾其所有,輔助親人,這份大愛,這份親情,這份堅持,值得大家學習。
在生活方式上,親情是最持久的動力,它給我們無私的幫助和依賴;在情感道路上,親情是最真誠的陪伴,它讓我們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
當下的獨生子女,從出生就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從祖輩到父輩對孩子簡直是眾星捧月,由於缺少和同輩人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生活經歷,所以對於親情的概念幾乎沒有。渝夫同志這點做的非常到位:「對我大哥、二哥、二姐、妹妹家的兒子,我一直鼓勵巖哥和他們保持聯絡、加強交往,提醒他多和幾位哥哥和一位弟弟溝通。畢竟,都是血緣關係很近的至親兄弟,需要加強聯絡和溝通。畢竟,親情也需要經營和維護。」
家長對孩子的愛要注意掌握好「度」,「過」和「不及」都是不好的。對獨生子女付出的愛絕不僅僅是「奉獻」,而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能夠對他人、對社會加倍回報,這就是渝夫夫婦對巖哥的教育宗旨,提倡「渝粉兒們」借鑑哦!
所以,親情----親人之間的感情,需要彼此悉心經營,愛心維護,傾心相助,只有這樣,這份親情的紐帶才會長長久久、牢牢固固、永永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