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1

2020-11-02 渝夫文苑

撰文/渝夫•河北石家莊

編輯/桐言•遼寧瀋陽

第八十一回 愛屋及烏全因愛 手足情深愛更真

熱戀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忘記整個世界,眼裡只有深愛著的那一位。

結了婚我們才發現,戀愛與婚姻從來都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與之緊緊相連的,還有兩個原本可能毫不相干的家庭,包括兩個家庭後面的兩個或數個家族。

和一個人結婚,接納的不只是你的戀人,還有他或她的所有家人、近親甚至遠親。

愛是什麼?除了彼此相愛,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父母,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兄弟姐妹,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親朋好友!

這一章回,就說說我和鄰家女孩的那些兄弟姐妹吧!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有兩個親哥哥、一個親姐姐、一個親妹妹,還有親叔叔、親姑姑家的三位堂兄、兩位堂姐和若干表哥表姐。

相對我們家的枝繁葉茂,鄰家女孩只有一個弟弟,外加一位堂弟、三位堂妹和若干表弟、表妹。

鄰家女孩姐弟倆從小吵吵鬧鬧,但感情很好。結婚以後,鄰家女孩提及最多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那唯一的弟弟。

在父母的五個孩子裡,男孩裡我排行老么,下面有妹妹沒有弟弟。和鄰家女孩談愛戀時,我和她開玩笑:這下我賺大發了,白撿一個弟弟。因為如此一來,我沒有弟弟的遺憾就不復存在了。

弟弟成家比我們還早。我和鄰家女孩結婚時,他和弟媳的長女已經出生。小倆口很講效率,女兒剛過周歲,弟媳又生了一個小男孩。

兩個多月之後,當姐姐的緊趕慢趕才做了母親。如此這般,弟弟的一雙兒女當仁不讓地成了姐姐和哥哥。

弟弟和他姐姐的感情甚好,與我這個當姐夫的感情也相當不錯。

弟弟初中畢業之後即去了深圳。即便做了父親,依然和弟媳在外邊打拼,掙錢撫養一對兒女,很是辛苦。

我和鄰家女孩都想幫弟弟、弟媳一把,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多的時候,不過是空擔心罷了。

弟弟、弟媳會定期打來電話問候姐姐、姐夫,還有一直都讓他們牽掛不已的小外甥。

弟弟遇到什麼事情,總會打電話徵求姐姐和姐夫的意見。

大概是二零零四年前後吧,嶽父嶽母在家張羅裝修房子,弟弟鄭重其事地讓我參與設計。

哈哈,我哪有這方面的特長?不過受小舅子之託,卻也不敢草草應付,反反覆覆琢磨後,認認真真畫了一張草圖,附上若干說明寄給弟弟。

弟弟、弟媳蓋房子,姐姐、姐夫理應大力支持。但那時我和鄰家女孩收入有限,每月要還住房貸款,根本沒有能力予以支持。

在此之前,我二哥二嫂蓋新房子,我和鄰家女孩一商量,支持了兩千元錢,算是一份心意。

等到弟弟、弟媳蓋房子時,囊中羞澀的我們一點也沒表示。直到二零零五年底回老家過年,才把早就該給的兩千元現金交給嶽父。

沒想到那次回家過年預算超支。等到準備啟程回哈爾濱時,才發現路費有些緊張。嶽父二話沒說,給了一千元。

當時,真有點羞愧難當的感覺。

結婚這麼年來,嶽父嶽母、弟弟、弟媳和鄰家女孩的叔叔、姑姑們一直默默地支持著我們,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只管付出,不問回報。

鄰家女孩的二叔、么叔和大姑、小姑,總是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慷慨解囊,幫助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那份感恩之情,從來不曾忘記,也從來不敢忘記。

在對待雙方近親和兄弟姐妹上,我和鄰家女孩達成一條共識:平等相待,一視同仁。

比如,不管是誰的親生兄弟姐妹,新修房子的,一律支持兩千元錢。

又比如,不管是誰的堂弟、堂妹或表弟、表妹結婚,一律送上五百或一千元禮金。

當然,兄弟姐妹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和鄰家女孩總會盡力而為。

大概是二零零一年左右吧,我的親姐夫投資搞山羊養殖失敗,拖欠信用社一筆貸款,二姐愁得不行。

鄰家女孩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主動提出把我們當時僅有的一點存款借給二姐和姐夫一解燃眉之急。

妹妹、妹夫修房子,需要一筆周轉資金,我和鄰家女孩商量,她同樣沒有二話,第一時間陪我到郵局辦理匯款手續。

因為我們相信:親情需要維護,親情需要灌溉,親情需要付出。

因為有了親人的相互牽掛,我們的生命才不那麼孤寂!

因為有了親人的相互扶持,我們的生活才不那麼艱難!

像巖哥這種生活在城裡的「渝二代」或「農二代」,由於回老家的次數有限,與家人們接觸不多,上初中前,甚至往後還有那麼一段時間,根本搞不清叔叔與表叔、姑姑與嬸嬸、堂兄弟與表兄弟究竟是怎麼回事。

對於父母雙方的至親,巖哥一直弄不太明白,後來即便搞清了相互之間的關係,但親人意味著什麼,親情在生命中到底有多珍貴,對他們這些獨生子女而言,簡直比哥特巴赫猜想還要複雜。

或者說,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70後」的後代,他們生在城裡、長在城裡,對故鄉和老家沒什麼概念,對家人和家人重要性的認識也沒那麼深刻,甚至還有些膚淺,總覺得跟自己沒多大關係。

這些寄居在城裡的「農二代」,沒有多少興趣了解父母與故鄉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視親情,他們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習慣在網絡和遊戲裡尋找感情和精神寄託。

或許不能說他們是沒根的一代,但他們確實是比較迷茫的一代。何處是故鄉?哪裡是心靈的家園?都是一些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

正是基於這些憂慮,巖哥上初中之前,當他提出要出去散散心,我建議他去武漢找我大哥家的獨生子、巖哥的二堂兄阿進玩,然後到合肥,去我大哥和小妹家各住幾天。

嶽父嶽母帶著孫兒孫女在瀋陽與內弟、弟妹一起生活後,我創造一切機會,讓巖哥和表哥表姐很快打成一片。事實上,表哥表姐的到來,很大程度上改善和糾正了巖哥作為獨生子女所共有的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等毛病。

對我大哥、二哥、二姐、妹妹家的兒子,我一直鼓勵巖哥和他們保持聯絡、加強交往,提醒他多和幾位哥哥和一位弟弟溝通。畢竟,都是血緣關係很近的至親兄弟,需要加強聯絡和溝通。

畢竟,親情也需要經營和維護。

#渝夫文苑·小說世界#

【桐言無忌】

品讀完此章回,桐言深感慚愧,因為直至現在,我依然弄不清楚何為「表兄妹,堂姐妹」,可能這就是南北差異吧!從小爸媽也沒灌輸過親戚之間的這種稱謂,有點懵!

對於上帝,天堂是他的家;對於人,家是天堂。每個人對家的意義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童年的時候,家是我們的遮風傘;年少時,家是我們的煉鋼爐;長大離家後,家是我們永遠不變的牽掛;如今自己也有家,家是我們這輩子需要細心經營的一個避風港。那麼家的組成元素又是來源於各自不同的親人成員,所以,渝夫所言極是:「愛是什麼?除了彼此相愛,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父母,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兄弟姐妹,還要用心去愛對方的親朋好友!」

感動他們夫妻二人對各自親人的傾囊相助,即便自己囊中羞澀,仍然全力以赴,傾其所有,輔助親人,這份大愛,這份親情,這份堅持,值得大家學習。

在生活方式上,親情是最持久的動力,它給我們無私的幫助和依賴;在情感道路上,親情是最真誠的陪伴,它讓我們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

當下的獨生子女,從出生就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從祖輩到父輩對孩子簡直是眾星捧月,由於缺少和同輩人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生活經歷,所以對於親情的概念幾乎沒有。渝夫同志這點做的非常到位:「對我大哥、二哥、二姐、妹妹家的兒子,我一直鼓勵巖哥和他們保持聯絡、加強交往,提醒他多和幾位哥哥和一位弟弟溝通。畢竟,都是血緣關係很近的至親兄弟,需要加強聯絡和溝通。畢竟,親情也需要經營和維護。」

家長對孩子的愛要注意掌握好「度」,「過」和「不及」都是不好的。對獨生子女付出的愛絕不僅僅是「奉獻」,而是為了讓孩子以後能夠對他人、對社會加倍回報,這就是渝夫夫婦對巖哥的教育宗旨,提倡「渝粉兒們」借鑑哦!

所以,親情----親人之間的感情,需要彼此悉心經營,愛心維護,傾心相助,只有這樣,這份親情的紐帶才會長長久久、牢牢固固、永永遠遠!

相關焦點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3
    撰文/渝夫•河北石家莊 編輯/桐言•遼寧瀋陽 【寫在前面】歷時83天,每天更新1個章回,到今天,《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往後的13年,包括必將繼續下去的若干年,還有許多湯湯水水的平淡日子值得記錄和銘記。 回望過往,自1982年5月我和鄰家女孩初次相識並成為一牆之隔的鄰居,到1994年12月我們兩個互生情愫,再到後來相知相戀、結婚生子,轉眼間,38個春秋過去了,我們的兒子巖哥已然長成大小夥兒並且已經戀愛了。 歲月悠悠,如夢如煙。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真就難以記清寫全。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8
    那時候,對於我們三口人而言,每天需要面對的,不過就是四點一線:家,我的單位,鄰家女孩的單位,巖哥的學校。 我的單位,鄰家女孩的單位,巖哥的學校,都在哈爾濱十分有名的「軍工院」內。 把四點串聯在一起的,是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當然,也可以叫做「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家為中心,輻射到我和鄰家女孩的單位以及兒子的學校。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2
    二 鄰家女孩應該屬於「保守派」。她對音樂不是那麼敏感,學唱新歌的速度猶如《蝸牛與黃鸝鳥》裡的蝸牛。 往往是我和巖哥哼唱了好長一段時間,鄰家女孩才會覺得某首歌曲很好聽,之後支離破碎地學唱,很難完整地唱下來。 很長時間內,鄰家女孩喜歡哼唱的歌曲實在有限。 印象比較深的,大概有《萍聚》《糊塗的愛》,等等,絕對屈指可數。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32
    這個號稱「神話北極」和全國最寒冷縣城的邊境小城,四月飛雪是常事,六月飛雪也不稀奇。 結婚這天下大雪,對我和鄰家女孩而言,絕對的吉兆。 瑞雪兆豐年,瑞雪添喜慶! 一大早,我身著軍裝,和同樣身著軍裝的伴郎、我的同事、來自湖北仙桃的李慶,一起前往提前約好的理髮店修理髮型。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7
    等到飛機穿過雲層,看到觸手可即的藍天和腳下千姿百態的白雲時,新奇感慢慢消失。 好在帶了一本小說《亮劍》,使得兩個小時的航程變得並不那麼漫長。 到北京轉機,再飛到重慶,已是晚上六點以後了。 到歌樂山上的堂妹賢瓊家小住一晚,次日一大早,坐長途汽車趕往萬州。 那時,重慶到萬州還沒通火車,只能選擇長途客車。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2
    費盡心思給心愛的男人挑選和購買衣服,想必是每個女人都曾經歷、正在經歷或終將經歷的事兒。 我的鄰家女孩自然不會例外。 一 鄰家女孩和大多數女人一樣,喜歡逛商場。 要我說,女人逛的不是商場,逛的是服飾,是對青春和美麗的無比狂熱。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6
    這方面,我和鄰家女孩都走過一些彎路,記錄下來,警示自己,亦提醒他人。  一  鄰家女孩的老媽能幹利索,年輕時是我們村裡出了名的巧婦。  可能正是因為當媽的太能幹,啥活都一個人包圓,鄰家女孩從小幸福得很,雖然說不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但結婚前會幹的家務不多,倒是不爭的事實。  也就是說,鄰家女孩幹家務,並不算是很在行。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5
    我和鄰家女孩四處問了一大圈,得到的回答完全一致:要麼再等一年,要麼找人通融通融。  我和鄰家女孩反覆商量,覺得兒子雖然個頭到了上小學的標準,但心性似乎還屬於幼兒園小朋友水平,再等一年,不到七周歲小上學,似乎也不晚。  於是回家和小屁孩兒商量,不料遭到巖哥的強烈反對。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7
    最明顯的,莫過於鄰家女孩和兒子之間的「矛盾」或是「糾紛」增加了。娘倆你方唱罷我登臺,一個想管,一個不服管,誰也不服誰,好不熱鬧。  本著教育孩子時夫妻倆紅臉與白臉必須分開飾演的基本原則,當鄰家女孩和巖哥「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更多時候,我是看客兼裁判,很少參與母子之間的「戰爭」。  這種兩邊不得罪的角色,倒也很爽。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7
    和鄰家女孩一起走過的那些日子,一些細節有些模糊不清了。  比如二零零三年,除了「非典」、兒子上幼兒園、鄰家女孩割雙眼皮失敗、父母經由北京去合肥之外,別的記憶碎片,怎麼也串聯不起來。  暫且記錄一些生活中瑣碎小事,算作我和鄰家女孩二零零三年的一個小結吧!  一  我和鄰家女孩很少爭吵,偶爾嗆嗆幾句,多半是為了孩子。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0
    不知什麼緣故,女鄰居對我很熱情,甚至熱情得有些過頭。 女鄰居不停地和我碰杯喝酒,一個勁兒地勸我吃菜,滿屋子其他人,似乎都入不了她的法眼。 擔心我沒吃飽,女鄰居還特地給我煮了一袋方便麵。 至於鄰家女孩和巖哥吃不吃,女鄰居連問都沒問。 期間,女鄰居不停嘮叨那四條小金魚的養育過程,中心意思只有一個:比孩子還難伺候。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5
    二零零五年秋,考慮到次年九月兒子巖哥就要上小學,之後回老家的概率會越來越少,我和鄰家女孩都想在此之前帶兒子回趟故裡,讓小傢伙再次確認他來自哪裡,明白自己的根在何處。 計劃沒有變化快。誰也沒有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人禍和另一場傳說中的天災,大大提前了鄰家女孩和兒子回老家的時間。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3
    一室半的小房子裡,從此有了老人和小孩的歡笑聲。  這個不大的家,越來越像一個家了。  孩子有公公婆婆照看著,鄰家女孩的壓力沒那麼大了,但她的日子並沒有因此輕鬆起來。  當年,鄰家女孩和我結婚,除了愛,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她已經厭倦打工生活。  沒想到,結婚了,有兒子了,鄰家女孩還要繼續打工生涯。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6
    雖然偶爾小爭小吵,但規模很小,頻次很少,範圍一般控制在我和她之間,幾乎不會驚動雙方父母或其他家人。 算是經驗之談吧,兩口子吵架,本無誰對誰錯,關鍵是有一方得不講條件地勇於認錯。 譬如我,和鄰家女孩有了矛盾和糾紛,不論對錯,我都習慣於推功攬過,總是首先認錯,想辦法把鄰家女孩逗樂。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3
    自從小屁孩兒巖哥出生以後,他實際上成了我和鄰家女孩的中心。 某種意義上,巖哥的喜怒哀樂,直接決定了我和鄰家女孩是和睦相處還是劍拔弩張。 我是個粗線條的人,尤其在養育孩子上,一直堅持粗放散養,除了原則性問題必須較真,其他方面堅持順其自然,儘可能保持孩子的天性和純真。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1
    這個從小就在暗戀我的鄰家女孩,這個滋潤了我孤寂心靈的女人,這個今生註定無法相忘的孩子他媽,如果沒了我,她會怎樣? 在單位,我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可在我的三口之家,在鄰家女孩的心目中,我卻是那棵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如果我這棵或許並不堅強的大樹倒了,我的鄰家女孩怎麼辦?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3
    如果說有什麼不足,就是太把我和兒子當回事 鄰家女孩的感情世界裡,老公 鄰家女孩時刻惦記著我和兒子,唯獨沒有她自己。 回憶和鄰家女孩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有兩個詞可以概括她對我和兒子的深厚感情。 一個是疼愛。很多時候,我和兒子的待遇差不多,一個大兒子,一個小兒子,享受的都是母親般的疼愛,溫柔體貼,無微不至。 另一個是牽掛。鄰家女孩似乎擁有和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我和兒子的喜怒哀樂,全都逃不過她的雙眼。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8
    對於我的這個嗜好,從小一起長大、天天爬山過坎的鄰家女孩完全認同和適應,但對於生在東北、長在城裡的巖哥小朋友而言,爬大山、走山路就不那麼輕鬆和容易了。 二零零六年那個春節,串門走親戚,爬山走山路,讓當年五歲多一點的巖哥記憶深刻。 一 爬山,不只需要勇氣,還需要持久的毅力和一顆堅韌的心。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4
    嚴格講,我和鄰家女孩都屬於那種胸無大志之人。 我從不奢望當大官發大財,一直憑覺悟和良心幹工作,幾乎沒在個人成長進步上動過歪心思。 幹活看我的,用不用我聽組織和領導的。 在當時的政治生態下,這不是灑脫,是傻,但我不想讓自己變得那麼聰明或世俗,僅此而已。 在對待仕途錢財方面,鄰家女孩與我高度一致,甚至比我還清醒和苛刻。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6
    於是開始想回老家,想念遠在老家的鄰家女孩和兒子。 獨居冰城的日子,孤寂而無聊。 哈哈,這就應該叫身在曹營心在漢吧?或者也可以叫做寂寞思蜀? 鄰家女孩和兒子剛回老家那陣子,重新回到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倒是新奇得不得了。 加班晚了,不必擔心鄰家女孩還在家裡等著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