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6

2020-10-03 渝夫文苑

 

  撰文/渝夫•河北石家莊

  編輯/桐言•遼寧瀋陽

  插圖/梳靈•遼寧瀋陽

  第七十六回 鍋碗瓢盆全是歌 吵鬧嗔怒都是愛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個關於婚姻與愛情的說法,流傳甚廣,影響深遠。

  誰說的不重要,重要是人們對這個說法趨之若鶩般的認可和盲從。

  但凡婚姻出了問題,大都拿這句話說事。

  這都哪跟哪啊?想找藉口,非得拿這話說事嗎?這句話,流傳了許多年,結婚前就應該聽說了啊,那時怎麼不想好?明明知道是墳墓,為什麼非要把愛情往墳墓裡送?當自己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啊?

  一切莫名其妙的藉口,全是不負責任的甩鍋。

  婚姻出了問題,相當一部分並非感情出了狀況,而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美好愛情沒能經受住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的現實考驗。

  結婚後那些永遠都幹不完的家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實則蘊藏了太多夫妻相處的智慧或哲學。

  這方面,我和鄰家女孩都走過一些彎路,記錄下來,警示自己,亦提醒他人。

  一

  鄰家女孩的老媽能幹利索,年輕時是我們村裡出了名的巧婦。

  可能正是因為當媽的太能幹,啥活都一個人包圓,鄰家女孩從小幸福得很,雖然說不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但結婚前會幹的家務不多,倒是不爭的事實。

  也就是說,鄰家女孩幹家務,並不算是很在行。

  而我卻恰恰相反。從小就接受各種家務活的訓練,從七歲開始,人還沒灶臺高哩,已經負責為全家人燒飯。

  雖然經常半生不熟,但也練就了較為堅實的家務活基本功。

  後來入伍,技能進一步提高。尤其是當義務兵那三年,除了軍事技能,生活技能幾乎啥都要學。

  部隊有句流傳很廣的玩笑:當兵的(僅限男兵),除了生孩子,別的啥都會。

  有些吹牛的嫌疑,卻也不無道理。

  部隊是個大學校,更是個大熔爐。當兵前,你在家裡可以啥也不會幹,有父母管著罩著;但到了部隊,你什麼都得會幹,沒人慣你毛病。

  即使你沒去農場當兵,兩業生產也會讓你學會種菜養豬。

  即使你連方便麵都不會煮,即使沒有當炊事兵,經常幫廚也會讓你學會全套廚藝。

  至於洗碗擦地這些家務活,當過兵的隨便拉一個過來,都能幹得利利索索,並且動作很快、標準很高。

  所以,女孩找個男軍人當老公,委實是件幸福的事情。

  比如我,當戰士時當過通訊員和文書,打掃衛生算是高手中的高手。之後上軍校又學過烹飪,傳說中的三級廚師,廚藝更有一拼。

  正因為如此,結婚之初,我一度是鄰家女孩在家務活方面的師傅,動作比她快,標準比她高,她不服都不行。

  那時候,我真的很勤快。

  那時候,我有很好的習慣:進屋回家第一件事,先把房子收拾一遍。

  可能是在部隊習慣了,家裡一旦凌亂,看著就不順眼;一不順眼,就忍不住要把它收拾得規規矩矩、整整齊齊。

  多少有點職業病的嫌疑?或者叫強迫症?應該是軍人的「通病」吧。

  二

  結婚的頭幾年,我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一邊幹著家務,一邊嘀咕著什麼,經常惹得鄰家女孩氣不打一處來。

  結果是活沒少幹,一句表揚沒有聽到,一點好處也沒撈到,鬱悶至極。

  記憶最深的一切,應該是二零零三年春節前夕。

  提前半個月,我就提醒鄰家女孩把家裡好好收拾一下。過年嘛,家裡總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

  那時,我們兩口子都早出晚歸地忙著上班,家裡很少進行徹底地大掃除。快過年了,自然應該來點大動作。

  鄰家女孩嘴裡應隨著,卻並沒見到實際行動。

  那時大年三十還要上班半天。

  那天中午,等我回到家,發現鄰家女孩忙著置辦年貨去了,家裡衛生狀況基本保持原樣。

  尤其是廚房,尤其是抽油煙機,尤其是廚房的各個角落,髒得不行。

  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親自動手,從頭到尾、從裡到外徹底收拾一遍。

  鄰家女孩採購年貨回來,見我忙前忙後,有些感動,張口準備誇獎我幾句,沒料到卻被我的一通牢騷擋了回去。

  於是鄰家女孩非常委屈,歷數上班的辛苦和帶孩子的不易,並且開始生氣,開始不理我。

  最終,按照家庭慣例,妥協的那個人還是我。

  這還不算,烹飪年夜飯的艱巨任務還光榮地落到我的身上。

  一邊在廚房裡忙碌,一邊感嘆:早知如此,何苦多嘴?

  我的這個毛病持續了一段時間,在鄰家女孩同志的悉心教誨下,逐漸有所好轉。

  第三次鄭重提醒已婚男同胞:家務活要麼不說不幹,要麼只幹不說;如果邊幹邊說、幹了還說,等著遭罪去吧。

  三

  人是可以改變的。誰都如此,包括剛開始不會做家務的鄰家女孩。

  一段時間過後,鄰家女孩幹家務活的標準上來了,我的標準卻下降了,人也變得懶惰了。

  尤其是二零零七年底從哈爾濱調到瀋陽,獨居大半年後,進屋就幹家務的優良傳統逐漸淡忘和丟失。

  獨居的時間長了,眼裡也能揉沙子了,看啥啥順眼,光動嘴不動手的毛病越來越突出。

  當然,鄰家女孩對我的要求依舊:勤快勤快再勤快。

  在幹家務活這個問題上,鄰家女孩對我的標準依然從沒降低過:以前怎麼樣,現在還怎麼樣,決允許前恭後倨,更不允許前後不一致。

  哈哈,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我是家務活還幹,但頻率低了,標準降了,關鍵是臉皮厚了。

  鄰家女孩的要求也越來越低:先是和她一起幹活就行;接下來,她幹活,我在一邊看著就行;再後來,我回家就行,什麼家務都可以不幹。

  部隊常講一句話:毛病是慣出來的。

  這句話太對了。

  鄰家女孩這樣慣著我,連我自個兒都覺得不行。

  於是,我洗新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回那個全心全意投身家務事業的好男人。

  因為我相信,家務不是妻子的專利。

  因為我愛我家,我愛幹家務。

  因為鄰家女孩經常忽悠我:幹家務的男人最帥氣,會做飯的男人最性感。

  #渝夫文苑·小說世界#

  【桐言無忌】

  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任何人在生活中都難免要發生矛盾, 尤其是夫妻。沒有不吵架的夫妻,只有不和睦的家庭。 就算再親密的感情,也會出現誤會與分歧。

  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怎能沒摩擦。「鄰家女孩採購年貨回來,見我忙前忙後,有些感動,張口準備誇獎我幾句,沒料到卻被我的一通牢騷擋了回去。於是鄰家女孩非常委屈,歷數上班的辛苦和帶孩子的不易,並且開始生氣,開始不理我。最終,按照家庭慣例,妥協的那個人還是我。」

  吵架真正的解決方案是,兩個人都讓心中的痛苦浮於臺面,然後用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它。渝夫同志,看來夫妻和睦相處的這本「書」,您是百讀不厭,知曉通透呀!

  作家李尚龍曾經說過:吵架,是一種交流。社會學家也說:「吵架是自然的、合理的,又是必要的。它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不爭吵的愛情,但一定有吵不散的婚姻。在親密關係中,因為愛,所以在意;因為在意,所以期待。當期待落空,就會計較,會有爭執。好在渝夫同志總能以緘默的方式化幹戈為玉帛,最終煙消雲散、風平浪靜!

  人海浮沉,願每個人都能得遇良人,哪怕爭吵一生,但能相愛到老,哪怕吵鬧一輩子,磨合之後仍能相互扶持,攜手終生!

相關焦點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3
    撰文/渝夫•河北石家莊 編輯/桐言•遼寧瀋陽 【寫在前面】歷時83天,每天更新1個章回,到今天,《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往後的13年,包括必將繼續下去的若干年,還有許多湯湯水水的平淡日子值得記錄和銘記。 回望過往,自1982年5月我和鄰家女孩初次相識並成為一牆之隔的鄰居,到1994年12月我們兩個互生情愫,再到後來相知相戀、結婚生子,轉眼間,38個春秋過去了,我們的兒子巖哥已然長成大小夥兒並且已經戀愛了。 歲月悠悠,如夢如煙。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真就難以記清寫全。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8
    那時候,對於我們三口人而言,每天需要面對的,不過就是四點一線:家,我的單位,鄰家女孩的單位,巖哥的學校。 我的單位,鄰家女孩的單位,巖哥的學校,都在哈爾濱十分有名的「軍工院」內。 把四點串聯在一起的,是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當然,也可以叫做「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家為中心,輻射到我和鄰家女孩的單位以及兒子的學校。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2
    二 鄰家女孩應該屬於「保守派」。她對音樂不是那麼敏感,學唱新歌的速度猶如《蝸牛與黃鸝鳥》裡的蝸牛。 往往是我和巖哥哼唱了好長一段時間,鄰家女孩才會覺得某首歌曲很好聽,之後支離破碎地學唱,很難完整地唱下來。 很長時間內,鄰家女孩喜歡哼唱的歌曲實在有限。 印象比較深的,大概有《萍聚》《糊塗的愛》,等等,絕對屈指可數。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32
    這個號稱「神話北極」和全國最寒冷縣城的邊境小城,四月飛雪是常事,六月飛雪也不稀奇。 結婚這天下大雪,對我和鄰家女孩而言,絕對的吉兆。 瑞雪兆豐年,瑞雪添喜慶! 一大早,我身著軍裝,和同樣身著軍裝的伴郎、我的同事、來自湖北仙桃的李慶,一起前往提前約好的理髮店修理髮型。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7
    等到飛機穿過雲層,看到觸手可即的藍天和腳下千姿百態的白雲時,新奇感慢慢消失。 好在帶了一本小說《亮劍》,使得兩個小時的航程變得並不那麼漫長。 到北京轉機,再飛到重慶,已是晚上六點以後了。 到歌樂山上的堂妹賢瓊家小住一晚,次日一大早,坐長途汽車趕往萬州。 那時,重慶到萬州還沒通火車,只能選擇長途客車。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2
    費盡心思給心愛的男人挑選和購買衣服,想必是每個女人都曾經歷、正在經歷或終將經歷的事兒。 我的鄰家女孩自然不會例外。 一 鄰家女孩和大多數女人一樣,喜歡逛商場。 要我說,女人逛的不是商場,逛的是服飾,是對青春和美麗的無比狂熱。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5
    我和鄰家女孩四處問了一大圈,得到的回答完全一致:要麼再等一年,要麼找人通融通融。  我和鄰家女孩反覆商量,覺得兒子雖然個頭到了上小學的標準,但心性似乎還屬於幼兒園小朋友水平,再等一年,不到七周歲小上學,似乎也不晚。  於是回家和小屁孩兒商量,不料遭到巖哥的強烈反對。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7
    最明顯的,莫過於鄰家女孩和兒子之間的「矛盾」或是「糾紛」增加了。娘倆你方唱罷我登臺,一個想管,一個不服管,誰也不服誰,好不熱鬧。  本著教育孩子時夫妻倆紅臉與白臉必須分開飾演的基本原則,當鄰家女孩和巖哥「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更多時候,我是看客兼裁判,很少參與母子之間的「戰爭」。  這種兩邊不得罪的角色,倒也很爽。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7
    和鄰家女孩一起走過的那些日子,一些細節有些模糊不清了。  比如二零零三年,除了「非典」、兒子上幼兒園、鄰家女孩割雙眼皮失敗、父母經由北京去合肥之外,別的記憶碎片,怎麼也串聯不起來。  暫且記錄一些生活中瑣碎小事,算作我和鄰家女孩二零零三年的一個小結吧!  一  我和鄰家女孩很少爭吵,偶爾嗆嗆幾句,多半是為了孩子。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1
    一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有兩個親哥哥、一個親姐姐、一個親妹妹,還有親叔叔、親姑姑家的三位堂兄、兩位堂姐和若干表哥表姐。 相對我們家的枝繁葉茂,鄰家女孩只有一個弟弟,外加一位堂弟、三位堂妹和若干表弟、表妹。 鄰家女孩姐弟倆從小吵吵鬧鬧,但感情很好。結婚以後,鄰家女孩提及最多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那唯一的弟弟。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0
    不知什麼緣故,女鄰居對我很熱情,甚至熱情得有些過頭。 女鄰居不停地和我碰杯喝酒,一個勁兒地勸我吃菜,滿屋子其他人,似乎都入不了她的法眼。 擔心我沒吃飽,女鄰居還特地給我煮了一袋方便麵。 至於鄰家女孩和巖哥吃不吃,女鄰居連問都沒問。 期間,女鄰居不停嘮叨那四條小金魚的養育過程,中心意思只有一個:比孩子還難伺候。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5
    二零零五年秋,考慮到次年九月兒子巖哥就要上小學,之後回老家的概率會越來越少,我和鄰家女孩都想在此之前帶兒子回趟故裡,讓小傢伙再次確認他來自哪裡,明白自己的根在何處。 計劃沒有變化快。誰也沒有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人禍和另一場傳說中的天災,大大提前了鄰家女孩和兒子回老家的時間。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3
    一室半的小房子裡,從此有了老人和小孩的歡笑聲。  這個不大的家,越來越像一個家了。  孩子有公公婆婆照看著,鄰家女孩的壓力沒那麼大了,但她的日子並沒有因此輕鬆起來。  當年,鄰家女孩和我結婚,除了愛,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她已經厭倦打工生活。  沒想到,結婚了,有兒子了,鄰家女孩還要繼續打工生涯。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6
    雖然偶爾小爭小吵,但規模很小,頻次很少,範圍一般控制在我和她之間,幾乎不會驚動雙方父母或其他家人。 算是經驗之談吧,兩口子吵架,本無誰對誰錯,關鍵是有一方得不講條件地勇於認錯。 譬如我,和鄰家女孩有了矛盾和糾紛,不論對錯,我都習慣於推功攬過,總是首先認錯,想辦法把鄰家女孩逗樂。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3
    自從小屁孩兒巖哥出生以後,他實際上成了我和鄰家女孩的中心。 某種意義上,巖哥的喜怒哀樂,直接決定了我和鄰家女孩是和睦相處還是劍拔弩張。 我是個粗線條的人,尤其在養育孩子上,一直堅持粗放散養,除了原則性問題必須較真,其他方面堅持順其自然,儘可能保持孩子的天性和純真。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1
    這個從小就在暗戀我的鄰家女孩,這個滋潤了我孤寂心靈的女人,這個今生註定無法相忘的孩子他媽,如果沒了我,她會怎樣? 在單位,我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可在我的三口之家,在鄰家女孩的心目中,我卻是那棵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如果我這棵或許並不堅強的大樹倒了,我的鄰家女孩怎麼辦?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3
    如果說有什麼不足,就是太把我和兒子當回事 鄰家女孩的感情世界裡,老公 鄰家女孩時刻惦記著我和兒子,唯獨沒有她自己。 回憶和鄰家女孩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有兩個詞可以概括她對我和兒子的深厚感情。 一個是疼愛。很多時候,我和兒子的待遇差不多,一個大兒子,一個小兒子,享受的都是母親般的疼愛,溫柔體貼,無微不至。 另一個是牽掛。鄰家女孩似乎擁有和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我和兒子的喜怒哀樂,全都逃不過她的雙眼。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8
    對於我的這個嗜好,從小一起長大、天天爬山過坎的鄰家女孩完全認同和適應,但對於生在東北、長在城裡的巖哥小朋友而言,爬大山、走山路就不那麼輕鬆和容易了。 二零零六年那個春節,串門走親戚,爬山走山路,讓當年五歲多一點的巖哥記憶深刻。 一 爬山,不只需要勇氣,還需要持久的毅力和一顆堅韌的心。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4
    嚴格講,我和鄰家女孩都屬於那種胸無大志之人。 我從不奢望當大官發大財,一直憑覺悟和良心幹工作,幾乎沒在個人成長進步上動過歪心思。 幹活看我的,用不用我聽組織和領導的。 在當時的政治生態下,這不是灑脫,是傻,但我不想讓自己變得那麼聰明或世俗,僅此而已。 在對待仕途錢財方面,鄰家女孩與我高度一致,甚至比我還清醒和苛刻。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6
    於是開始想回老家,想念遠在老家的鄰家女孩和兒子。 獨居冰城的日子,孤寂而無聊。 哈哈,這就應該叫身在曹營心在漢吧?或者也可以叫做寂寞思蜀? 鄰家女孩和兒子剛回老家那陣子,重新回到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倒是新奇得不得了。 加班晚了,不必擔心鄰家女孩還在家裡等著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