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6

2020-09-07 渝夫文苑

撰文/渝夫•河北石家莊

編輯/桐言•遼寧瀋陽

插圖/梳靈•遼寧瀋陽

第六十六回 結了婚的單身漢 沒了魂的孤獨鬼

我是一個對日期特別敏感的人。

親人的生日,生命旅程中的一些特殊日子,我會記得非常牢固,鮮有忘記的時候。

我清楚地記得,二零零零年三月二十一日上午,我和鄰家女孩在邊城漠河領取了結婚證。

二十年後的三月二十一日,一個海來阿木的原創歌手推出一首歌,名叫《點歌的人》,很快就大火特火,火得一塌糊塗。

個人以為,其中最經典的詞句,莫過於「人的一生啊就一堆堆坎坷,不做寂寞的奴隸,你不做孤獨的鬼」。

嗯,寂寞和孤獨,確實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

比如二零零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鄰家女孩帶著兒子回老家後的兩個來月,我在哈爾濱就親身體驗了一把什麼叫寂寞和孤獨。

二零零五年末至次年初,作為黑龍江省軍區政治部宣傳處教育幹事,我的工作一如既往地繁雜和忙碌。

妻兒回了老家,我暫時成了孤家寡人,業餘生活變得毫無規律可言。

於是開始想回老家,想念遠在老家的鄰家女孩和兒子。

獨居冰城的日子,孤寂而無聊。

哈哈,這就應該叫身在曹營心在漢吧?或者也可以叫做寂寞思蜀?

鄰家女孩和兒子剛回老家那陣子,重新回到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倒是新奇得不得了。

加班晚了,不必擔心鄰家女孩還在家裡等著不睡。

回到單身宿舍,甚至連臭腳都可以不洗,倒頭便睡,沒有人在耳邊說個不停,耳根清淨,豈不快哉?

出去應酬了,沒有人追著屁股打電話提醒你多吃菜少喝酒,也沒有人嘮嘮叨叨地提醒你注意安全、早點回家。

一切全憑心情,一切全靠自覺。可以盡情發揮,亦可盡興而歸。

最初的半個月,活得瀟灑,感覺良好。

可惜好景不長。

畢竟是成家立業的人了,也習慣了平平淡淡的家庭生活,自由自在兩周之後,開始覺得落寞,開始鬱鬱寡歡。

有時正上班,正忙著寫材料,高速運轉的大腦突然偏離方向,要麼走神,要麼發呆,誘因竟然是在默默地問自己:鄰家女孩今天怎麼沒來電話?

嘿嘿,老家畢竟在重慶開縣山區,鄰家女孩那時還沒用上手機,村裡的長途電話資費很貴,電話是不能隨便撥打的。

那些日子,我和鄰家女孩打的不是電話,是相思,是寂寞,更是銀子。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包括談情說愛,包括傾訴相思,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走神發呆倒是小事,不過是那麼一小會兒。那三個來月,最最無聊和難受的事情,是一個人回家。

自從鄰家女孩和兒子離開哈爾濱,我幾乎很少回家。

真的不願回去,因為家裡實在是太冷清了。

以前不管多晚回家,從哈爾濱冰上基地的斜坡下來,走進小區的側門,抬頭就能看見我家窗戶透出的燈光,讓人覺得那麼溫暖。

敲開家門,迎出來的要麼是鄰家女孩,要麼是兒子;要麼是笑臉,要麼是慍怒。不管是什麼,家都是可以徹底放鬆的港灣。

不想回家,但又不得不回家。不為別的,只為兒子留下了四條小金魚,隔三差五地得回去換換水、喂喂魚食。

回家的任務僅此而已,連煮方便解決溫飽問題的興趣都沒了。一日三餐,要麼在單位食堂,要麼跟別人出去應酬混飯吃。

那些日子,都知道我是孤家寡人,同事們有什麼飯局,總是樂於拉我著助興。我也順水推舟地有邀必至,順便解決一個溫飽問題。

回了幾趟家,餵了幾次魚食,漸漸地沒了耐心。想棄管,卻又於心不忍,那畢竟是四條小生命啊!

有一次要出差,數日方歸,怎麼解決四條小金魚的生存問題,一時成為讓我鬧心的事情。

忽然想起同一單元、同一戶型、就在我家樓下的女鄰居,或許可以找她幫忙。

可能是因為都有一個年齡相仿的兒子吧,鄰家女孩和這位從外縣到省城定居的女鄰居混得很熟。

兩個小屁孩兒總在一起瘋玩,兩個年輕的母親也經常在一起嘮這嘮那,也親近得不得了,有點情同姐妹的意思。

因為有兩個孩子作紐帶,這位女鄰居經常到我家串門,偶爾還會把她家的美食拿到我家同烹共享。

敲開她的家門,說明我的來意,女鄰居滿口答應。於是趕緊回到自個家,連缸帶魚搬到她家。

之後鎖好家門,沒再一個人回來。

隨後的日子,徹底以單位為家,以單身宿舍為家,一直堅持到踏上回老家的旅途。

隨後的日子,思念如同夏日瘋長不止的雜草,長滿全身的每一個角落。

想老家,想二叔(繼父)和媽媽,更想鄰家女孩和兒子。

歸心似箭的日子裡,幹什麼都沒了勁頭。

當然,無論如何,生活都將繼續,工作同樣還要盡心盡力。

那段時間,我這隻結了婚但不得不獨居的「單身狗」,其實並不孤單。

實際上也不存在「獨居」問題,儘管不回家,但每晚都和一位同事同居一室。

這位同事,名叫翟世界,我們省軍區政治部宣傳處理論幹事,大我兩歲,我叫他小哥。

那時,為了方便加班寫材料,我們宣傳處陳國富處長几經協調,在省軍區機關大院新建的綜合樓裡給我和小哥弄了一間條件很好的單身公寓。

原本,我和小哥的家都在哈爾濱,都在地方買了商品房,按規定沒有資格在機關大院分配公寓房,午休時只能趴在辦公桌上迷糊一會兒。陳處長見我倆經常熬夜寫材料,心疼他最得力的兩個幹將,頂著內外壓力全力爭取,最終給我們兩個分了一間公寓房,不僅可以舒適午休,加班到了後半夜也無需再黑天黑地的往家裡折騰。

那時,小哥的妻兒還在哈爾濱郊區,只有周末不加班的情況下才能回去。

鄰家女孩帶兒子回老家那兩個來月,我和小哥天天同居一室,近距離地接受他那獨具風格、穿透力極強的鼾聲的薰陶。

剛開始不習慣,捂著被子才能勉強入睡。後來習慣成自然,哪天小哥不在,耳畔沒了他的鼾聲相伴,我還真睡不踏實。

哈哈,我也有讓小哥苦不堪言或叫有苦說不出來的「秘密武器」。

我那當年堪稱一絕的臭腳丫子,絕對可以讓小哥心服口服,以至於只要我去我們共用的房間休息,即便是數九寒天,他都會堅持打開窗戶,不遺餘力地與那滿屋的特殊味道作最堅決最激烈也最無奈最無力的鬥爭。

小哥看似溫柔,實則很有個性。他的溫柔,似乎只呈現給我這小老弟,當然還表現對他老婆、對我小嫂子的精心呵護上。

我們同甘共苦、同居一室的日子裡,經常聽到小哥在電話裡和我小嫂子膩膩歪歪、磨磨唧唧,那個溫柔勁兒,那個體貼勁兒,那個溫順勁兒,至今想起來還渾身起雞皮疙瘩,肉麻得上下牙來回碰撞直想咬人。

尤其「單身」那些日子,每每聽到小哥在電話裡和小嫂子膩歪,就會倍加思念遠在重慶開縣老家的妻兒。

【桐言無忌】

對日期特別敏感的人,是感性超越理性之人。因為每一個特殊的日子都是平凡生活裡盛開的煙花,感性的人都會對它的到來滿懷憧憬期待。感覺渝夫同志不但對日期「感冒」,對當下流行的歌曲也是「情有獨鍾」!尤其對歌詞的理解和感悟,這點與桐言頗為相似!哈哈哈。

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看來,渝夫當是今生無憾無悔了!軍營,把這個老兵從一個毛頭男孩鑄成了錚錚軍人;軍營,把軍旅生涯深深地烙入了他雄性的生命裡;軍營,讓他無悔的人生增添了英雄的色彩。

當過兵的人,誰不是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時候希望戰友能伸手相助,誰不是在自己人生得意時希望戰友和自己一同分享。渝夫同志的豪爽性格致使他的人生之途開滿友誼之花,樓上樓下的鄰居也能成為彼此信任的朋友,在困難之際解決他的燃眉之急。「忽然想起同一單元、同一戶型、就在我家樓下的女鄰居,或許可以找她幫忙。」

當然,他的「秘密武器」也會與

歲月鑄成豐碑,青春始進邊陲,日子融成妻兒,戰友凝練真誠。

相關焦點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3
    撰文/渝夫•河北石家莊 編輯/桐言•遼寧瀋陽 【寫在前面】歷時83天,每天更新1個章回,到今天,《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往後的13年,包括必將繼續下去的若干年,還有許多湯湯水水的平淡日子值得記錄和銘記。 回望過往,自1982年5月我和鄰家女孩初次相識並成為一牆之隔的鄰居,到1994年12月我們兩個互生情愫,再到後來相知相戀、結婚生子,轉眼間,38個春秋過去了,我們的兒子巖哥已然長成大小夥兒並且已經戀愛了。 歲月悠悠,如夢如煙。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真就難以記清寫全。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8
    那時候,對於我們三口人而言,每天需要面對的,不過就是四點一線:家,我的單位,鄰家女孩的單位,巖哥的學校。 我的單位,鄰家女孩的單位,巖哥的學校,都在哈爾濱十分有名的「軍工院」內。 把四點串聯在一起的,是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當然,也可以叫做「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家為中心,輻射到我和鄰家女孩的單位以及兒子的學校。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2
    二 鄰家女孩應該屬於「保守派」。她對音樂不是那麼敏感,學唱新歌的速度猶如《蝸牛與黃鸝鳥》裡的蝸牛。 往往是我和巖哥哼唱了好長一段時間,鄰家女孩才會覺得某首歌曲很好聽,之後支離破碎地學唱,很難完整地唱下來。 很長時間內,鄰家女孩喜歡哼唱的歌曲實在有限。 印象比較深的,大概有《萍聚》《糊塗的愛》,等等,絕對屈指可數。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32
    這個號稱「神話北極」和全國最寒冷縣城的邊境小城,四月飛雪是常事,六月飛雪也不稀奇。 結婚這天下大雪,對我和鄰家女孩而言,絕對的吉兆。 瑞雪兆豐年,瑞雪添喜慶! 一大早,我身著軍裝,和同樣身著軍裝的伴郎、我的同事、來自湖北仙桃的李慶,一起前往提前約好的理髮店修理髮型。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7
    等到飛機穿過雲層,看到觸手可即的藍天和腳下千姿百態的白雲時,新奇感慢慢消失。 好在帶了一本小說《亮劍》,使得兩個小時的航程變得並不那麼漫長。 到北京轉機,再飛到重慶,已是晚上六點以後了。 到歌樂山上的堂妹賢瓊家小住一晚,次日一大早,坐長途汽車趕往萬州。 那時,重慶到萬州還沒通火車,只能選擇長途客車。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2
    費盡心思給心愛的男人挑選和購買衣服,想必是每個女人都曾經歷、正在經歷或終將經歷的事兒。 我的鄰家女孩自然不會例外。 一 鄰家女孩和大多數女人一樣,喜歡逛商場。 要我說,女人逛的不是商場,逛的是服飾,是對青春和美麗的無比狂熱。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6
    這方面,我和鄰家女孩都走過一些彎路,記錄下來,警示自己,亦提醒他人。  一  鄰家女孩的老媽能幹利索,年輕時是我們村裡出了名的巧婦。  可能正是因為當媽的太能幹,啥活都一個人包圓,鄰家女孩從小幸福得很,雖然說不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但結婚前會幹的家務不多,倒是不爭的事實。  也就是說,鄰家女孩幹家務,並不算是很在行。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5
    我和鄰家女孩四處問了一大圈,得到的回答完全一致:要麼再等一年,要麼找人通融通融。  我和鄰家女孩反覆商量,覺得兒子雖然個頭到了上小學的標準,但心性似乎還屬於幼兒園小朋友水平,再等一年,不到七周歲小上學,似乎也不晚。  於是回家和小屁孩兒商量,不料遭到巖哥的強烈反對。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7
    最明顯的,莫過於鄰家女孩和兒子之間的「矛盾」或是「糾紛」增加了。娘倆你方唱罷我登臺,一個想管,一個不服管,誰也不服誰,好不熱鬧。  本著教育孩子時夫妻倆紅臉與白臉必須分開飾演的基本原則,當鄰家女孩和巖哥「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更多時候,我是看客兼裁判,很少參與母子之間的「戰爭」。  這種兩邊不得罪的角色,倒也很爽。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7
    和鄰家女孩一起走過的那些日子,一些細節有些模糊不清了。  比如二零零三年,除了「非典」、兒子上幼兒園、鄰家女孩割雙眼皮失敗、父母經由北京去合肥之外,別的記憶碎片,怎麼也串聯不起來。  暫且記錄一些生活中瑣碎小事,算作我和鄰家女孩二零零三年的一個小結吧!  一  我和鄰家女孩很少爭吵,偶爾嗆嗆幾句,多半是為了孩子。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81
    一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有兩個親哥哥、一個親姐姐、一個親妹妹,還有親叔叔、親姑姑家的三位堂兄、兩位堂姐和若干表哥表姐。 相對我們家的枝繁葉茂,鄰家女孩只有一個弟弟,外加一位堂弟、三位堂妹和若干表弟、表妹。 鄰家女孩姐弟倆從小吵吵鬧鬧,但感情很好。結婚以後,鄰家女孩提及最多的,不是她的父母,而是她那唯一的弟弟。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0
    不知什麼緣故,女鄰居對我很熱情,甚至熱情得有些過頭。 女鄰居不停地和我碰杯喝酒,一個勁兒地勸我吃菜,滿屋子其他人,似乎都入不了她的法眼。 擔心我沒吃飽,女鄰居還特地給我煮了一袋方便麵。 至於鄰家女孩和巖哥吃不吃,女鄰居連問都沒問。 期間,女鄰居不停嘮叨那四條小金魚的養育過程,中心意思只有一個:比孩子還難伺候。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5
    二零零五年秋,考慮到次年九月兒子巖哥就要上小學,之後回老家的概率會越來越少,我和鄰家女孩都想在此之前帶兒子回趟故裡,讓小傢伙再次確認他來自哪裡,明白自己的根在何處。 計劃沒有變化快。誰也沒有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人禍和另一場傳說中的天災,大大提前了鄰家女孩和兒子回老家的時間。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3
    一室半的小房子裡,從此有了老人和小孩的歡笑聲。  這個不大的家,越來越像一個家了。  孩子有公公婆婆照看著,鄰家女孩的壓力沒那麼大了,但她的日子並沒有因此輕鬆起來。  當年,鄰家女孩和我結婚,除了愛,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她已經厭倦打工生活。  沒想到,結婚了,有兒子了,鄰家女孩還要繼續打工生涯。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6
    雖然偶爾小爭小吵,但規模很小,頻次很少,範圍一般控制在我和她之間,幾乎不會驚動雙方父母或其他家人。 算是經驗之談吧,兩口子吵架,本無誰對誰錯,關鍵是有一方得不講條件地勇於認錯。 譬如我,和鄰家女孩有了矛盾和糾紛,不論對錯,我都習慣於推功攬過,總是首先認錯,想辦法把鄰家女孩逗樂。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3
    自從小屁孩兒巖哥出生以後,他實際上成了我和鄰家女孩的中心。 某種意義上,巖哥的喜怒哀樂,直接決定了我和鄰家女孩是和睦相處還是劍拔弩張。 我是個粗線條的人,尤其在養育孩子上,一直堅持粗放散養,除了原則性問題必須較真,其他方面堅持順其自然,儘可能保持孩子的天性和純真。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51
    這個從小就在暗戀我的鄰家女孩,這個滋潤了我孤寂心靈的女人,這個今生註定無法相忘的孩子他媽,如果沒了我,她會怎樣? 在單位,我是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可在我的三口之家,在鄰家女孩的心目中,我卻是那棵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如果我這棵或許並不堅強的大樹倒了,我的鄰家女孩怎麼辦?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73
    如果說有什麼不足,就是太把我和兒子當回事 鄰家女孩的感情世界裡,老公 鄰家女孩時刻惦記著我和兒子,唯獨沒有她自己。 回憶和鄰家女孩一起經歷的點點滴滴,有兩個詞可以概括她對我和兒子的深厚感情。 一個是疼愛。很多時候,我和兒子的待遇差不多,一個大兒子,一個小兒子,享受的都是母親般的疼愛,溫柔體貼,無微不至。 另一個是牽掛。鄰家女孩似乎擁有和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我和兒子的喜怒哀樂,全都逃不過她的雙眼。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8
    對於我的這個嗜好,從小一起長大、天天爬山過坎的鄰家女孩完全認同和適應,但對於生在東北、長在城裡的巖哥小朋友而言,爬大山、走山路就不那麼輕鬆和容易了。 二零零六年那個春節,串門走親戚,爬山走山路,讓當年五歲多一點的巖哥記憶深刻。 一 爬山,不只需要勇氣,還需要持久的毅力和一顆堅韌的心。
  • 【紀實小說連載】我和鄰家女孩那點事兒64
    嚴格講,我和鄰家女孩都屬於那種胸無大志之人。 我從不奢望當大官發大財,一直憑覺悟和良心幹工作,幾乎沒在個人成長進步上動過歪心思。 幹活看我的,用不用我聽組織和領導的。 在當時的政治生態下,這不是灑脫,是傻,但我不想讓自己變得那麼聰明或世俗,僅此而已。 在對待仕途錢財方面,鄰家女孩與我高度一致,甚至比我還清醒和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