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腳下有一個小村子,村子不大卻有著幾百年的歷史,名叫大甕村。
大甕村村民一直是自給自足,基本很少出村,除了每年特定的幾天有的村民會去縣裡趕集,其他時間他們都在村裡勞作。
之所以叫大甕村是因為村子猶如一個大甕,出村的路就只有一條小路,四周皆是大山。
大甕村附近水災頻發,但大甕村從未受過災,年年都是豐收年,曾聽逃難的人說,洪水到了大甕村的村口就會改道,仿佛有神靈庇護一般。
這跟大甕村流傳的一段故事有關,傳說大甕村的祖先逃難來到這裡的時候,曾跟仙物結緣,大甕村給仙物提供食物,仙物則保大甕村安寧,上千年來一直是這樣。
村裡還專門設置了一個神廟就是用來祭祀幫助他們的仙物。
由於時間太久,村裡人已經不知道祭祀的為何物。
村裡有一個叫胡三的人,去縣裡生活了一段時間回來後,常跟村裡人吹噓縣裡的生活。
他告訴村裡人縣裡之所以富裕,是因為他們把所有收穫的糧食都聚集在一起,然後由村長來分配,所有的村民都按照村長的指揮各盡其責,完成每天的任務便可獲得糧食。
在胡三的吹捧之下,村裡人都相信了他的話,從那以後胡三便開始不勞而獲,幫助村長安排任務。
一段時間之後,村裡的存糧果然比以前要多出很多。
村裡人都很高興,覺得胡三是個厲害的人物,大家都樂意聽從他的調遣。
胡三的妻子是跟他一起從縣裡過來的,她很清楚胡三對村民所說的話都是假話,不知道為何經他這麼一折騰,果然有了成效。
胡三笑著告訴妻子,他很了解村裡人的習性,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任勞任怨,沒有私心,而且愚鈍。
只要讓他們每天多幹一點事,存糧自然會增多,原來一天忙活三個時辰,現在給每個人加半個時辰,糧食自然會越來越多。
他們不但沒有發覺這一點,還會反過來感激胡三夫妻。
在胡三看來,要不了多久,他讓村民做什麼他們就會聽命於他,那時候胡三就成了村裡的土皇帝。
在這裡做一個土皇帝總比在縣裡看人臉色要好。
胡三的妻子深深佩服胡三的選擇。
糧食越積越多,胡三提出造一個大糧倉,把所有的糧食都存放在糧倉裡,不但自己吃飽,子子孫孫也都不會挨餓。
村裡人對於胡三的提議都很贊同,可惜村裡已經沒有多餘的位置能造一個這麼大的糧倉了。
胡三為了自己的計劃將眼睛瞄準了村裡的神廟,對於毫無信仰的胡三來說,神廟顯然是多餘的。
聽說胡三打起神廟的主意,老村長劉伯第一個站起來反對,可是他發現此時他已經做不了主,村裡的年輕人和一部分老人都願意聽胡三的安排,已經不聽命於他這個形同虛設的老村長了。
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劉伯的村長之位已經名存實亡,他們更希望村長之位由更有能力的胡三來做。
驕傲了一輩子的劉伯,經受不住這種打擊,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
胡三順理成章成了村裡的新任村長。
胡三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拆了流傳了幾百年的神廟,建起了一個碩大的糧倉,胡三的第一步完全成功,現在他只用整日享受生活,每天食物都會送上門,偶爾還會偷偷把食物拖到縣裡去賣,換回一些好玩意供自己享樂。
胡三的胃口也是越來越大,生活越過越奢華,為了滿足胡三的胃口,村民的勞動強度越來越大。
早上天還沒亮就要開始幹活,直到天黑才能做完,村民逐漸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越來越累,可糧倉裡的糧食卻一直沒有多出來。
胡三給出的解釋則是,因為大家還不夠努力,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大家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幹活。
愚蠢的村民至今還沒有發現問題,只知道每日每夜不停地幹,有的人開始懷念劉伯。
劉伯當村長的時候,他們每天、只用工作三個時辰,有很多時間和家人一起,還能常聚在一起,現在幹完活就要睡覺,到了第二天早上再起來幹活,如此無休止的循環。
就在胡三正陶醉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中時,一天夜裡,他的大屋被水淹沒,他和妻子都淹死在院子裡。
第二天一早,當村民看見胡三夫妻淹死在水中時,紛紛詫異不已。
只見一隻巨黿出現在村民面前,巨黿比胡三的院子還要大,他對村民說道:「胡三為了滿足一己私慾,欺騙你們,你們竟然毫無察覺,竟然還毀了供奉我的神廟,從今天開始我將不再保護大甕村的村民,我和你們祖先的約定就此結束。說完便轉身向遠處爬去。
當年大甕村的祖先逃難至此的時候,發現了巨黿,那個時候他還很小,大甕村祖先曾救過他。
為了報答大甕村祖先,巨黿一直蹲守在村口附近,這也是為何洪水到了大甕村口便會改道,這一切都是巨黿的功勞。
大甕村祖先求巨黿保大甕村世代平安,主動修建起神廟供奉巨黿。
村子供奉巨黿,巨黿為村子阻擋水災,這條規則幾百年都沒有打破,可惜卻沒有一直延續下去。
而打破這一規則的不光是胡三的貪婪,更有村民的愚蠢和無情,他們忘記了祖宗的教誨,也忘記了劉伯的恩情,選擇聽信無賴胡三的話。
巨黿離開了村子,聽說幾經輾轉去了嚮往已久的大海,由於和大甕村的約定才一直沒有離開。
自從巨黿離開後,大甕村不遭水災的傳說被打破,村民們為了他們的愚蠢付出了代價。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賽半仙精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