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兒子攜妻子活埋親娘遭鬼魂纏身,源於母親的良苦用心

2020-08-30 賽半仙

清朝末年,琅琊山下的小山村有一個叫胡塗的人,年近三十才娶妻生子,自然寶貝的不行,給兒子取名為胡寶。

胡寶從小驕橫霸道,胡塗覺得胡寶的霸道與夫妻二人的管教有很大關係,從此便對胡寶嚴加管教。

而胡塗的妻子尤氏心疼孩子,覺得孩子還小,不能管教的太嚴,反而對胡寶更加溺愛。

從此,胡寶看到胡塗就很老實,而在尤氏和其他人的面前就是另一副模樣,比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

夫妻二人不同的教育理念養成了胡寶叛逆的性格。


幾年後,胡塗身染重病去世了。死之前給尤氏留下一句話:對胡寶一定要嚴加管教。

尤氏並沒有將胡塗的話放在心上。沒多久,胡寶壓抑的天性完全釋放,年僅十二歲已經完全不聽尤氏的話。

尤氏總是安慰自己:孩子還小,長大就會懂事,我事事都依著寶兒,他長大一定會很孝順。

胡寶長到二十多歲還是跟以前一個樣子,從不幫母親種田,有錢就約上幾個朋友去縣裡喝酒,沒錢就回家找尤氏要。

尤氏漸漸無法滿足胡寶的需求,當胡寶第一次要錢無果後,他很氣憤,竟對尤氏惡語相向。

尤氏聽從村裡幾個婦人的建議,覺得胡寶之所以蠻橫是因為沒有成家,要是有個厲害的媳婦管教一下就會孝順了。

於是尤氏用家裡所有的積蓄託人說媒想要娶村裡的悍婦張氏,她認為在張氏的管束下胡寶就會懂事。

張氏和胡寶見面後,兩人臭味相投互生情愫,很快就成了親,這下尤氏終於放心了,她以前一直擔心胡寶找不到媳婦,沒想到自己的心願竟這麼快就達成了。


胡寶成親後,和張氏很是恩愛,可對尤氏卻變本加厲。尤氏的日子比以前還難過,以前只用養活胡寶一個人,現在要養活胡寶和張氏兩個人。

看著張氏好吃懶做尤氏氣不打一處來,有一日終於忍不住數落了張氏兩句,結果張氏反過來把尤氏訓斥了一頓。

尤氏離開家去向兒子胡寶哭訴,胡寶聽說母親和妻子吵架的事對尤氏說:你年紀也不小了火氣還這麼大,那是我妻子你跟她吵架這不是沒事找事麼?

尤氏聽完胡寶的話徹底明白胡塗臨終前為何勸自己要對胡寶嚴加管教,可此時明白已經晚了,胡寶早已長大成家,媳婦還是自己親自幫他選的。

從那以後,張氏對尤氏沒有一點好臉色,最主要的是胡寶也幫著張氏,尤氏開始向兒子和兒媳妥協。

尤氏在家如履薄冰,就連多吃幾口飯都會遭來張氏的指責。

尤氏承擔了家裡所有的家務,她的身體越來越差,終於有一日她病倒了。

郎中告訴胡寶夫妻,尤氏長期勞累需要好好調養身子,需要長期服藥。

胡寶夫妻幫尤氏開了一副藥,花了二人不少銀子,張氏心疼銀子整日看到尤氏就來氣,常辱罵尤氏,尤氏只能忍氣吞聲,夜裡默默地流淚。


幾日後,尤氏突然失蹤了,胡寶夫妻對外宣稱尤氏為了不給家裡添負擔離家出走了,還在鄉親面前流下了虛偽的眼淚。

村裡人雖然不太相信尤氏會離家出走,可她的兒子都這樣說,大家也就沒再過問,逐漸將尤氏淡忘。

自從尤氏消失後,胡寶的身體越來越差,每晚都睡不著覺,睡著之後就會夢到尤氏對他破口大罵。

胡寶實在受不了便決定去琅琊山上的道觀向觀裡的道士求助,胡寶告訴道士說自己家裡鬧鬼,務必請道士下山一看。

道士看到胡寶的樣子狼狽不堪,便詢問胡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胡寶說:連續多日都無法安眠,閉上眼就是母親的訓斥,夜裡還能聽到母親的房裡有聲響傳出來,可進去一看什麼也沒有。

「施主與令堂是否有過衝突?」

胡寶猶豫了一陣,說道:家母身體不好,臥病在床,有一日小生與她拌了幾句嘴,她便負氣出走,一直都沒回來。

道士聽完胡寶的話很是疑惑,如果只是這種程度,不應該會發生胡寶所說的情況,他決定跟胡寶回家去看看。


到了夜裡胡寶母親的房中果然傳出了聲響,道士一閃身進入屋內,接著房裡的聲音消失了,胡寶夫妻偷偷進房看到道士坐在床邊像是在跟什麼人說話。

夫妻倆沒在意便回房睡覺了,這一夜胡寶睡得很好,沒有再被打擾。

次日一早,夫妻便來向道士道謝,道士站起身指著二人道:你夫妻二人竟謀害母親,天理不容,理應將你們遊街示眾。

胡寶夫妻一聽連忙解釋道:我夫妻不曾害過母親,請天師明察。

道士怒道:昨日我已見過尤氏的鬼魂,她告訴我是你二人將她騙上山將其活埋在山上,還敢狡辯。對於不孝之人死後是要受酷刑的,你二人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

胡寶夫妻趕緊跪下給道士磕頭,求道士指點迷津。

道士告訴夫妻二人:等貧道為令堂超度之後,你二人儘快將她的屍首挖出來好生安葬,以後好好做人,多行善事。如果你二人能做到則還有挽救的希望。

夫妻二人趕緊向道士道謝,聲稱能做到。

道士搖搖頭道:你們應該感謝的是你們的母親,你二人的罪行在陰陽兩界都應該被處以極刑,只是因為她的不忍,你們才沒有遭到報應。


夫妻二人將道士帶到活埋尤氏的地方,道士要二人下山等消息。

道士念了幾句咒,尤氏的鬼魂出現在道士對面。

「我已經按照施主所說,規勸他夫妻二人。」

「多謝天師相助。」

「令郎能有今日之舉,只怪施主太過溺愛,到現在還為他犧牲這麼多,值得嗎?」

「我兒到今日的地步應該怪我,我下去看到陰司對不孝之人的處罰後實在害怕,擔心他夫妻二人下去後受萬蟲噬體之苦,所以才偷跑出來,希望他們能及時醒悟。」

道士搖搖頭:你偷跑返陽,下去後也會受以極刑,你不怕嗎?

「怕,我親眼見過偷跑之人受刑,現在還能想起他們的慘叫聲,只是一想到兒子將來受苦,我便不顧一切地偷跑出來,就當是我這個不稱職的母親為他做的最後一件事吧。」

「哎!可憐天下父母心。就讓貧道再助你一程。」

道士說完從身上拿出一張黃紙,在上面畫了一道符燒毀後出現在尤氏的手裡。

「貧道法力有限,不能幫施主免除陰司酷刑,但閻王看到貧道的黃紙多少會給些薄面,處罰會輕一些,貧道能為施主做的只有這些,我這就送施主回陰間。」

尤氏跪下給道士磕了個頭說道:有勞天師相助。

道士念了句咒,尤氏便消失了。


道士回到山下,告訴夫妻二人儘快將尤氏的屍首好生安葬,以後要多做善事廣積陰德,死後才能免除陰司酷刑。

夫妻二人哭著向道士磕頭,保證以後重新做人。

道士離開後,夫妻二人將尤氏葬在父親的旁邊,給父母燒了很多紙錢,給父母磕頭悔過,保證以後好好做人。

尤氏到了陰間,閻王看到道士的黃紙只輕罰了尤氏一百鞭,尤氏皮開肉綻收到兒子和兒媳的紙錢後笑了,她覺得這頓打挨的值。

從此,胡寶和張氏改頭換面,夫妻倆一起去縣裡開了個麵攤,生意非常好,賺了很多的錢,他們將大部分錢都捐給窮人和給村裡修路。

幾年後,他們開了一個酒店還有了自己的女兒,夫妻二人很注重對女兒的教育,女兒很乖繼承了父母的善心,長大之後也成了一個大善人。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所有故事均為原創,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賽半仙精品故事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兒子餓死母親只因她生前的決定,一年後方知其良苦用心
    沒過多久,徐成的父母相繼去世,只剩下徐成和他的妻子孟氏還有他襁褓中的兒子徐四。徐成四處奔走尋找吃的,沒到半年也餓死了。徐成的死讓孟氏雪上加霜,孟氏只能抱著徐四到處找吃的。後來孟氏碰到一個同鄉看她母子倆可憐將她二人收留,這才讓她和孩子活了下來。
  • 《聊齋志異》男子埋怨父親分家產偏心,多年後才知父親的良苦用心
    《聊齋志異》:李八缸,一個命有定數的故事。太學生,李月生,是李老翁的二兒子。李老翁家財萬貫,特別的富有,有人曾說他家的金子要用幾個大缸來盛,鄉親們戲稱為:「李八缸」。李老翁說:「一個人的福禍有多少都是命中注定的,你的妻子賢良淑德,這就是你現在的福份,如果把金子給你,福氣就多了,恐怕承受不起。」原來李月生的妻子姓車,為人賢惠,在親戚朋友,鄰裡鄉親中聲譽很高,很被推崇。李月生聽不進去,苦苦的哀求,希望父親趕緊告訴自己藏金地點,誰還會怕錢咬著手,福氣多呢?
  • 聊齋故事:鬼畏悍女
    在她十六歲那年,鄰居老翁因一些小事情和她的父親發生了爭端,那鄰居竟然說她的父親是一絕戶頭(沒有兒子的稱呼)。她知道以後,便站到鄰居家門口叫罵,而且還讓這家的兒子出來和她比一高低,鄰居家有三個男孩,誰都不敢出去招惹她,因為都知道那馬柳打架是不要命的主。直到鄰居出來給她的父親道歉才算罷休。
  • 資產過億的堂哥去世後,在親人的埋怨聲中,我看到了他的良苦用心
    當時為了供他上學,大媽賣掉了家裡唯一值錢的拖拉機,這讓大堂哥,二堂哥非常不滿意,覺得她偏心小兒子。在求學中每個月60元的生活費,他多的時候是靠壓縮餅乾在充飢,就這樣,他還是優秀的完成學業,被老師推薦去了一個大公司實習。
  • 中元節的鬼故事:家庭成員中的鬼魂
    ,目連是釋迦牟尼的弟子,法力高深,其母親墮入餓鬼道,佛祖告訴目連,應該集聚十方僧眾之力,在七月十五這天舉行法事,才能救出目連的母親。這一天鬼魂出動,享用祭品。鬼魂來到世間,多是對世間之事不舍,仍流連於紅塵的親眷,下面三則志怪,是晚清時代的畫報裡常見的故事類型,鬼魂出現,介入現實生活,從中折射出的人情世故,頗令人感慨唏噓。
  • 民間故事:斷壁殘垣間書生勾引鬼魂,懸崖勒馬為時未晚
    本文改編自《閱微草堂筆記》,故事經過藝術加工,不代表任何封建迷信觀點。主頁還有更多小故事哦,聽說點關注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光祿大夫陳楓崖說過一個故事,在清朝康熙年間的時候,浙江楓涇有一個太學生在別墅讀書,雖然是一個太學生,但是這個人的心思卻非常的不純潔,每天想一些苟且骯髒的事情,根本沒有用心讀書。
  • 58歲親生兒子活埋79歲老母:過分包容未必是好事
    母親節臨近,58歲親生兒子活埋79歲老母的新聞刷屏。理由是癱瘓在床的母親把家裡弄得臭烘烘。  這位母親被挖出後聽說兒子因為活埋她被刑拘,跟親屬說擔心兒子會被判刑。    曾聽《蔣勳說紅樓》,蔣勳有一集專門講薛蟠。
  • 母親連夜為他趕製了親娘襖,為什麼?
    寒冬臘月,年邁的母親冒著刺骨的寒風,為入監服刑的兒子送去一件親娘襖。臨別,兒子對母親說了些什麼?阿東為你講述「親娘襖」背後的故事—— :「兒子你在裡面能吃飽嗎?媽想你了,天冷了,媽怕你冷,給你做了件棉襖,親娘襖暖和呀!」 此時此刻,鐵柱的淚水已奪眶而出,他曾以為有些犯人在會見時落淚是裝腔作勢,然而,他卻被母親的言語震落了淚水。 隔著玻璃,鐵柱看見母親拿著那件棉襖跟警官說著什麼,接著又拿起電話說:「兒子,讓媽看看你穿的棉襖,冷嗎?」
  • 兒子把親娘攆出家門,他對嗎?
    同學的兒子畢業於211大學的大學生,把他親娘攆走了!同學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同學個子很高,學習用功學習也不錯,八十年代的大學升學率很低,一個班只能考出去10來個人。同學是個老實本分循規蹈矩的人。回了他那個偏僻落後的黑土地村莊,娶了老婆成親,生了兒子。在他兒子三歲哪年,女人又掛拉上了個鄰村的男的,直接搬到男的家住了,狠心地把兒子扔在家裡,一個人走了。
  • 原來是因為他的母親
    後來寧採臣收留聶小倩侍奉自己的母親和病重的妻子。小倩因性格善良、勤勞能幹,深受寧家人的喜愛。自己也因長期接觸活人而與尋常人無異。後來,寧採臣的妻子去世後,聶小倩嫁給了他做鬼妻。乍一看,這篇故事中,描述的是「人鬼情未了」的經典情節。但是我們細究發現,在這個故事中有許多隱藏的情節和疑惑。為什麼寧採臣一個大活人,會願意娶聶小倩一個女鬼做妻子呢?這一切就要從聶小倩這個人說起了。
  • 故事:親娘離世繼母進門,女孩在飯碗裡發現字條,父親:親娘寫的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圖片來源於網絡)多年前,南村有個小姑娘名叫阿妞,在她10歲那年,啞巴母親離世了。後來,父親娶了鄰家寡婦,小翠。每到夜裡,她總是深深思念著逝去的母親,繼而流著眼淚睡去。
  • 聊齋故事:女鬼佔據深山禁止村民打獵,小夥上山捉鬼牽出前塵往事
    「你是杜雨的兒子?」「你認識我的父親?」女鬼的神情放鬆了下來:何止是認識,按照輩分你還得叫我一聲姑姑。「你看上去跟我差不多大,竟要做我的姑姑,害不害臊。」「這是我死時的樣子,我十八歲被村裡人害死,我只比你父親小五歲,那個時候你剛出生沒多久。當年只有杜大哥一個人為我說話。」
  • 故事:新聊齋:水井香魂
    新聊齋:水井香魂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張光從夢中醒來,已是冷汗滿身,他開始忐忑難安,第二日便退了客棧廂房,攜二妾起程,趕回了烏江老家。張光好生害怕,道:「你若不承認,萬一憐香化作鬼魂回來就麻煩了」。趙氏聽罷依舊不承認,夫妻倆就亂扯幾句便睡了。數天後,張光有事去鄰縣一趟,在那裡住了三天。返程剛回到鎮上大街,就遇到家僕匆忙來報,稱大夫人掉花園水井裡淹死了。
  • 故事:男子活埋癱瘓母親,被發現後,挖出來當天,天降大雨,人神共憤
    ,經常能聽到馬留根辱罵他的母親,還有她母親悲慘的哭喊聲。  大家都以為,馬留根良心發現,開始好好贍養他母親了。  馬留根家也不算富裕。  有兩個孩子。  他在鎮子上幹一些扒房子蓋房子的活,一個月也就拿個兩三千塊錢。  要是碰到颳風下雨的天氣,就會更少。  知道馬留根對自己的母親態度好轉以後,也都對馬留根的感官好了許多。
  • 故事:他撿了一個兒子,幾年後,才得知是同父異母親兄弟
    (重溫聊齋系列304篇《張誠》) 話說明朝末年,有個姓張的人,妻子被清兵搶走,他為了躲避戰亂,逃到河南,在此安家,娶了妻子,生了個兒子,取名張訥。沒幾年,妻子死去。他又續弦牛氏,生了兒子張誠。牛氏非常粗暴,對張訥很刻薄,讓他上山砍柴,不砍夠一擔,不準吃飯。她則讓親生兒子張誠上學堂讀書。 張誠長大了,見母親虐待哥哥,勸說母親,無奈牛氏聽不進。
  • 妻子去世,兒子疾病纏身,路過高僧:將井填了
    阿牛潛意識裡是不相信的,可是已經無處可住的他,面對著妻子和孩子那渴望的眼神,以及那砸在頭上的好事,他不得不妥協。這不,剛一交換了錢財和地契,阿牛便帶著為數不多的家當和自己的妻兒一起搬進了這個新家裡。這新家裡很好,比阿牛家從前的房子大了許多倍,而且裡面的家具也很新,什麼都齊全。這一夜,阿牛高興得睡不著覺,拉著妻子的手,興奮地手舞足蹈。
  • 聊齋故事:母親彌留之際說出自己的身世,得知真相後子女立下家規
    李婆婆為了能讓小兒子讀上書,白天種地,夜裡紡紗,攢下錢供小兒子讀書,還好小兒子爭氣,三十多歲的時候考中了舉人。李婆婆告訴兒女們,自己並不是他們的親生母親,之所以一直不告訴他們,是因為他們父親臨終所託,劉太公在世之時害怕兒女知道真相後不對李婆婆盡孝,便讓李婆婆隱瞞了真相。
  • 新聊齋:陰陽寶鏡
    新聊齋:陰陽鏡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年間,會稽有個叫崔方平的書生,出身官宦世家,祖上有不小的積蓄。然而賑災過後,崔家卻連續發生怪事,先是崔方平的母親和妻子忽然生了怪病,整日胡言亂語,神志不清醒。崔方平請來醫生也看不出個究竟,母親和妻子不久就死去了,停棺家中一時尚未安葬。數日後,崔方平的大兒子和兩個女兒一夜之間神秘消失。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一 張誠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十一 張誠 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姓張的經常住在河南,就在那裡安了家,娶了個河南妻子,生下個兒子叫張訥。不久,妻子死了,又娶了個妻子,也生了個兒子,取名張誠。繼母牛氏性情兇悍,把張訥看作眼中釘,當奴隸一樣使喚。讓他吃粗劣的食物,穿破爛的衣裳。打發他上山砍柴,規定每天必須砍夠一擔,砍不到那些就又鞭打又辱罵,折磨得張訥真是不堪忍受。沒了親娘的日子真苦啊!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張誠,牛氏就截然兩樣了。
  • 大年30,兒子把重病纏身的老父親推出門外
    大年30,兒子把重病纏身的老父親推出門外大年30這天的天氣真好,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前陣子還冷入骨髓的北風似乎被新年的瑞氣嚇跑了,在廣東省粵東地區的這個小山村裡,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著,孩子們忙著玩耍,大人們忙著為今晚的年夜飯做著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