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問答上有個人請大家幫忙解釋自己的夢,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夢。那是人生的第一個春夢啊,情竇初開的時候做的,一直在記憶裡珍藏著,現在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其實就是想看看這個夢裡到底有啥,這麼多年,居然一直忘不掉,也是奇了怪了!
我讀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班上有個很漂亮的女生,他爸爸是個屠夫,殺豬賣肉的,她本人呢,學習成績不咋地。她總是穿得很漂亮,讀小學的時候,就花枝招展的。當然那時候我們都不懂啥,就是單純的覺得好看。
這個女生讀書不咋地,論學生關係吧,倒不錯,男生們都喜歡跟她玩,她犯錯,也沒人怪她。當時我給她取了個外號,叫莎爾拉,我覺得她的身材跟聖鬥士星矢裡的那個女聖鬥士挺像。我們小時候,就是在一起單純的玩,莎爾拉給人的感覺,是感官上的一種享受。
然後到了初中,我做夢了!問題是,在初中的時候,我們並不在一起讀書。當時讀書的環境,在初中談戀愛的比較少,但大多數人都明白咋回事。我身邊有幾個小夥伴,好幾個居然有女朋友了。我甚至還看到他們在一起睡覺,然後聽男生講女生的故事。
這其實是一種影響,對青春期的挑逗。挑逗多了,然後就做了下面這樣一個夢:
出於某種原因,我覺得是想泡她來著……我叫莎爾拉出去遊湖。那個湖在我的家鄉的某個地方,那個湖裡面全是齊人高的荷花。我找了一條小船,兩個木漿,我們一人坐一頭,然後滑到荷花叢裡去了。
在夢中,是夏天,太陽很大,但是在荷花叢裡,也不覺得熱。巨大的荷葉像密密麻麻的雨傘一樣,陽光從間隙裡傾瀉下來,我們身上,小船上,點綴著陽光的光斑,小船如詩如畫的搖晃著,風光迤邐,雲蒸霞蔚。
我們全程幾乎都沒有語言,但好像心有靈犀。她有時候會戲水,那湖水清澈,她有時候會折支荷花,那荷花含苞待放,我似乎能做的事情,就是划槳。感覺很寧靜……然後就醒了,夢中的心曠神怡,一直持續了很久。
這個夢,很長時間我都不知道意味著什麼。後來,我看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在弗洛伊德看來,夢是人潛意識的表現,它代表著人的某種經驗。在心理學上,潛意識實際就像一塊海綿,它吸收了人類的每次經歷所形成的經驗和結論。
人類從9歲開始進入青春叛逆期,也叫寶寶叛逆期。人的叛逆期,本質上是我們定義自己的一個過程。我當時大概14歲?也是處在青春叛逆期之中,這個時候,從心理學上來說的話,我是需要明確自我的。什麼是自我?就是確立自己的價值和信念。
我得意識到,我不再是一個寶寶,我甚至可以生一個寶寶。這個階段,人類的性意識應該普遍激活了。但是由於沒有經驗,我無法確認哪個女生適合我,但是我有感覺,這種感覺就來自於自己所接觸到的一些女生——她曾經帶給你怎樣的體驗。
在整個讀小學的階段,我對莎爾拉的印象最為深刻,跟她一起玩很開心,以至於她跑進了我的夢中。從小學時期來看,我對她的主要印象有三個:
現在來看,這三個主要印象代表著什麼?學渣似乎是能力的一種表達,而漂亮是她的資本,普通則是階層的意象。這種組合是什麼?是不是一種我可以接受的女生的特徵?我想是的。因為她的表象符合我的審美,條件因素上面,我們都屬於同類人,這些因素的合成,是處在一種沒有雜質的思想形態下,物以類聚。
弗洛伊德對潛意識有過一種解釋:潛意識是真正的心靈,它的內在本質與外部世界是一樣的,但對我們來說卻是未知的,它通過意識的形式向我們報告的不完美,就像通過我們感官的指示,向我們報告外部世界一樣不完美。
弗洛伊德將夢稱為通往潛意識的通道,他認為,研究夢的內容可以揭示隱藏的,和無意識的欲望。如果真的如此,那麼夢境就是潛意識的一種自主創造,夢境被記錄下來就是潛意識跟自己的一種交流。莎爾拉是什麼?是一個不完美的人,但我也不完美,這是一種契合,我們在同一水準上。
而潛意識是什麼?潛意識就是經歷的深層次內化。僅從戀愛來說,你遇到的第一個異性所產生的印象,就會被你的潛意識吸收,無論是好印象,還是壞印象,它都儲存在潛意識中一直等待著發揮作用。如果第一個印象是好的,那麼你會偏向於跟印象中的女人交往,反之就是拒絕,這就是潛意識對我們的指導作用。
很顯然,我對莎爾拉有點意思,這點意思應該就形成了潛意識。儘管它不是基於愛情之類的,但它是基於情感和女性,甚至——包括性特徵,這就夠了,這意味著,對莎爾拉的那種感覺就像一顆種子包含著愛情期待的全部未來。
為什麼莎爾拉會出現在夢中?為什麼她當時在一起讀書的時候沒有出現?而是出現在初中階段?這裡面肯定有深層次的問題。我讀榮格的時候,意識到可能的原因是阿尼瑪這個異性品質的問題——我開始塑造一個理想化的女人形象!
榮格認為,我們的人格中有嵌套的異性品質。換句話說,男人身上有陰柔,而女人身上則有陽剛;再換句話來說,在我們身上都有一個理想的,或男或女的形象——我作為一個男人,會期待一個基於自我的理想化女人的形象,似乎找對象也基於此——我們對對象的要求,有一部分來自於我們對異性形象的擬人化。榮格說,這種意識想法,是成長環境和文化的影響造成的。
在男人身上,這種異性品質被稱為阿尼瑪,它是一種人格原型。這種人格原型的來源正如榮格所說,是成長環境和文化的影響造成的。所以,基於此,我有理由相信,莎爾拉在小學階段對我有著親和的吸引力,是造成我選女人的一種潛在標準,我在拿她當榜樣,但是我本身並不知情。
由於初中的時候,我並沒有早戀,但我認為對性——有認識,甚至是渴望。初中的時候,身邊幾個同學甚至都上過床,我對一個兒時的女同學有想法也很正常。但這種想法其實不是顯性的,而是作為潛在意識,它在指導我。
莎爾拉在我的夢中出現的事實,經歷了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忘記。一個對應的基本事實是,我在後期所遇到的每個女人,基本上跟她在我心裡的意象差不多:身材勻稱,不聰明也不笨,漂亮溫柔,家境普通。
根據弗洛伊德對夢的一些解釋和理論,我的夢中有一些象徵性的元素,比如:湖水、木船、荷花等等。這些隱性元素有可能與潛意識相關,比如說水,在弗洛伊德的釋夢理論中,水的意象與性慾有關,與生殖器有關,因為不論男女的生殖器,都與水有關;再比如說木船的漿,這在夢中的意象比較明顯,我划槳,在水中滑,這漿是什麼?划槳的動作意味著什麼?如果基於弗洛伊德的理論,這就是性行為。
當你在青春期想一個女孩子的時候,是不是會想過發生一點什麼?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說,密密麻麻的荷花,從荷花的間隙間投射進來的陽光耀斑是什麼?是中國人普遍的性文化意象。
我在夢中,和莎爾拉在密密麻麻的荷花堆裡遊湖,可以看成是作為中國人對性的一種隱秘的渴望。我們作為成年人,談性都覺得是有問題的,今日頭條上,你要是稍微正當一點談性,它說你違規,但這是頭條的問題嗎?不是,是體制和文化的問題,這個體制和文化一直在延續,所以,在幾十年前,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學生,明目張胆的談戀愛或者談性,是一種反社會的行為,但在青春期,需求存在。
怎麼辦呢?內心的情感急需一個突破口,它如此的強烈,所以,這種被積壓的情感被印刻在了潛意識裡,有一天,它以夢的姿態出現了——作為一個男人,有情感和生理上的需求,但社會不允許,同時,對於情感和生理上對標,由於環境和文化的趨勢,加上本身的潛意識驅動,造就了一個早期的阿尼瑪人格意象。
到這裡,問題基本可以得到解釋:我夢到莎爾拉,一方面是基於環境和文化的壓力,所導致的一種情感宣洩;其次,正如我在前面說到的,青春期是自我定義的過程,這種定義不僅定義了自己的價值,也定義了自己的觀念——其中之一,我理想中的女人應該是個什麼樣子。
儘管弗洛伊德在釋夢方面早就形成了權威的解釋,但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問題的,夢是潛意識的反應,可能只是一個方面。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在讀書的時候,初中,我身邊幾個小夥伴都有女朋友了,就我這個悶騷貨沒得,論個人條件,我比他們強,也不排斥早戀,甚至巴不得早戀,問題在於,我太悶騷了,絕對不會主動出擊。
我非常內斂,這不是意味著我保守,而是我對環境在保持警惕。在夢中,我說到,我們是在一個滿是荷花的湖裡遊玩,這荷花,就是一種屏障的意象,它把我和莎爾拉隔離在現實之外。悶騷人的一個特點是什麼?就是傾向於安全的氛圍和環境。
我發現,在20世紀50年代,神經科學家就發現做夢與大腦在睡眠期間的自動過程具有相關性,這表明夢實際上只不過是神經上的胡言亂語。同樣是在20世紀50年代,一些定量研究表明:夢中的意象化符號與現實的關聯性不大,夢中的內容反而是人在現實中情感上的想法的延伸。
如果你仔細閱讀相關的研究和文獻,你會發現,認知科學的發展已經證明了思維進化的一些特徵,是建立在人類的進化需求上的。就夢來說,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同時為了更好進化,其思維方式也會跟著一起進化,夢的形式也是其一,做夢是平時日思夜想後的一種思維遊戲,是對白日夢的一種強化留存。
我在讀書的時候,老是想著莎爾拉,沒機會跟美人幹點啥,這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對未來的期待,老這麼想,她就出現在夢裡了。夢境就是對這種想法的強化,是意識和潛意識的一次連接。踏上社會之後我女朋友沒差過,但現在想來,其實一直都是基於莎爾拉這個阿尼瑪的人格原型意象在找妹妹,幾乎就沒變過。這意味著,我在小學階段,就對性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意象,莎爾拉以代表性的意象被我潛意識吸收了。
就這麼簡單。
但是最後,我想說的是,早期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人格原型,既然是來自於生活,來自於你早期認識的一個女人或者男人,就應該審慎,在24歲之前,人的大腦沒有發育成熟,做出的判斷都是不理智的,早戀是青春期的一個內容,但可能並沒有太多的好處。
對了,阿尼姆斯是女人心中的男人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