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放我留條活路」,獨生女跪求父親進養老院,老人含淚答應

2020-12-02 仲夏育兒冊

目前我國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所以關於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自然而然的也成為了社會的焦點問題。

不僅社會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個人家庭的養老壓力更大,壓得很多年輕人尤其是獨生子女喘不過氣,讓他們終於感受到什麼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窘狀。

小李是家中的獨女,今年36歲,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她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老大馬上就要升初中,老小還沒上幼兒園。

為了照顧兩個孩子,她已經有好幾年沒有上班了,每天送完老大就忙著帶小的,還有忙不完的家務活等著她。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小李快70歲的父親因為下雨天外出沒注意滑倒了,本來身體還算硬朗的父親這一摔可不輕,躺在床上一點都不能動。

小李的母親前些年就因病去世,家裡只留下老父親一人。所以如今父親的生活全部要靠她打理,一時間小李更忙了。

小李只能每天抽空給父親送飯,可是年邁的父親卻希望女兒能一直在自己身邊,然而正巧又碰上了二寶咳嗽發高燒,小李真的是分身乏術。

終於在一天夜裡,小李的身體也受不了了,自己也開始感冒,可是每天醒來卻依然要照顧小的操心老的,終於她跪在老人面前,「求求你給我留條活路」。

小李懇請父親住進養老院,看著女兒為難的模樣,老人也只有含淚點頭答應。雖然老人心裡有100個不願意,但是此時也沒有別的選擇,也許去養老院才是他最合適的歸宿。

獨生子女家庭面臨的養老壓力有哪些?

1、經濟壓力

人們步入老年之後,身體很多機能都會退化,難免會有一些小毛病,甚至會出現一些大病。很多老人自己沒有退休金或者退休金比較少,在大病面前往往顯得無能為力。

這時只能依靠子女,如果是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還能夠平攤醫藥費,緩解經濟壓力。但是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那麼這些壓力都會落到一個人的身上,自然壓力山大。

2、精神壓力

對於一些經濟比較寬裕的老人而言,他們更希望的是子女的陪伴。我們經常會說老人是老小孩,他們很多時候也會發發小脾氣,當子女不來看他們的時候,便會心生不滿。

面對老人的嘮叨和不滿,獨生子女自然會有著很大的生活壓力,他們不可能像多子女家庭一樣輪流陪伴老人,但是如果讓他們長期放下自己的小家庭去照顧老人,顯然也不現實。

雖然我國有句老話叫做養兒防老,但是現在年輕人自身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想要完全指望孩子養老已經不再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那麼未來社會養老的方式有哪些呢?

1、養老機構

養老機構養老已經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如今在我國各地都出現了很多養老機構,雖然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裡很難接受養老院養老,但是卻依然有越來越多的老人住進養老院。

畢竟養老院有很多專業人士,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方面會更有優勢,比如飲食更加合理,身體康復更科學。如果大家能夠在觀念上有所改變,那麼養老機構養老確實是不錯的一種選擇。

2、社區養老

最近幾年,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也在大力發展,和養老院相比,社區養老的優勢在於讓老人繼續生活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可以採取日間照料等方式,給老年人提供更有質量的晚年生活。

當然社區養老屬於初步階段,想要持續穩定的發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客觀來說,發展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希望未來能夠為老年人養老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小說:給我們留條活路
    我迷迷糊糊地被一陣吵架聲驚醒。睜開眼睛,仍是看到重影,兩人影在我眼前晃來晃去,。依稀是吳海珊和呂弋陽。「你答應過我的,我把她騙來,你就殺了她!」吳海珊大聲咆哮道。「殺了她?也太便宜了吧。」呂弋陽吊兒郎當的說道。「你要幹什麼?」「幹什麼?我現在要什麼沒什麼,你說我要幹什麼?」
  • 大學生兒子在城裡買房,卻讓農村父親住養老院,父親含淚說了句話
    在這十年時間裡,靠著阿牛父親和爺爺的艱苦努力,這個原本陷入困境的家庭慢慢獲得了新生,所欠債務基本上都陸續還清了,家裡還新蓋了三間瓦房,阿牛也沒有因為家庭貧困輟學,15歲的時候在縣城中學讀初三。自從阿牛讀大學後,家裡沒人父親便從外地回來了,雖說那時候家裡也有了一定的積蓄,但父親閒不住,四處打零工,他想給兒子攢一筆買房結婚的錢。一晃四年過去了,阿牛也大學畢業了,父親思想保守他勸兒子考地方公務員,但阿牛不願意,他不喜歡體制內的生活。大四下學期阿牛籤了一家單位,進入社會後開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 女人啊,給男人留條活路吧
    02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兩年後,終於看懂了我的前半生卻不知,當你完全不需要一個人的時候,他在你面前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你讓他還怎麼愛你呢?而羅子君卻不同,羅子君處處都需要賀涵幫忙,這讓賀涵覺得羅子君需要他,讓他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在不知不覺中也愛上了羅子君。作者的這個觀點嚇了我一跳。我們通常以為因為男人不顧家,所以女人才變得無所不能,沒有人幫忙只能自己幹。
  • 老人供撿來的男孩讀書,男孩婚後讓他進養老院,老人說不為難兒子
    徐老漢吃完午飯後坐在村裡養老院門口石凳上休息,他不時的往路口處張望,一次又一次,像是在等什麼人。等了一會見沒人過來,老人閉上了眼睛打盹,過了一會迷迷糊糊的聽見有人喊他的名字,老人睜開了眼睛,說了一句:「我就知道你今天來」。
  • 老人把房子賣了,拿著100萬住進了養老院,兒子們追悔莫及
    他叫來兩個兒子商量辦法,兒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聲不吭。最後他們的妹妹實在是氣憤極了,就把自己家裡的全部存款都拿了出來,給老爸治病。手術還算順利,可醫生也不敢保證以後還會不會復發。把剩下的錢分作幾個大小額存進銀行裡。然後,他安心地住進了養老院。等到兩個兒子找到李老漢時,他已經在養老院裡住了一個多月了。在這裡衣服有人給洗,飯菜每天都不重樣,每頓都有好幾個菜供老人們自由挑選,也可以自己掏錢讓人另做小灶。李老漢再也不用過以前那種冷炕冷灶的孤寂生活了。
  • 把父母送進養老院
    老人們房間裡,牆面還留著幼兒園的貼畫,沒有重新整修。負責人美名其曰:「想讓老人感覺自己像孩子。」但我覺得,他們只是為了省一大筆裝潢費。「人少怕孤單,人多怕吵鬧。」外婆選擇住進三人間,用自己的退休金,繳了一年6萬元的費用。負責人領我們到房間,護工已經在鋪床。
  • 父親進城養老,卻遭到女婿拒絕,7歲外孫說:我媽都要死了,你來幹嘛
    老人的老伴五年前因為癌症去世了,老伴走後女兒女婿就極力讓他去城裡養老,那時候小兩口剛在城裡買了一套房子,想著自己身體還好,老人拒絕了女婿的好意,堅持留在農村生活。徐娟是家裡的獨生女,徐志良老人經常在生活上幫助她,自從老人學會使用微信後,他便經常給女兒發紅包,有時候女兒不領,紅包被退回,老人還會生氣。
  • 養老院之七:在養老院面對去世的老人
    來養老院上班三四個月的時候,一天,一位老人去世了,當時,我在食堂,隔著玻璃,看到院長抱著一個瘦小的老婦人去太平間,我偷偷地看,沒敢出去,甚至那天院長抱過去世老人,我心裡默念院長不要過來。剛來養老院的時候,一次因為整理老人的檔案,我去給每位老人拍照片,有的植物人躺在床上,頭歪著,沒有護工扶著根本沒法拍照。走過每一個房間,拍了各種各樣的老人、病人的照片,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心裡說不出的不舒服。
  • 年過六十|《三十而已》顧佳父親選擇養老院,你會選擇怎樣生活?
    國產電視劇《三十而已》近期熱播,引發了眾人對三十歲左右女性的感情、家庭和工作等諸多話題的關注,而顧佳父親不願意麻煩女兒一家,選擇入住養老院一情節,也激起了眾人對當今老人養老問題的熱議——年過六十,老人該如何安度自己的晚年?
  • 住進養老院的媽媽:親身經歷,後悔不已,等我老了怎麼辦
    就在大家急得不行的時候,我要回去取些東西,發現一個老太太坐在家門口,近了一看這不正是老媽麼,鞋沒了,光著的腳血肉模糊,披頭散髮的在那喃喃自語。看到我來了,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叫到,「兒子,你去哪了啊,我找了你好幾天,把我急壞了,就怕把你丟了。」我頓時淚如雨下,明明是我把媽媽送走了,媽媽還以為是我走丟了。
  • 31歲,為了躲逼婚,我住進了養老院
    ,一年又一年,除了年齡在增長,其他方面沒有任何長進。大概是12年前,我媽媽每個月都得去爸爸的工地兩三次,一去就是三五天。那個時候我還沒有輪椅,我媽每次出去之前就把我放在客廳的沙發上,茶几上擺著我這幾天需要吃的食物,然後旁邊放一個尿盆。這幾天我吃喝拉撒都會在這個沙發上。晚上我在沙發上睡覺,白天我坐起來就在沙發上看電視。因為沒有辦法自己開燈,電視機就成為了我唯一的光源。
  • 養老院 年逾八十的老人相愛了,他們的愛該如何走?
    爺爺每次都會坐下來,不急著出養老院的門。我知道,董爺爺在等著鳳至奶奶。董爺爺是個師級退休幹部,三個女兒。鳳至奶奶有一個兒子,奶奶是高校教師退休。奶奶遞給我外出條,靜靜的等著我記錄。從奶奶進門的那一刻起,董爺爺的視線就沒有離開奶奶了,奶奶迴避著,只肯把背影留給爺爺。看我做完記錄,鳳至奶奶抬腿走出門,董爺爺目光也隨奶奶轉走了。
  • 養老院之二:養老院裡的「不老人」
    他看著不像病人,也不能說是老人。看到他,我有點奇怪,他這麼年輕怎麼會在這裡住呢?他們說他是個酒鬼,在家家裡人煩他。說他懶,不幹活,老婆煩他把他送到養老院。也有人說他是個社會垃圾,說他這種人活著沒有啥用處。就是這麼個人,表面看不出他有病,只是說話看似少氣無力的樣子。見到他時是夏天,剛剛進入冬天的某一天,聽說他晚上中風了,偏癱,一邊胳膊和腿不會動了。
  • 將父母送去養老院這件事,投票結果出乎意料
    這時候我的心裡有個聲音在問我自己:你真的能夠有能力去承擔起讓父母晚年過的幸福的責任嗎?又或者你真的覺得你覺得父母應該會快樂就真的對他快樂嗎?忠孝禮義廉束縛著我們這個社會,這是我們為什麼不願意將老人送進養老院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才是養老院的質量,費用。我突然覺得,這種想法或許根本上就是錯的。
  • 紀老頭向兒子大呼:我咋個就養了你這麼條白眼狼呀
    1紀老頭向兒子大呼:我咋個就養了你這麼條白眼狼呀!紀老頭的兒子怎麼哪?父親,處於家庭關係中尊卑上下的尊位上位,是兒女應尊重、聽教的長者;兒子處於家庭關係中尊卑上下的卑位下位,則應恭敬地接受父親的指教、批評。此所謂孔夫子一貫強調的家庭建設中的&34;。一個家庭講&34;,就是講父子之間的尊卑關係、上下秩序。
  • 小說:88歲老人在養老院孤獨去世,留下遺書,讓不孝兒女沒臉見人
    你知道人老了,最怕什麼嗎?有人說最怕生病,也有人說最怕孤獨,還有人說最怕時間不夠,來不及做他生前沒有做過的事,還有人說最怕死了都沒人知道。畢竟,死對一個人來說,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對老人而言。而我,一家養老院的護工,已經見過太多這種生生死死的事情了,都已經麻木了。可我最近照顧的這位88歲的老人,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讀《廢都》有感——咋不給好人留點活路
    人生了無情趣,就像莊之蝶看似功成名就,卻官司纏身、有家難奔、世事不暢,最後愛人撞入苦海,妻子分道揚鑣,名聲狼藉,讓人心情添堵,滿眼含淚。尤其是女人唐宛兒,更讓人把抓柔腸,為之難受。不給唐宛兒留活路,那麼好的一個人居然悲慘到了這種地步
  • 你,會讓父母住進養老院嗎?(十)
    湯藥被趕製了出來,傍晚,我把一周的煎藥放到了養老院的冰箱裡,並且叮囑父親:不要耽擱,晚上就開始吃藥。兩天後,我迫不及待地問美女樓長:「我父親吃藥後有沒有什麼反應?」樓長笑眯眯的回了我一句:「中藥,哪裡有這麼快喲!」
  • 故事:三類老人適合去養老院養老,三個小故事說出其中的大道理
    老的傳統觀念深深打下烙印,許多人還是不能接受養老院養老的現實問題。原因主要有三條:1,養兒防老觀念難以改變。但是,有三類老人適合去養老院養老。再婚老人基本是各有兒女,他們到最後很難為繼父母養老。所以,再婚老人必須做好去養老院養老的準備。★ 第二類,長壽老人。
  • 小說:82歲老人在養老院孤獨去世,留下遺書,讓不孝兒女沒臉見人
    最近,在我們養老院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位82歲的老人在我們養老院孤獨去世。去世前,他身邊一個人都沒有,只留下了一封遺書。由於他的那雙不孝兒女都不出現,我就看了那封遺書。裡面的內容實在是讓人氣憤,於是我決定把他不孝兒女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讓他的不孝兒女沒臉見人。說實話,這個82歲的老人生前身體就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