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一起去養老院,我該支持還是反對呢?」
當時看到這個辯題是我想都沒想,當然是不同意了!因為把父母送到養老院這件事,在我們這些小縣城裡代表的是不孝,畢竟百善孝為先啊。
沒想到的是,現場觀眾投票的時候,是「支持」的居多(74%),當時我還說,這些投票一定是有「黑幕」的。可隨著辯論的進行,我有些沉默和動搖。
就像馬薇薇說的那段話:
「什麼是選擇,一個對的,一個錯的,那不叫選擇。兩個都是對的,那不怕選擇,選哪個都很爽。人生最痛苦的選擇是什麼選擇,兩個都是錯的,那個時候,我們要選擇的是,我們更能背負哪種錯誤,帶給我們的代價。」
這時候我的心裡有個聲音在問我自己:你真的能夠有能力去承擔起讓父母晚年過的幸福的責任嗎?又或者你真的覺得你覺得父母應該會快樂就真的對他快樂嗎?
忠孝禮義廉束縛著我們這個社會,這是我們為什麼不願意將老人送進養老院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才是養老院的質量,費用。
我突然覺得,這種想法或許根本上就是錯的。我很多同學都跟我說,結婚要趁早,要孩子要趁早,理由是,趁父母年紀還沒大還能讓父母帶帶。
有太多早結婚的人是這麼想的。這些人中說不定就有強烈反對送父母進養老院並口口聲聲說照顧他們一輩子的。現實嗎?你連自己孩子都抽不出時間來帶,還指望以後照顧父母?
有句話點醒了我,其實就像為什麼會有寄宿學校一樣,在養老院有更多的老人一起作伴,可以少點寂寞,又何嘗不好。
養老院能解決的問題很多:
1、老年人與後輩溝通不暢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代溝這種東西,是永遠存在的。我一直認為誰都不可能改變誰的生活習慣,在差距過大的情況下,其實給出一片空間任其倒騰也許是更為尊重和遷就的方式。如果一定要勉強老年人按照你的方式去生活,他們過得也不一定快樂。
2、老年人的心靈空虛問題。有人說送老人院的老人多可憐,都沒人和他溝通了。但我覺得如果環境適合、周圍的老人能有共同語言,去老人院的老人反而會比在家充實很多。你把老人留在家中,卻只會對其大呼小叫、或者根本不與其溝通,他能得到的心理慰藉真的會比在老人院和朋友嘮嗑聊天來的多麼?
3、子女工作期間對老人的照顧問題。在一般的家庭環境中,子女基本大半天的時間都在外,放老人一人在家其實也並不安全。選擇一個合適的老人院,就相當於給老人買了(租了)一套房子、找了一群朋友、請了幾個保姆,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想了這些,之後的那幾天,我有意識的的去了解養老院的一些動態,我發現有很多養老院已經不是我心裡那種髒亂差的形象了,有的養老院的生活條件比家裡還好,這些好養老院的床位十分緊缺,幾乎「一床難求」。
其實,孝順孝順,孝便是「順」。順著父母最快樂的選擇去,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