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妻子死後丈夫日漸消瘦,幸遇道士替其驅鬼,化解危難

2020-10-16 賽半仙

鄭友是定遠縣葫蘆村人,他與妻子文麗青梅竹馬,從小便約定以後要結為夫婦,兩家人多有往來。

鄭友十八歲那年順利迎娶了妻子文麗,過著男耕女織的日子,只是成親三年文麗的肚子一直都沒有動靜。

文麗一直因為此事耿耿於懷,鄭友則安慰妻子,告訴她兩人還年輕,來日方長。

但文麗不止一次看到鄭友常獨自嘆息。

文麗知道鄭友很想要一個孩子,文麗越發著急,便四處尋訪生孩子的良方。

終於她打聽到縣裡有一個道士非常靈驗,不但會降妖捉鬼,還能治疑難雜症。

文麗便跑到縣裡去試一試,剛一見到道士,道士便「猜」出文麗是為求子而來,文麗大喜,看到道士如此神通,便相信道士所說。

道士一陣比劃後,交給他一副藥,讓她與丈夫圓房之前服用,必能一次中的。

文麗付了銀子拿著藥回家,到了晚上文麗一掃往日羞澀之姿,異常主動讓鄭友不知所措。


第二天一早,鄭友便發現文麗死在床上,文麗暴斃讓鄭友傷心欲絕,哭了整整一天一夜。

後來得知文麗之死可能跟縣裡的道士有關。

鄭友報了官,經官府查證道士果然是一個騙子,告知文麗來求子的正是騙子的耳目,所以才知道文麗是為求子而來,文麗因求子心切,忽略了最基本的判斷,從而死於非命

騙子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可惜文麗再也活不過來。

自從文麗死後,鄭友便一蹶不振,總是給人一種疲憊不堪的感覺,街坊都以為他沒有走出喪妻之痛。



半年過去了,鄭友還是老樣子,常覺得很疲憊。

有一次去縣裡置辦貨物,在街市上碰到一個道士,道士走到鄭友身邊道:「這位道友,你是不是常覺得精神不振?」

由於文麗的原因,鄭友對道士恨之入骨,認為所有的道士都是騙財之人,沒有理會道士所言。

「敢問不久前是否有親人故去,不如聽貧道一言如何?」

鄭友大怒,將妻子遇到假道士被騙遇害之事講了一遍。

道士說道:「那是假道士,我是真道士。」

「說吧,要收多少銀子?」在鄭友心目中假道士和真道士如出一轍,目的都是為了銀子,只是假道士騙錢不辦事而已。

「無論醫好還是醫不好都分文不取,只做事不賺錢。要是再猶豫下去便要大難臨頭。」

道士若有其事地看著鄭友,鄭友無奈只能帶著道士回到家裡。



剛進家門便有一陣陰氣襲來,鄭友看到一團黑煙向道士襲去,片刻之後黑煙消散。

「冥頑不靈。」道士說完拿出一個葫蘆。

鄭友只覺得突然輕鬆了很多,便問道:「道長,請問剛才發生了什麼,是何方妖孽作祟?」

「是你的妻子文氏,她死後不願下去投胎,一直陪在你身邊,你之所以整日覺得疲憊不堪,就是因為她,她身上的陰氣正一點點地侵蝕你的身體,要不了多久,你便會成為活死人。」

鄭友大驚:「我與妻子向來恩愛,為何她要害我,求道長讓她出來和我一見。」

道士用拂塵一掃,鄭友看到自己的妻子躺在地上抹淚。

原來文麗並不是想害鄭友,只是因為不舍離去,他們成親之時曾有約定,要一生都在一起,永遠也不要分開,所以文麗死後不願去陰司投胎,而是還和以前一樣住在屋裡,只是鄭友看不到她而已。

文麗只知道不離不棄,卻忽略了人鬼殊途,看到鄭友一天比一天虛弱,仍沒有醒悟。

文麗對鄭友的「愛」讓鄭友虛弱不堪,幾乎闖出大禍。



道士做法將文麗吸入葫蘆之內。

鄭友看著文麗一臉哀怨地消失在眼前,始終心懷不忍。

「道長要帶她去哪?」

「文氏已經觸犯陰司之法,應該受到陰司的重罰,貧道這就帶她去領罰。」

鄭友突然跪在道士面前,「求道長高抬貴手,對文麗從輕發落。」

道士扶起鄭友道:「她差點害死你,你還要替她求情嗎?」

鄭友看著道士手中的葫蘆,「她沒有錯,只是因為用情太深,我想她已經悔悟,求道長放了她。」

道士點點頭:「真是善良之人,那貧道就成成全你。」



道士打開葫蘆只見文麗從葫蘆裡出來,盯著鄭友仿佛有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說起。

過了一會兒,轉身向遠處飄去,文麗回到陰司因為有道士作保,只是小懲大誡。

鄭友也恢復了健康,本想一生不娶的鄭友經過此事之後,突然決定要再娶一個妻子。

文麗的事讓他明白,愛該放下的時候就應該放下。

文麗死去滿一年之後,鄭友又娶了一個妻子姚氏,姚氏生了一個女兒,鄭友覺得女兒竟然有一些長得像文麗,更詭異的是,兩人的左肩的同一個位置都有一顆黑痣。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賽半仙精品故事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夫妻每日爭吵引來鬼差,道士略施小計化解夫妻矛盾
    丈夫叫魏文,妻子姓劉。二人成親以來,就一直爭吵不斷, 劉氏懷上孩子後,兩人的爭吵稍有停歇,可沒過多久兩人又開始爭吵。魏軍笑著說:「爹娘不用擔心,就算我死了也是你們的孩兒,只是不能替爹娘盡孝了。你們是鬥不過鬼差的,只能是自討苦吃。」不管魏軍如何安慰,夫妻倆都堅決不放棄。魏文聽說牛眼淚可以看到鬼,柳枝可以打鬼,便開始著手準備。魏軍看到父母的努力,他也開始相信說不定自己真能留下來,他便開始幫父母忙活。
  • 聊齋故事:黃天師驅鬼
    敘州有個姓黃的道士,降妖捉怪很是厲害,且還會看風水,人們都很敬重他,尊稱他黃天師。一天,黃天師雲遊四海,路過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眼看天色已經,便至一戶人家門前叩門,想在此住一晚,明日再趕路。裡面有個滿面愁容,商人模樣的漢子打開門,聽明來意,把他迎進去。只見屋裡,還有一個老嫗病怏怏的躺在床上,面容蒼老憔悴。
  • 聊齋故事:亡妻常坐在床頭,和尚、道士束手無策,卻被一郎中化解
    胡泉再次將妻子下葬,到了第三天早晨,妻子又一次坐在床頭的椅子上,胡泉再次將妻子安葬。從那以後,胡泉每天早上起來都會看到妻子坐在自己的床頭,胡泉也從當初的驚喜變成驚嚇,到了晚上都不敢睡覺,只有不睡覺妻子才不會出現。此事讓胡泉寢食難安,他決定去城隍廟求神,求妻子早日投胎,不要再來找他,還請了和尚和道士來家裡驅邪,都沒有效果。
  • 《聊齋•畫皮》:懦弱丈夫貪色被剖心,妻子因愛吃痰救活他
    今天給大家說一說《畫皮》,說起畫皮,故事真的很精彩,也被多次搬上了大熒幕。但是要論起嚇人,還是得說小時候看的那部《聊齋》,對於膽小又好奇的我,那真的是小時候的噩夢,那裡面的畫皮,才是真的嚇人。不過今天我要說的是《聊齋志異》中的《畫皮》。
  • 聊齋故事:女子為替丈夫鳴冤不惜闖入陰司告狀,全縣百姓為之動容
    胡三和趙巖的親人皆低頭不語,只有謝雲的妻子陳氏大哭了起來,「你胡說,我相公一向為人謙和,從不作奸犯科,更不是好色之徒,你為何將他也殺害?」女鬼阿蓮厲聲說道:「我殺之人全是罪孽深重,沒有一個例外。」陳氏則堅信自己的相公絕不是女鬼所說罪孽深重之人。知縣看此案已破,再辯駁下去也無意義,便讓道士將女鬼帶走自行處置,切不可再讓她為禍人間。
  • 聊齋故事《畫皮》:遇美女蠢蠢欲動,展畫皮栩栩如生
    好色書生,貪戀畫皮惡鬼;癲狂乞丐,涎痰妙手回春感謝關注和留言,為您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詩曰:驀看羅剎變西施,只要蛾眉樣入時。如此妍皮如此骨,箇中色相試忝之。當夜,二人眉來眼去,少年人心性,孤男寡女,遇火即燃,自然是蜜意柔情,一宿溫存歡好,從此勾搭起來。王贇將她藏在密室之中,無人知曉,好不得意。時日一長,王贇不免樂而忘形,將這件事悄悄告訴了妻子陳氏。陳氏也疑心這少女是大戶人家的小妾,奉勸丈夫早早將她送走,免得惹禍上身。
  • 蒲松齡耗費38年心血創作的《聊齋志異》,寫盡了人性的貪嗔痴慢疑
    》(以下簡稱《聊齋》)。他用畢生精力完成的《聊齋》共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大多故事源於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他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愛憎和嚮往。魯迅先生曾高度評價《聊齋》為「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也曾盛讚《聊齋》「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聊齋故事:道士替員外趕走女鬼卻遭驅逐,道士離開後員外直呼上當
    三人聽了道士的話都很不悅,開始暗地裡說道士的壞話。起初秦員外並不在意,常和道士把酒言歡,道士答應留在秦府查出女鬼出現的原因。可是時間一長,秦員外也覺得道士似乎徒有虛名,三人趁熱打鐵,把女鬼出現的原因推到道士身上,說女鬼是道士招來的,就是想在府上騙吃騙喝。秦員外想到之前的事,覺得很有可能放鬼的也是道士捉鬼的也是道士。
  • 《聊齋志異》:丈夫遠遊歸家,發現和妻子、妻弟做了同一個夢
    他的妻子日思夜想,以至於結想成夢。然後一位麗人闖入書生妻子的夢中,麗人聲稱能幫她找到丈夫。書生妻子很高興,於是不管不顧得就跟著那位麗人走了,甚至連鞋子都來不及換。 這個故事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這裡十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當時婦女的一段遭遇,即丈夫外出不歸,而妻子卻獨守空幃。其中麗人唱的小曲「黃昏卸得殘妝罷」,也正是故事中妻子的心態。丈夫離了家門,去久不歸,音訊杳然,而妻子又是想他,又是恨他,其酸楚的心情俱落在怕被遺棄這一點上,所以要「手拿著紅繡鞋兒佔鬼卦」。
  • 妻子死後他日漸虛弱,家人以為是他太傷心,誰知是被妻子亡魂纏上
    「我想……在我死後,你的家人肯定會張羅著為你再娶一個妻子。我求求你,千萬不要再娶……我求求你,請你一定要答應我!」百合含著淚請求。一開始,大家見到他越來越虛弱,還以為他是因為妻子過世,悲傷過度的緣故。然而,日復一日,山本的身體不僅沒有好轉,而且日漸消瘦,形銷骨立。附近的村民們目睹了山本的變化,個個都唏噓不已,為他嘆息。時間一久,大家也不免紛紛提出疑問: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麼說病就病了呢?會不會是邪靈作祟?山本的家人帶著他四處尋醫問藥,可是醫生們都對他的病無從下手。
  • 重溫聊齋《金生色》:他死後不久,妻子就與人通姦,姦夫還是
    金生色囑妻改嫁,木氏女居喪和姦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金生色父親早亡,又無兄弟姊妹,母親好容易將他拉扯成人,不想他恁的短命,他是命騫之人,金母一個婦道人家,丈夫兒子相繼亡故,更是苦命至極,幸賴家中還有薄產,生計不愁。木氏母親前來弔喪,舉哀之後對親家母說:「老天不長眼,我這寶貝女婿怎麼就這麼撒手去了呢?可憐我女兒年紀又輕,身子也弱,今後可怎麼過活?」
  • 故事:民間故事:驅鬼娶狐
    一天,他遊覽泰山,下山的時候,看到一個老道士暈倒在泰山腳下,便停下來救治,先給道士灌水喝,又拿出隨身攜帶的乾糧讓道士吃。老道士漸漸甦醒過來,對他說:「實不相瞞,我是龍虎山的道士,你我有師徒緣分,所以才假裝暈倒試探你,你果然是個善良的人,可以繼承我的衣缽。」蔡經論急忙跪下拜師。
  • 聊齋:看道士種梨,賣梨的人傻眼了
    這個故事寫的是有一個鄉下人在市面上賣梨。他的梨特別好吃,賣得也很貴,小說是這樣寫的:「頗甘芳,價騰貴」,梨好吃,賣得貴,可以理解。但是價騰貴,就說明賣梨的人有點財迷了。他把梨定得太高了,貴得離譜,這個時候來了個道士,他出來的時候,「破巾絮衣」,戴著個破頭巾,梨都成熟了,他還穿著破棉襖。道士在賣梨的人的車前請求,你給我一個梨吧。鄉人什麼表現呢?「走開!」
  • 《聊齋志異》:書生糊塗錯把惡鬼當美女被害身死,妻子忍辱救其命
    在所有根據聊齋故事改編的電影中,《畫皮》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當時記得看時不敢面對,只好用手捂住臉,從手指頭縫裡偷偷地看,看過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夜裡都是開著燈睡。今天我們來重溫一下這個故事,沒有電影的特效,讀起來也就是個有點小恐怖的故事。
  • 故事:白話翻譯——聊齋志異·嶗山道士
    行禮之後,王七跟他交談了幾句,覺得老道士講得很有道理,而且很有啟發性,就想拜師。老道士笑著說:「恐怕你吃不了這個苦啊。」王七拍的胸脯「啪啪」響:「只要您肯收我為徒,我什麼苦都能吃!」徒弟們把蠟燭拿出來點上,發現只有老道士一個人坐在桌前,兩個客人早已不見了蹤影。茶几上的剩菜都還沒來得及收拾,牆上的月亮又變成了圓紙片。老道士問大家今天喝的怎麼樣。大家說今天酒足飯飽。老道士說:「吃飽了喝足了就早點睡,明天還要早起砍柴。」
  • 聊齋故事:老僧搭救俗世裡的女婿,只用一根拐杖,化解了生命危機
    (重溫聊齋系列303篇《鍾生》) 話說遼東名士鍾慶餘到濟南府去參見鄉試,考完第二場,到趵突泉遊玩,忽然看見許多人圍著一名老道問吉兇,他也擠進人群。 老道六十多歲,寄居在藩王府邸。他看見鍾慶餘,把他拉到旁邊,說道:「你中舉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等到三場考完,恐怕見不到你的老母親了。」 鍾慶餘當即流下淚來,要回家去。
  • 聊齋故事:女鬼每夜哭泣驚擾員外,員外請人捉鬼,自己卻被捕入獄
    陳員外趕緊給溫宇賠罪,告訴溫宇自己府上鬧鬼已有半年,請了很多道士和尚都沒有解決。後來聽說長山縣的溫宇有驅鬼之術便把他請來,怕他拒絕驅鬼才沒有說出實話,希望溫宇不要計較。溫宇告訴陳員外女鬼已除,以後再不用擔心府上鬧鬼,說完便離開了陳府。陳員外很高興,連續多晚果然再沒有聽到過女子的哭聲。
  • 聊齋故事:市井遊民寡婦門前莫名失蹤,老道士下山揭開其失蹤之謎
    在縣裡百姓的要求下,知縣不得不去請了一位老道士下山。老道士來到萊陽縣,來到謝府門前查看一番後,對知縣耳語了幾句,知縣趕緊令捕快驅散了前來圍觀的百姓。老道士獨自進入謝府,府裡的丫鬟看到老道士紛紛四散而逃,謝夫人聞訊趕來,惡狠狠地盯著老道士。
  • 聊齋故事:瓦匠誓娶鬼婦,終因人鬼殊途不得已分開,幸遇神仙吵架
    趙旭走在山路上穿過一片竹林,突然下起了大雨,趙旭四處尋找避雨之所, 前方的亮光引起了趙旭的注意,順著亮光一直跑發現一間小屋,趙旭朝屋裡喊了一聲:小生趙旭家住鄰村,路遇大雨借貴處避雨,望主人家收留。「進來吧!」屋裡傳來了一個年輕女子的聲音。
  • 聊齋故事|丈夫被賊人暗害,妻子屈身侍賊,尋得機會終報仇
    不久後,有人報告說撈上了一對溺亡的老夫婦,金大勇懷疑是自己的父母,跑去一看果然是,可此時父母早已溺亡多時,於是那尹翁替金大勇置辦了棺木,金大勇正在傷心痛哭時,旁邊又有人報告說撈上了一個落水婦人,她說金大勇是他的丈夫,金大勇抹著眼淚驚慌的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