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聊齋《金生色》:他死後不久,妻子就與人通姦,姦夫還是

2020-09-22 每日解說

金生色囑妻改嫁,木氏女居喪和姦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

《聊齋志異圖詠》之金生色

清朝康熙初年。

雲南晉寧(今昆明市晉寧區)人氏金生色,是位謙謙君子,明快豁達。

兩年前,他迎娶了同村木姓女子為妻,婚後二人育有一子,乳名阿保,才及周歲。

忽一日,金生色身染重疾,一病不起。

少年夫妻,情深愛篤。金生色自知命不久矣,憐憫妻子少年喪夫,既然不能相約白首,又怎麼忍心見她孤獨終老,於是對妻子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再擇良配,不必守節。」

妻子木氏聽了,傷心欲絕,賭咒發誓自己必然死守到老,決不再嫁。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木氏越是如此,金生色越是不忍,隨即有氣無力地擺了擺手,轉頭對母親說:「兒子不孝,不能為您養老送終,反要拖累您撫育阿保長大成人!」又含淚求肯母親,道:「請母親答應,兒子死後,不必叫媳婦守寡,可令她早早嫁人!」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金母聽了痛不欲生,為了卻兒子遺願,只得勉強答允。

金生色見母親首肯,不久闔目而逝。金生色父親早亡,又無兄弟姊妹,母親好容易將他拉扯成人,不想他恁的短命,他是命騫之人,金母一個婦道人家,丈夫兒子相繼亡故,更是苦命至極,幸賴家中還有薄產,生計不愁。

木氏母親前來弔喪,舉哀之後對親家母說:「老天不長眼,我這寶貝女婿怎麼就這麼撒手去了呢?可憐我女兒年紀又輕,身子也弱,今後可怎麼過活?」

金母痛失愛子,如今兒子屍骨未寒,沒想到木母三言兩語不離想要女兒改嫁一事,怎不激憤填膺,斷然道:「我兒子難道不更可憐?親家母須知,不是我要兒媳守節,是你家女兒口口聲聲非要守節!你有這閒功夫,為何不去勸你女兒?何況我金家雖不算大富人家,多一張嘴少一張嘴吃飯,又有什麼要緊?只是可憐我兒子一片苦心,可憐我孫兒從此沒爹沒娘……」

木母羞得滿面通紅,也不便多說什麼。

當夜,木氏母女歇在一處,夜深人靜時,木母悄悄跟女兒說:「閨女啊,丈夫就像衣服,去舊才能換新,有句老話『人盡可夫』就是這個道理。憑你的姿色樣貌,還怕沒有稱心如意的好男人般配麼?你如今年方二九,不趁早找個好人家,就這樣乾瞪眼守著這一對孤兒寡婆,人家不笑你是傻子麼?」見女兒心念已動,又說:「你可要記住了,你婆婆如果讓你守節,決不能給她好臉色看。」

天巧不巧,金母恰從門前經過,神不知鬼不覺地聽了牆角去,憤恨不已。

次日一早,金母見著木母,劈頭蓋臉就是一頓,道:「我兒子原本留下遺言,不叫兒媳守節。你看我老婆子難道是如此狠心無情之人?我就忍心見兒子死不瞑目?還是忍心讓你這青春正好的閨女孤苦一生?嗐,人心都是肉長的!」長嘆一聲,又道:「可恨你們這樣急不可耐,你家這樣無情無義,我也只有狠心下來,偏偏叫她守節。」說著甩手而去,木母受了一肚子氣,也恨恨而回。

當夜,金生色又託夢給母親,痛哭流涕地勸她準許兒媳改嫁。金母心下詫異,又不想兒子走得不安心,於是派人說與親家母,等兒子出殯後任憑媳婦改嫁。怎奈,請了數個陰陽先生來擇選墳地,都說墓向不利,年內不宜下葬。

誰料,木氏自打聽說婆婆已經鬆口,早迫不及待地打扮起來,想要自抬身價,居喪期間也不忘了塗脂抹粉。總算她在金家時還算持重,一旦回到娘家卻是肆無忌憚,打扮得花枝招展,明豔動人。

金母聽說此事,想到她終究是要改嫁,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誰知木氏水性女子,越發放縱。同村有個遊手好閒、行止無狀的潑皮無賴,名叫董貴。他見木氏新寡,又愛她年輕貌美,別有風致,於是花重金買通了金家鄰居白婆子,託她暗中牽線搭橋。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年輕男女易上手,一來二去,金木二人就偷偷摸摸勾搭上了。

每到夜半,董貴悄然從白婆子家翻牆來到金家,與木氏鬼混。不出半月,醜事已傳遍四鄰,只瞞著金母一人。

木氏房中每夜只有一個小丫鬟陪夜,又是她的心腹。一晚,董木二人正在偷情歡好,忘乎所以,忽然堂上金生色的棺材板劇烈作響,聲音有如爆竹聲聲。

小丫鬟睡在外間床上,朦朧間看見金生色從幔帳後面走出,手執長劍直奔臥室。片刻之後,聽到了裡面二人驚聲尖叫,跟著董貴光著身子跑了出來,金生色揪著木氏頭髮,緊隨其後。

於受萬《聊齋全圖》之金生色

木氏被抓著頭髮拖出臥室,直疼得大聲哀號。金母聽到恁大動靜,驚慌失措趕來,只見木氏赤著身子,趔趔趄趄地奔到門外,跌了出去,問她話一句也不答應。

金母趕忙追出,卻見四下闃然一片,聲息全無,就連木氏的人影也消失無蹤。忙又折回木氏的臥室,燈光下,一雙男鞋赫然就在床下,金母見了怎不上頭?一時怒火攻心,連呼「來人」。

小丫鬟戰戰兢兢地跑過來,把方才所見所聞一五一十交代了,金母聽了也覺得害怕,卻又奇怪。

這邊,董貴慌不擇路,急切間翻牆逃回了白婆子家,早已嚇得三魂七魄走了大半,於是縮在牆角強自鎮定。良久之後,耳邊再無聲息,他這才躡手躡腳起來,夜風拂體,他身上光溜溜的,直凍得哆哆嗦嗦,打算先找白婆子借件衣衫救急。

董貴打眼觀瞧,只見院內一間屋子門戶虛掩,於是暗中潛入,湊近床邊順手摸去,忽然捉到一隻女人的小腳,光滑細膩,心道這自然是白婆子的兒媳無疑。

董貴本是好色無厭、貪心不足的下流胚子,也不管處境尷尬與否,只是心下竊喜,悄悄爬上了床,貼近婦人睡下,動起手腳來。

白家兒媳驀地驚醒,問:「你回來了?」

董貴又怕又喜,含混應道:「嗯,我回來了。」沒想到這婦人也不疑心,於是心安理得地冒充起白婆子的兒子,與她成其好事。

當夜,白家兒子到村北辦事,臨走時囑咐妻子留門給他。這時回來,聽到屋裡窸窣作響,不免心生疑竇,湊近細聽,竟是一派的鶯聲婉轉,浪調霏霏,不覺大怒,返身去廊下拿了柴刀,踢開門闖了進去,橫門而立。

董貴正在雲巔逍遙,聽見有人奪門而入,嚇得魂不附體,一個骨碌翻身跳下床來,想要逃時,來人擋在門口,只得慌忙鑽進床下。

白家兒子氣沖斗牛,不由分說趕上前來,一手提刀,一手拽人,對著身子就是一通亂砍,董貴慘叫不絕。

聽到聲息漸小,他隨即跳上床來,一把扭住妻子,就要痛下殺手。妻子也是六神無主,哭訴自己以為這人是他,又怪他不早些回來,讓歹人趁虛而入,害她清白盡毀。白家兒子這才鬆手。

白婆子聽見動靜,急忙忙捧了油燈進來,隨手往床下照去,只見一人倒在血泊之中,一張臉被砍得面目全非,血流汩汩。白婆子壯起膽子蹲下一摸,這人還有氣息,問他話時,也能勉強應答。

再細看時,已認出就是董貴,白婆子不禁又恨又氣。又見他身上刀傷累累,血肉模糊,只轉眼間也就嗚呼哀哉。家中死了人如何不慌?白婆子又怕替董貴居中牽線之事敗露,於是悄悄去扯兒子衣角,附耳道:「傻瓜兒子,『捉姦捉雙,拿賊拿贓。』你已手刃了姦夫,難道還能單單留下這賤人麼?」她兒子聽了這話,為求自保,不顧妻子苦苦哀求,一咬牙也將她亂刀砍死。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是夜,木氏父親木翁甜夢正酣,忽聽到門外噼啪作響,起身披衣看時,只見屋簷下的柴堆火光騰起,一個人影呆呆站在黑影裡,尚未逃走,自是縱火之人無疑。

木翁一邊撲火,一邊大聲呼叫,家人們紛紛搶出。

所幸火才初起,人手又多,三兩下也就撲滅了。又命人手持弓弩,搜拿縱火之人,忽見一個身形矯健如同猿猴的人影,悄無聲息地越牆而去——牆外正是木家桃園,園中四面高牆,既堅且險。這人自己進去,真是自投羅網。

眾人忙找來梯子,登梯去看,並無一個人影,忽一人叫道:「看,那是什麼?」眾人放眼望去,夜色中只見一物正蜷縮在牆根下微微蠕動,看不真切。大家齊聲叫嚷,也無人答應,於是引弓射去,那一團物事隨即癱軟下去。

有人拿了鑰匙打開園門近前看時,一個女子不著一縷倒在地上,箭矢貫通額上胸口,人已奄奄一息。

趕忙報知主人,取燈看時,竟然就是木家女兒、金家兒媳,木母眼見女兒赤身露體,面無人色,身上多處中箭,出的氣多進的氣少,當即嚇暈了過去。

木翁又是慚愧又是痛心,又不解其中緣故,只得先褪下身上衣衫,遮在女兒身上,又命下人退下,這才去拔女兒身上箭矢,可額上那支箭沒入三分,怎麼也拔不出來。他把心一橫,一腳踩在女兒頭上,雙手一齊使力,只聽木氏「啊」的悶哼一聲,血如泉湧,箭出頭顱,人也隨之氣絕。

家中發生了如此奇事、醜事、慘事,木翁也是心神恍惚,無計可施。苦捱一夜,思慮再三,木翁次日一早便登門謝罪,將實情告知了親家母,隨即長跪不起,懇求金母責他家教不嚴之過,又深悔女兒做出如此傷風敗俗之事,有辱兩家門風。

金母悵然太息,含淚將先前發生之事一一說給他聽,又讓他家自行埋葬女兒即可。木翁羞慚而退。

金生色有一叔伯兄弟,名叫金生光。不恥於木氏的所作所為,於是上門痛斥,木翁只有好言賠情,又備了重禮向他謝罪。至此,終究未將姦夫董貴牽扯出來。

後來,白婆子的兒子以捉姦殺人投案自首,官府按律對他稍加責罰,便即釋放。但是他的妻兄馬彪向來好興詞訟,無事都要找事,怎會不寫個狀子為妹子鳴冤?

於是官府傳拘白婆子上堂對證,婆子膽小怕事,一字不落地供出了案情始末。官府又傳喚金母,金母託病不去,請金生光代為質對,金生光唯恐事兒鬧得不夠大,也不顧金生色的臉面,一上堂就和盤託出。

至此前案並發,將木氏父母也牽連進來,此案才算真相大白。最終,木母教唆女兒改嫁、白婆子居中和姦,紛紛獲罪。此案了結。

文中金木之說,難道不是聊齋先生以五行之說,而演繹人間因果業報?或確有其事。

這一樁案件,線索之繁複,牽扯之人眾,也屬少見。人常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又有「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之說。可見,世事無常。「白首不相離」只是美好寄望。

在當時,金生色能夠主動提出令妻子改嫁,也屬難得。「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這木氏也真多餘,既口口聲聲,又心口不一,出爾反爾,所作所為實在下作。

木母、呂婆之流誤人子弟,實在可恨;董貴、木氏不知羞恥,死不足惜;白氏子、小丫鬟怎不可惡?馬氏如何不冤?金生光、馬彪其心其行若何?唯木翁、金母,還知道禮義廉恥是為何物。

可憐金生色,若非忍無可忍,亦不忍如此吧?真是世人皆說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為世人誡。

註:

《大清律例·刑律·人命之一·殺死姦夫》規定:「凡妻妾與人奸通,而[本夫]於奸所親獲姦夫姦婦,登時殺死者,勿論。若只殺姦夫者,姦婦依[和姦]律斷罪,當官嫁賣,身價入官。」本案中,白氏子已殺死董貴,復又聽母親挑唆,殺死妻子,是要誣陷二人通姦,否則事發後,妻子必然否認通姦,他必將獲刑。此子也是自私無情之人。為馬氏嘆。

依大清律,董貴自然罪有應得,木氏卻罪不至死。只是「人而無行,不死何為?

聊齋先生

來源:素材選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迪比特譯聊齋:金生色
    秀才金生色,娶同村木翁的女兒為妻。夫妻倆夫唱婦隨,育有一個兒子,才一歲多,小日子過得也算快活。不幸的是金生色忽然得了重病,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金生色將妻子叫到身旁說:&34;木氏流著淚發誓一定會為他守節至死。
  • 重溫聊齋《太原獄》:遭反咬兒媳蒙冤,巧用計縣令釋疑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婆婆惱羞成怒,竟然反咬一口,將兒媳告上了太原府公堂,誣告她與人通姦。官府訊問她姦夫姓甚名誰,婆婆故意說:「那人總是夜裡來,天亮就走,民婦如何知道?大人嚴加審問那淫婦,她一定交代!」大人又讓傳喚兒媳,一問之下,兒媳果然知道姦夫的姓名,但又苦苦分辨說是婆婆與那人有姦情,並非自己。二人在堂上爭論不休。
  • 明月說《聊齋》之《金生色》:善惡終有報,舉頭有神明
    在雲南晉寧有一個叫金生色的人,娶了本村一個姓木的女子為妻。妻子生了個男孩名叫阿保,孩子剛滿周歲,金生色忽然得了重病。他預感自己時日不多,就把妻子叫到床前叮囑說:「我死以後,你不要守寡,直接改嫁吧。」妻子聽後發誓表示自己會死守到老。金生色聽了擺擺手,然後又把母親叫來說:「我死後勞累您養育小孫子阿保,不要叫媳婦守寡,切記。」母親哭著答應了他。不久,金生色便死了。木氏的母親前來弔唁,哭完後對金母說:「天降災禍,女婿突然死去。我女兒年齡還小,身體也弱,將來怎麼生活啊?」
  • 婆婆與人通姦反誣告媳婦,看清官怎斷家務事?
    婆婆更覺憤怒,豬八戒倒打一耙,狠心去縣衙狀告媳婦不守婦道,姦夫淫婦,敗壞門風。縣官問:「姦夫是誰?」婆婆說:「深更半夜的來來去去,實在不知姦夫是誰?老爺問那賤女人自知。」傳喚媳婦到堂,媳婦說姦夫倒是知道有一個,但卻是我婆婆的姦夫,不是我的。又傳喚無賴到堂。
  • 《聊齋志異》中的太原故事——一個婆婆虐媳婦的故事
    這樣慘絕人寰的事情,讓人不禁疑惑,什麼年代的什麼人還能做出這種事?恰巧我讀過《聊齋志異·太原獄》,也是講婆婆禍害兒媳的,因此有一些感想,不吐不快。婆婆與人通姦,反把這事賴到兒媳婦身上。這樣的婆婆,可怕不可怕?
  • 聊齋:淫婦通姦反構陷兒媳,清官巧斷冤案
    官府問姦夫是誰,婆婆說:『那人黑夜來天明走,不知是誰。』傳喚媳婦,媳婦果然知道姦夫姓名,說是婆婆與該男私通。見二人爭執不休,官府便將無賴拘來。無賴申辯說:『是她們婆媳不和,所以冤枉我!』挨了一頓痛打後,無賴又謊說與媳婦私通。官府拷打媳婦,她始終不承認,官府判婆婆可將兒媳趕出家門。媳婦不服,又告狀到省裡。
  • 重溫聊齋《人妖》:王二喜以假亂真,馬萬寶將計就計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誰知馬萬寶見鄰家突然多了個貌美女子,他本是個無行浪子,色膽包天,偷偷窺探後,見這女子十八九歲模樣,身段妖嬈,長相標緻,怎不動心?琢磨一計,暗地裡和妻子田氏商議,讓田氏裝病,將這女子誘來,然後如此這般。田氏本不是什么正經人,經不住丈夫再三央告,於是裝起病來。
  • 明月說《聊齋》之《太原獄》,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
    縣官接到張氏的狀紙,就問張氏姦夫的姓名,張氏說:「那人經常是黑夜來天明就走,誰知道是誰?大人只要把這個「賤人」捉來,一用刑,她受刑不過必然招認。」詢問通姦之事。兒媳又羞又惱,在上堂乾脆說出了姦夫的姓名,並說是婆婆張氏跟那人私通,不是自己。於是二人便在堂上爭執不休。縣官無奈 只好又把王七也拘拿了來,結果王七申辯說:「小人並沒有與她們私通,是她們婆媳不合,所以胡說八道冤枉我!」縣官聽後大怒道:「胡說,一村上百人,怎麼單單冤枉你!」於是讓手下將王七重打了一頓。王七受刑不過,只得招供說是跟兒媳私通。
  • 重溫聊齋《三朝元老》:忘八無恥實堪誇,三朝元老忠良家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後來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煤山,這位大人順勢投降,不久滿人興兵入關,他又轉身投效,仍不失高官顯位。世人對他頗多非議。他晚年辭官,還鄉後蓋了一座規模浩大、氣勢恢宏的祖宗祠堂。竣工當天,有幾個人在祠堂守夜。第二天一早,忽然見到堂上懸了一塊匾額,寫著「三朝元老」,還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悌忠信禮義廉」。
  • 重溫聊齋《小人》:採生折割古來有,幾人能得縣令救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街上有個賣藝人,隨身帶著一個小甕,甕中裝著個身高一尺上下的小人兒。看客們隨手丟幾個銅錢,他便打開甕蓋,讓小人兒鑽出來,唱個小曲兒又退回甕裡去,如此反覆。
  • 《知否》餘嫣紅強嫁顧二,叔嫂通姦;朱曼娘毒計,蠢女人墮胎慘死
    眼饞著顧家這厚厚的聘禮,以及顧府侯門的權勢,餘家父母財迷心竅,竟然還是應下這門婚事,將還未及笄的餘嫣紅許配顧家。餘嫣紅空房難守,又識人不清,紅杏出牆,姦夫竟是四房的堂兄顧廷炳(一切被顧廷燁暗中查清,因逆王採買之事,只他被流放,而且顧廷燁暗中復仇添把力,顧廷炳最後慘兮兮。)
  • 聊齋故事:妻子死後丈夫日漸消瘦,幸遇道士替其驅鬼,化解危難
    鄭友是定遠縣葫蘆村人,他與妻子文麗青梅竹馬,從小便約定以後要結為夫婦,兩家人多有往來。鄭友十八歲那年順利迎娶了妻子文麗,過著男耕女織的日子,只是成親三年文麗的肚子一直都沒有動靜。文麗一直因為此事耿耿於懷,鄭友則安慰妻子,告訴她兩人還年輕,來日方長。但文麗不止一次看到鄭友常獨自嘆息。
  • 重溫聊齋《鴞鳥》:縣令大怒,他卻變作貓頭鷹,咕咕咕,邊叫邊笑
    搶騾馬縣令自肥,和酒令鴞鳥主兇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如此還不滿足,他治下的周村(今淄博市周村區)自來是商賈雲集之地,四方客商不遠千裡趕來貿易,人車壅塞,騾馬喧闐,好一派鬧熱景象。楊傑計議已定,當即親率一幹衙役,將集市團團圍住,大張旗鼓地搶走了所有牲畜,總量不下數百頭。各地客商怨聲載道,卻無處鳴冤。
  • 新聊齋:丈夫夢亡妻求救,墳後打死一隻狐狸,不久娶妻上當了
    新聊齋故事:亡妻託夢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射洪縣有個叫王雄的人,娶妻朱氏,夫妻二人極為恩愛。王雄心中無比悲傷,妻子死後,他整個人瘦了一大圈,整日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在家人的開導下,過了兩年多,王雄才稍微好了點兒,但還沒走出陰影。
  • 新聊齋:夫妻販鹽行船,美豔女子搭順風船,半夜船震害死妻子
    新聊齋:鬼妻申冤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朝順治年間,江城有一個小販名叫郝傑。此話不知是說郝傑還是丁施,總之話畢,兩者都不敢多語,各自睡去了。不知睡下多久,杜桂花被一陣船外的震動搖晃吵醒,起身查看,卻在船頭驚訝的發現自己的丈夫和丁施在幹著苟且之事,因為太劇烈,引起了船震。
  • 新聊齋:兩秀才親如兄弟,弟弟死後託夢,人與鬼結伴經商成富翁
    新聊齋故事:秀才兄弟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永樂年間,四川順慶府有兩個秀才,一人叫孫剛,一人叫李玉。果然不久後,從另一個村子上來三個黑衣人,腰間還掛著長刀。幾人盤坐在樹下商量一陣後,各自往不同的方向散去了。三人走遠後,孫剛從樹後出來,見地上有一布袋,打開一看果有十兩銀子。孫剛又去了李玉的墳頭,墳前有一個虛影,正是李玉。兄弟二人在墳前說了一陣後,李玉往他身上一撲,就完全消失不見了。孫剛在家裡留下2兩銀子,又把2兩銀子送到了阿梅家。
  • 「血衣奇案」妻子貌美,富商橫死,縣令破案後命妻子改嫁兇手
    富商妻子乃一嬌柔美人,如何受得了重重酷刑,便胡亂招認了。縣令又拿其供詞,去逼迫秀才。供詞前言不搭後語,秀才一看便明白怎麼回事,依然不認。縣令此時已認定是2人通姦殺人,遂提審富商妻子,與秀才當堂對峙。富商妻子不忍牽連秀才,不敢言語,縣令大怒,對富商妻子用刑。小小縣衙,一時間血淚四濺、哭嚎連天。
  • 《聊齋志異》:惡婆婆污衊兒媳不守婦道,智縣令使巧計辨別真偽
    《聊齋志異》:太原獄,看縣令如何斷案,辨真假。婆婆剛剛人到中年,難耐寂寞,與村中的一個無賴有些首尾,那無賴經常偷偷到她家裡與其私會,兒媳人品端方,見不得此齷齪之事,於是提著棍棒在門口,牆頭攔下無賴,阻止他進門。婆婆為此怨恨不已,為了能撇開這塊絆腳石,硬是找茬要休了兒媳,兒媳不肯走,女子無故被休,娘家人也會被指指點點,抬不起頭。婆婆就天天挑釁,兩人日日吵架,勝負各半。婆婆更加忌恨,來了個惡人先告狀,誣告兒媳與人通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