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比特譯聊齋:金生色

2020-08-10 迪比特愛歷史

雲南晉寧曾發生過一樁奇案。秀才金生色,娶同村木翁的女兒為妻。夫妻倆夫唱婦隨,育有一個兒子,才一歲多,小日子過得也算快活。

不幸的是金生色忽然得了重病,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金生色將妻子叫到身旁說:&34;木氏流著淚發誓一定會為他守節至死。

金生色擺了擺手,又對母親說:&34;金母也哭著答應了。

金生色死後,木氏的母親來弔唁。哭了一場後,對金母說:&34;

金母聽她話中有話,頓時憤慨不已,說道:&34;木母知道姑爺剛死,就說出這樣的話來是有些不合適,也不再說什麼。

晚上,木母在女兒房中,對她說:&34;

恰巧金母從外面經過,聽得她們在房中叨叨碎語,更加的憤恨。次日早上,金母說:&34;木母聽了,氣呼呼地回家去了。

晚上,金母夢見兒子金生色,正流著淚勸自己不要讓木氏守節。天亮後,金母感覺很是奇怪,便讓人去通知木家,約定待兒子下葬之後任憑媳婦嫁人。但詢問了幾個陰陽先生,都說年內不適合安葬。

木氏心想終於不用守節了,盤算著只等丈夫下葬,就要將自己嫁出去,於是天天打扮自己在人前炫耀,甚至在穿著喪服時也不忘塗脂抹粉。在金家時還能身穿素服,而一回到娘家,就花枝招展。

木氏的作風,金母看在眼裡,知道她並非良善之輩。雖然心中生氣,但一想到她總歸是要再嫁的,也就忍了。於是,木氏更加的放肆。

村中有一個遊手好閒的浪蕩子,名叫董貴。見木氏有些姿色,又剛死了丈夫,便有心勾搭。遂買通了金家隔壁的老婦,求她牽線與木氏私通。

夜裡,董貴從老婦院子裡翻牆進入金家與木氏幽會。兩人像這樣來往有十來日,醜聞傳遍了全村,只有金母還蒙在鼓裡。

一日夜間,木氏和董貴又在行苟且之事,忽聽得外面靈堂裡棺材中發出巨響。木氏有一個心腹丫鬟睡在廂房,往外一看,只見金生色打開棺蓋走出來,手提寶劍進了木氏的房間。

不久,就聽見木氏和董貴二人詫異驚駭的聲音。又過不多久,只見董貴一絲不掛從房中衝出來。接著,又見金生色揪著木氏的頭髮將她拖出來。木氏殺豬似的嚎啕不已。

金母被哭聲驚醒,起來一看,只見木氏光著身子往外走,正準備開門,喊她也不回話。待到追出門去,已不知去了哪裡,哭聲也沒了。

金母又到木氏的房間。只見燈火通亮,床下一雙男鞋,於是呼喊那丫鬟問是怎麼回事。丫鬟戰戰兢兢地跑過來,將剛才所見說了一遍。金母聽了又驚又怕。

再說那董貴,衣服鞋子都顧不得穿,慌慌張張從木氏房裡跑出來,翻過院牆跳進老婦家的院子裡,將身子縮作一團躲在角落裡。

過不多時,覺得金家那邊漸漸沒有了聲音,才敢起來。又因為光著身子,被凍得夠嗆,想去找老婦借件衣服。見院中有一屋子,屋門半閉半開,於是偷偷地溜進去。黑暗之中,摸到一張床。想在床上摸件衣服穿,不想竟摸到一個婦人的腳。

董貴知她是老婦的兒媳,頓時淫心大發。趁著那婦人熟睡,鑽進被窩便弄將起來。婦人隱約中覺得有人趴在身上,問了一聲:&34;董貴答道:&34;婦人也不懷疑,讓董貴狎褻個夠。

原來,當天老婦的兒子有事去了北村,走前怕晚上回來進不去屋,就囑託妻子不要把房門關死了。待到回後,聽到房裡有動靜。仔細一聽,竟聞嬌喘呻吟之聲,頓時大怒,操起一把刀子就衝進了房裡。

董貴聽到老婦兒子怒罵著進來,急忙竄到床下,結果被一陣亂捅。老婦的兒子又要去殺妻子,妻子流著淚說是弄錯了人,這才放了。又想,不知床下到底是何人,於是叫起母親,點上燈來看。

那人被捅的滿臉是血,已辨認不清。起初還有氣息,問他從哪裡來,尚能開口。到後來,因失血過多,慢慢就斷氣了。老婦驚慌失措,對兒子說:&34;兒子不得已,又將妻子殺了。

當天夜裡,木翁剛剛睡下,就聽見外面嘈雜之聲。起來一看,只見外面屋簷下正燒起大火,而那放火人正鬼鬼祟祟地旁邊還未離去。

木翁急忙大呼,將家人們叫起來去滅火。幸虧火燒起來還不久,很快就撲滅了。又命人操弓持弩,去搜尋放火者。那人身手敏捷如猴,一晃之下就翻過了院牆。

牆外正好是木翁家的桃園,四周都是堅固的圍牆。眾人登上梯子朝裡面看,沒有發現有人的蹤跡。只是在一處牆角下發現好像有東西在動,朝他喊話也不答應。

於是,眾人一起發箭,那東西頓時就癱軟了。走過去一看,只見一女子光著身子趴在地上,身上頭上中了數箭。將燈籠拿過來仔細一看,原來是木翁的女兒。家人們很害怕,急忙去告訴主人。

木翁、木母聽了,既擔心又害怕,走過去一看,原來真的是自己的女兒,只見她面色慘澹,氣若遊絲。兩人大哭不已,讓人去拔女兒頭上的箭卻拔不下來,又用腳踩著頭這才拔了下來。木氏輕輕地叫了一聲,只見血如泉湧,頓時氣絕而亡。

木翁驚恐不已,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天亮以後,將事情告之金母,並跪在地上請求諒解。而金母也 不怎麼怨怒,並將之前的事情告訴木翁,讓她自己回去將女兒安葬就是了。

金生色有個堂兄叫金生光,知道木氏先前的醜事,就到木家登門拜訪,歷數其女兒的不是。木翁聽了既羞愧又沮喪,給了些銀子打發他走了。然而終究沒有人知道和木氏私通的到底是誰。

不久,金家隔壁那家的兒子以捉姦殺人向官府自首。官府只將他稍微懲罰了一下就放了。然而他妻子的兄長馬彪不是個善茬,向來喜歡摻和這些事,且善於訴訟,就寫了一份狀紙為妹妹喊冤。

官府於是拘拿金家隔壁的老婦。老婦害怕,便將事情的始末都供出來了。又傳喚金母,金母託言有病在身,讓金生光代為對質。金生光也將自己知道的都講出來了。於是,事情最終又牽扯到木翁夫婦。

衙門裡經過一番考究,終將所有事情弄了個水落石出。木母以教唆女兒改嫁,被判縱淫罪,罰鞭刑。允許她交錢贖罪,最後幾乎蕩盡家產。而金家隔壁的老婦,因給人牽線淫亂,被杖刑而死。此案就此了結。

原著:蒲松齡

意譯:迪比特

相關焦點

  • 迪比特譯聊齋:丁前溪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內容雖短小而卻精煉,具有很豐富的思想內容。現在的許多電影或電視劇多有借鑑書中的情節或內容。想看更多聊齋故事或電影電視劇,可點擊下方的頭條搜索,內容都是免費看喲!
  • 迪比特譯聊齋:名妓瑞雲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想看更多的聊齋故事或電視電影,可狂點下方的頭條搜索。
  • 重溫聊齋《金生色》:他死後不久,妻子就與人通姦,姦夫還是
    金生色囑妻改嫁,木氏女居喪和姦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金生色清朝康熙初年。一晚,董木二人正在偷情歡好,忘乎所以,忽然堂上金生色的棺材板劇烈作響,聲音有如爆竹聲聲。小丫鬟睡在外間床上,朦朧間看見金生色從幔帳後面走出,手執長劍直奔臥室。片刻之後,聽到了裡面二人驚聲尖叫,跟著董貴光著身子跑了出來,金生色揪著木氏頭髮,緊隨其後。
  • 迪比特譯聊齋:新娘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阿霞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嬌娜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註:嬌娜對孔生說,創傷已愈,還沒有忘記疼吧?暗指孔雪笠還沒有忘記自己。實則兩人在當初見面之時,就已互生情愫。吳公子與嬌娜定婚在先,嬌娜並沒有因暗戀孔雪笠而毀掉婚約。孔雪笠則對此表示理解,並選擇與松娘成親。
  • 迪比特譯聊齋:阿英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畫皮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評:在古人樸素的思想中,有因果報應這麼一說,這在現在看來不免有些荒唐。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眼看那些喪盡天良的人做盡壞事,卻逍遙法外,難道不讓人痛恨嗎?於是便有用超自然的力量懲罰惡人的想法。這和西方的超人哲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這些懲罰有時落在與做壞事者無關的人身上,則實在是有些不妥。
  • 迪比特譯聊齋:陸判
    異史氏曰:&34;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巧娘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明月說《聊齋》之《金生色》:善惡終有報,舉頭有神明
    在雲南晉寧有一個叫金生色的人,娶了本村一個姓木的女子為妻。妻子生了個男孩名叫阿保,孩子剛滿周歲,金生色忽然得了重病。金生色聽了擺擺手,然後又把母親叫來說:「我死後勞累您養育小孫子阿保,不要叫媳婦守寡,切記。」母親哭著答應了他。不久,金生色便死了。木氏的母親前來弔唁,哭完後對金母說:「天降災禍,女婿突然死去。我女兒年齡還小,身體也弱,將來怎麼生活啊?」金母悲痛中聽木母說這番話的意思,這是想讓女兒另找人家,心裡極為氣憤,生氣地說:「我一定要讓她守節!」木母感到慚愧,也就沒再說什麼。
  • 迪比特譯聊齋:恆娘
  • 迪比特譯聊齋:竇女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二十二 泥鬼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二十二 泥鬼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但因為剛正耿直,因阻諫翰林院譯《玉匣記》和《梓潼化書》,26歲就被罷官回鄉。他對家鄉文化事業貢獻大。曾編過康熙《淄川縣誌》8卷,康熙《濟南府志》54卷。他和蒲松齡交往密切,是《聊齋志異》最早的讀者之一,也曾為《聊齋志異》作序。他的詩文成就很高,王漁洋曾贊他:詩歌接近於蘇東坡,文章接近於莊子。他著有《志壑堂集》、《借鴿樓小集》等。
  • 聊齋志異之畫壁
    雅芙今譯聊齋,發現原文之不足,改編一二,後見異史氏之言,又覺蒲松齡非常敬畏鬼神,不想依樣畫葫蘆,只選句譯之。與其說譯聊齋,不如說解聊齋,讓聊齋走進你身邊。
  • 聊齋故事之捉狐
    今讀聊齋,好奇小狐狸為什麼爬到孫老兒身上,難怪要藉機幻化成人,哪知孫老兒根本沒睡著,偷雞不成反失一把米,差點丟了小命。不過,如果狐狸沒有害人之心,孫老兒卻想殺之,想想人還不如一隻狐狸。除非狐有害人意,孫老兒卻絕境逢生也是個人造化。可惜,聊齋故事太短,不知蒲松齡為何說他素有膽,與抓狐狸有什麼關係,還是匆匆寫之,沒有潤筆,可惜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為什麼。雅芙小譯聊齋,與你共品。
  • 聊齋志異之咬鬼
    上一篇聊齋寫書生與山鬼相鬥的故事,這一篇聊齋依然是鬼故事,當我們走進聊齋你會發現,不管鬼神存不存在,人鬼神的故事卻永遠在民間流傳。為什麼會流傳,至少單憑人類的想像力,也就是作者蒲松齡的想像力根本無法完成。那麼,雅芙好奇故事的原型,也就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從什麼地方來的。
  • 聊齋之林四娘
    註:聊齋各篇中,個人覺得這篇比較特別,不僅僅是因為香豔,而是文中那種故國懷悲的傷感,這在各篇中是很少見的。文中之事自是不足信。林四娘是個傳說中的人物,而陳寶鑰在歷史上倒是確有其人。陳寶鑰,福建晉江人,南明隆武二年(1647年)舉人。曾在鄭成功麾下效力,後兩人意見不合而投降滿清。
  • 聊齋志異之屍變
    聊齋故事的版本很多,足本的文言版的故事居然是寫屍變的靈異鬼怪之事,讀來方覺人間之異事非聊齋莫屬。故事講述的是古代一個小小的陽信縣裡,離縣城五六裡處有一個蔡店村,村裡有一位老翁帶著兒子開了一家客棧,供來往商人住宿或車夫趕腳時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