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比特譯聊齋:丁前溪

2020-08-26 迪比特愛歷史

諸城人丁前溪,是有名的義士,家中富有錢糧。丁為人行俠仗義,專好抱打不平,十分仰慕漢代豪俠郭解。御史行臺聽聞他在當地頗有名望,便前去拜訪。丁聽說後,乘夜逃走。

逃到安丘縣境內時,天下大雨,碰巧路邊有一戶人家,便到屋簷下避雨。雨下不停,將近天黑時,丁前溪既累又餓。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屋內出來一少年請他進屋去,並拿出酒食款待他。

因已天黑,少年便留丁前溪在屋內住宿,又切碎草料餵他的馬,對丁的照顧十分周到。丁前溪感激不已,問那少年的姓名。少年說:&34;

丁又問他主人的職業,少年說:&34;

次日,雨仍舊不停歇,但少年對丁前溪的飯食供給依然很熱情。雨一直下到晚上。少年又將草料切碎餵馬。丁看那草料很溼,而且質量不太好,覺得有點奇怪,就問那少年。

少年說:&34;丁更覺到奇怪,心想:他們不過是想藉此向我要些銀兩罷了。

天亮後,丁前溪拿出一些銀兩給那少年,少年不肯收。丁強塞給他,少年拿著錢到後屋。過不多久,又拿著銀子出來還給他,說:&34;

丁聽完後後讚嘆不已,於是跟少年告別。臨別前,跟他說:&34;

丁前溪回家後,幾年都沒有姓楊的消息。一年,附近州縣鬧饑荒,許多人流離失所,楊家也受了災。眼看過不下去了,楊妻勸丈夫去找丁前溪,看能不能接濟一下。楊某答應了。

到了諸城後,楊某到丁家門口報上姓名。守門人報與丁前溪,丁一時想不起來。楊某將當年的事情說了一遍,丁這才想起,連鞋子都顧不得穿,跑出來將楊某迎進屋內。

丁看楊某的衣服鞋子都破了,便將他帶到暖和的房間裡,並設宴相待,對他的禮遇異於常人。次日,讓人為楊某趕製衣帽鞋襪。楊某穿上後表裡一新,十分感激,連稱丁前溪夠仗義。但想到家中,又不免有些憂慮,心中希望丁能接濟些財物好早點回家。

丁前溪留楊某在家住了數日,每天好好的款待,卻絕口不提饋贈錢財的事情。時間一長,楊某心中有些著急,便對丁說:&34;

丁笑著說:&34;於是,讓人去將街上的大小賭徒叫到家中聚賭,讓楊某在旁邊抽頭漁利。只一晚,就得了百金之多,全都送給楊某讓他回去。

楊某回到家後,見到妻子新衣齊整,旁邊還有婢女服侍,驚奇不已。楊妻說:&34;

楊某聽說後,感嘆不已。自此,家中變得富裕起來,不再靠開小賭坊來營生了。

異史氏曰:貧窮而好客,好酒好賭者最愛這樣做,這些人雖被稱為浪蕩之徒,但重情重義卻是真性情。最令人稱奇的是,楊妻一介女流,既無遊俠的經歷,也無嗜酒好賭的行為,卻也貧而好客,不吝所有,表現出一股豪爽之氣。這樣的俠義之風現在已不多見了。

丁前溪行俠仗義,卻不屑於交結權貴,然而對普通人一頓飯的恩惠卻銘記於心。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說的就是丁前溪這樣的行為。

原著:蒲松齡

意譯:迪比特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內容雖短小而卻精煉,具有很豐富的思想內容。現在的許多電影或電視劇多有借鑑書中的情節或內容。想看更多聊齋故事或電影電視劇,可點擊下方的頭條搜索,內容都是免費看喲!

相關焦點

  • 明月說《聊齋》:《丁前溪》一個滴水恩,湧泉報的故事
    明月說聊齋,今天講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故事。丁前溪問那少年的姓名,回答說:「我家主人姓楊,我是他的內侄。主人喜好交往,剛才有事出去了,現只有她的妻子在家。家中貧窮,拿不出更好的東西款待你,請多多包涵。」丁前溪又問主人的職業,得知楊某並無資產,唯有靠開設賭場養家餬口。
  • 迪比特譯聊齋:名妓瑞雲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想看更多的聊齋故事或電視電影,可狂點下方的頭條搜索。
  • 迪比特譯聊齋:新娘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阿霞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嬌娜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註:嬌娜對孔生說,創傷已愈,還沒有忘記疼吧?暗指孔雪笠還沒有忘記自己。實則兩人在當初見面之時,就已互生情愫。吳公子與嬌娜定婚在先,嬌娜並沒有因暗戀孔雪笠而毀掉婚約。孔雪笠則對此表示理解,並選擇與松娘成親。
  • 迪比特譯聊齋:金生色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阿英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畫皮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評:在古人樸素的思想中,有因果報應這麼一說,這在現在看來不免有些荒唐。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眼看那些喪盡天良的人做盡壞事,卻逍遙法外,難道不讓人痛恨嗎?於是便有用超自然的力量懲罰惡人的想法。這和西方的超人哲學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這些懲罰有時落在與做壞事者無關的人身上,則實在是有些不妥。
  • 迪比特譯聊齋:陸判
    異史氏曰:&34;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巧娘
    原著:蒲松齡意譯:迪比特
  • 迪比特譯聊齋:恆娘
  • 迪比特譯聊齋:竇女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二十二 泥鬼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二十二 泥鬼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但因為剛正耿直,因阻諫翰林院譯《玉匣記》和《梓潼化書》,26歲就被罷官回鄉。他對家鄉文化事業貢獻大。曾編過康熙《淄川縣誌》8卷,康熙《濟南府志》54卷。他和蒲松齡交往密切,是《聊齋志異》最早的讀者之一,也曾為《聊齋志異》作序。他的詩文成就很高,王漁洋曾贊他:詩歌接近於蘇東坡,文章接近於莊子。他著有《志壑堂集》、《借鴿樓小集》等。
  • 聊齋志異之畫壁
    雅芙今譯聊齋,發現原文之不足,改編一二,後見異史氏之言,又覺蒲松齡非常敬畏鬼神,不想依樣畫葫蘆,只選句譯之。與其說譯聊齋,不如說解聊齋,讓聊齋走進你身邊。
  • 聊齋故事之捉狐
    今讀聊齋,好奇小狐狸為什麼爬到孫老兒身上,難怪要藉機幻化成人,哪知孫老兒根本沒睡著,偷雞不成反失一把米,差點丟了小命。不過,如果狐狸沒有害人之心,孫老兒卻想殺之,想想人還不如一隻狐狸。除非狐有害人意,孫老兒卻絕境逢生也是個人造化。可惜,聊齋故事太短,不知蒲松齡為何說他素有膽,與抓狐狸有什麼關係,還是匆匆寫之,沒有潤筆,可惜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為什麼。雅芙小譯聊齋,與你共品。
  • 聊齋志異之咬鬼
    上一篇聊齋寫書生與山鬼相鬥的故事,這一篇聊齋依然是鬼故事,當我們走進聊齋你會發現,不管鬼神存不存在,人鬼神的故事卻永遠在民間流傳。為什麼會流傳,至少單憑人類的想像力,也就是作者蒲松齡的想像力根本無法完成。那麼,雅芙好奇故事的原型,也就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從什麼地方來的。
  • 聊齋之林四娘
    註:聊齋各篇中,個人覺得這篇比較特別,不僅僅是因為香豔,而是文中那種故國懷悲的傷感,這在各篇中是很少見的。文中之事自是不足信。林四娘是個傳說中的人物,而陳寶鑰在歷史上倒是確有其人。陳寶鑰,福建晉江人,南明隆武二年(1647年)舉人。曾在鄭成功麾下效力,後兩人意見不合而投降滿清。
  • 聊齋志異之屍變
    聊齋故事的版本很多,足本的文言版的故事居然是寫屍變的靈異鬼怪之事,讀來方覺人間之異事非聊齋莫屬。故事講述的是古代一個小小的陽信縣裡,離縣城五六裡處有一個蔡店村,村裡有一位老翁帶著兒子開了一家客棧,供來往商人住宿或車夫趕腳時休息。
  • 聊齋志異之噴水
    雅芙譯編,譯文與原文不同,文言版只寫兩丫環而不知名姓,只有宋老夫人與其子有名姓,為了豐富故事情節,便順便加上小蓮小翠,讓人物豐滿起來。原文沒有介紹宅子是買還是租,但故事中老夫人有丫環侍奉,若貧儒便無薪可遣,故沒直譯荒落句。原文宋生與老母是否同住存疑,非富貴人家恐無別院分住,故忽略不計,雖小處不同,但仍保留故事的大體脈絡與你共品聊齋趣味。2020年7月21日12:20
  • 聊齋志異之瞳人語
    今雅芙譯聊齋,發現後一段突然寫異史氏曰與前文似乎失去了連貫性,明明寫方棟痴追紅衣少婦被婢女扔塵土失明又復明而美名揚鄉裡,又轉而寫一老生調戲自己的媳婦兒,未尾又寫芙蓉城主,疑是菩薩現身作怪懲惡揚善。聊齋呀聊齋,天下地上多少怪談,譯者都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