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也生「歪點子」

2020-09-16 汝州王國成

民間故事

清官也生「歪點子」

萬成雲/講述

王國成/整理​

引子

講述人說 「歪點子」故事發生在洛陽馬氏街。但筆者不清楚洛陽有沒有馬氏街的地方,即是有馬氏街,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這個故事,街名是不是由此而來。但原聽的確是這個樣子,今不管故事虛也實也,鑑於講述人已逝,咱不宜能動了。

故事發生在哪朝哪代已不弄清楚了。說是有三個人半路遇到暴雨,因其先後都選擇了破房躲雨,又相互招呼著在破房度了一夜,夜裡三個人各自通報了家庭住址、姓名和年庚,且談得十分投機。他們其中有一個學子姓鄧,年齡不足二十。另外一個富人弟子姓陳,另一位窮者姓馬,陳與年齡相仿,比學子大了一些。

第二天早晨,天已放晴,三人起來後,用房前地面水坑的積水把臉隨便一搓,一起進屋把隨身行禮取出,剛出房門,還未及話別上路,那房子突然轟的一聲,四角落地,把三個人嚇的出了一身冷汗。

三個定了定神,馬姓人突然激動地拉起那兩個人的手說,咱三人在此一塊躲過一劫,也算是前世緣分,我家老窮也不知您倆願不願意,咱們學劉關張,結拜一下吧!鄧姓學子隨口而應,陳姓富弟子雖稍猶豫但也跟著沒說什麼就答應了。於是三人對空叩首,相互致禮後,陳姓為長,馬姓居二,鄧姓學子排作小弟了。

光陰荏苒,不覺三年已去。皇王開選了,鄧姓學子涼桌熱凳的苦讀,等到了這一天!趕考日期漸近,但他家境貧困,手中缺錢,雖得多方親朋接濟,但仍湊不夠進京的花費。學子思忖再三,決定去找下結義的大哥。到陳家後,學子直接表明了來意,陳家大哥聽後既未有推辭,也沒答覆。學子當時心犯嘀咕。可因陳家人飯菜豐盛,言語暖心,他很快也不再亂想了。可三天過去了,陳家飯萊言語依舊沒變,但借錢之事閉口不提。學子這時已知道錢在陳家是借不出來了。於是第四天一早,學子飯也沒吃,便起身告辭。陳家呢?也不挽留,大哥哥送出門時說了一大堆家裡困難的話,還口口聲聲說著實在對不住。學子敷衍著應付幾句便離開了。

學子原打算從陳家歸來順道看一下馬家二哥,因錢沒借出,他便打消了去馬家的念頭。可有緣千裡能相會呀?不曾想二個人在路上正好巧遇,這下學子也沒理由不去馬家了。因馬家很窮。他聽了三弟在大哥處借錢事後,也沒說什麼。

晚上二更時分,學子輾轉入不了眠,起身在院中度步,度步中學子聽到二哥和嫂夫人在屋內說話,二哥聲音大,學子聽得清楚。原來是哥嫂決定次日早晨去當鋪當銀簪給自己籌錢呢!學子落淚了。從屋內傳出的話中,他知道銀簪是二嫂嫁給二哥時娘家的賠送物,為二嫂的心愛。也是馬家唯一值錢的東西。

第二天天剛亮,學子不等二哥去當鋪就起身要走,但哥嫂二人說什麼也不放行,非當銀簪不可。推讓中,三人都流淚了。

馬二哥簪子當出,把三弟打發出門,回到家中傷心的哭起來,二嫂問其緣故,二哥埋怨自己太窮,給弟弟添的錢太少太少了。

有志者事竟成。鄧學子進京考試得中,欽命主政洛陽。

​ 陳家大哥聞言,趕緊置厚禮到鄧家看望三弟弟二老高堂,在又給鄧家諸侄子個個發賞,笑容可鞠地說一堆豉勵之詞。後不久,他又攜妻引子厚禮赴洛城祝賀三弟成功。

三弟接侍了大哥​,安頓以後,吃住的盛情自不必說。晚間,鄧學子到府見夫子鋪紙提筆,㖭墨揮毫,瞬間「常見錦上添花,哪裡雪中送炭」躍然紙上。鄧學子心中知道,老婆子寫的是自己的往事,對著夫人憨笑了一下,沒說一句話。

轉眼十天過去了,陳大哥說要回​家,三弟呢,一句挽留的話也沒說,臨行象徵性的讓大哥代自己問侯陳家高堂。

送走陳大哥,馬二哥當簪之事開始整天縈繞三弟之心了。時不時夢裡念叨二哥哥之聲還驚醒旁人。鄧夫人知道丈夫思二哥心切,但因初到任上,公務纏著難以分身。於是鄧夫人便暗中派人將二哥二嫂接至洛陽,用自己賠嫁之資給馬家租房居住,並籌些小本錢讓馬家夫婦賣起烤紅薯。​一切安頓妥當,鄧夫子才把這事告訴了鄧學子。

鄧學子一聽,​真對夫人感激的是五體投地。次日,鄧大人處理完公務,迫不急待地去探望恩人了。

馬家夫婦正在賣烤紅薯​,冷不防聽見打鼓敲樂大聲吆喝靜街的聲音,未來得及迴避,一頂官轎落在了攤前。馬家夫婦還未醒悟,突然一聲「二哥,我真想你呀!」傳入耳內,馬家人一切都明白了。小弟弟來了。二哥手還沒洗,鄧大人雙手已緊緊把它握上了。這一幕,驚動了來往的行人。當大家聽說是洛陽府首看望朋友,那看熱鬧的人就更多了。一會兒把個街道擠得水洩不通!因官轎被弄得動彈不得,鄧大人走時差人們費了好大力氣。

這一下,賣烤紅薯的馬家​夫婦出名了。

再後,鄧學子處理公務,馬家夫婦賣烤紅薯,時不時走動走動。一年後,馬家媳婦突然病倒了,馬二哥多方求醫,病情不僅沒輕,還日漸一日有些加重,這下難壞了馬二哥。鄧學子鼎力幫助,可清官手頭拮据,慢慢力不從心了。

有一天,鄧某正在愁如何幫二哥之事,忽然差役有呈子遞上,呈子內容是百姓聯名上告某街幾個痞子爭相佔街,街道難行,求官府作主擴街。鄧某一看,右手照桌案一拍,大喝一聲:好!好!好!

原來,告狀的正是馬二哥賣紅薯的那個街道。第二天,官方告示貼了出來,告示上寫道:為了百姓出行方便,街道兩邊各擴多少多少!

告示一貼,百姓叫好,可有幾十家門面房主人受不了啦!因為,他們的生意鋪子在擴街的紅線之內。於是這些大小老闆集合起來商議對策,商量來商量去,都知道鄧某不收賄賂,好辦法想不出來,急得個個跺腳搓手。正在滿屋人一籌莫展之時,不知誰突然喊了聲,「有辦法!」

原來,他想到了馬二哥。

有人給馬二哥送錢了。送錢人開始說是叫他給妻子治病用的,臨走提到了擴街扒房想讓二哥說情照顧的事。老實的二哥一分也不敢接。再往後有些人到馬家把事情一說,錢一丟就跑。這可難壞了二哥,沒辦法二哥把這事給鄧某說了。鄧某笑了笑對二哥說,錢先不著急退,你先用著給嫂嫂治病,我有辦法。二哥回到家裡,一家錢也沒退。其他人見了紛紛仿效。二哥呢!有錢了,不久妻子的治痊癒了。

擴街開始了。鄧某在保證街道行人高潮也不會堵路的情況下,街面寬度稍作收縮,保住了百分之八十家門面房。剩下痞子們濫佔的房子一家不留統統扒掉。沒過幾天,大家突然發現不見賣烤紅薯心馬二哥了。原來鄧某怕二哥哥遭痞子們暗算,將二哥打發原籍用手裡的錢置買了幾十畝田產幹老行當了。

後來,這裡的老百姓為記住馬氏夫婦,就將那條街喚作「馬氏街」了。

講述人:萬成雲,男,生卒年月不詳,生前蓋房木泥兩作,汝州市汝南街道王寨村萬莊人。

相關焦點

  • 聊齋:淫婦通姦反構陷兒媳,清官巧斷冤案
    這個故事源自《聊齋志異》之《太原獄》,講述了一個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守寡的婆婆張氏與人私通,由於被兒媳阻止便懷恨在心,反而去官府誣告兒媳有姦情,官府昏庸,判兒媳有罪,兒媳不服繼續上告,遇到清官孫縣令,孫縣令略施小計最後真相大白。聊齋這部書中,關於清官斷案的故事還真不少,除了《太原獄》,還有《折獄》二則,《詩讞》、《於中丞》《老龍船戶》《冤獄》等等。情節多數都是某地發生奇案,昏官冤枉好人屈打成招,清官出馬,分析推理不用酷刑最後案件真相大白,好人昭雪。
  • 民間故事:清官為民做主,不料丟官又丟命
    朗朗乾坤,總有那些為國擔憂,為民請命的清官好官。清官不擾民,自然也就沒錢,這劉縣官任勞任怨做了五年的縣官,卻連衙門也沒錢修,自己更是兩袖清風,朝服上打滿了補丁。沒錢自然沒辦法送禮,更沒辦法巴結上司,劉知縣年年考核雖然位列前茅,但卻一直沒得到提拔重用,一直當他的小縣官。
  • 葵花講故事:《折獄》一個清官斷案的故事
    今天給大家講個清官巧斷奇案的故事。話說明朝嘉靖年間,在山東淄川縣的西崖莊出了一件奇案。有一個叫賈六的人被光天化日下殺死在路上,而隔了一夜,他的妻子王氏也在家上吊死了。葵花點評:上面這個故事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個短篇《折獄》,講述一個清官巧斷奇案的故事。在故事的結尾,蒲松齡先生照例發了感嘆:「世上斷案的官,很多都是囚禁了數十人而且把他們折磨得不成樣子。在公堂上皺著眉裝著一副憂心的樣子說:『我對民間的事太勞心了。
  • 明月說《聊齋》之《太原獄》,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來講個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說在山西太原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婆、媳二人都是寡婦。婆婆張氏人到中年,不守婦道。點評:這個故事改編自《聊齋志異》之《太原獄》,講述了一個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守寡的婆婆張氏與人私通,由於被兒媳阻止便懷恨在心,反而去官府誣告兒媳有姦情,官府昏庸,判兒媳有罪,兒媳不服繼續上告,遇到清官孫縣令,孫縣令略施小計最後真相大白。聊齋這部書中,關於清官斷案的故事還真不少,除了《太原獄》,還有《折獄》二則,《詩讞》、《於中丞》《老龍船戶》《冤獄》等等。
  • 賈雨村原來是個清官,他是如何變成「祿蠹」的?
    賈雨村原來是個清官,他是如何變成「祿蠹」的?對於賈雨村的外貌,通過丫環嬌杏之眼看到,「敝巾舊服,雖是貧窘,然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一副英氣勃勃的形象,而且賈雨村本人也有極宏偉的抱負,「天上一輪才捧出,人家萬姓仰頭看」,已顯示了他的飛騰之兆。甄士隱、林如海、賈政等人都喜歡有理想有抱負的讀書人。
  • 傳奇故事——清官父子逸聞
    據人們猜測,兒子做了縣長,為此事老漢應該被兒子懇求過不要再如此行裝,不要再做如此營生。然而,看來兒子的勸解沒有起到作用,因為老漢並沒有改變這個習慣,他扛著籮筐拾糞的身影並沒有消失。 縣長回家看父母,自行車換成了吉普車,招來沒見過世面的街坊鄰居們圍著觀看,特別是無所事事的成群結隊的孩童們更是遠接遠送,簇擁著小汽車不願離開。
  • 六則清官故事:此人被比作夜光珠,卻因不受贈導致自己挨餓凍死?
    中國古代雖然有不少腐敗的現象,但也不乏正直的清官。他們究竟有多清廉,下面的六則小故事便可管中窺豹。02做清官可與日月爭光楊萬裡擔任零陵(今屬湖南)縣丞時,曾以弟子禮,拜謁魏國公張浚。
  • 八年級四班風雲故事之1  清官偏要去斷女孩的家務案
    清官難斷家務案,她父母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不能插手他們的家庭事務。但是,做為班主任,我又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因為長途奔波而使學習受到牽連,我需要出面調解,但怎麼調解才能化幹戈為玉帛呢?我的意思是讓孩子跟著父親住,因為家就在學校附近,上學放學很方便,同時孩子的奶奶又和她父親住在一起,便於照顧生活。
  • 我不是清官,我斷不了家務事,我退出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天逸深有感觸。
  • 夜話聊齋之《鍾離意修孔廟》:一代清官背後的真相,令人汗顏
    鍾離意鍾離意,是東漢有名的清官
  • 民間故事:清官斷家務案。
  • 故事:民間奇案:清官溺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