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逸,趕緊過來,我和媽去妹妹家跟她公公婆婆吵架去,你要是不擔心肚子裡的孩子,你就別來。」媳婦說完就把電話掛了。
天逸看著掛斷的手機,又看了看手頭上的工作,心裡盤算著,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不是著急的活,推遲一天,每天下班加班2個小時,一個星期應該能把工作進度趕上。又仔細確認一下,起身找領導請假,出門開車奔向嶽母家。
開著車,天逸心裡沒由地煩躁。小姨子今年30歲,剛剛結婚不到半年,孩子才2個月,屬於奉子成婚。聽媳婦說兩人在結婚前最後兩個月,吵架吵得很兇,差點分手,最後是嶽母大人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促成他們結婚。當然了,這個事情要不是媳婦說漏嘴了,天逸是沒「資格」知道的。
到了嶽母家,天逸打開門,媳婦挺著肚子趕緊站起來,挽著天逸的手臂就要出門,嶽母在後面滿臉不高興地跟著。「等會,把事情說清楚,到底怎麼回事?」天逸拉住媳婦說。
「還能有啥事,就是他們家欺負宛如,看咱們家好欺負,看我們孤兒寡母的好欺負,我可憐的宛如,趕緊走,去他們家吵架,給宛如撐腰。」
「他們小兩口過日子,吵吵鬧鬧的正常,再說了,宛如的公公婆婆對她很好,沒事,咱們穩住了,別去,去了對宛如不好,弄明白情況再去。」天逸把媳婦扶到沙發上,耐心地說。
當然了最後天逸也沒能扭過媳婦和嶽母大人,還是去給小姨子吵架撐腰了。
具體的過程很狗血,跟影視劇一樣,普通的要命。就這件事情來說,天逸總結出了幾個問題點,寫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問題一,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說法,到底誰說的對?誰都說自己說的對。
場景一,晚飯一家4口圍著飯桌吃飯,突然公公說過幾天搬出去住,兒子立馬說不行,婆婆和宛如在旁邊默默的吃飯。兒子就一直勸父親別搬出去,後來兒子說:「媳婦,你勸勸爸。」宛如開口說:「勸什麼?」兒子當場就說不出話來了,瞅著宛如,然後把碗摔在地上,指著宛如罵。
宛如很委屈,與我有什麼關係,你們說什麼我都不知道,我就在一旁吃飯。
婆婆很惱火,自己的兒子使勁勸我們別搬出去,兒媳婦就在那邊裝吃飯,真沒良心。
公公很鬱悶,我們是真的想搬出去,不想摻和你們過日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我受不了。
兒子很氣憤,我跟爸說話說的這麼大聲,你還聽不到,你裝什麼裝?就讓你開口勸一下,就這麼難?剛結婚沒半年,讓我父母出去住,我的臉往哪裡放?
因為這件事情,他們家互相指責了一個多小時,天逸就在旁邊聽著,無語到極點。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天逸深有感觸。
問題二,吵架翻舊帳,從今天開始翻,翻到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場景二,好容易把公婆勸到屋裡去,留下小兩口,慢慢勸。誰知道他們兩個開始相互指責起來。
小姨子宛如說吃飯的時候你不對,你應該告訴我怎麼做。
他老公立馬說,昨天晚上你餵孩子的時候動作不對,孩子難受得都哭了。
兩個人互相揭老底,一直揭到第一次見面時候的事情,媳婦和嶽母就在一旁這個你對那個你對,天逸在一旁索然無味,揭老底揭到最後有啥用?難道所有的事情都能分出誰對誰錯嗎?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能分得這麼清楚,日子還有法過嗎?
天逸三番五次想打斷他們,可是他們越說越起勁,嶽母把天逸攆到外面去了,天逸從這一刻深深地知道,自己畢竟是一個外人。
問題三,剛結婚沒多久,宛如就和老公吵起來了,吵架的時機把握的剛剛好,正好是晚上7點多鐘,街坊鄰居都在樓下乘涼的時候,他家在二樓,據說吵架時,公公婆婆正在下面與街坊吹牛打屁,聽到吵架聲,所有街坊鄰居都放下手中的事情,豎起耳朵聽。
開始吵架公公婆婆還能坐住,一個勁兒解釋,小兩口吵架,正常。等到宛如罵到:你一個老爺們要本事沒本事,要啥沒啥,有啥用。公公婆婆坐不住了,立刻回家,全家開戰。
據住對門的鄰居說,當公婆回到家,跟他們小兩口說街坊們都聽著呢,別吵了。這時候,宛如的老公拿起刀,就奔著宛如去了,還好公婆和鄰居及時拉住,沒出大事情。
當然了宛如難免跑回家,對嶽母說,吵架的時候,老公拿刀架在她脖子上……
不知道各位看官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沒,反正天逸是很無語,兩個人過日子的事情說不清誰對誰錯,腦袋一熱,再有一些過激的語言,啥事情都能辦得出來。
結語:有句話說得好,難得糊塗。天逸現在是深有體會,過日子啊,總有人讓步的,沒可能分得那麼清楚明白。換句話說,父母有幾十年生活經驗,年輕夫妻,有時間可以多聽聽他們的話,別一不順心就吵架,越吵感情越淡,尤其是當著父母的面吵架的,也會影響父母,弄得全家都操心。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事情,如果遇到了你們是怎麼做的?
我是雲之端就是我,不定期分享各種感情小故事小經驗,希望大家支持我,加關注點讚或者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