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見你一面
我會願意
赤足走過千裡雪地
……
這幾天,大家都被宋小女的故事感動。這個眼裡放著光的女人,和她過去27年走過的悲歡離合,詮釋了一個女人可以做到的至死不渝的愛。
這是一個堅韌的女人。
讓人想到《百年孤獨》裡一個同樣堅韌的女性形象烏爾蘇拉。烏爾蘇拉獨自去監獄看望第二天一早將被槍斃的兒子,咬著嘴唇沒有哭出來,給兒子留下了貼癤子的熱石頭和一把左輪手槍。
可以想見,不識字的宋小女為張玉環的上訴四處奔走,一次次去監獄看望張玉環,告訴他「家裡很好、兩個兒子也很好」的隱忍。
烏爾蘇拉用盡畢生維繫整個家族的血脈延續,一直操持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暮年變盲的她,卻發明出用記憶來掩飾變瞎真相的辦法。
宋小女活得亦如此用力。張玉環離開家的時候,一個兒子三歲、一個兒子四歲。等張玉環回來的時候,她還給了他完完整整的八口人。這期間,她還經歷了子宮肌瘤,因為怕下不了手術臺,而張玉環和兒子都不能沒人管,她拒絕了手術。
▲張玉環全家福
難過的時候,宋小女會想:「如果張玉環是在外面,他看到我這麼傷心,他可能會抱著我。」越是獨自堅強的女人,越渴望在脆弱時能被愛的人疼惜。
在餘秀華的散文集《無端歡喜》裡,她說自己曾一個人從北京西站回家,在進候車廳的臺階上摔倒了,她掙扎了幾下,沒有力氣爬起來,坐在地上的時候,她想著——自己掏心掏肺地愛過的一些人,如果他們知道我此刻的處境會怎麼想?
宋小女是一個為愛情而生的女人。
愛,可以跨越幾十年。愛的種子一旦種下,愛的生長就再也停不下來,只會向下越鑽越深,向上漫天瘋長。苦難、離別、疼惜,讓愛更加刻骨銘心。
《霍亂時期的愛情》裡,男主人公弗洛倫蒂諾·阿里薩等了半個世紀,終於等到他最愛的女人變成了寡婦,才再度向她宣示愛的主權。
阿里薩為忠於等待的愛人,始終保持著不婚。這亦是宋小女堅持的初衷。但生活是殘酷的,為了養活兩個兒子,她只能作出被迫改嫁的決定。
「可以不忠,但不可背信棄義。」讀到《霍亂》裡的這句話時,如被一語驚醒。
經歷過此的人,才會明白,這並非一句自相矛盾的話,而是愛的一種存在形式。因為,不是所有相愛的人都能夠在一起,保持世俗意義上的忠誠。不背信棄義,已是愛的最高境界。
對張玉環,宋小女做到了義。
對現任丈夫,宋小女亦做到了義。
她說:「不是我不想一心一意,是老天爺不公平,讓我用青春陪伴的老公離開了我。」
對最愛的人,宋小女不得不拿出準備已久卻一直不敢拿出的《離婚協議書》。因為相愛,所以張玉環果斷籤了,並祝福她過得開心幸福。而在此之前,從「你為什麼要找男的?」「你不要找」到「他對你好嗎?」「那就好」,有誰知道,這背後經歷了多少掙扎無奈?
宋小女是張玉環長達27年的擺渡人。看著他上岸,她只能哭完,帶著不舍轉身離去。
她坦承,自己永遠忘不了張玉環,剛改嫁時,還經常錯喊丈夫為「張玉環」。
對於一生摯愛,愛是融在血液裡的信仰,如何能說服自己忘記或否定這份情感?人的意志很難與自己的本能對抗,唯有忠於內心的真實。
我想,現任丈夫也一定是個愛宋小女的男人。
因為愛,並且是脫離了狹隘的愛,才能夠理解,理解枕邊之人的身不由己,並珍惜她的重情重義。他們一樣都失去過愛人,相似的傷疤,讓可憐人之間更懂得惺惺相惜。
宋小女是一個到了50歲眼裡還依然閃動著少女光芒的女人。
因為愛情,才可以讓一個女人由內而外流露出少女的神情,才能一想你就笑,一見你就笑,笑了,笑哭了。
在茨威格《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裡,已經成為老太太的女人在說完自己的全部故事後,「神態慈祥地站在我的面前,卻又同時微露羞澀,不知是往昔的激情回光映照,還是由於心情惶亂,她的兩頰上忽然泛起一層霞暈。她那麼站著真像是一位少女。」
這是讓人感動又充滿敬意的結尾。比起本就處於少女年紀的少女,已經老去的「少女」,更加彌足珍貴。
如果可以,我希望張玉環好好保重身體。如果,我只是說如果,有一天宋小女是在她與現任丈夫中晚走的一個,希望張玉環可以像《霍亂》裡的阿里薩一樣,勇敢地站到宋小女面前,向她宣示愛的主權。
哪怕,那一天,他們都已垂垂老矣,但我希望,上天可以給如此相愛的人一個機會。因為他們彼此值得。
也願讀到這篇文章的你,能與有情人終成眷屬。
(作者 | 葉丹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