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是國版《請回答1988》?除去兄妹戀才有希望

2020-10-03 八月影劇場

文|八月涼秋


《以家人之名》一開始就令人感到不對勁,搬家相遇,鄰裡關照,懷舊情感,無血緣更似一家人。

這不就是《請回答1988》主打的情調嗎?鄰裡間的善良成為撫慰生活的潤滑劑,孩子們的友誼更顯青春的美好。

只可惜,《以家人之名》雖然為「國產劇也能深刻探討家庭血緣」這種話題開了個好頭,但卻是《請回答1988》的低配版。


01 家人壞人兩極化,父母真的那麼壞嗎?

一開頭,就出現了第一個「壞人」——陳婷,凌霄的媽媽。

要說起凌霄一家,也讓人惋惜。陳婷出去打麻將,讓懂事的凌霄在家照看妹妹,並把門反鎖了。

結果凌霄本來是像平常一樣給妹妹餵核桃吃,結果妹妹就這麼被噎住,門被反鎖加上雷雨交加,凌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這麼親眼看著妹妹去世。

想想都覺得凌霄這孩子太苦了,可陳婷又是怎麼對待他的?

不準凌霄收藏妹妹的遺物,總是和凌爸吵架,不給孩子做飯,好多雜事都讓凌霄幹。還以為這不是親媽呢!

到後來還拋棄凌霄,遠嫁到新加坡後又回來找凌霄,借著自己在新加坡生的小橙子,來企圖和凌霄搭上邊。

這樣的行為實在是太噁心人了。

要說陳婷她也有苦衷,就是走不出來,家人都知道過去這段經歷有多慘痛,對她這個母親來說悲痛也很正常。

但是陳婷自私到不追究自己的過錯,反倒把事情責任都推到丈夫,甚至是無辜的孩子身上,讓人喜歡也喜歡不起來。

後面也一直沒有改變,依舊是看不起丈夫,對李海潮家還格外挑剔,帶著多事的小橙子和外婆來打擾這一家子。

這個角色讓人厭煩,連演員本人也對其吐槽,說真的是看不下去了。

後來子秋的爸爸也找來,強迫子秋跟自己回去,也讓人奇怪這個老爺們到底是愛賀梅,吃了別人的軟飯發家致富了,還叫自己的兒子一起去吃軟飯。

前兩集孩子們被拋棄,由兩個爸爸來撫養,後期就淨是這種搶孩子的橋段。《以家人之名》中有好幾個「壞人」,《請回答1988》中有壞人嗎?

這不能代表電視劇不能描寫壞人,畢竟世界上並非都是好人,只是編劇在描寫人物時應該側重其多面性。

那麼多年相處的感情一點也沒看出來陳婷對兒子好,一點也沒相處的華生卻來相認子秋、千方百計對他好,就挺令人納悶的。

但是,也不是說本劇感情線寫的不好,李爸在子秋生日的那場哭訴,真的是夠打動人,也能讓人體會李爸的難處和孩子們的不易,只是李爸的好竟然是讓壞人們來襯託的,這點就能看出劇情和人物上的疲軟。


02 以家人之名,行戀愛之實

其實本部劇有一個很大的爽點——妹妹+兩個哥哥,多少沒有哥哥的妹子都哭訴「國家欠我一個哥哥」啊,又有多少有哥哥的妹子哭訴「為什麼我沒有這樣的哥哥」啊!

然而現實是骨感的,青春成長治癒劇有美化的成分,但既然不是偶像戀愛劇,就應該傾向於現實。

在這方面,製作組的答卷看前半期,還好。我們能感受到哥哥對妹妹的寵溺,心裡也不禁甜甜的,但也能感覺的一種不真切感。

雖然才演到9集,內容也圍繞親情,但是後面還有30多集,想想國產劇的套路,也應該會往戀愛方向轉。

甚至是後來的預告,打著多次吻戲來賣看點,又不禁讓人擔憂,這部劇千萬不要峰迴路轉轉到愛情啊。

《請回答1988》也有愛情,它描寫的是青春期的懵懂愛情,被朋友誘導的德善誤以為善宇喜歡自己,在善宇面前就精心打扮。甚至於狗煥的暗戀也讓人嘴角向上揚。

這邊是尖尖因為家人都是男性而不懂男女之愛,大哥最早意識到男女有別,差別對待,小哥遲鈍直男,還把尖尖當作孩子。

況且凌霄和尖尖小時候就口頭定親了,感覺到甜的同時也會感覺不太對勁,這也太符合自己的預期了吧。

大哥冷豔冰山、注重小細節的設定,和小哥開朗直率、默默守護的設定,這就是標準的國產戀愛劇的標配,加上妹妹元素和遲鈍的性格,我都能猜出來後邊的一段情竇初開,回首往事的小細節,原生家庭的矛盾分開,最後又在一起的劇情。

但是我真的不希望它這麼拍,雖然這部劇已經殺青了,但是希望後面的30集不要只圍繞愛情。

《請回答1988》能成為經典,也是它並非側重愛情,而是包攬了親情、愛情、友情,畢竟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比起後半生的愛情,親情和友情更能相伴一生。


03 兩者間的對比總結

《請回答1988》打的是情懷,它做到了無比真實,不僅道具還原,就連當時的重大事件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有能看到影子。

可以說,編劇就是在寫那個年代的人,而不是把這個年代的人套到那個年代去。比如德善的穿著打扮,寶拉的大學生之戰,以及物價食物,和鄰裡間的居委會開會。

在此基礎上,編劇也抓了典型,不得不說,電視劇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分工,都是生活中的典型,他們的性格是互補的,並且沒有絕對的壞人,將人物背後的難處刻畫了出來

編劇沒有用壞人展現生活的殘酷,而是用心酸和意外的溫暖來打動人心。

這才是生活最常有的樣子,五口之家太遙遠,但是鄰裡的同伴卻再正常不過,編劇設定的這個雙門洞,其實幾乎把所有人都寫了進去,他既抓了典型又用典型來描寫人間普遍的真情

這種對親情、友情、愛情的細膩描寫融在了每一個小小的細節中,一集一個半小時,共20集。這個長度和40集、每集45分鐘《以家人之名》差不多一樣長。

但是《請回答1988》每集都出金句,每集都有側重,如果說開頭已經是電視劇最好的部分了,那《以家人之名》想要並駕齊驅真的很難。

04 寫在最後

並非有意對比,只是《請回答1988》的經典程度已經超出了它的自身價值。

對人物的刻畫,對情節的設置,對感情的描寫,以及導演鏡頭的運用,悲與喜的交叉,這部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的劇已經是業界爭相模仿的榜樣。

如果想要國產劇跳出戀愛這個圈子,那就必須對其提高要求,如果國產劇有一天也能如此不刻意、不做作、爐火純青、渾然天成,那麼我們就不用一直拿韓國的經典來比較了。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有望成為中國版《請回答1988》?細對比後令人沉思
    文|八月涼秋《以家人之名》一開始就令人感到不對勁,搬家相遇,鄰裡關照,懷舊情感,無血緣更似一家人。這不就是《請回答1988》中主打的情調嗎?鄰裡間的善良成為撫慰生活的潤滑劑,孩子們的友誼更顯青春的美好。
  • 《以家人之名》與《請回答1988》,原生家庭的痛,靠溫情自愈
    《以家人之名》第一集凌霄一家搬到李尖尖一家樓上來做鄰居。卡車開過來這一幕,讓我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來《請回答1988》裡阿澤搬到雙門洞的畫面。同樣是自閉,不愛理人的小男孩,斯文,乾淨,帥氣。爸爸每個月的收入有限,除了還債,擔負一家人的生活,姐姐和弟弟都有零花錢,她沒有,姐姐想買眼鏡,弟弟想報名自習室,她卻穿著一雙爛了的布鞋無人問津。
  • 類似《請回答1988》的小說,平凡的成長日常,就是大大的幸福
    先說一說,韓劇《請回答》系列(首推《請回答1988》)豆瓣評分:《請回答1997》9.0 《請回答1994》8.7 《請回答1988》9.7《請回答》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講述的是像你我一樣每個普通人身邊的故事。
  • 請回答1988系列之二:秀
    1988年那年,秀正好二十歲。個子不高,皮膚白皙,水靈靈的大眼睛,日氣質端莊溫和,頭髮自來卷,大辮子。讀書讀到三年級,有一個特別要好的女同學,經常來她家,幫她幹活。女同學因小兒麻痺左手無力,但心地善良,每次都會帶媽媽做的饃啊摘著瓜帶給她吃,她也去女同學家兩次。有一天,女同學非常興奮地告訴她,她的福氣來了。因為此女同學的二嫂的弟弟看上了她。
  • 還記得《請回答1988》德善的弟弟嗎?得過這麼嚴重的病?
    天一冷,就想重看《請回答1988》。#官方吐槽最為致命學習吧…也不咋地,德善考999名,他1000名開外。之前一直是不溫不火的狀態,直到拍攝了這部豆瓣評分9.7的《請回答1988》才被觀眾熟知,崔勝元的試鏡的過程真的是一波三折,面試很多角色都相繼落選,包括《太陽的後裔》,導致面試《請回答1988》也是很無精打採的樣子,但恰好就是這個狀態被申原浩看中,出演了成餘暉這個角色。
  • 《以家人之名》文案超暖
    授權轉自公眾號:廣告文案圈(ID:copyquan)作者:Burning素材來源於網絡最初關注到《以家人之名》這部劇,是因為網上爆火的cut。兩位父親、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日常打打鬧鬧、拌嘴吐槽......《以家人之名》帶有《請回答1988》懷舊風格的家庭生活劇,日常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句文案都帶著溫暖。什麼是家人?
  • 《以家人之名》| 用愛治癒童年
    或是兄弟姐妹一起分享玩具的快樂最近一部主打親情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佔據了各種熱搜頭條話題持續不斷是枝裕和的電影裡說:並不是只有血緣關係才能成為家人,而是有了羈絆,才成為家人。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裡異父異母的「三兄妹」就是因為巧合、陪伴與羈絆而成為一家人大哥凌霄:妹妹意外去世,爸媽每天爭吵不停,最終爸媽離婚;小哥賀子秋:爸爸不知所蹤,媽媽借了錢遠走高飛,被李海潮好心收養;妹妹李尖尖:媽媽孕期因肺動脈高壓去世,父女倆經營一家麵館相依為命;於是,就是這樣三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孩子,兩個性格迥異的爸爸
  • 又到重刷《請回答1988》的季節,想結識每位看過此劇的人
    每到冬天就讓人無比想念一部劇,那就是《請回答1988》,筆者本人不是一個喜歡重複刷一部劇的人,但是唯獨這部劇總讓人想要重刷。成東鎰因為人好、重情義,寫下的債務擔保書出了問題,所以他和家人一直生活在下層。比起經濟困難,成天吵架的兩個女兒更加令人擔心。一夜之間成為閃電富翁的成鈞家,美蘭對不會花錢的成鈞很不滿。雙門洞還有五個青梅竹馬的孩子,德善、崔澤、正煥、善宇和東龍。日復一日,有著人情味的雙門洞故事開始了。
  • 重溫《請回答1988》:終於看懂,成德善最後為什麼選擇阿澤
    文|降柚《請回答1988》說實話一開始著實是沒有看進去,因為它表面上的「缺點」實在是有點多:一集一個多小時,胡同中五個家庭的群像劇著實是有點難熬。也正是因為阿澤爸爸的這一句話,阿澤和德善的感情就有了更進一步的餘地。
  • 以家人之名:虎皮尖椒和袁朽木在感情方面一樣真的是不識男色呀
    ,但尖尖想認凌爸當乾爹,凌霄直接跪下來求婚,說明在凌霄潛意識裡,家人就是有血緣、或者婚姻捆綁在一起的,這裡凌霄下跪求婚,個人感覺凌霄是覺得尖尖只有和自己結婚了,凌爸才能算尖尖的爸爸。凌霄對於尖尖的感情從來都不是兄妹之情,本就比尖尖大一點,最早意識到尖尖的女性特徵的也是凌霄,認為尖尖不是小孩子了,
  • 《以家人之名》:用愛治癒傷痛
    湖南衛視播出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便是一部聚焦90後原生家庭,展現跨血緣親情的現實題材力作。不同的是,原生家庭之困只是該劇的戲劇動因和表現外殼,其內核主要展現一個「非血緣家庭」裡孩子們的成長和救贖,以愛治癒傷痛的故事,既直視了生活的痛楚,也點燃了生活的希望。因為家庭變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成了彼此新的家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三兄妹,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 以家人之名:尖尖好奇的德國骨科和片寄涼太是什麼?難怪學姐不說
    《以家人之名》是一部講述了父母子女親情,又重點描述了異姓兄妹,從親情轉變為愛情的電視劇。有一部日劇,叫做《哥哥太愛我了怎麼辦》,片寄涼太就是這部劇的男主角。「德國骨科」的由來,就是起源於這其中的亂倫之戀,故事的男女主角是一對親兄妹
  • 《以家人之名》這愛情也太甜了吧
    尖尖開始會把東西送給凌霄,都被凌霄拒絕了,有一次送的是核桃,凌霄直接丟地上,但是這些並沒有打擊尖尖的信心。尖尖還是每次都去找凌霄來家裡吃飯,小孩子終於經不住誘惑的來了,從此他們關係就非常好。凌霄一直以一個大哥哥的身份在關心和管教尖尖,寵她但不縱容她。
  • 《天堂的孩子》:奔跑,冠愛之名,心懷希望的姿態是最美的活法
    :阿里不小心弄丟了妹妹的小鞋子————兄妹兩人共穿一雙鞋子上學————阿里希望通過跑步的第3名(第3名獎品是一雙男孩運動鞋),故事簡單明了卻最是能打動人心,電影的暗線是阿里的父親騎著自行車往家趕,自行車後座上有兄妹兩人的鞋子。
  • 以家人之名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嗎 以家人之名原著小說結局揭秘
    以家人之名原著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三個桔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蠅庭遭遇過不沂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高中畢業後,兩個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邊是彼此認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邊是無法選擇但關係淡漠的親生父母,他們在兩個家庭中迷茫徘徊。
  • 以家人之名:同為女人才懂得凌霄媽媽的「歇斯底裡」有許多無奈
    以家人之名。前情導數《以家人之名》是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塗松巖、孫銥、何瑞賢、安戈等主演,張晞臨、楊童舒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長治癒劇 。該劇講述了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逐漸治癒了內心的傷,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成為了更好的人 。該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5分,口碑也很是不錯。劇中分別圍繞三個不同環境家庭成長的孩子來敘述生活中的成長經歷。
  • 《請回答1988》裡最不被「疼愛」的孩子,平平無奇的成德善
    《請回答1988》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裡面摻雜了許多情感和人生故事,看著一系列主角的成長總能讓人感同身受。若不是德善有一次恰好發現,她可能從來沒得吃過這麼好的冰淇淋。其實最偏心的是煤氣洩露的那次,父母只記得帶寶拉和餘暉逃生,出來後才記得德善還在裡面。若不是德善自己爬出來了,後果將不堪設想。
  • 《以家人之名》時隔九年,三兄妹終於再見,兩個哥哥各有意圖?
    《以家人之名》時隔九年,三兄妹終於再見,兩個哥哥各有意圖?時隔九年,李尖尖的兩個哥哥都回來了,他們再次與李尖尖相遇,但是李尖尖看到他們卻覺得很尷尬,而兩個哥哥對彼此也似乎沒有坦誠相待,他們各有什麼打算呢?
  • 《以家人之名》純真兄妹情真的存在嗎?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01《以家人之名有人會問:真的以家人之名,純粹的兄妹情存在嗎?時間總是在倏然之間溜走,留給每個人殘酷的背影,那些年少時的承諾和感動,還存在我們記憶深處,揮之不去。在魯豫有約的訪談節目中,陳瑾道出了原委:「我們兄妹從小獨立獨行慣了,因為不合群,所以也就成了邊緣人物,但我們有我們的愛好。可以說,我們都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不管其他小朋友怎樣看我們。」
  • 《廣島之戀》:為了你,集千名女子於一身
    《廣島之戀》是瑪格麗特·杜拉斯為同名電影創作的電影劇本,書中採取了三個時間線進行描述,這三條脈絡互相交纏,給讀者一種全新的片段閱讀模式。本書作者瑪格麗特·杜拉斯,是法國當代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代表作有《抵擋太平洋的堤壩》、《情人》、《痛苦》等。《廣島之戀》背景為戰後的日本廣島,一個因為愛情而心死的法國女子因機緣巧合到廣島拍攝一部關於和平主題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