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下班後,等地鐵時,手裡的玻璃水杯不留神脫了手,啪地摔到了站臺上。
正是下班高峰期,周圍擠滿等車的乘客,隨著響聲清脆,玻璃碎片四濺,很多人下意識發出一聲驚呼。
我也被自己不小心製造的意外驚了一下,脫口說了聲「對不起」,便飛快蹲下身來撿散落在站臺上的玻璃碎片。我知道自己一個大意闖禍了,人頭攢動的公共場所,且不知崩起的碎片是否傷到旁人,一時心裡既著急又充滿歉意。
驚呼聲平息後,有那麼一下子周遭突然間寂靜無聲,然後,我聽到兩個女孩差不多異口同聲地說:「姐姐,別撿了,讓保潔來打掃吧。」跟著又有人七嘴八舌地這般勸我。
杯子碎得厲害,參差鋒利的碎片很容易扎傷人,這樣置之不顧終究不妥,於是抬頭說了聲「謝謝」,我繼續蹲在那裡找尋著玻璃碎片,仔細地把它們一片片撿起來,小心地捧著。
而方才站在我左側的男孩,突然一言不發地蹲下來,幫著我一起撿拾。
男孩高高大大,穿一件簡單的白色運動T恤,配深藍牛仔褲,耳朵裡塞著藍牙耳機,背著個碩大的雙肩包。因為戴著防護口罩,我看不到他的面容,只感覺到他滿滿的青春朝氣。
「謝謝。」我朝他輕輕微笑。
他也笑了一下,依舊不吭聲。
地鐵工作人員走了過來,溫和地說:「別撿了,已經通知了保潔,馬上過來,你們別傷到手。」
我和那男孩不約而同站起身,走到不遠處的垃圾箱前,把手裡的碎片丟進去。
地鐵列車在這個時候駛過來停靠站臺,男孩矯健地跨了上去。
我沒有他那般敏捷,站在那裡看著地鐵門輕輕合上,男孩和其他乘客一起,在我眼前溫馨遠去。
一場小意外溫馨收場,不過是因為我在事情發生後第一時間,沒有選擇不管不問、掉頭離開,而是本能地為自己所犯的錯去承擔。
是一念之間做了一個正確選擇。否則,後來短短幾分鐘發生的一切,也許會截然不同吧?
我會被指責,甚至會成為一個負面教材,家長可以現場以我為例教育孩子遵守公共道德。
而那些當時不發聲的,也許轉頭便會發一條批評的朋友圈——就像我經常看到的,大家對公共場所一些人與事的指責,比如碰倒了路邊的自行車揚長而去,比如地鐵裡吃東西,比如大街上隨意丟垃圾,比如高空拋物……
都是日常發生在身邊的事,而當事人的態度和舉止,則會惹怒陌生的旁觀者。
幸好這一次,我在一念之間沒有犯錯。
我也曾是被惹怒的旁觀者。記得一次在影院,前排一對小情侶從開播起便嘰嘰喳喳評論劇情,聲音之大,完全不顧及其他觀影者。
有人忍不住抗議,勸阻了幾句。那兩個人不僅不聽勸,還挑釁般變本加厲地邊說邊笑個不停。直到犯了眾怒,被大家集體討伐,強烈要求他們二人離開。
那一次我也加入了其中,事後還發了朋友圈,指責這種沒有素養的行為。
當然,我也時常會遇到令人感動的小事。
比如走在路口,偶爾會碰到有年輕人攙扶腿腳不便的陌生老人慢慢走過馬路;比如小區門口,有居民拿東西過多不方便掏出門卡時,保安師傅都會快步過來把門打開;比如人行道上,總有人會一言不發,默默把前面一些人隨手丟棄的垃圾撿起來,丟進路邊的垃圾箱。
沒有圍觀者,也沒有評判者。行色匆匆中來不及點讚後面的撿拾者,可他們的舉動總會不經意落入我們眼中,讓心頭蕩過一絲暖意。
……
隨時出現在生活中的畫面裡,我們都是當事人,也是旁觀者。但往往旁觀時清醒自知,看得到是非,評得出對錯;當事時,卻常常困於下意識的一念之間。
而那一個下意識映襯的,卻正是我們的素養。
管好一念之間,也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自律。
來源:《品讀》2020年第10期、半月談
作者:喵公子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帳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