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村罵」遠近聞名——我的奶奶是超人(六)

2020-07-24 紫希閒筆

雖說奶奶經常談笑風生、妙語連珠,可有一樣不好,就是說話帶把兒,即言語中帶髒話口頭禪,她的這個口頭禪就是「尻娘」。所有熟識我奶奶的人都知道,她是張嘴必先罵「尻娘」,說話就帶口頭禪。

後來我發現這種口頭禪是我老家的「村罵」,在老家無論男女老少,人人說話必帶這個髒字。難怪當地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喝了輝縣水,尻娘不離嘴」。

我小時候曾經跟我奶奶去老家住過一陣子,回焦作後,去隔壁同學家串門,言語中不自覺地帶出了這個口頭禪,被同學媽媽說了一頓,「你這個小閨女,怎麼回了一趟老家,學的跟你奶奶似的,張嘴閉嘴尻娘不離口」。

我們天天聽奶奶這麼說話,早已習以為常。也有人勸我奶奶改改,說這樣不文明。她也試過,心平氣和地說話時好點,但一旦不高興,這種口頭禪就脫口而出。奶奶罵起人來更是花樣疊出、不帶重樣的,什麼「鱉孫兔孫王八糕子」張嘴就來,什麼「放你娘的狗屁、放你娘的騾子屁、放你娘的拐彎屁」一嘟嚕一串的,罵的那叫一個痛快、解氣、過癮,酣暢淋漓!

我的老家在輝縣「趙凝屯」,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村裡「趙」家是第一大姓,好像半個村裡人都是我的本家親戚。

我所見過的我父親直系親屬裡最老的長輩就是我爸的奶奶,我稱「老奶奶」。老奶奶只有兩個孩子,一個是我的爺爺,一個是我的二爺。我爺爺家就只有我姑姑和我爸兩個孩子,我二爺家卻是人丁興旺,有五個兒子四個女兒。這兩大家人與老奶奶一起住在一個四合大院裡,後來,我家就是從這裡搬出移居到焦作的。

我第一次見到老奶奶時,她已經80多歲了,身體看起來還硬朗,手也不閒著,經常用草編蒲團。最後一次見老奶奶,她已經老的走不動了,躺在床上瘦骨嶙峋。記得那次奶奶把我弟也帶回去了,他當時還小,算是老奶奶的嫡長重孫。老奶奶伸出手想摸摸這個重孫,把我弟嚇得直往後退。老奶奶活了90歲,據說是睡過去的,家裡人是在一天早上沒見她起床才發現已經去世了,算是壽終正寢吧。

老奶奶去世時,我跟著奶奶和媽媽去參加了葬禮。那時候年齡小,也不覺得悲傷,只知道看熱鬧。在當地,趙家是第一大姓,老奶奶輩份又高,來參加葬禮的人熙熙攘攘。我就記得我老家那個四合院裡支起了一口大鍋,為的是招待前來弔唁的人們,還請來了吹嗩吶和敲鑼的。我奶奶和媽媽她們都要披麻戴孝,而我作為重孫輩,只需要頭上拴個黃布條即可。所有孫男娣女們都排在四合院的大門外,一聲鑼響,一撥人磕頭哭一陣,二聲鑼響換一撥人磕頭哭一陣,我這重孫輩的是幾聲鑼響開始磕頭哭泣的也記不得了,反正跟著一群人隨大流就是了。

我媽嫁給我爸比我奶奶嫁到趙家要早幾年。我爺爺家人口少,勢單力薄,二爺家則人多勢眾,兩家人生活在一個四合院裡,難免磕磕碰碰,我媽因為年輕,又沒有婆婆,所以總是讓二奶奶佔據上風。自打我奶奶嫁進門後,話風轉了,奶奶以她那有膽有識、敢做敢當的魄力迅速拿下趙家大當家位置,以她那能說能幹、快人快語的性格三下五除二就把二奶奶那一大家子治的服服帖帖,不僅不敢跟我奶奶造次,還常常對我奶奶言聽計從。我二爺家最小的倆孩子的乳名就是拜我奶奶所賜。我小姑姑出生時,大人們議論起什麼名字,奶奶隨口說,恁家都有一堆閨女了,又生一個,叫「多妞」吧。我小叔叔出生時也是,奶奶發話說,家裡已經有四個小子了,叫「不景」吧,不景是我們老家的方言,意思是不稀罕。就這樣,奶奶一句話,小姑和小叔的名字就被叫開了。後來小姑姑來焦作我家,還直埋怨奶奶給她起的名字呢。

我家從輝縣移居焦作是分三步走完的。先是我爸去焦作工作,幾年後是我媽帶著我姐去投奔我爸,又過了幾年奶奶才去跟我們團聚。奶奶一個人留守老家那幾年,農村已經實行了合作社化,所有土地納入公有制,奶奶靠下地幹活掙工分,不僅養活自己,還每年把節省下的糧食往焦作家裡扛,補貼我們,可見奶奶是多麼能幹!

我家搬走後,老家四合院就被二爺家佔用,但房產還是有一部分屬於我家名下。後來二爺家提出讓我家無償轉讓給他們,我爸不置可否,我媽沒有主意,我奶奶卻堅決不同意。正是因為奶奶的堅持,老家房產一直保留至我奶奶去世後若干年,村裡修公路需要拆遷才由我姑姑出面處理了。別看奶奶是半路嫁到我家的,但在維護我家的利益方面一點都不含糊。所以,奶奶就是我們家的主心骨、頂梁柱!

相關焦點

  • 奶奶的子孫後代個個出息,是村中最富,和奶奶的為人密不可分
    我們家以前是村上第一窮的人家(現在後代子孫全村最富有),爺爺49歲就去世了,留下4個兒子,最小的兒子還在喝奶奶奶為人孝順,和太祖母、太祖父相處很好。太祖父去世後,太祖母沒有經濟來源,太祖母7個兒媳商議養老每家付10元,大奶奶家最有錢卻不出,奶奶沒有丈夫,家最窮,她說老大不出我出。大奶奶最後無兒無女。太祖母洗不動被套床單,只有奶奶會幫忙洗,其他6個妯娌不洗就算了,還反過來罵奶奶賤,罵得很難聽。我問奶奶,她們罵你,你還幫洗嗎?奶奶對我說,這是家婆,當然要幫忙洗!
  • 大奶奶的葬禮(六)
    下午一點整,大奶奶的棺材要啟動了。只聽得同族的一位叔叔高聲喊道:「摔盆!起棺!」只聽院內「嘭!」地一聲響,一隻陶土燒制的黃盆,被摔碎了。請來的十六名「舉重」者一齊喊:「嘿!」用一方松木做的「四、五、六」棺材,被十六位大漢,用雙手,面對面從屋內抬到院外的棺架上。傾間,院外爆竹聲大作,院內像炸了鍋的一樣,男女哭聲一片。
  • 難道奶奶是被派來拯救我們全家的外星人——我的奶奶是超人(八)
    奶奶對我的影響基本上是全方位的,奶奶的言行耳濡目染地薰陶著我,奶奶的品格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奶奶不僅養育了我,還通過親自賜名直接塑形了我!準確地說,我的名字不是奶奶給起的,而是奶奶套搬給我的。按照我們家族起名的輩份,到我們這一代,男孩是「文」字輩,女孩是「雲」字輩。我出生後,父母還沒想好給我取什麼名字,倒是奶奶提議說,咱老家縣劇團有個唱戲的名角兒叫「周愛雲」,咱就叫「趙愛雲」吧,就這樣,奶奶一錘定音賦予了我一個即俗氣又沒文化的名字。
  • 我的奶奶(一)(修改後)
    圖片來自於網絡 我的奶奶已經去世好多年了,每每想起她老人家,心裡總是酸酸的,現在物質生活飛躍我可能是有些許「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慨吧! 從我記事起奶奶已經六十多歲,瘦瘦的,一米六左右的個頭,頭髮已經花白,額頭上也已經爬滿皺紋,向後梳的整整齊齊的髮髻挽到腦後。奶奶一直沒有駝背,很精神的樣子,即使操勞、貧窮和命運坎坷的這麼多年,也沒能壓垮她分毫!
  • 85歲的奶奶開啟了暴走模式
    我奶奶85歲的時候,開啟了暴走模式,她拄著拐棍,從村西頭的三叔家,走到村東頭的我家,一天十幾個來回,村民們和她打趣,他們越說越開心,奶奶越來委屈,有時會哭的像個孩子。我和奶奶並不親近,我生下來時他們分了家,我就隨著我父母長在了新家,我姐在老家養了幾年,奶奶格外疼愛姐姐,對我是客氣的愛,她會稱讚我聰敏好學,善解人意,她卻會罵我姐沒有良心、不常看她
  • 村人村事之霍奶奶
    村人村事之霍奶奶與我家隔著一畝田的河堤邊,就是霍奶奶的家。霍奶奶不姓霍,這是她夫家地姓氏,她的娘家也是我們隊上的,姓成,家裡人丁興旺,在本隊算得上一方大族。霍老奶奶今年應該八十有三了。在我家周圍屬於高壽老人,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滿頭的銀髮,看到我們時總是一臉溫柔且和善的笑。
  • 我的奶奶(三)
    我媽和爸爸結婚時,帶了幾塊袁大頭,她像寶貝一樣用紅紙包著。我問,為什麼用紅紙包?奶奶說,不包好會跑的。她以前也有,沒有用紅紙包好,災荒的年頭跑掉了。1958年,奶奶生了爸爸。可能收成不太好,家裡漸漸揭不開鍋了。到底是怎麼樣艱難,我也不知道,樹皮,野菜,都吃光了,爸爸快餓死了,奶奶拿三個袁大頭換了三塊要勁餅。就這三塊餅,吃了幾天。
  • 大奶奶的葬禮(四)
    那年爺爺八十六周歲,虛齡八十七。那時我還在南京河海大學校園裡。但是中秋節這一天,我還是準時從南京趕到鄉村老家,把江蘇的雙溝大麯、洋河大麯、夫子廟月餅、紫園點心及南京牌香菸帶回給爺爺。我又轉乘號稱「嘣嘣嘣」的柴油小三輪車來到高塘大橋下車,在路邊供銷社商店買一塊白色塑料薄膜披在身上,冒雨奔往老家大劉莊。老遠就看見我村南的一塊地裡,有一大群戴白布孝帽的人們。那正是我家的祖墳所在地,也是六零年我奶奶餓死掩埋的墳地。據說,那年,奶奶把省下的食物都給我吃,自己餓死了。我知道我父親的電報欺騙了我,那肯定是我爺爺去世了。
  • 出身大戶人家的母親卻沒有做小姐的命——我的奶奶是超人(五)
    我媽因為出身富農,所以在家裡頭的威望就不如奶奶。我媽娘家在輝縣小屯村,解放前她家在當地算是比較有名的一個大戶人家,人稱「楊大戶」。我媽的爺爺即老太爺是一家之主,據我媽說,她小時候曾在老太爺屋裡見到牆上掛過一個清代的頂戴花翎帽,估計祖上有人在清朝做過官。農民種地,拼的是壯勞力。老太爺有六個兒子,就是勤勞致富的資本。楊家有著一座六進大院,差不多佔據了整個村子的三分之一。
  • 我的爺爺奶奶!(2)
    爺爺和奶奶結婚也是奶奶的爸爸和她親姑姑湊合的,(就是我外太公和新的太奶奶,新的太奶奶是外太公的親妹妹,)因為那個艱苦的年代生存都非常困難,外太公和外太婆生了很多小孩,但是只有奶奶生存了下來,在那個年代又是在農村,家裡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是很抬不起頭的,不過我外太公也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人,所以明面上也沒人敢說我外太公什麼話,(這是我聽姑姑他們對外太公的評價,我雖然見過外太公,但是那時候年級很小
  • 大奶奶的葬禮(一)
    第十八節、大奶奶的葬禮(一)「撞釘開始了!」族裡一位當主持的叔叔高聲的吆喝道:「願意再看老人一面的,趕快看吧,趕快進院子裡看吧!最後一次了!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院外成群頂著白孝布的婦女們紛紛進入院內,排隊等待再一次瞻仰我大奶奶的遺容。我和從市裡回來的姑夫沒有進去,反正我是不想進去的。
  • 奶奶把娘倆趕出門,「女兒,去照顧下奶奶,好麼?」「叔,請讓奶奶現任兒媳去照顧」
    母親跟父親當年都是城郊的同一個村的,聽說兩人倒是自由戀愛,最後奉子成婚的。那個年代雖說離現在也就二十多年而已,中國的經濟發展得也相當不錯了,可我父親跟母親所處的地方,經濟當年很落後,仿佛時光停滯了一般,還跟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農村一般,物質匱乏、經濟落後。
  • 我的大腳奶奶(六)
    上期講過大腳奶奶拉扯六個兒女成家立業的故事,只寫到父親成家立業。今天寫一下叔叔成家立業的趣事,叔叔和爸爸一樣英俊瀟灑,雖然家裡因為祖爺爺地主身份吃過不少苦,但爸爸和叔叔也特別英俊勤勞肯吃苦。到了叔叔成家了,我已經六歲了,依稀有點記憶,我坐在車裡隨叔叔去娶親,路途很遠,到了嬸嬸家把嬸嬸接回家已經下午了,嬸嬸進門後一個人坐在新房裡,我怯生生的觀察著新嬸嬸。
  • 我奶奶的後半生
    爸媽在診所上班也就顧不上管我,也或許是他們對感冒發燒已經司空見慣了,就讓奶奶「帶」著我。但是那時候我就是個孩子,不管自己有多難受,總是和童年的小夥伴玩到精疲力盡,樂此不疲,孩童的無憂無慮,天真爛漫,很簡單。言歸正傳,其實奶奶所謂的「帶」著我,就是只要我丟不了,怎麼玩都行。為啥?因為她沒空管我,第一,我奶奶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她能傳道授業解惑也嗎?
  • 大蟒蛇進村偷雞,被三叔砍了一斧,不久奶奶患癌去世
    民間故事|蟒蛇之咒我是雲南文山州人,這地方一到夏天,蛇就眾多,經常有蟒蛇出沒。蟒蛇躲在山裡,偶爾不太大的到了村中,村民們先是驅趕,若是趕不走的,就只能打殺了,但若打殺不死的,聽說反而會受其害。我奶奶在我幾歲時就去世了。聽說奶奶之死,就與一條大蟒有關。
  • 四奶奶那亂糟糟的前半生(一)
    四奶疑惑的看著四爺,四爺的臉紅了,見瞞不住了,只得實話實說,這是我的兩個侄子,大哥大嫂沒的早,二哥三哥都已結婚另過,他倆就一直和我過呢!這兩個男孩子,就是我的兩個親叔叔,二叔和三叔,當時他倆一個十五六歲,一個十二三歲。我爺爺那輩一共老哥四個,爺爺是老大。
  • 大奶奶的葬禮(二)
    大奶奶娘家的家族是一個大戶,全村一千多戶人家,參加婚禮的無一戶漏下,全部派代表前來參加弔孝。拿紙的,扛紙馬的,拿錢的,送輓聯的,送花圈的,一群接一群的來到大奶奶家門前。大奶奶家門前是放不下那多的紙馬輓聯的。因此,族裡叔叔們又在村外開闢一大塊空地,在村外早早的迎接前來弔唁的鄉鄰及大奶奶娘家的親人們。
  • 永遠想念我的奶奶(二)
    奶奶本來就是個勤快人,做事又特別有計劃,有章法。除了把我們兄妹幾個帶大,還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活,只要有點空還經常下地幫父母幹點地裡的活。所以,即使我母親是個慢性子,幹活也比較慢,但是我奶奶在我們家的農活從來沒有落後過。可以說,奶奶就是我們家的定海神針,有奶奶在遇到事情不慌也不亂,奶奶都會計劃的很好。在我的印象中我母親年輕時候比鄰居家的嬸嬸們要少操好多心,一切都有奶奶在前面給擋著。
  • 我家奶奶是童養媳!
    我想通過文章的形式把我知道的一些人和事記錄起來!因為我擔心哪一天老了,老年痴呆會把所有的事情都忘掉。 是的,我的奶奶是一個童養媳,生活在湖南農村的一個小村落。奶奶是作為家裡的長女,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在奶奶幾歲的時候,她的爸爸就過世了。第二年,奶奶的媽媽就準備改嫁,當然沒有帶走一個小孩。其他的叔叔伯伯只願意撫養兩個兒子,畢竟那個時候家裡條件都不怎麼好。
  • 我苦命的二姨奶奶
    我奶奶姊妹九個,奶奶有五個姐姐和三個哥哥,她是最小的一個今年也七十多歲了。姐妹和兄弟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好,甚至在我看來都有些冷漠。二姨奶奶在她們兄弟姐妹當中應該是最可憐的一個。每當奶奶說起她的二姐,都會忍不住掉淚,說二姨奶奶一輩子命苦。聽我奶奶說,我二姨奶奶兩次嫁人,第一次是嫁了一個地主家的兒子,沒多久那人被別人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