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大戶人家的母親卻沒有做小姐的命——我的奶奶是超人(五)

2020-08-22 紫希閒筆

那個年代,出身的好壞,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前途,還決定一個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我媽因為出身富農,所以在家裡頭的威望就不如奶奶。

我媽娘家在輝縣小屯村,解放前她家在當地算是比較有名的一個大戶人家,人稱「楊大戶」。我媽的爺爺即老太爺是一家之主,據我媽說,她小時候曾在老太爺屋裡見到牆上掛過一個清代的頂戴花翎帽,估計祖上有人在清朝做過官。

農民種地,拼的是壯勞力。老太爺有六個兒子,就是勤勞致富的資本。楊家有著一座六進大院,差不多佔據了整個村子的三分之一。家裡除了農田外,還開辦有作坊和學堂,可見家境殷實。據媽媽回憶,老太爺每天很早就起床,拿個拐棍立在大門口,喊所有人起來幹活,男的下地,女的進作坊,誰要慢一點,老太爺就用拐棍敲誰。

在這個大家族裡,老太爺相當於族長,有著絕對的權威,說一不二。家族裡所有人都怕他,成年人是能躲就躲,小孩子們見到他更是跟老鼠見到貓似的。老太爺還挺能活,他的老婆都死了好幾茬了,他也續了好幾房弦。

老太爺特別地重男輕女,他們家只有男孩兒能進學堂,女孩兒是決不允許念書的。媽媽說,她經常與同伴扒在學堂窗外偷聽,有的男孩兒笨的很,她們在窗外都聽會了,裡面的人還背不下來,這時候她們常常在窗外取笑裡面的人。一旦被老太爺發現,就會拿拐棍追打,她們也就一鬨而散,撒丫子跑人。

我媽的父親是弟兄六個中的老大,是個老實本分的莊稼人,剛到壯年就因病去逝了。我媽雖然在她家是老小,由於重男輕女的習俗,她在家裡並不招待見,反而是她的大哥即我的舅舅最受寵,因為姊妹五個只有舅舅一個男孩,從小進學堂讀書,是媽媽這個小家裡唯一的文化人。

我媽的三叔則是家族裡的風雲人物。他是個風水先生,經常出去給人家看風水,屬於見過世面能掙錢的主,深受老太爺器重。在家族裡他相當於外事部長,所有涉外大事全靠他出面搞定。一次老太爺出去看戲,遭人綁架,就是他找人給贖回來的。還有一次土匪火併,有一幫人佔據了楊家的一個院子,也是他出面,成功遊說八路軍來幫忙,並且還說服附近的日本人按兵不動,經過一夜激戰,全殲了那幫土匪。

正是因為我媽的三叔是個能人,所以在家裡的地位也不一般。他能掙錢也能花錢,是個大菸鬼。弟兄幾個中只有他娶了三房太太,據說其中一個會唱戲,還有一個遠從天津娶回來的。這三個老婆經常爭風吃醋,鬧的院裡雞犬不寧,坊間還時常有叔嫂偷情之類的傷風敗俗傳聞。每次聽到我媽講起這些,我就感慨地說,你們家整個一個楊家版的《家春秋》啊!

土改時期,媽媽的叔叔及本家兄弟有的被抓挨鬥,有的逃離了當地。老太爺在解放前一年已離世,算是躲過一劫。後來經政府評估,楊家雖然富裕,但沒有盤剝和欺榨過外人,最終被定為富農成分。

2010年我媽80多歲時,我弟弟曾開車帶我媽回了一趟她的故鄉。小屯村早已物換星移,面目全非。為了找到楊家的後人,他們向人打聽楊家故人名字,沒有人知道,但一提到「楊大戶」,卻幾乎無人不曉,可見楊家在當地的知名度。

找到楊家後人,還獲悉了楊家後續的一件軼事。原來,我媽的五叔在解放前夕跟隨國民黨軍隊去了臺灣,直到1987年後臺灣當局允許老兵回大陸探親,她五叔回來過幾趟,給楊家作古之人都立了石碑,他還留下一筆錢,希望恢復「楊家大院」,可惜當地的楊家後人裡沒有有能力有擔當的主事人,我媽她五叔後來在臺灣也去世了,「復原楊家大院」的夢想就成了泡影!

我弟弟和我媽在小屯村,找到了楊家大院的遺址,看到的是殘垣斷壁,想當年氣勢恢宏的楊家大院如今只剩下一段牆角。楊家後人還給我弟他們看了我媽她五叔留下的一張老太爺的「標準照」和一張楊家解放前的合影照。那張合影是在房門前拍的,照片早已發黃,人臉也模糊不清,共有17個人,幾乎全是男眷和孩子,唯一一個女眷是最後一個站在門框中懷裡抱著一隻狗的年輕女人,據說是老太爺的續弦,估計拍照時她突然站到門檻上被無意間拍進去的。楊家重男輕女的傳統從這個合影中便可見一斑!

我爸的父親即我的爺爺,過去做個小買賣,經常挑著糧食去賣給楊家大院,一來二去熟絡後,就把楊家老大家的小閨女說給了他兒子,所以兩家早早定好了娃娃親。

我爸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到焦作市找了一份教學的工作,好幾年都是他一個人住在焦作,而我媽、姐姐、奶奶仍呆在輝縣老家。奶奶考慮到這麼長久下去不是個事,就鼓動我媽帶著我姐到焦作去找我爸。正是奶奶的遠見卓識,才有了後來全家從輝縣移居焦作,由農村人變成城裡人的家史。

相關焦點

  • 故事:大戶人家選兒媳(民間故事)
    早些年,閬中城裡的大戶人家特別看重挑選長媳過了一會,張家丫鬟捧了錦盒出來,笑吟吟地回答:「我家小姐誇夫人手巧,三個娃娃個個都縫得好。」馬夫人聽了,示意自家丫鬟接過錦盒,然後站起來對張家父母說:「小姐不愧是官宦人家的女兒,知書識禮,可惜不適合做馬家的媳婦。叨擾了,告辭。」
  • 故事:大戶人家的婆婆
    ,王賀是家裡的獨子,家裡是做生意的,過得還算可以,父親在前兩年過世了,只留下了母親和王賀相依為命,還好王賀已經長大,可以幫忙打理家裡的生意了。王賀的母親是個嫌貧愛富的人,給自己的定位是大戶人家,平時就自我感覺良好,對這個兒子是格外的寵愛,王賀老大不小了,前來提親的不少,不過王賀是一個沒看上,因為王賀心裡已經有心上人了,他不敢說出來是因為他知道母親的為人,知道母親不會同意的。
  • 甄嬛傳:瑛貴人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浣碧送她進宮,是為了對付甄嬛
    甄嬛對浣碧講起此事,說後宮嬪妃不多,皇上的心思總在玉嬈身上不是什麼好事,浣碧胸有成竹地對甄嬛說:「長姐若是放心,不如就將此事交由我來辦吧。」浣碧名義上是甄府的二小姐,但她的身份和甄嬛玉嬈兩位正統小姐比起來,根本上不了臺面。甄嬛對浣碧還算照顧,玉嬈都沒怎麼把浣碧放在眼裡過,玉嬈只認自己的長姐,浣碧是被排除在外的。如今浣碧終於有了為家族排憂解難的機會,自是不會放過。
  • 《知否》:大戶人家的淑蘭,為何會嫁給窮酸的孫秀才
    這位孫秀才處世蠻橫無理,行事粗鄙不堪,既沒有好的家世也沒有錢財,儘管12歲就中了秀才,可如今三十歲依舊還是秀才。既然如此,那麼出生在大戶人家的淑蘭為何就會嫁給這樣的人呢?可是聯姻的話,那些高門大戶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希望了,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寒門士子身上。顧廷燁的母親白氏,家裡非常的有錢。更是用自己的嫁妝拯救了顧家,可在顧家依舊不受待見,依然被顧家的人瞧不起。可見當時淑蘭的選擇餘地並不多,只能是找一些潛力股了。淑蘭的媽讓嫁的古代嫁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即使美女如雲,她也是仙女下凡,可憐小姐身奴才命
    蓉大奶奶,賈蓉之妻,也是賈寶玉「夢中情人」,警幻仙子的妹妹,秦可卿。像秦可卿單單這「像」字就能想像到香菱的美貌。英蓮三歲,因元宵佳節外出看社火花燈,家奴霍起(禍起)內急,看護不當,被人販子拐走,未能尋回。
  • 奶奶的「村罵」遠近聞名——我的奶奶是超人(六)
    我小時候曾經跟我奶奶去老家住過一陣子,回焦作後,去隔壁同學家串門,言語中不自覺地帶出了這個口頭禪,被同學媽媽說了一頓,「你這個小閨女,怎麼回了一趟老家,學的跟你奶奶似的,張嘴閉嘴尻娘不離口」。我們天天聽奶奶這麼說話,早已習以為常。也有人勸我奶奶改改,說這樣不文明。她也試過,心平氣和地說話時好點,但一旦不高興,這種口頭禪就脫口而出。
  • 難道奶奶是被派來拯救我們全家的外星人——我的奶奶是超人(八)
    母親說我出麻疹後曾留下過腿瘸的後遺症,不過我福大命大造化大,後遺症不知道什麼時候消失了。在我的印象中,奶奶就是我的「赤腳醫生」,治病大仙,我小時候有個頭疼腦熱的,從來沒上過醫院,都是奶奶給治好的。記得兒時大院裡每個周末都會放露天電影,天不黑我們一群小孩子們就會搬著小板凳去佔座,好幾次電影沒看完我就感覺頭暈噁心,只好早早回家找奶奶治療,後來才發現我是不能離屏幕太近了。
  • 老中醫奶奶的故事 01 出身望族獨愛中醫
    退休大醫院返聘奶奶在好幾所大醫院工作過,也當過領導,退休後還被返聘。因為奶奶的醫術高,也有很多她原來沒有工作過的醫院,聘請奶奶。據奶奶說,最高記錄時,她同時在五家醫院應診,每家醫院各應診半天,從五十歲退休一直到七十五歲,一直是這樣。
  • 馬丁·伊登的「超人」意志
    馬丁出身於社會底層的平民階層,但是他對於勞苦大眾的態度是既同情又鄙視的;他為了追求伊琳娜嚮往著上流社會,但當他真正躋身進去的時候卻又見識了上流社會的虛偽。尼採的思想吸收了黑格爾、叔本華等人的意志論,他提出了權力意志(又稱強力意志)這個觀點。由於翻譯的問題,權力意志很容易被理解成庸俗的權力,像是成為政治當權者獲得的權力,因此這個詞記為&34;比較不會引起誤解。
  • 大話明清,從《紅樓夢》說起,看大戶人家日常吃的是什麼樣的飯呢
    紅樓夢中有關於吃飯的場景很多,其中有十幾處明確提到了菜名,甚至菜的做法,本人對這些菜品進行梳理、分析、畫出了江南大戶人家日常吃飯的輪廓。食材非常豐富,肉、蛋、蔬菜品類眾多,與現在沒多大差別,但野味是不少。
  • 我的大腳奶奶(五)
    大腳奶奶的真人版更新到第五部了,今天來回憶祖母拉扯六個兒女成家立業的真實故事。在那個年代,吃飯吃不飽,缺衣少食,父親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因為爺爺是地主後代,成分不好,家裡窮,兄弟姊妹眾多,很多人家不願把女兒嫁過來受苦。
  • 大奶奶的葬禮(二)
    大奶奶娘家的家族是一個大戶,全村一千多戶人家,參加婚禮的無一戶漏下,全部派代表前來參加弔孝。拿紙的,扛紙馬的,拿錢的,送輓聯的,送花圈的,一群接一群的來到大奶奶家門前。大奶奶家門前是放不下那多的紙馬輓聯的。因此,族裡叔叔們又在村外開闢一大塊空地,在村外早早的迎接前來弔唁的鄉鄰及大奶奶娘家的親人們。
  • 我的傳奇家世(第十二章)
    祖父對女孩子要求能斷文識字就行,所以只要在家讀完私塾(高小程度)就要張羅訂婚出嫁的事了。在二姑媽十八歲時,祖父就把二姑媽許配給了離上街頭四五裡路遠的大地主家的薛家大少爺,並計劃2O歲時一定要完婚,二姑媽一直抗婚,婚期也不斷地推遲,就在她二十二歲的一個夏天,收到一封意外的信,並且是郵給小姑媽(才七歲)的,信卻是寫給二姑媽的。
  • 回憶之:記憶中的「老太」(一)
    「老太」是我們當地對奶奶的婆婆的稱呼,也就是太奶奶了。生於民國末年的她只穿「斜大襟」的盤扣衣服,那個年代的「裹小腳」以至於我看她走路都是顫顫巍巍,也是年紀大了需要手杖次啊能走的穩。老太的真名叫什麼,我不知道,我媽媽也不知道,那個年代的女子嫁進家中,只知道姓氏和小名,只知道我老太叫:藍氏,小名叫什麼,我那時候太小,也不知道,聽媽媽說,老太生於民國末年,安徽人氏,她 是「大戶人家」的小姐,至於這個「戶」有多大,媽媽說,當時單單伺候我老太生活起居的丫鬟都有3 個,至於我老太為什麼嫁給了我太爺爺,我太爺爺為什麼從安徽搬家到河南。這些我媽媽也不清楚,我就更不得而知了。
  • 《童養媳》之卷十六:奶奶的心事(中) (原創作品)
    《童養媳》___萍常心卷十六:奶奶的心事(中)水榭風廊,茶香荷氣。林家大院圍廊盡頭是一處荷花池,此時已是六月,池內荷花正是盛開之際,卻也有的紅衣半卸,露出蓮房來了,南風吹過,一陣陣荷香沁人心脾。這荷池邊上還有一方打磨精巧的青石板臺面,底下是四隻同樣精美的石鼓凳,這是林家祖上專為賞荷配置下的,年數久遠。
  • 故事:庶女嫁大戶人家為妻惹人羨慕,可成親沒幾年她毅然和離
    眼見著七夕要到了,她接了好幾戶人家的生意,幫著做些點心瓜果。幾戶人家裡,尤其以緞子街的董家綢緞莊最為闊氣,出了大價錢央著窈娘做了牡丹模樣的花瓜,還有種生。牡丹象徵著富貴,祈望著綢緞莊有個好生意。「小姐啊,你可別想不開啊,不為你自己想想,也得為老爺夫人想想啊,你好歹喚夫人一聲母親,若是你有什麼差錯,人家可是要怪她教女不當的,這讓她在城裡的夫人跟前如何立足。「況且,若是樂姨娘泉下有知,知道你這樣作賤自己,也怕是要傷心的。」
  • 四十四年前(16)
    母親的唐突,令我十分難堪!我想推開方建容,可方建容旁若無人繼續抱著我。「你們坐下吧,」我以為母親會發怒,可她卻是很平靜地說,「孩子,」母親是對著方建容說的,「我很喜歡你,你和我兒子在一起,我很高興,這麼長時間了,你們之間也互相了解了,我很願意你們相愛!我家能娶上你這樣的媳婦,那是燒高香了。我支持你們永遠在一起!」
  • 我的奶奶叫素雲
    這樣人家的女子理當尋個好人家,一生順遂。嫁過來之後,這位大家小姐過起了少奶奶的生活,老太爺也是個多情之人,自然是疼愛有加,但那時候的男子娶上幾房姨太太實屬正常。正房再偏愛,但沒有兒子都是一件沒法站住腳的事兒,少奶奶的生活衣食無憂,但兩個女兒讓她在家中的地位漸漸被取代。
  • 大奶奶的葬禮(一)
    第十八節、大奶奶的葬禮(一)「撞釘開始了!」族裡一位當主持的叔叔高聲的吆喝道:「願意再看老人一面的,趕快看吧,趕快進院子裡看吧!最後一次了!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院外成群頂著白孝布的婦女們紛紛進入院內,排隊等待再一次瞻仰我大奶奶的遺容。我和從市裡回來的姑夫沒有進去,反正我是不想進去的。
  • 高五幸:母親的心(小小說)原創
    高五幸:母親的心(小小說)原創高五幸:母親的心(小小說)原創牛牛25歲,沾了風傳村子要拆遷的光,娶了個花不楞登的外縣小媳婦。乾柴遇見火,自然會夜夜笙歌。老漢調皮的笑了,「你別說,婚姻本是前世修,想不到咱牛牛還有這命?!……。」日子就是這樣一天天的過,過了半年六個月,牛牛媳婦的肚子卻沒見一點動靜。牛牛媽用抹布擦拭著茶几,向看電視的老頭「嘟嘟嘟」,開起了「拖拉機」,「你娃後晌從茅房出來,一手扶著牆,一手扠著腰,看樣子虛脫了,這事你要管一管」!「說個輕巧,揀個燈草,倆娃睡覺的事大人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