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反正我們相信一個可以整篇地背《長恨歌》的人。」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思琪回想自己誤信李國華時說。
已婚補習班名師李國華,就像是民國時期的渣男胡蘭成,利用職務之便,以及文學的遮羞布,誘姦13歲的少女房思琪,長達5年之久。
在此之前,他已是狩獵女學生經驗老到的老狐狸了。
他的一次次得逞,不被揭穿,並不是僥倖。
補習班下課,班主任蔡良趁曉奇一個人在櫃檯前等學費收據的時候,把她叫到一旁,跟她說:「李國華老師要幫你重點補課,老師說看你的考卷覺得你是你們學校裡資質最好的。」
蔡良又壓扁了聲音說:「但是你不要告訴別人,別的學生聽了會覺得不公平,嗯?」
然後,蔡良去學校接曉奇下課,直駛進李國華的臺北秘密小公寓裡。
高三時,郭曉奇在補習班通過班主任蔡奇認識李國華,被誘姦又被拋棄後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被學校開除。
而郭曉奇的父母,卻認為自己的女兒做了丟臉的、破壞老師家庭的事,而不停地向李國華妻子道歉。
曉奇在認清李國華真相後,在網頁論壇上揭發了李國華的誘姦行徑,但是網友的回覆卻讓她絕望:
「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錢?」
「可憐的師母!」
「第三者去死!」
整個事件,孩子的父母、班主任都在推波助瀾,將曉奇推向一波又一波痛苦的深淵,甚至班主任蔡良竟然做了最直接的拉皮條客!
李國華在思考,數了幾個女生,他發現姦污一個崇拜你的小女生是讓她離不開他最快的途徑。
房思琪,柔弱隱忍、熱愛文學,對知識與文學充滿無限渴望,對指引她的老師充滿崇拜與不設防,而所有的這些單純與善良,都成了導致李國華惡劣行徑的助推劑。
最終讓李國華決心走這一步的是房思琪的自尊心。一個如此精緻的小孩是不會說出去的,因為這太髒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傷人傷己的針,但是在這裡,自尊心會縫起她的嘴。
可以說,李國華深諳社會這一套道德準則。
他知道「他不能碰有錢人家的小孩,因為麻煩」,明白「自尊心會縫起一個優秀的小孩子的嘴」,知道怎樣用「愛」「美」「文學」「藝術」來麻痺、催眠一個13歲少女的內心世界。
「你喜歡老師,老師也喜歡你,我們沒有做不對的事情。
這是兩個互相喜歡的人能做的最極致的事情,你不可以生我的氣,你不知道我花了多大的勇氣才走到這一步。
你可以責備我做太過,但你能責備我的愛嗎?你能責備自己的美嗎?」
房思琪放學了總是被接回李國華的公寓,桌上總是擺了一排飲料,老師會露出異常憨厚的表情,說:「不知道你喜歡什麼,只好全買了。」
她說:「我喝什麼都可以,買那麼多好浪費。」他說:「沒關係,你挑你喜歡的,剩下的我喝。」
思琪覺得自己跳進去的這個語境柔軟得很怪異,太像夫妻了。
作家張悅然一針見血:
這部小說所展示的深刻悲劇在於,文學可以化作咒語,使人催眠,在漫長的反抗中,女孩漸漸開始享受受害者的角色,著迷於這場自己向惡魔的獻祭。
思琪一次次地說服自己:
若與自己不愛的人做愛是汙穢的,而既然老師愛的是自己,那麼和愛的人做什麼事都是可以的。
其實思琪在伊紋的關心之下,對自己遭受的罪惡,也曾抱有一線希望。
伊紋隱約感覺到思琪在掩蓋某種慘傷,某種大到她自己了一眼望之不盡的爛瘡。
可是問也問不出來,一問她她就講雨,只有那天思琪說了一句「今天雨大到「像有個天神在用盆地舀水洗身子」,伊紋才感覺思琪對這個夢幻中的創傷已經認命了。
她也曾暗示母親:
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
誰?
不認識。
媽媽說: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
之後她選擇沉默,選擇忍受。她被這醜陋而奇怪的關系所囚禁,無法移動、無法出聲,就像被夢魘住了一般。
除了死或瘋,她別無出路。
關於誘姦的話題,英國作家哈代的小說《德伯家的苔絲》中也有體現。
女主苔絲生於一個貧苦小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個富老太婆家去攀親戚,結果她被少爺亞歷克誘姦。
後來,她與牧師的兒子克萊爾戀愛並訂婚,在新婚之夜她將自己的被誘姦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卻沒能得到原諒,兩人分手。
幾年後,苔絲再次與亞歷克相遇,亞歷克百般糾纏她,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與仇人同居。
不久克萊爾從國外回來,向妻子表示悔恨並道歉,此情此景,苔絲痛苦萬分,她覺得是亞歷克使她又一次失去了克萊爾,憤怒地將他殺死,最後她被捕並被處以絞刑。
純潔、善良的苔絲生活在當時的男權制社會下,處於依附和從屬的地位,她無法擺脫那些傳統道德對自己的束縛,註定要受壓迫和控制,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
苔絲與思琪這樣的女性個體,面對此類事件的無力、絕望、痛楚竟有著異常相似的命運悲劇。
她們最終仍然沒能擺脫掉這張強大而無形的控制網,走向毀滅。
想起在20幾年前,我上小學三年級的一個下午,我去學校小賣部買東西,卻隱約聽到輕微的衣服撕扯聲與女孩的嚶嚶哭泣聲。
我扒著窗戶一看,發現原來是一個男老師在脫一個女同學的褲子,女孩用手捂住褲帶,卻被老師的手一次次掰開,因為當時年紀小,我嚇得魂飛魄散,飛奔回家,卻一個字也沒有對家長說。
時隔多年,想起這件事,我仍然因沒有及時去幫助那個女孩而自責。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個禽獸老師性侵11歲小女孩的故事。
文後有大量留言,一部分留言把我看哭了。很多人都想起了自己一輩子不願提起的往事。原來,我們身邊,這樣的受害者還有很多……
正如編劇史航所說:
走過危機四伏的成長,我們每個人都是青春的倖存者。
在這樣的悲劇故事之中,「性教育」是嚴重缺失的,而大部分的父母,在性教育這節課上,不但曠了課,還自以為是沒有開學。
以及,整個社會對女性的誤解、對道德的審判、對受害者的言語傷害及惡意,都是導致女孩面向深淵縱向一躍的背後推手。
而那些誘姦者,就像是溫水煮青蛙一般,把善良、柔弱的女孩進行精神麻痺、神經抽離。
讓她們受了傷害還要依賴上傷害者,讓她們掙扎、失眠、行走在畸形感情的刀尖上,失去童年、失去天真爛漫,直到失去一切。
「並不是你的錯,痛苦卻要你餘生承擔。」
希望每個女孩都不必承擔本不屬於自己的錯誤,能夠正常上大學,念研究所,談戀愛、結婚、生小孩,或者會被退學、也許會離婚,也許會死胎,但是,無論怎樣,這都是屬於自己心甘情願的人生,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