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巧遇
轉眼間,暑假到了。肖冰教授交給王長清一個任務,委派他去灌河縣最貧窮的地方,柴米河北岸的柴北鄉搞一次農業調研活動。王長清坐上回灌河縣城的長途汽車,汽車搖搖晃晃地行駛在曲曲彎彎的洪澤湖大堤上,透過車窗,看著洪澤湖浩淼的湖水,王長清心情激蕩,一陣甜蜜而溫馨的滋味爬上了心頭,王長清開心地笑了,仿佛家鄉的親人,端著一碗清甜的柴米河水向他走來,愛人周玲那雙漂亮的大眼睛,也在遠方的家鄉河岸,正在翹首盼望著他的到來。
到了灌河縣城汽車站,王長又坐上到柴北鄉的公共汽車,走上汽車,這時車內已經坐了不少人,車廂內十分嘈雜,吵得人頭都大了。坐在靠前排位置的一個農村婦女帶著兩個小孩佔了兩個位置,一個大點的穿著鞋子在座位上又蹦又跳,爬上爬下,那農村婦女也不怎麼管,小一點的那個還抱在懷裡睡著,一看就是超生的。
這時大一點的那個又吵著要買冰棍,那農村婦女伸手就一巴掌,「吃,吃,你就知道吃!」,那小孩就嚎啕大哭起來,把小的那個也吵醒了,也跟著哭,車廂裡更加嘈雜了。農村婦女一邊大聲斥罵著那大兒子,一邊毫不在意地撩起衣襟,露出有些下垂的白花花的奶子,大捏捏地將奶頭塞進小兒子的嘴裡,堵住他的嘴。
車內空餘的位置已經不多了,只剩下最後兩排還有兩個空位,上面坐的是個胖子,這位仁兄正把一隻肥胖的腿架在旁邊的空位上在那裡扣臭腳丫,不時地把扣臭腳丫子的手放到鼻端聞一下,一副十分享受的樣子,王長清看得直皺眉頭,更不要說去和他拼座位了。
王長清只好向最後一排的空位走去,坐在最後一排的是位長發白衣美女,正低頭在看書,女孩氣質十分出眾,皮膚很白且亮,散發出聖潔的光芒,就像一朵潔白無瑕的雪蓮花,讓人覺得多看她一眼都是一種褻瀆,或許正是因為她的美麗讓人自慚形愧,才沒人好意思:坐她邊上的位置吧。
王長清走了過去,美女一下子抬起頭,看見王長清驚訝地打著招呼,「王長清,放假了你也沒回家去啊?」
「呵,是劉芳宜啊,你是上哪兒的?&34;
「好啊,我舅舅就在鄉政府,我這次跟著你多長點見識。」
兩人談笑著,不經意間已到了鄉政府。一棟老舊的大院,三排青磚紅瓦房,圍牆上還刷著「農業學大寨」的舊標語痕印,院子門口的鐵門上鏽跡斑斑,搖搖欲墜,旁邊掛著鄉政府和鄉黨委的兩塊牌子,牌子上的白漆都掉了許多。走進院門,十幾棵法桐樹整齊地排列在破損的水泥路兩邊,夏日裡的法桐樹枝葉茂盛,濃蔭處涼風習習,在炎炎的烈日下,走在樹蔭涼處有一種愜意的舒適感。院子裡停著一輛破舊的老203吉普,空蕩的院子沒有人,只有幾條土狗在來回走著。
王長清望著眼前這個破破爛爛的院子,心都涼了半截,他深吸了一口氣,大步向院內走去。門口的門衛室裡有一個頭髮花白的老大爺正躺在竹椅上打盹,耳朵還有點背,王長清在門口喊了半天,他才茫然地睜開眼睛,擦了擦眼角的眼屎,哆哆嗦嗦地走過來,「小夥子,你找誰啊?」他抬眼看了看王長清遞過來的介紹信,指了指院內前排平房說:「西邊的第三間是王鄉長辦公室,今天他值班,有什麼事你去問他吧。」
按著老大爺的指點,王長清和劉芳宜來到了辦公室,剛到門口,見辦公室的門半掩著,裡面傳來女人咯咯的笑聲,王長清伸手在門上敲了敲,裡面的笑聲戛然而止,緊接著傳來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響,過了一會兒門開了,露出一張中年男人的臉,透過門縫還看到裡面有個三十多歲的少婦,滿臉紅暈,手裡拿著把扇子輕輕地搖著。
「你找誰?有什麼事?」中年男子開門就問。
「您是王鄉長吧?我是省農學院來調研的。」王長清把介紹信遞了過去。
中年男人戴著眼鏡,身材削瘦,皮膚白淨,穿著講究,舉手投足間也有一種儒雅的氣質,一看就是受過教育的人。「噢,來調研的,是省委農村政策研究室的。你們進來吧,坐下歇歇,我聯繫一下張書記。小李,給王同志他們倒杯茶。」
「王同志,還有這位妹子,我是鄉婦聯的李敏,你們請喝茶。」
王長清接過茶杯,抬眼打量著面前的李敏,三十多歲的人,皮膚白白的,瓜子臉,一頭烏黑髮亮的長髮,眼睛不大不小,身體略顯豐滿,但不失成熟女人的美麗嬌柔。「王同志,你們是省城來的,搞調查研究的嗎?」
「是的,我是受省農學院 肖 教授的委託,暑假來調研鄉裡的有關農業生產情況的。」
「哎喲喂,不是省政府來的,還是學生呢。」李敏驚訝地說。
「省裡來的領導在哪裡?王鄉長,快通知食堂的小趙,多做些特色菜。」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響起,有幾個人說著說走了進來。
領頭進門的是一位中等個頭身材略胖的中年人,他進門就握住了王長清的手,「歡迎省領導到柴北鄉調研!」
站在一邊的劉芳宜「咯咯咯」大笑起來,「舅舅,我們不是省領導,是省農學院的學生!"
「哎喲,是芳宜啊!你們是?……明明介紹信寫的是省農村政策研究所的嗎?」
「是這樣的,高書記,本來是肖主任要來的,他有一個重要會議要參加,所以委派我來了。」王長清連忙解釋道。
「噢,原來是這樣,那芳宜你怎麼和他一起來啦?」
「舅,我是來看姥姥的,我們是大學同學,順路碰巧一起來的。」
「嘿嘿!是巧事,也是好事啊!反正是省城來的,走,到食堂去,給你們接風!」
鄉裡的食堂很破,但屋內收拾得很乾淨,大圓桌上已擺滿豐盛的菜餚。王鄉長領著眾人圍著張書記坐下,王長清和劉芳宜在高書記的邊上,桌上的酒是柴米河大曲,鄉裡除了高書記王鄉長外,還有李敏和另外一個年輕小夥子作陪。喝著柴米河大曲,吃著家鄉的土菜,王長清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親切感。
高書記舉杯說:「今天是省農學院的小王受省府肖主任委派來我們鄉調研,大家聚一聚,算是簡單的接風。來,幹!」眾人舉起酒杯,一起幹了第一杯酒。
「俗話說,好事成雙,今天我外甥女也來到窮鄉僻壤了,再幹一杯,雙喜臨門!」王鄉長也不甘落後,也起來和王長清幹了兩杯酒。
王長清不愧為釀酒世家後代,他站起來,說:「初來乍到,請各位領導多關照,我也是柴米河邊上的人,我來這裡就是虛心向大家學習、請教的。請各位領導多多支持,傳授經驗,讓我更好地完成這次調研任務。來,我借你們的酒,敬領導們兩杯!」
大家一番客套後,就天南海北、天文地理地邊吃邊聊。「小王也是柴米河邊人,家是哪裡的?」王鄉長問道。
「河南沂陽縣魏王莊的。」
「呵,知道。我們是正宗的本家,來,幹一杯!」
王鄉長又指了指身邊的年輕人說:「這是小劉,劉光,黨委辦的秘書,高書記說你調研期間由小劉專門陪同,有什麼事儘管吩咐他,小劉,你陪小王多喝幾杯。」
另一邊,婦女主任李敏和劉芳宜也談得正歡,她倆不時地咯咯笑著。
散席後,劉芳宜跟著高書記回家去了,劉光在鄉政府後面的房子裡安排好王長清的住宿,並拿來各村有關情況的資料,「長清,你先看一下資料,需要下去的話我陪你去。」
「太感謝你了,劉秘書!柴米河這一帶的村子我比較熟悉,你給開個介紹信就可以了,你有事忙吧,需要的時候我一定會麻煩你的。」
【作者簡介】:吳其同,江蘇淮安人。上世紀九十年初的南京校園詩人,有作品發表在《文學縱橫》、《中華文學》、《雨花》、《深圳詩歌》、巜長江詩歌報》等刊物,出版詩合集《萬物生長》、《飛花集》、《心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