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留情》:若想生活美好,要麼改變態度,要麼改變自己

2020-08-27 文竹的斜槓之路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這是張愛玲的小說《留情》中的點睛之筆,它寫出了大多數人的婚姻狀況。


《留情》講的是半路夫妻米先生和郭鳳的一天。米先生的前妻生病了,他想去看看,郭鳳有些不高興,於是米先生就先陪她去舅母家串門,中間去看了大太太,然後又回來接郭鳳回家這樣一件事。



張愛玲的文字一向刻薄悲涼,可是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留情》結尾這一句:&34;倒讓人有一絲絲暖意,並由此產生一些對婚姻和生活的啟示。


沒有愛的婚姻,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差


他們的婚姻不是因為愛情而結合,郭鳳死了丈夫,米先生離了婚,一個想生活有依靠,一個想晚年享豔福,各有各的目的,所以他們就這樣在一起了。


但人總是願意拿現在擁有的和已經失去的做比較,一比較就感覺有些地方不太如意,米先生還想著他的前妻:&34;


郭鳳呢,嫌棄米先生又老又醜,她恨米先生同她坐一輛三輪車,說他整個地像個嬰孩,小鼻子小眼睛的,仿佛不大能決定他是不是應當要哭,而她的前夫縱有千般不是,至少在人前不使她羞於承認那是她丈夫。她在外人面前幾次三番提起自己的前夫,並不太在乎米先生的感受。


郭鳳同米先生雖然生活在一起有一些物質的優越感,但內心對這段婚姻卻還是有著不滿與羞恥。



然而,他們之間真的一點感情都沒有麼?也未見得,從很多細節處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米先生很在乎郭鳳的感受,比如一開始,米先生搭訕著走去拿外套,說:&34;,說話的時候還總是用一些禿頭的句子,證明他還是有點不好意思開口,然後在看出郭鳳的不高興後,他並沒有馬上去看自己的前妻,而是陪著郭鳳先去了楊家。後來又冒雨回去接郭鳳,也說明他還是把郭鳳放在心上的。


郭鳳呢,雖然嫌棄米先生老,不過還是很照顧他的,&34;後來,看到米先生回來接她,心裡一陣歡喜。要走的時候,郭鳳自己穿上大衣,把米先生的一條圍巾也給他送了出來,道:&34;就是這樣一個動作,她還要向他舅媽和表嫂暗示一下:她是為了錢才照應他。


女人就總是這樣口是心非,愛面子,其實她已經漸漸地和米先生有感情了,只是她自己還沒有察覺也不願承認罷了。他們這樣雖談不上是熱烈的愛情,但也總歸是有一種互相依靠的親情。


所以,他們的結合雖然沒有感情基礎,但也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差。


既然選擇了,就要欣然接受;不能改變現狀,就改變態度


他們的婚姻雖無愛,但也並不是隨便湊合的。米先生這一次並沒有冒冒失失衝到婚姻裡去,卻是預先打聽好,計劃好的。郭鳳想必也是進過一番考察才選擇的米先生。


那麼,既然已經選擇了這份感情,就要放下過去,如果一味地對過去留情,就沒法開始新的生活,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 只要好好經營婚姻,好好珍惜這個即將陪你走完下半生的人,才會獲得幸福。



婚姻中是這樣,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很多人就活在過去的陰影裡:總是把現在所擁有的事物和過去比較,經常把一些&34;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常常沉浸在對過去的惋惜和痛苦裡,對失去的東西過分懷念,而對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卻不知道珍惜,被自己的執念蒙蔽了雙眼。


美國詩人朗費羅告訴我們:&34;


過去的榮耀也好,傷悲也罷,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過多的沉湎、惋惜,只能徒增煩惱,過去那些悔恨的事永遠也想不完,越想越後悔、頹廢,缺少了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直接影響和耽誤了現在的生活。所以說,要做好當下的自己,不要在這個怪圈中徘徊,要輕裝前行,活在當下,只有活在當下,讓生命活在我們前進的腳步中,才能體驗和享受陽光燦爛的人生,才能更好地體會人生的意義。



你改變不了現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

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評價,那樣只會讓自己做事放不開手腳,猶豫不決,失去自我,失去個性。堅持自己所選擇的,相信自己所堅持的,才是屬於你自己的正確道路。別人怎麼看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做你自己,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豐子愷在 《不寵無驚過一生》中說過:&34;


不滿足於現狀,就只有讓自己變強大


如果郭鳳有更好的選擇她絕不會嫁給一個六十歲的老頭,但已有一次婚姻的她,守了十多年的寡,也只能靠這種方式來改變生活,在那個年代,很多女人也都是這樣,像郭鳳這種應該算是很好的了。


如果不想這樣委屈自己怎麼辦?那就只有讓自己變強大。女人只有經濟和感情都獨立,才不至於依附於男人。


馬伊琍曾說過:&34;,她為什麼可以這麼說,因為她有底氣,她有本事。女人必須學會獨立自強。



人只有自己足夠優秀,才會遇上優秀的人,才能配得上自己想要的東西。

曾經有人問郭晶晶:霍公子又帥又有才又多金,他追你,你心裡有沒有暗喜?她淡然回答:不會啊,他是豪門,我是冠軍。她之所以能有這樣霸氣的回答是因為自己確實有這個實力。

戰國時期的蘇秦開始遊歷秦國時不被重用,把所有錢花光後,灰頭土臉地回家了,可回到家後,他的妻子不抬眼看他,他的嫂子不給他做飯,父母更是不和他說話。蘇秦深受刺激,於是每天挑燈夜讀,足足苦讀了一年多,頭懸梁,錐刺股,終有所成。後來遊說六國,合縱成功,身掛六國相印。

有一次,蘇秦路過洛陽,回了一趟老家。這次,他的兄、弟、妻、嫂對他皆側目而不敢正視,畢恭畢敬的像狗一樣趴在地上接待。蘇秦見狀,笑著對他嫂子說:&34;他嫂子又怕又羞,跪在地上以頭叩地說:&34;

蘇秦聽了,不禁感嘆地說:&34;(同樣的一個人,貧賤時,父母都不認我這個兒子,富貴了,所有的親戚都畏懼害怕我)。


雖然,這個故事裡的家庭太過勢利,有些殘忍,可這也正說明了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別人踐踏。


當你的人生暫時不如意,止步不前時,不要氣餒,不斷努力,讓自己不斷躍升。

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要適應社會,適應變化,就要改變自己。只有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才有選擇權,否則只能被選擇!



人生在世,要想讓自己的生活美好,要麼活在當下,融入現在的環境,適應現在的生活;要麼投資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出色,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請記住:&34;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如果愛情變了樣,要麼改變,要麼忍受,要麼離開
    用她自己的話說,從未對皇上有過謀求算計;用舒妃的話說,宮裡人看皇帝的眼神都充滿了私心和欲望,唯獨皇后和她自己,看皇帝的眼神,是一樣的純淨,深宮之中,唯有她們倆愛得純粹,愛的辛苦。性格決定命運,如懿的悲劇也是源自於性格,她太愛皇帝,卻忽視了自己「皇后」的角色,她太看重少年時的情分,卻忽略了帝王無情的事實,她的剛直,執念,以及寧缺無濫的性格,最終決定了她選擇斷髮。
  • 《人間失格》——要麼成為自我,要麼粉身碎骨
    葉藏雖然生活富足,但是卻被家庭的冷漠、虛偽、拘謹籠罩著。一開始,他沒有想過對抗這種令人壓抑的環境,而是選擇了扮演小丑,來贏得大家的歡心。可是這到頭來扮小丑的戲份到底嘲弄了誰?周圍一切的美好都離他而去了,在這一刻,他終於崩潰了。一種墜入深淵的生活開始了: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 是誰改變了張愛玲的命運,讓這個才女的人生如此不堪?
    另外書中也對張愛玲的作品人物的現實人物進行了解讀,對小說在當時的社會所表達的情感進行了剖析,讀完這本書,對張愛玲的作品風格與創作背景有了大概的了解,這樣也更好地為讀張愛玲的其他作品做好準備。究竟是誰改變了張愛玲的一生,假如她沒有遇到這些人,她的人生會有何不同?
  • 老公說要麼離婚要麼忍氣吞聲,中年二胎媽媽應該何去何從呢?
    上了一天班的娜娜拖著疲憊不堪的步子,一進門就聽見老公又在摔摔打打,正換拖鞋,老公一下推倒娜娜面前的椅子吼道「要麼離婚要麼忍」。離,起碼娜娜心裡是這麼想的,但她不能也不敢說出口。原以為一場家庭戰爭即將開啟,卻只見娜娜目無表情的扶起椅子,不帶任何情緒的說「那麼大聲鄰居會聽見的。」老公王軍當然沒有搭理娜娜,繼續吼道「你的衣服要我跪著幫你撿多少次」。
  • 肖申克的救贖:要麼忙著生活,要麼忙著等死
    在肖申克監獄裡,各色人物聚集,日常生活都是按部就班,呆板、枯燥、簡直讓人窒息。影片以瑞德的口吻來講述,他是安迪獄中的好友。"這些牆很有趣,你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是電影中安迪的獄中好友瑞德的一段臺詞。瑞德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點是:人漸漸會被體制同化。安迪之所以能夠逃離,離不開他的信念和堅持。
  • 張愛玲《留情》:留情,是不著痕跡的無情
    這就是為什麼張愛玲的小說中的女主角都絞盡腦汁設法討男人的喜歡,讓自己一輩子不至於沒有依靠。挖掘婚姻中男女微妙的關係是張愛玲最擅長的手法。愛情中的虛假,婚姻中的利用,男女之間的功力和圈套,生命的脆弱和蒼涼,都在張愛玲生花妙筆下展現在讀者面前。
  • 「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肖申克的救贖》中生與死的抉擇
    《肖申克的救贖》中最經典的莫過於這句「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了。在這裡的「死」和「活」,並不能理解為單純死亡和存活。 而「活」:安迪從始至終都不認罪,自己永遠都是清白的,他開始密謀越獄,但這是個時間相當漫長與工作量十分巨大的計劃,在這17年裡,安迪也不忘為自己越獄後的生活作打算(通過幫監獄長做黑帳,虛擬一個人物以便以後能用這個虛擬人物的身份生活)。同時,安迪也積極為獄友謀福利,建圖書館,輔導獄友考證等等,在此期間,安迪活的不孤單,並且有價值。
  • 《小婦人》要麼嫁人,要麼就去死,女孩們的命運只能如此嗎?
    馬奇家的四個姑娘和自己的母親生活在這裡,因為父親常年徵戰沙場,母親便成了家中的頂梁柱。雖然生活貧苦,但是一家人都比較幸福。姐妹四人心地善良,性格上也各有千秋。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經商很少回家,諾大的城堡裡,只有他和幾位傭人生活在一起。在一次舞會上勞裡認識了喬,勞裡一下就被喬獨有的氣質給吸引了,因為別人對他都是畢恭畢敬的,唯有喬是人群中最灑脫的那一位。兩人相見恨晚,在舞會上盡情地舞蹈,後來喬還將勞裡帶回家認識自己的幾個姐妹,很快幾人便相識了。但是這並不是灰姑娘與王子的故事,與勞力的相識也沒有改變一家人的命運,他們依舊生活的貧苦。
  • 小說:「要麼做飯要麼滾!」妻子忍腹痛切菜,半小時後丈夫進急診
    「我身體不舒服……」「要麼做飯要麼滾!」霍西城說得漫不經心,語氣卻沒有絲毫的遲疑。他是認真的!如果自己不去給他的情、做飯,他真的會把自己趕出去!在他心裡,她這個正牌的妻子,遠不如一個情!這個認知,讓裴清歡心裡窒息般的難受,可她更清楚,就算再難受,她也不想離開霍西城。
  • 千山暮雪:慕詠飛的扭曲心理太可怕,對喜歡的人要麼得到要麼毀掉
    她是慕氏集團慕長河的千金,有容貌、有智慧,從小到大過著金枝玉葉的生活,她想要什麼都能擁有,唯獨沒有愛情。只是給予她自己認為對的,好的,從來不去管莫紹謙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慕詠飛不會為自己對莫紹謙造成的傷害而愧疚,更沒有反省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她不懂莫紹謙冷酷外表下的孤獨和脆弱,也看不到他十年艱辛和無奈背後的隱忍。 直到和莫紹謙籤下解除婚姻的協議,慕詠飛都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也沒有後悔自己做過的事,更加沒有後悔愛過莫紹謙。
  • 張愛玲《留情》:那些處處留情的人會擁有怎樣的一生?
    從那以後文章的人生一落千丈,不只是人氣、身價、好感度等這些外在條目,而是他自己本身開始萎靡下去。對比下以前和現在的照片,一個是「鮮衣怒馬一青年」,一個是「萎靡困頓一大叔」。似乎經歷了一場左右為難的愛情磨難後,他再也無法好好地面對生活了。
  • 心,要麼急飛,要麼滴血
    走到半路,另外那個乘客打電話給司機,聽聲音是個女的,說自己可能不能按時趕到乘車點,要求司機取消拼單,因為自己取消不了。司機回說自己也取消不了,只有乘客才能取消。結果那女的大聲說了一句:「你說什麼,我聽不清。」接著就把電話掛了。我一聽更急了,合著那女的還沒在乘車點兒等著。最後一句話分明是在裝傻,剛才通話清楚得我都能聽到。
  • 我要再和生活死磕幾年。要麼我就毀滅,要麼我就註定鑄就輝煌
    我同時也在慶幸我沒有在自己還未沉著之前讀《在路上》。因為按照我自己年輕時候的想法,我會羨慕並且嚮往他們那種隨走隨停的生活。現在我才懂,看似無憂無慮悠哉自得的生活,其實是世間孤兒,被世界遺忘的流浪者而已。
  • 張愛玲《留情》: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留情》寫於1945年1月,彼時,張愛玲和胡蘭成結婚還不到半年。胡蘭成受命於日本人,婚後三個月就南下武漢接手《大楚報》,兩人從此開始了聚少離多的生活。他將結識小周的事寫信告訴了張愛玲,當然不是和盤託出,而是有所保留。但張愛玲是何等敏感聰明,這個19歲就寫出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的奇女子,還是從信中嗅出了異樣。只是她不願相信,胡蘭成這麼快就會背棄婚約,對一個比他小二十二歲的女孩動起心思。於是她回信道:「我是最妒忌的女人,但是當然高興你在那裡生活不太枯寂。」
  • 小說:要麼她嫁進來,要麼我搬出去
    「你自己管不住你的兒子,倒是跑到我這邊撒潑,你快撒潑尿照照自己的德性!」不甘示弱的就是春桃。大門口很多村民看熱鬧,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完全是一副看戲臺上看戲的德性。王大牛挺直了腰板,拍拍肚子,皺起眉頭,虎吼:「有啥好看的,快散了吧。」王九日笑嘻嘻地說:「怎麼著了?你沒看見你家裡的兩人女人打得不可開交,還不趕快勸架?拉都拉不開。」
  • 小說:夕瑤再次以死相逼,要麼留下孩子要麼她死
    「你自己的身體到底什麼鬼樣子你不清楚嗎?」看著簡夕瑤蒼白的小臉,慕之霖禁不住有些惱,她都瘦成什麼樣子,能養得了一個孩子?慕之霖不禁冷笑:「那東西生不生的下來都是個未知數,值得你用命去護著?」「那東西?」簡夕瑤的臉瞬間血色全無,自己放在心尖上寶貝的孩子,在慕之霖嘴裡就是「那東西」?「這也是你的孩子!」簡夕瑤摸了摸小腹,強調道。
  • 張愛玲的《色戒》被李安改了哪些地方
    4、張愛玲英文極好,小說中王佳芝跟講英語的珠寶店老闆之間竟然「言語不太通」,這就又將自己與王佳芝區別開來。這四點,就是張愛玲在小說中給自己的「化妝」。這種牽掛,也符合張愛玲在胡蘭成竄逃浙、閩兩地而又恩斷情絕時,仍對他多方接濟的事實。8、易先生和胡蘭成對所愛的女子都毫不留情,或棄,或殺。
  • 張愛玲的《花凋》:生活需要熱情和主動
    所以張愛玲想說的是什麼,至此已經很清楚。她贊成的是對生活的熱情和爭取的態度,而非懦弱和不作為。張愛玲的生活態度因為晚年張愛玲的離群索居,很多人對她的印象是高冷、淡漠,缺乏熱情。拋開她與胡蘭成的那段經歷,只談張愛玲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她從來都不乏熱情和主動。1952年她到了香港後,主動應聘美國新聞處的翻譯工作,憑藉自己出色的英文,得到翻譯《老人與海》等作品的工作,並因此與宋淇、鄺文美夫婦成為好友,之後為電影公司做編劇,寫了不少劇本。
  • 愛情到最後,要麼變成一地雞毛,要麼變成一句「謝謝,再見」
    另一方面,大學即將畢業的津山也開始慢慢反思過去的生活,同時對未來開始有了擔憂。一方面,他希望有追求,有目標,為追求這個目標而振作起來;但另一方面,他害怕畢業,害怕離開大學生活。他對即將踏入社會毫無信心、忐忑不安。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主人公性格的顛覆,敘事風格的「瓊瑤」化,劇情的擴充、結局的改寫,改變了原著的悲涼底色。當歇斯底裡已是人生常態,愛恨皆是地動山搖,「瓊瑤」風的愛恨情仇,淡化了市井小民於亂世的顛沛流離,也淡化了張愛玲痴愛怨情的宇宙裡那一絲悽楚、灰暗與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