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改變了張愛玲的命運,讓這個才女的人生如此不堪?

2020-10-16 佩媽育兒經

最近閱讀張慶龍的《張愛玲傳》,張慶龍是張愛玲的一個痴迷粉絲,所以在他文字中有著張愛玲的犀利風格,讓人不得不拾起張愛玲的作品去體會其中的寫作手法,《張愛玲傳》中很多文字的表達手法都非常的靈活,詞語的運用也非常貼切,書中對張愛玲身邊的人物也分別做了介紹,新時代的女性――母親和姑姑,思想保守的父親,風流成性、移情別戀的胡蘭成,張愛玲的朋友炎櫻、鄺文美等等。

另外書中也對張愛玲的作品人物的現實人物進行了解讀,對小說在當時的社會所表達的情感進行了剖析,讀完這本書,對張愛玲的作品風格與創作背景有了大概的了解,這樣也更好地為讀張愛玲的其他作品做好準備。

究竟是誰改變了張愛玲的一生,假如她沒有遇到這些人,她的人生會有何不同?

張愛玲的一生,創作是成功,但婚姻卻是失敗的,失敗的唯一原因是她的初戀及初婚遇到了胡蘭成這個風流成性的男人,而且對這個男人情深意切。面對著胡蘭成這種「吃著碗裡瞧著鍋裡」的男人,她竟然百般容忍,最後在千瘡百孔的婚姻中,因為胡蘭成投靠了南京偽政府,最後兩個人的婚姻以離婚而告終。

在她的人生中,她的父親是一個思想保守,性格軟弱的男人,成天仗著官宦家族遺留的財產,吃喝嫖賭抽樣樣齊,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固守著傳統儒家教育,然而張愛玲的母親恰好是一個與她父親相反的人,在當時接受新思想的薰陶,接受西式教育,甚至與張愛玲的姑姑一齊出國深造,這一點在當時社會也是引起巨大反響的,作為一個已婚婦女,嫁入封建思想厚重的家族,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毅然不顧丈夫及世俗的反對踏上了出國的郵輪,在外國文化的洗滌後又堅決與丈夫離婚,這在當時的社會,這一行為令人刮目相看,甚至成為當時新時代女性蛻變的代表。

正是由於父親在傳統思想文化中對張愛玲的教育薰陶,還有母親的西式文化的影響,使張愛玲打下了堅實的文字功底,同時後來也是受母親的影響,本來打算去英國留學的,當時已經考入了倫敦大學,而且還是遠東片區的第一名,此時後母的陰謀阻撓和父親的強烈反對,甚至把她囚禁在家中半年,半年後張愛玲逃出來了,可是逃出來後歐戰爆發了,最後留學也泡湯了,「曾經那麼用心努力地證明著自己,成人的世界只有輕輕地轉個身就將她的夢想碾壓個粉碎。無窮的天與地,渺小的個人。」就這樣,夢想被碾碎了,封建思想的包圍下,你不得不屈服於命運。

最後逃出來的張愛玲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雖然是她最親的人,但是性格卻不相和,在母親面前她永遠都是一個討好者,生怕惹得母親不高興,雖然跟母親在一起的日子比起跟父親和後母的日子要好,但內心卻是提心弔膽的,處處討好,像寄居在朋友家中,不敢打擾別人的生活一樣。甚至打爛了一個茶壺都要偷偷地去買個相同的放回去。這樣的母女關係並我融洽,但是張愛玲無法改變現狀,只能是聽從母親的安排。母親的挑剔讓張愛玲很不適應。就連生個病都是自己故意的一樣,母親的話語中充滿了嫌棄,甚至認為她是一個累贅,因為父親那邊的家是不可能回去了,所以張愛玲對母親的訓斥直到晚年都還耿耿於懷,認為父母對孩子最好多誇獎少批評。

雖然性格上是不怎麼好的母親,但在教育方面確實也算是對張愛玲非常地重視,後來去英國不成,最後把張愛玲送到了香港港大接受教育,因為那時香港還屬於英租界。所以也算是去接受西方文化的地方,在香港迫於生活壓力,也是為了得到母親的讚賞,她投稿發表了文章,在《西風》雜誌社的徵文比賽中獲得了頭獎,接下來的寫作人生就一路開掛了。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這一句話把當時的社會描繪得非常真實,生命是多麼的美好,可是卻被身邊的煩惱像蝨子一樣爬滿了,生活的煩惱與無奈,戰爭的亂象等等,都在這個十九歲的女孩身邊圍繞著,甚至後來的婚姻不如意,都如蝨子一般,多且亂如麻!

張愛玲的一生,有過富裕,但多數處於艱難的生活困境中,國內創作的高潮期,稿費足以過著富足的生活,可是卻遇見了胡蘭成這樣一個渣男,最後因為婚姻失敗也使創作到了瓶頸期。後來遠走到了美國,卻一直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曾跟美國老公賴雅懷過一個孩子,因為貧窮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在子宮裡住了四個月的孩子。後來賴雅中風了,張愛玲最後不離不棄地照顧著賴雅到生命的最後一程,張愛玲晚景悽涼,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最後在洛杉磯去世了幾天才被房東發現,這樣一個才女,最後的人生,孤獨,悲涼,命運的坎坷,是誰造成的,假如她沒有遇到胡蘭成,或許遇到了另一個跟他廝守終身的男人,她的人生會有不同的活法嗎?

相關焦點

  • 何以我不喜歡晚年的張愛玲?
    這個主題想了許久,本來打算有空就來說點感想的,也一直拖了很久。這些年陸續讀過張愛玲的小說、翻譯,後來自己剖析了一下她的內心世界,發覺自己好像能看穿她的想法,卻無法理解那樣的人生觀念。當然,我不否定她的文筆,畢竟一個十二歲不到的少女,就能寫出生平第一篇短篇小說《不幸的她》,以創作才能和文筆而言,大概沒有人會認為她不夠獨特和才華。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主人公性格的顛覆,敘事風格的「瓊瑤」化,劇情的擴充、結局的改寫,改變了原著的悲涼底色。當歇斯底裡已是人生常態,愛恨皆是地動山搖,「瓊瑤」風的愛恨情仇,淡化了市井小民於亂世的顛沛流離,也淡化了張愛玲痴愛怨情的宇宙裡那一絲悽楚、灰暗與蒼涼。
  • 出生名門的「野花」,與張愛玲齊名,成也男人敗也男人
    「命運是一種神秘的東西,誰都難以把控。」《亂世佳人》中的女主,一生飄零,從高傲自大多悽慘而終。沒人能夠逃過命運,就像沒人能夠預測命運那樣。而蘇青這一生,說來更是離奇。一、出身名門的「野花」「寂靜便是情感,愛也是恐懼,絕美的光芒,野性而無常。」
  • 女人,是誰讓你如此不堪?
    剛剛搬進這個小區的時候就認識了一個女人,尖下巴,高鼻梁,雙眼皮 ,雖然由於懷孕長了妊娠斑而且長期在外面臉上看上去也不那麼白淨但依然看得出,這個女人曾經也是位美女!由於每次出去都能看到她在外面跟人聊天或者自己在那曬太陽,一來二便熟悉起來。
  • 重讀《傾城之戀》:「美滿結局」下的蒼涼人生
    在我看來,這個看似圓滿的結局下,卻是白、範兩人蒼涼人生的直接體現。@夏子墨作為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之一,《傾城之戀》講述了一對在愛情中錙銖必較的男女——白流蘇和範柳原,不停地與對方周旋博弈,最終因為戰爭時局而步入婚姻的故事。從繁華上海回來的白流蘇,剛從一場舊式傳統婚姻中逃脫。
  • 張愛玲《留情》:若想生活美好,要麼改變態度,要麼改變自己
    只要好好經營婚姻,好好珍惜這個即將陪你走完下半生的人,才會獲得幸福。所以說,要做好當下的自己,不要在這個怪圈中徘徊,要輕裝前行,活在當下,只有活在當下,讓生命活在我們前進的腳步中,才能體驗和享受陽光燦爛的人生,才能更好地體會人生的意義。
  • 張愛玲《半生緣》:這種性格的人,在愛情裡很容易吃虧,願你不是
    張愛玲《半生緣》性格決定命運這回事,在擇偶、結婚這個問題上顯得格外的殘酷明明那麼普通,他卻如此自信。張愛玲的初戀情人胡蘭成,無論是名氣還是口碑,都遠遠落在了張愛玲身後,卻還可以厚著臉皮在張愛玲面前耀武揚威。一個自信的人,走進了感情裡,看到的永遠是自己的優點,因此,哪怕外人覺得再不般配,他們依然可以風雨無阻,繼續向前。
  • 胡紫薇: 遇見才女繞著走
    可是,只怕你也沒這個本領。所以,哪段婚姻又是完美無缺的呢。到了這個份上,只有忍吧。哦對了,順便說一句,想知道娶了一位事業型的才女會是什麼下場的,都應該學習一下這部《史密斯夫婦》。 在女人讀書這件事上,你不能心存僥倖。「不是有富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老話麼。愛讀書的才女應該更講道理,脾氣更溫婉才對啊。」其實是沒有這回事的。
  • 張愛玲的《花凋》:生活需要熱情和主動
    張子靜的這段話,倒讓我想起張愛玲的小說《花凋》,因為在這篇小說裡,張愛玲寫的恰恰是一個不爭不搶的女孩的命運,而這個故事又取材於她熟悉的家族成員。眾所周知,作家擅長寫自己熟悉的事,張愛玲更是如此。《花凋》寫的是她舅舅家的事,女主角鄭川嫦,正是她那早逝的表姐黃家漪。
  • 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被金錢束縛的人生,痛而不幸福
    張愛玲無疑是愛錢的,她雖然有一個顯赫的曾外祖父李鴻章,有一個「清流派」中堅力量的祖父張佩綸,但是時代是不饒人的,碰到亂世,家道中落也變的極為自然。父親嗜毒成癮,對孩子是不怎麼管的,所以當張愛玲伸手找他要錢時,他總是要「再三思慮」;後來張愛玲離家投奔離婚的母親時,卻又碰到了另一種「瑣碎的難堪」。母親對她伸手要錢表現的相當不耐煩。對於一個敏感的青春期少女,「臉色」足以摧毀她的自尊和驕傲。
  • 民間故事:被改變的命運
    郭楚雲心想,既然自己的命不好,就應該要找一個好丈夫,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媒人來了一次又一次,生辰八字看了一遍又一遍,郭楚雲始終沒有相中一個人。更何況現在門第已經沒落了,哪裡去找什麼好相公呢?郭楚雲又把兒子的八字看了一遍,也是十分普通,她覺得十分傷心,老天竟然讓自己有算命的本事,卻給自己安排了一個平平無奇的人生,這真的很不公平,於是她決定逆天改命。
  • 《綁定才女系統後我躺贏了》一朝落水,沈明姝的鹹魚生活被打破。
    綁定才女系統後我躺贏了作者:霜下枝白一朝落水,沈明姝的鹹魚生活被打破。她大姐重生了,每日算計來算計去,她二姐被穿了,成天想著勾搭皇子。兩人爭來鬥去,好不熱鬧。而這一切都與她無瓜,因為她綁定了學習系統,被迫懸梁刺股、潛心苦學。
  • 電影《滾滾紅塵》居然是以張愛玲為藍本改編的?
    張愛玲,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今年是愛玲愛玲年,似乎是為了應景,大家緬懷這位才女的熱情也變得格外高漲。我想,即使對她不熟悉。但有句話形容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應該也聽過吧?那是她的愛人胡蘭成說過最經典的一句話。這個女人的文字,就像一幅倒映著舊上海的「清明上河圖」,讓你深陷其中,最終,連她自己都沒能走出來。
  • 張愛玲《金鎖記》丨從心理學三個層面,解析曹七巧的悲劇人生
    與其說是不幸的婚姻造就了她的戾氣與強悍,不如說是不幸的婚姻斷了她通過嫁人改變命運的念想。讓人憤恨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不是別人,而是與她相依為命的至親家人。儘管在當時的時代洪流裹挾下,女性本就難以主宰生活,幸福是奢望,不幸才是常態。然而,像曹七巧那般,從未被親情滋養,活到無愛又無望境地的,亦是不多。
  • 美女愛渣男,這似乎是一個定律,連大才女張愛玲也未能倖免
    張愛玲,上海人,純正的沒落的貴族血統。祖父張佩倫是清朝末年的名臣,祖母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父親舊式才子張廷重(張志沂),母親新派淑女黃逸梵(黃素瓊)。家世顯赫,千金小姐,從小接受私塾教育,7歲開始寫小說,12歲在雜誌上發表,所謂天才也不過如此。這也應了她自己說的那句話——出名要趁早。
  • 張愛玲《半生緣》: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最好的結果只有一種
    張愛玲《半生緣》根據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所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人人都嚮往幸福圓滿的結局,可有時候,錯過和遺憾才是人生的常態。被迫接受我們不願接受的事實,是成長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人生的必修課。世間感情就是如此心酸和無奈,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陰差陽錯,會讓兩個原本相愛的人一生錯過。他們並非完全沒有在一起的機會,只是當時的沈世鈞太過年輕,守不住這份感情的變動,他沒有選擇等待,而是選擇了轉彎。
  • 金庸製造浪漫,張愛玲掐死浪漫
    也許是因為我們的人生都太草率和粗糙了,我們不得不為著生計陀螺般地世俗著,都忘記了如何渴望過。所以通俗小說家的作用就是我們乏味生活中的造夢機器罷。其實,人生本沒有什麼道理可講,即使沒有鬼神志怪,也不乏千奇百怪、至少可以被稱作奇蹟的東西充斥著。命運,其實就是最大的魔咒,魔咒的暗碼也就構成了每一個平凡人的傳奇。
  • 張愛玲《留情》: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可是,張愛玲怎麼也沒想到,婚約上胡蘭成寫下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墨跡尚未乾透,兩人新婚的濃情蜜語猶在耳邊,到武漢不久的胡蘭成就有了新歡。當張愛玲還在上海給胡蘭成魚雁傳書、紙短情長時,這個讓她低到塵埃裡的男人已經開始了另一段情緣。
  • 《紅玫瑰與白玫瑰》:淺談振保悲慘命運形成的三個因素?
    ,以及他悲慘命運形成的三個因素。果然在愛情裡,誰先認真,誰就輸。面對這樣的王嬌蕊,振保害怕了,他覺得自己不是富家公子,根本沒有資本來供養王嬌蕊,她對於他來說就是個拖累。振保最終拋棄了嬌蕊,他不能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和她在一起,更何況「朋友妻,不可欺」。
  • 張愛玲《金鎖記》:一個貪婪女人的瘋狂史
    讀完張愛玲的《金鎖記》,我的感受是既驚豔又驚悚。驚豔的是張愛玲居然把故事寫的如此精彩,無論是情節設置還是情景和心理描寫,都無可挑剔。驚悚的是居然有人會因為對金錢的過分貪婪而發瘋,進而毀滅整個家庭。對金錢貪婪到骨子裡的人,對誰都不會真的慷慨大方。七巧不止貪婪,還因為她的錢財來的實在不易,所以對如何守住金錢產生了一種變態的執念。在她眼裡身邊的每個人都在圖謀她的錢。只因為女兒和表哥嬉戲玩笑了一下,她就把侄子趕出了家門,並且告誡女兒:「男人……碰都碰不得!誰不想你的錢?你娘這幾個錢不是容易得來的,也不是容易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