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傾城之戀》:「美滿結局」下的蒼涼人生

2020-08-29 夏子墨

看完《傾城之戀》後,多數人會長舒一口氣,為「城池傾覆」後,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最終結合。在我看來,這個看似圓滿的結局下,卻是白、範兩人蒼涼人生的直接體現。@夏子墨

作為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小說之一,《傾城之戀》講述了一對在愛情中錙銖必較的男女——白流蘇和範柳原,不停地與對方周旋博弈,最終因為戰爭時局而步入婚姻的故事。

從繁華上海回來的白流蘇,剛從一場舊式傳統婚姻中逃脫。她的丈夫是一個典型的富家紈絝子弟,他性格暴躁、放蕩淫奢,流蘇不能忍受,與之離婚。白流蘇帶著財產被哥嫂接納。七八年後,流蘇的錢財被「吸血鬼」般的哥嫂花完,哥嫂想把她掃地出門。碰巧這時前夫病死,哥嫂讓她回婆家守孝,流蘇一時間看淡世態炎涼。

在機緣巧合下,她認識了瀟灑多情、遊戲花叢的華僑範柳原。此時的白流蘇深味寄人籬下的苦楚,決定賭上自己的婚姻,她不惜遠赴香港,想要徵得範柳原的愛情,並且想要和他結為夫妻,想擁有合法的婚姻地位。但是,作為情場老手的範柳原卻放蕩慣了,不想被婚姻套住。於是,兩個各懷目的的情場高手,不停地周旋、鬥法。白流蘇到底禁不住和範柳原的博弈,看似輸得一敗塗地,範柳原準備離開香港之時,日軍開始轟炸淺水灣,他在生死關頭折回保護白流蘇。兩人終於吐露真心,確定彼此心意,許下了諾言。

本文將從男女主人公個人命運的悲劇色彩、當時社會環境中的價值衝突,這2方面來解讀這部作品的獨特之處和魅力所在。並且在本文的第3部分,我將結合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觀,談談女性在婚姻方面的生活啟示。

01不管是白流蘇還是範柳原,都有著多舛的命運,他們呈現的不僅僅是僵死化、程式化的生活,還有在個人成面上被否定的價值觀念,這與作者張愛玲的文學底色有關。在《傾城之戀》中,主人公們的個人命運,註定是悲劇性的。

① 白流蘇的命運底色是悲涼的,源自她不幸的婚姻和寄人籬下後的世態炎涼。

張愛玲曾在《傾城之戀》的最後寫到:「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處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白流蘇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在講究門當戶對的過去,作為柔弱的書香門第的小女子,並不能左右自己的愛情。她的丈夫嫖娼納妾,視女人為手中玩物,並且性格喜怒無常,白流蘇經常受到他的欺辱。不堪忍受的白流蘇,終於與丈夫離婚,她只能去投靠哥嫂家。哥哥和嫂子接納了她,因為她所帶來的財產。七八年後,哥哥和嫂子用光了白流蘇的錢,開始不停地嫌棄她。

一個舊社會的離婚的女人,尤其是像白流蘇這樣受過「三從四德」教育的女人,在面對丈夫的虐待和親人的兩面三刀時,是痛苦的、無計可施的。作為傳統的「大家閨秀」,白流蘇面臨的不僅僅是世俗的審視,還有周圍人的流言蜚語和不和善的眼光。她的生活是單一的、僵化的、死板的,沒有色彩的。

這就是註定了她的命運底色,悲涼中帶著死寂,不幸的婚姻讓她遍體鱗傷,而親人的冷漠更讓白流蘇看盡世態炎涼。

傾城之戀劇照

② 看似瀟灑多金的範柳原,在人物的最終命運走向上,也展現出了其命運的悲劇性。

範柳原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南洋商界的巨擘。這位花花公子經常流連於各種聲色犬馬中,他看似多情,卻最是無情。終於,他遇上了白流蘇——一個可以傾城的女子。一開始,範柳原被白流蘇身上古典的東方風韻吸引,也為她姣好的面容和風姿。

暫不說之後男女雙方的博弈,就範柳原而言,從小跟著父親身後,就看過了不少的阿諛奉承、溜須拍馬,面對世間人的醜陋、無趣、庸俗,他宛然像是一個「隱藏的鬥士」,用一種上帝視角看著世間的眾人。範柳原身上的叛逆精神,促使他比誰都要冷靜,無論是面對各種誘惑,還是面對白流蘇。在放蕩多情的外衣之下,他寬闊的思想深度,吸引著白流蘇。同此同時,他又是一個孤獨者,孤獨地看著一切,就如同他孤獨地尋找著真愛。

從他一出場,就不停地輾轉各地,亦如他在許多女人之間輾轉,他貪戀她們的美色,卻無意與她們牽扯一生。這就是範柳原的無情,也是他「流浪」人間,放浪形骸的原因之一。他的無情,帶著對舊社會囚禁在婚姻牢籠中女性的強烈諷刺,並且以一種調侃的意味,與這市儈的人世間進行反抗。

但在當時,在虛無的世界中,這種鬥爭是無意義的,他最終還是向白流蘇低下了頭。因此,看似瀟灑的範柳原,也有放不開的東西,是情也好,是愛也吧,婚姻與他不過是束手束腳的牢籠,像是浮萍漂水,他最終也走向了最不願的結局。

③ 這也與作者張愛玲創作作品的文學基調和小說底色有關,這是她對人生世情的深度化解剖。

作家王安憶曾如此評價《傾城之戀》:「她有足夠的情感能力去抵達深刻,可她沒有勇敢承受這種能力所獲得的結果,這結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這分量的。於是她便覺攫住自己,束縛在一些生活的可愛的細節,拼命去吸吮它的實在之處,以免自己再滑到虛無的邊緣。」

張愛玲的作品的確如此,連她都評價:

「我發覺許多作品裡力的成分大於美的成分。力是快樂的,美卻是悲壯的,兩者不能獨自存在……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

故事的結局,總是「不問也罷」。

事實上,作為沒落貴族的張愛玲從小便深深體味到這樣的蒼涼。對人生有了更為深刻的剖析,張愛玲作品的底色就此染上了一種蒼涼,這是人在特定歷史環境和歲月中的失落感,也是對當時時代精神的反抗。

這種悲劇色彩貫穿了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也為那時的文壇奠定了獨屬於張愛玲風格的基調。她用冷靜的文筆,把這一場「傾城之戀」寫得盪氣迴腸、繾綣動人。

傾城之戀劇照

02在當時的社會生活背景下,西方文化湧入、迸發與中國傳統文化展開激烈交鋒的時間點,恰好也暗示了白流蘇與範柳原的愛情和價值觀念的衝突。

① 舊社會對女性的道德束縛,大環境下的長期壓迫,是白流蘇對婚姻執著的外在原因。

跟當時的大多數舊時代女性一樣,白流蘇生在「書香門第」,她守舊卻有知識。所以,她才接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接受了那個讓她生死不得的丈夫。

在第一段婚姻中的不幸,讓白流蘇拼命掙扎,但是作為白流蘇的娘家——白家,即便是已經敗落,也固守舊式規矩,任由白流蘇受罪吃苦。

白家的守舊,讓白流蘇失望不已。第一段婚姻失敗,也是白流蘇逆來順受的性格所致,因為在白公館看來「三從四德」是最需要遵守的倫理綱常,這是每一個白家人的宿命。接受舊社會對女性的道德束縛,也應該是白流蘇理所當然的事情,無需爭論。

可是,白流蘇不願固守陳舊的觀念,也不願被關在舊式婚姻的牢籠中桎梏不得前進。封建舊式婚姻催生的憤懣,加之哥嫂的「落井下石」,自己年華不再,讓白流蘇向外求救,尋求依靠。

她從逆來順受,到勇敢反抗,進行了強烈的心理鬥爭。白流蘇拒絕為前夫奔喪,聽從徐太太的介紹,重新追求婚姻,與範柳原結緣。骨子裡不肯低頭的性格,不願用自己大好青春換一個空洞的人生,大環境下的壓迫,才是白流蘇向外尋找婚姻和依靠的主要原因。

② 新思潮的文化湧入和薰陶,對人性本身的自我呼喚,成為了範柳原生活態度,也造就了他的內在性格。

白流蘇根深蒂固的家庭觀念影響著她的婚姻觀,促使她不得不尋求一個依靠。範柳原則是長期在國外遊戲人間,加上早年的特殊經歷,這也是致使他與白流蘇「愛情博弈」的原因。

一個在寂寞中想尋求人生真愛的少爺,一個受過新思潮、新思想影響的富家子弟,他與白流蘇相遇。他的鳳儀,打動了她。自此,也就拉開了一場「傾城之戀」的序章。

張愛玲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她沒有直接去表現範柳原這個人物的「寂寞」和「真實內心」,而是將他的心聲藏匿於那一層放浪不羈的外表之下。

範柳原看似是花花公子,但這只是他的一層保護色,也是他經歷過新思潮的國外生活,看過人間的趨炎附勢後,內心生發的自我呼喚。範柳原他追逐人生的快意灑脫,他多情於眾多的女人,卻有分寸,有界限。而白流蘇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平衡。範柳原長期的國外生活背景,被婚姻束縛的不自由感,成為他搖擺不定、拒絕婚姻的原因。這也是他內在性格受外界驅使的最直接體現。

主人公的價值衝突,也是張愛玲自我本身對人生悲劇意識的探索。正是因為特定環境下的觀念不同,才讓《傾城之戀》具備了蒼涼的底色。

除了男女主人公的個人命運,作者張愛玲的人生經歷也為作品《傾城之戀》鍍上了一層縹緲憂傷的底色。這與張愛玲早年的經歷和愛情的破滅有關。

在新舊價值觀念衝突的背景下,作品便具備了蒼涼的氣度。張愛玲的作品中,往往帶著她獨特的女性細膩,有著充滿悲劇意識的人文關懷,還凝聚著她生活的縮影。

當繁華的過往成了浮萍漂水,張愛玲貴族後裔的身份,成了她少年不幸福的原因。父母因為各自追求不同、價值觀念的衝突,讓他們的感情破裂。張愛玲小時跟著父親生活,因為父母失和,致使她更加敏感憂傷。而後,與胡蘭成的那場相識、相知、相戀,更是耗光了她對愛情的所有期待。那是一場失敗的婚姻,那是一段不願回首的過往,這些都豐富了張愛玲對愛情、對生活的認知和理解,她能用自我特殊的方式,展現自己所看到的人間。

另外,張愛玲尤其喜歡《紅樓夢》,受它的影響,看張愛玲的作品,總會在熱鬧之後生發出無盡的蒼涼感,這是張愛玲文風中被窺探到的人生。

下面,我將從主人公的命運軌跡出發,結合彼此不同的愛情觀,談談女性在婚姻方面的生活啟示。

在《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和範柳原兩人的命運共同點,都是悲劇性的。這源自作品本身的「蒼涼感」,也是張愛玲的個體經驗、對現實社會生活的認識,將這樣的「蒼涼悽愴」注入文風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學魅力。

在普通人裡尋找傳奇,在傳奇中尋找普通人,一直是張愛玲作品的本質特點。這之中,對女性人生價值的獨特性思考,也成為了《傾城之戀》乃至她其它作品的另一主題。

傾城之戀劇照

① 面對愛情,女性要勇於追求,活出自我。

看到《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她是舊式的,卻在人生逆境之時,勇敢地邁出了她的腳步。

女作家蘇青曾這樣評價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這是一個懦怯的女兒,被家人逼急了才幹出來的一件冒險的愛情故事。」就像她說的那樣,《傾城之戀》「不會燃起火把洩儘自己胸中的熱情,只會跟著生命的胡琴咿咿呀呀如泣如訴地響著。」

所以,作為當代的新女性,有著獨立人格和自我追求,這才能跟愛情平等對話。畢竟,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勢均力敵的愛情,也就提高了對女性的要求。

在愛情中,學會釋然,學會更加成熟地去面對這其中的變故,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女性為自我做出的成功保障。

傾城之戀劇照

② 在婚姻中,學會自我成長,讓女性更加有底氣。

白流蘇的婚姻是不幸的,可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範柳原。因為她對婚姻的再次渴望,對生活的底層情感需求,促使她不斷地去完善自我,費盡心機地與範柳原這個花花公子周旋,這是她自我的成長。

反觀,白流蘇的母親,白公館的女人,一輩子都是唯唯諾諾,以夫為天。這也是新舊思想的不同,對自我人生命運的不敢改變。

只有在婚姻家庭中,尋找到最好的自我和定位,才能更有底氣地面對生活和周圍的一切。不斷地去提升和改變,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必須經歷又十分痛苦的過程,但是,結果是欣喜的、出人意料的。

作家張小嫻說:「好好愛他,然後,也要好好生活,留住一個人的,從來不是卑微,而是活的出色和獨立。努力成為一個任何人都很想愛上的女人。」

所以,在婚姻中,學會自我成長,女性會更加有底氣、有話語權。

結語:在愛情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卻又是不平等的,因為深愛,才讓自己「變得很低很低,但心中,都是歡喜的。」白流蘇也好、範柳原也好,都在他們自我的博弈中收穫到了愛情,儘管這之中的代價,是人生無盡蒼涼。但我們都要心存美好與期待,在愛情或是婚姻中,活出自我、贏得底氣,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傾城之戀》,許鞍華執導、周潤發主演
    《傾城之戀》從白流蘇的故事線出發,在遇見了範柳原之後,又經歷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一段愛情可以刻畫的故事線究竟有多長,我們誰也無法預料。有時候就是如同白流蘇和範柳原的一支共舞開始彼此試探著,有時候又如同倆人一起斜躺在沙灘旁欣賞海景開始,也有可能是範柳原的一通電話說:「你那間房看出去的月亮比較美」。
  • 《傾城之戀》:無用女人白流蘇,為何與風流公子範柳原結局圓滿?
    張愛玲筆下的大家族,皆是她熟悉的那種沒落貴族,《傾城之戀》裡的白家公館也不例外。舊式家庭中沒有人教女兒怎麼謀生,秉承"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婚姻就是其歸宿。無用的女人白流蘇。《傾城之戀》劇照然而從紈絝前夫處瀟灑轉身的白流蘇,何曾料到現實竟是如此的慘澹
  • 《傾城之戀》:從2種偽善人性裡,窺視張愛玲筆下女性命運的蒼涼
    傾城之戀》,看到那些悲情氣憤地時代故事,筆者才真真兒的感覺到,原來張愛玲說的一點都沒錯。電視劇《傾城之戀》白流蘇原以為擁有這樣美貌的人,在嫁人之後會被丈夫捧在手心裡疼,可不曾想,嫁人之後的白流蘇不是被丈夫毒打
  • 《傾城之戀》讀後感
    這2天一口氣讀完了《傾城之戀》這本小說集。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讀完張愛玲的作品,這次和我以往的看法有些不同。我不在覺著張愛玲是寫愛情小說的,她是在用小說批判現實。我在讀《第一爐香》的時候,是帶著一種特別美好的期待的。
  • 《傾城之戀》:透過人性看婚姻,一切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迄今為止,在我看過的所有書裡面,讓我對書名產生最大誤解的,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莫屬了,光看書名,足以讓我廢寢忘食一口氣看完我臆想中的曠世戀情。然而讓我失望的是,我只看到了兩個俗人之間為了達到自己目的的相互試探與各取所需,所以,看張愛玲的作品,不要試圖對愛情期待太高,因為她寫的主題永遠是赤裸裸的蒼涼人性。唯一可以安慰人的是,《傾城之戀》終究有個世俗上的圓滿。
  • 是成功的逆襲,卻不是浪漫的愛情,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初次看到《傾城之戀》這題目,滿心以為是講一個傾國傾城美女的浪漫戀愛故事,於是被吸引了去讀,才發現跟想像完全不一樣。 所謂的「傾城之戀」,其實是帶著點兒諷刺意味的。 張愛玲最擅長寫沒落的大家庭,在這些醬缸一樣腐朽的大家庭裡,無數鮮活的生命被埋葬了。
  • 《離婚》愛姑VS《傾城之戀》流蘇:同樣「被離婚」,結局大不同?
    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對白流蘇離婚前的生活一筆帶過,但是鄒靜之改編的電視劇《傾城之戀》,卻用了一半的內容講述白流蘇的第一段婚姻。兩位主人公相似的婚姻遭遇,迥異的離婚結局,在藝術作品裡,打打鬧鬧走向尾聲,留給我們的卻是無盡的沉思。如何正確看待婚姻中的瑕疵——比如「出軌」,比如「離婚」,《離婚》和《傾城之戀》兩部作品裡,有許多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鑑的經驗。
  • 《傾城之戀》原著,算計下的愛情,也是皆大歡喜,各取所需
    《傾城之戀》原著,愛情其實並沒有很重要,但是這一切算計,都打著愛情的幌子《傾城之戀》裡寫道,香港的淪陷成全了白流蘇和範柳原。單看這句話,沒有看過原著的人,怕是會以為這是一對患難情侶終於互訴衷腸的完美結局的愛情故事。
  • 《傾城之戀》:白流蘇,真的很勇敢
    《傾城之戀》是才女張愛玲的力作之一,張愛玲對愛情的看法是始終如一的,很寫實,缺少浪漫,可這樣現實的一個人,最終也為情所困,不得不說是醫者不自醫了。賈寶玉說女孩子未嫁人前是珍珠,嫁了人就變成魚眼珠了,《一千零一夜》結尾都是從此他們過著幸福的日子,直到永遠,好像愛情都會終結在結婚那一刻,那麼《傾城之戀
  • 《傾城之戀》:愛情的第N種模樣
    每個人的愛情都不盡相同,卻又似乎總存在相似之處。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裡書寫了一種特殊時空裡發生化學反應的戀情。「所謂傾城之戀,不是因為戀而傾城,而是因為傾城才戀。」一場因戰亂而讓游離變成塵埃落定的感情,這麼多年仍被大家奉為經典。
  • 《傾城之戀》:白流蘇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在了張愛玲的小說裡
    最近重溫張愛玲的小說系列,讀了《第一爐香》,接著又看了《傾城之戀》,越讀越是氣憤。怎麼這些美麗優雅的女主角在張愛玲的小說裡,都活成了那種在愛情裡卑微地乞求男人垂愛的角色?白流蘇,《傾城之戀幾年前第一次看電視劇版《傾城之戀》,陳數塑造的白流蘇著實驚豔了很多觀眾,美麗端莊、優雅嫻靜;她也憑此角被大眾譽為「中國的旗袍女皇」,可謂實至名歸。陳數將白流蘇這一大家閨秀詮釋得太完美了。
  • 《傾城之戀》二婚女人白流蘇,靠什麼贏得愛情,收穫美滿的婚姻?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zuizui讓人覺得這個故事動聽又特別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一個大都市的顛覆成就了這段傾城之戀吧!它是張愛玲筆下為數不多的有著圓滿結局的故事守住底線是她下的賭注的wei一保障。因為她是一個六親無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二婚的白流蘇zui終獲得範柳原的青睞,兩人zui終結為夫妻,收穫圓滿的婚姻,靠的就是「守住底線」這四個字。
  • 《傾城之戀》:「情場浪子」範柳原為什麼偏偏愛上白流蘇?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張愛玲在她的小說《傾城之戀》裡反覆絮叨著這句詩,可她要表達的卻不是山盟海誓,範柳原說:「生與死與離別,都是人生大事,不是我們能支配的。」既然這樣,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誓言,又有什麼意義?張愛玲的小說基調全部是灰色的,荒涼的,內容都是婚姻,愛情。可是,她筆下的婚姻只是女人的一張長期飯票;愛情,也只是女人「謀生」的手段。
  • 《傾城之戀》:女人只有贏了自己,才能稱得上人生贏家
    有人說《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唯一一部有圓滿結局的小說。雖說是圓滿,卻有著道不盡的蒼涼和無奈。 白流蘇在那看不到任何光亮的日子裡,唯有嫁人是出路,但不能保證做了5個孩子的後媽的生活會好到哪兒去。你看,錢能讓當年嫌棄你的人對你另眼相看,且還能忘記當初對待你的模樣來討好你,又沒有任何愧疚之心。
  • 《傾城之戀》白流蘇:她完美詮釋了二婚女的逆襲靠運
    《傾城之戀》歸納總結,就是一個二婚女的逆襲史。三刷完《傾城之戀》,再回顧張愛玲筆下的那些愛情,實覺張愛玲對白流蘇,已經極盡溫柔了。她傾塌了一座城,成全了白流蘇這個二婚女的愛情和婚姻。可她又不想丟掉她的涼薄,於是在這《傾城之戀》原著的最後,張愛玲如此諷刺道:傳奇裡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 《傾城之戀》白流蘇:女人離婚後若沒有這幾樣,回娘家住會有多慘
    文|麥子電視劇《傾城之戀》劇照《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又近人情的故事,是一個結合了愛情、親情、婚姻及人性的交響樂章。讀張愛玲的小說總有一種數不清、道不盡的蒼涼之感,大部分的故事都是悽涼收場。而《傾城之戀》主人公白流蘇是張愛玲故事中為數不多的一位有著婚姻圓滿結局的人。
  • 《傾城之戀》「黑心牡丹」白流蘇:她完美詮釋了二婚女的逆襲靠運
    《傾城之戀》歸納總結,就是一個二婚女的逆襲史。三刷完《傾城之戀》,再回顧張愛玲筆下的那些愛情,實覺張愛玲對白流蘇,已經極盡溫柔了。可她又不想丟掉她的涼薄,於是在這《傾城之戀》原著的最後,張愛玲如此諷刺道:
  • 傾城之戀隨想
    看電視劇傾城之戀的時候我還小,很奇怪為什麼男女主角每次講完電話時候都要幻想,把劇情拖得很慢。明明互相喜歡為什麼不直接講就好了。而最讓人氣憤的是後面男主角說不結婚,為什麼不結婚呢?都在一起了?那時候還沒有渣男這個詞,就覺的這個男的有點壞。後面戰爭爆發,城破了。戰後他們結婚了,我卻覺得彆扭,不高興。因為我覺的男主角並沒有愛女主角。
  • 《傾城之戀》:婚姻不是羅曼蒂克的愛情,而是細水長流的陪伴
    香港的淪陷為白流蘇帶來了渴求的婚姻,而這看似美好的結局背後又究竟有多少快樂?在《傾城之戀》這本書中,張愛玲以她一貫細膩的筆法訴說著浪漫的愛情,卻又以旁觀者的姿態娓娓道出這其中的悲涼。一場愛情的博弈就此拉開序幕,而輸贏卻不重要了,在這場風花雪月的賭局上,她或許是贏了,又或許早已滿盤皆輸。
  • 傾城之戀:並不完美的愛情故事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眾多小說中,結局相對圓滿的一篇。但是細細看來,傳奇中卻透著一股蒼涼。這些太太們對夫婿的要求也正是如此,她們千方百計想讓她們的女兒嫁個有錢人,從不會去想女兒所嫁之人是不是真的值得託付一生。範柳原自然是看透了這一切,因而直到三十多歲仍未成婚。又因為到了這個年紀仍是未婚,相親的人更是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