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讀後感

2020-09-04 李姑娘2020

我第一次聽到張愛玲的名字的時候,還是讀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這本《紅玫瑰和白玫瑰》我沒有讀過,不過對這句話記憶一直很深刻。所以我也一直認為張愛玲是寫愛情小說的,從未細細的去讀過她的作品。

這2天一口氣讀完了《傾城之戀》這本小說集。這也是我第一次完整的讀完張愛玲的作品,這次和我以往的看法有些不同。我不在覺著張愛玲是寫愛情小說的,她是在用小說批判現實。

我在讀《第一爐香》的時候,是帶著一種特別美好的期待的。而且女主人公葛薇龍剛出場的時候,是洋溢著青春的氣息的,是漂亮的,聰明的。我想像中的結局是薇龍會藉助著姑媽的幫助,實現自己讀書的願望,能自食其力。不過最後薇龍在姑媽的指引下成了附近出了名的交際花,確實也實現「自食其力」。這是我沒有遠遠沒有想到的結局。我想著薇龍生活的在不好,也能找到一個和自己相愛的人過上平凡夫妻的生活,哪怕生活只剩柴米油鹽醬醋茶。可現實是,「一晃就是三個月,穿也穿了,吃也吃了,玩也玩了,交際場中,也小小的有了點名了;普通一般女孩子所憧憬著的一切,都嘗試到了。」人是可以回去從頭在來的,而心呢?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總是會聽到一些關於女孩子因為虛榮而誤入歧途的故事,比如為滿足虛榮心而去裸貸,參與一些黑色交易等等。雖然故事中的主人公沒有做一些違法的事情,而她終究是和一個明知道是渣男的人結了婚。在故事結尾,薇龍也說了這樣一句話「怎麼沒有分別呢?她們是不得已的,我是自願的!」可以想像薇龍最後的結局並不會很好。這一點張愛玲並沒有寫出來,而做了大篇幅的留白。我想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每一個人物的結局都會瞬息萬變。

在《傾城之戀》這本小說集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小說中難得的圓滿結局,是我最喜歡的,我開始覺著白流蘇會同意家裡人的安排,去為已經離婚而又死去的丈夫守寡,去完成那個時代對女性的要求,也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而白流蘇怎麼可能又會這樣去做呢?她早在丈夫賭博的時候,就選擇了離婚,這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所以白流蘇在後來會選擇去香港,會在自己二十八歲的時候賭上自己下半輩的幸福,和範柳原的交往過程也是小心的試探,又能拿捏好分寸的,即有物質又有愛情。

在看看我們現在生活中的一些傻姑娘,為了愛情可以不顧一切,如果父母反對,不惜和父母斷絕一切關係,本是父母捧在心中的小公主,奈何遇到自己以為的愛情就變得異常卑微。

我們都是平凡人,沒有範柳原的顯赫家世,也沒有白流蘇的堅毅和勇敢,也不生活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們更不會遇到像範柳原和白流蘇這樣「轟轟烈烈」的愛情,需要一個城市的淪陷而成全。

平凡人有平凡人的幸福可言,我們終究還是那樣普通的老百姓,過好自己的生活的足矣。社會是現實的,在張愛玲的筆下顯得更加的清晰,稜角分明………

相關焦點

  • 《傾城之戀》:白流蘇,真的很勇敢
    《傾城之戀》是才女張愛玲的力作之一,張愛玲對愛情的看法是始終如一的,很寫實,缺少浪漫,可這樣現實的一個人,最終也為情所困,不得不說是醫者不自醫了。賈寶玉說女孩子未嫁人前是珍珠,嫁了人就變成魚眼珠了,《一千零一夜》結尾都是從此他們過著幸福的日子,直到永遠,好像愛情都會終結在結婚那一刻,那麼《傾城之戀
  • 《傾城之戀》:愛情的第N種模樣
    每個人的愛情都不盡相同,卻又似乎總存在相似之處。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裡書寫了一種特殊時空裡發生化學反應的戀情。「所謂傾城之戀,不是因為戀而傾城,而是因為傾城才戀。」一場因戰亂而讓游離變成塵埃落定的感情,這麼多年仍被大家奉為經典。
  • 傾城之戀隨想
    看電視劇傾城之戀的時候我還小,很奇怪為什麼男女主角每次講完電話時候都要幻想,把劇情拖得很慢。明明互相喜歡為什麼不直接講就好了。而最讓人氣憤的是後面男主角說不結婚,為什麼不結婚呢?都在一起了?那時候還沒有渣男這個詞,就覺的這個男的有點壞。後面戰爭爆發,城破了。戰後他們結婚了,我卻覺得彆扭,不高興。因為我覺的男主角並沒有愛女主角。
  • 重讀《傾城之戀》:「美滿結局」下的蒼涼人生
    在《傾城之戀》中,主人公們的個人命運,註定是悲劇性的。① 白流蘇的命運底色是悲涼的,源自她不幸的婚姻和寄人籬下後的世態炎涼。張愛玲曾在《傾城之戀》的最後寫到:「傳奇裡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處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 你看不懂的《傾城之戀》
    今天繼續和大家來聊聊張愛玲的書,《傾城之戀》可以再次體會到張愛玲敏感的靈魂。這也是本書《傾城之戀》的由來。 張愛玲的書中,女性心理的刻畫是很細緻的。
  • 《傾城之戀》:出嫁女一旦落魄,最大的白眼來自娘家
    文/星空婉兒 《傾城之戀》這部小說,在張愛玲眾多作品中,受歡迎度數一數二。每次讀這部小說,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會。所謂「傾城之戀」,初讀時看到了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浪漫愛情,再讀時滿是悲哀。 《傾城之戀》以香港之戰為背景,白流蘇作為白家六小姐,嫁的老公卻是個吃喝嫖賭的紈絝子弟,而且經常對白流蘇施暴。白流蘇最終受不了丈夫的虐待,在那個年代,在20來歲的年紀,毅然決然地跑回娘家,請求離婚。 娘家哥哥看在金錢的份上,同意讓流蘇離婚。但是沒幾年,娘家人敗光了流蘇的錢財,開始對她冷嘲熱諷,一心想把流蘇逼出白家。
  • 《傾城之戀》:無用女人白流蘇,為何與風流公子範柳原結局圓滿?
    張愛玲筆下的大家族,皆是她熟悉的那種沒落貴族,《傾城之戀》裡的白家公館也不例外。舊式家庭中沒有人教女兒怎麼謀生,秉承"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婚姻就是其歸宿。無用的女人白流蘇。《傾城之戀》劇照然而從紈絝前夫處瀟灑轉身的白流蘇,何曾料到現實竟是如此的慘澹
  • 《傾城之戀》原著,算計下的愛情,也是皆大歡喜,各取所需
    《傾城之戀》原著,愛情其實並沒有很重要,但是這一切算計,都打著愛情的幌子《傾城之戀》裡寫道,香港的淪陷成全了白流蘇和範柳原。男的是豪富之家繼承家業的私生子。白流蘇需要範柳原的錢,範柳原有白流蘇,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形象價值。白流蘇是落魄的貴族。雖然原著中,寫白流蘇小時候,便是二十多人住一幢房子,擁擠得很,自己剪個指甲,都能被人看到。仿佛白流蘇家境很不好。其實不然。白流蘇曾經想到過出去工作,掙點錢,吃幾口飯算了,何苦在家受氣,可是又怕丟了「淑女」的身份。這個淑女身份可不是貴族大族才有的嗎?
  • 張愛玲最膾炙人口的《傾城之戀》,許鞍華執導、周潤發主演
    《傾城之戀》從白流蘇的故事線出發,在遇見了範柳原之後,又經歷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一段愛情可以刻畫的故事線究竟有多長,我們誰也無法預料。有時候就是如同白流蘇和範柳原的一支共舞開始彼此試探著,有時候又如同倆人一起斜躺在沙灘旁欣賞海景開始,也有可能是範柳原的一通電話說:「你那間房看出去的月亮比較美」。
  • 張愛玲《傾城之戀》:真愛你的男人,會給你這三樣東西
    在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直到白流蘇在與範柳原的接觸過程中,範柳原給了她三樣東西,她才確定範柳原是真的愛自己,於是,兩人譜寫了一段傾城之戀。《傾城之戀》裡有這樣一句話:男人總喜歡拉良家女子下水,又喜歡卻壞女人從良。白流蘇起初以為範柳原並不是真的愛自己,或者只是因為一時的興起,才會選擇追求自己。
  • 《離婚》愛姑VS《傾城之戀》流蘇:同樣「被離婚」,結局大不同?
    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對白流蘇離婚前的生活一筆帶過,但是鄒靜之改編的電視劇《傾城之戀》,卻用了一半的內容講述白流蘇的第一段婚姻。如何正確看待婚姻中的瑕疵——比如「出軌」,比如「離婚」,《離婚》和《傾城之戀》兩部作品裡,有許多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鑑的經驗。
  • 《傾城之戀》:透過人性看婚姻,一切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迄今為止,在我看過的所有書裡面,讓我對書名產生最大誤解的,非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莫屬了,光看書名,足以讓我廢寢忘食一口氣看完我臆想中的曠世戀情。然而讓我失望的是,我只看到了兩個俗人之間為了達到自己目的的相互試探與各取所需,所以,看張愛玲的作品,不要試圖對愛情期待太高,因為她寫的主題永遠是赤裸裸的蒼涼人性。唯一可以安慰人的是,《傾城之戀》終究有個世俗上的圓滿。
  • 張愛玲《傾城之戀》:把婚姻當「救命稻草」的女人,註定會輸
    在《傾城之戀所以,她如果不去尋找出路,那她餘生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上海的白公館不會有她的立足之地。很多人都感動於白流蘇和範柳原的傾城之戀一場傾城之戀,不過是成全了兩個自私的人而已。不要嘗試去做白流蘇,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裡給了她一個看似完美的結局,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沒人能夠給你的錯誤買單。
  • 《傾城之戀》中,如果沒有戰亂,白流蘇和範柳原還能走到結婚嗎?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寫過的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也是張愛玲的成名作之一。張愛玲傾城之戀小說01 沒有愛的原生家庭,白流蘇竟無立錐之地傾城之戀劇照這一次的香港之行,讓白流蘇和範柳原有了更多的接觸和了解,他帶她一起參加舞會
  • 《傾城之戀》的殘酷真相:一對自私男女的利益爭奪戰,卻無關愛情
    一,前言《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一篇著名愛情小說,故事主要講述了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故事。小時候讀《傾城之戀》,總是被範柳原和白流蘇的愛情感動,光是聽著小說的名字,就覺得二人的戀情一定是轟轟烈烈的。殊不知,時隔多年,再讀這個故事,只覺得滿目悲涼。就連看似完滿的結局也難以掩蓋故事的悲劇性。就像有的評論家所說,範柳原和白流蘇看似美好的結局,不但絲毫沒有削弱小說的悲劇性,反而增加了濃重的悲劇意味。
  • 《傾城之戀》白流蘇:她完美詮釋了二婚女的逆襲靠運
    《傾城之戀》歸納總結,就是一個二婚女的逆襲史。三刷完《傾城之戀》,再回顧張愛玲筆下的那些愛情,實覺張愛玲對白流蘇,已經極盡溫柔了。她傾塌了一座城,成全了白流蘇這個二婚女的愛情和婚姻。可她又不想丟掉她的涼薄,於是在這《傾城之戀》原著的最後,張愛玲如此諷刺道:傳奇裡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
  • 《傾城之戀》:白流蘇最大的悲哀,就是活在了張愛玲的小說裡
    最近重溫張愛玲的小說系列,讀了《第一爐香》,接著又看了《傾城之戀》,越讀越是氣憤。怎麼這些美麗優雅的女主角在張愛玲的小說裡,都活成了那種在愛情裡卑微地乞求男人垂愛的角色?白流蘇,《傾城之戀幾年前第一次看電視劇版《傾城之戀》,陳數塑造的白流蘇著實驚豔了很多觀眾,美麗端莊、優雅嫻靜;她也憑此角被大眾譽為「中國的旗袍女皇」,可謂實至名歸。陳數將白流蘇這一大家閨秀詮釋得太完美了。
  • 從《第一爐香》到《傾城之戀》:張愛玲女郎,憑啥越活越聰明?
    04從《第一爐香》來到《傾城之戀《傾城之戀》的白流蘇不只是離婚的女人,而且還在娘家耽誤了好幾年。即便把白流蘇放在今時今日,她也是婚戀鏈的最末端。(文/飄雨桐) 比說選擇,被選擇的機會都不會多。在香港,成就了傾城之戀。
  • 《傾城之戀》《半生緣》到《第一爐香》:張愛玲,許鞍華的情意結
    《傾城之戀》《半生緣》《第一爐香》,你知道嗎?說到《傾城之戀》,我真是非常喜歡白流蘇。喜歡的理由,她真是非常勇敢的女子。在那個年代,她選擇離婚。在那個年代,她選擇孤身去到香港。即便,前頭未必有幸福等著她。之後,範柳原愛理不理的死樣讓她非常氣憤。於是,直接跑回上海。她在賭,賭這個男人不會捨得她。
  • 重溫《傾城之戀》,才明白人一旦落魄了,最落井下石的是骨肉至親
    文|公子逸電視劇《傾城之戀如今重溫《傾城之戀》原著,只覺得這份涼薄,更涼了幾分。我寫家史的時候,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傷你最深的大多都是骨肉至親。重溫了《傾城之戀》,便多了一句:人一旦落魄了,最落井下石的也會是骨肉至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