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半生緣》: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最好的結果只有一種

2020-08-28 梧桐正在讀書

張愛玲《半生緣》

根據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所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是在2002年的時候播出的,那一年的我還在上小學,對於愛情和人生並沒有清晰的認知,只是依稀記得,這是一個關於錯過的、充滿遺憾的故事。

年少的世界很單純,總是想當然的認為,相愛的兩個人只有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才是人生最應該有的結局。可長大以後才發現,生活不是童話故事,不是所有劇情都會按照我們想像的那樣發展。

如果事事都能如我們所願,世間怎會有那麼多的愛而不得和痴男怨女呢?

人人都嚮往幸福圓滿的結局,可有時候,錯過和遺憾才是人生的常態。被迫接受我們不願接受的事實,是成長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張愛玲的這部《半生緣》,講了兩個關於錯過的故事,年少時都覺得充滿了遺憾,內心久久不能釋懷;成年以後再讀,反倒多了一絲從容和坦然。

每個成年人大抵都明白,不是所有相愛的人,都有緣分相伴到老,攜手一生。有時候哪怕只是單純地遇見,就已經花光所有運氣了。不過無需因此而過多傷心,時間終將治癒所有傷痕,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愛上一個不可能的人,最好的結局只有一種:放下,而後帶著期待,繼續向前。

小說的主線是沈世鈞和顧曼禎的故事,兩個人情投意合,一心只想約定終生,可是命運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一系列的變故讓兩個人直接斷了聯繫。

那段時間,曼禎被關在姐姐家裡,姐姐和姐夫強迫她生下一個孩子,圓了他們做父母的的夢。曼禎痛不欲生,誓死不從,可最後還是一步步被陷害,險些毀掉了自己的人生。

在這期間,支撐曼禎活下去的唯一動力,就是沈世鈞很有可能還在等著自己,可是她錯了。在自己最痛苦的那幾年裡,沈世鈞和一個名叫翠芝的女人結婚了。

世間感情就是如此心酸和無奈,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陰差陽錯,會讓兩個原本相愛的人一生錯過。他們並非完全沒有在一起的機會,只是當時的沈世鈞太過年輕,守不住這份感情的變動,他沒有選擇等待,而是選擇了轉彎。

年輕時的一個衝動,直接改變了後半生的路程,他愛過顧曼楨嗎?愛過的,他曾經最大的願望,就是和最愛的人攜手一生。

怎奈命運弄人,餘生只能和一個不愛的女人相伴到老,後悔過嗎?肯定後悔過,可那又如何,一切早已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不過幾年而已,兩個人再次見面,卻恍如隔世。張愛玲在原著中寫道:「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情。可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是啊,對於年輕人來說,三年五年就可能是一生一世,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三年五年內發生的事情,會怎樣改變你人生的路程。它會讓你和最愛的人就此錯過,再也沒有任何機會,它也有可能讓你和不愛的人,相伴終生,從來沒有一點溫情。

命運弄人,但豈能全怪命運,如果當初兩個人的其中一方,再堅定一些,再等一下,或許人生就會是另一種結局。

可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果呢?如果有緣無分,愛上一個終將不能在一起的人,最好的結果只能是放下,成全對方,同時也成全了自己。

小說的副線是叔惠和翠芝的故事,同樣也是一個關於錯過的、無比遺憾的故事。和顧曼楨愛著沈世鈞一樣,叔惠也深愛著翠芝,可沈世鈞和翠芝結婚了,顧曼楨和叔惠的夢就同時破碎了。

陰差陽錯,兩段感情,全都無疾而終,令人唏噓同時又令人心痛。

叔惠和翠芝初見的時候便已互相喜歡,可叔惠覺得自己配不上她,面對她的主動選擇了退縮,最後選擇去國外留學。他以為自己變得足夠優秀了,就足以和心愛的人相配了,可他沒想到的是,哪有那麼多人在原地等待呢。

你變優秀了,對方已經不再等候了,有些感情是經不起等的。你沒有勇氣去相愛,對方卻以為你不愛,這才是最遺憾的地方。

年輕的時候,我們以為要變得足夠好,才可以配得上自己愛的人。但實際上,你好不好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場。

如果你走了,可能一步錯就步步錯,錯過是人生的常態,遺憾終生也並不讓人覺得意外。

有時候,錯過就是錯過了,不管你多麼放不下,也不管往後的你遇到多麼好的人,都不可能將她代替,也永遠不可能再回去過去。

就像多年後,叔惠和翠芝再次相見,無語凝噎,欲語淚先流。

彼時的翠芝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叔惠也已經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他們依然相愛,但他們再也沒有了在一起的可能。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教我們如何去愛,可是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如何說再見。面對愛而不得愛情,面對依然很愛、但已然錯過的舊人,我們需要做的何止是灑脫,更是放下。

放下對於過去的執念,放下對於曾經的堅持,然後捧著一顆雖然被傷過但依然火熱的心,繼續往前走,告訴自己: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愛上一個不可能的人,只有放手才是最好的結果。

就像劉同曾經說:有些人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只是為了給我們上一課。他的使命完成了,就離開了,甚至不必說一聲再見。

只是留在原地的那個人啊,你的執念太深了,別再傻傻地站在原地,守著沒有任何希望的未來。幸福不是等來的,是追求來的,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試著往前走,不管風多烈,總會遇到屬於你的溫柔。

今日話題:你心裡有沒有藏著一個愛而不得的人,後來你們怎麼樣了?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END-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半生緣》:成年人結束一段關係,最好的方式只有這一種
    張愛玲《半生緣》這一生,我們會和很多人擦肩,也會和些許人相遇成年人結束一段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最好的那一種,從來都不是拖泥帶水,藕斷絲連,而是悄然離場、體面分別。張愛玲和胡蘭成分手時,用30萬劃上了句點,真的是不愛了嗎?不,更多的是覺得不值得了吧。
  • 張愛玲《半生緣》:什麼樣的人會和不愛的人結婚?讀懂後眼眶溼潤
    眾說紛紜,卻沒有人提到是因為愛情,似乎大多數人已經默認,張愛玲選擇了和一個不愛的人結婚。相愛雖然純粹,但終點往往是陌路,婚姻雖然複雜,但可以帶給人切實的利益。這樣,很容易讓人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哪怕和一個不愛的人結婚,也並不可怕,畢竟大家都在走著一條相同的道路。
  • 張愛玲《半生緣》:這種性格的人,在愛情裡很容易吃虧,願你不是
    《半生緣》裡,其貌不揚的祝鴻才年紀不小,賺錢不多,卻覺得娶顧曼璐為妻是在抬舉她。明明那麼普通,他卻如此自信。張愛玲的初戀情人胡蘭成,無論是名氣還是口碑,都遠遠落在了張愛玲身後,卻還可以厚著臉皮在張愛玲面前耀武揚威。
  • 《半生緣》:「再也回不去了」?這是分手男女最好的結局
    與張愛玲初次遇見,那是在大學一年級。先是《金鎖記》然後就是《紅玫瑰與白玫瑰》,至於《半生緣》——我是花了大半天看完的小說。然後望著漆黑的夜空,久久回不了神。兜兜轉轉,這就是半生緣。結果是天各一方。即便見面,結果還是「再也回不去了」?
  • 從張愛玲經典中走出的傾世魅影,為什麼《半生緣》會成為熒幕經典
    這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改名為《半生緣》。她的一顰一笑,眼波流轉,失望與憤怒,掙扎與絕望正是顧曼璐悲哀一生最好的寫照。
  • 《半生緣》:張愛玲通過它,把通俗小說升華到了高雅深沉的程序!
    ----《半生緣》很多年前,看電視劇版的《半生緣》,因為看得斷斷續續,也就無甚感慨。印象最深的一個橋段是,林心如飾演的曼楨陷入姐姐姐夫的惡毒圈套,那種痛不欲生的慘狀,不禁讓人聯想起當年的紫薇格格遭受容嬤嬤嚴刑逼供時的模樣,讓心痛又憤恨。
  • 《傾城之戀》《半生緣》到《第一爐香》:張愛玲,許鞍華的情意結
    但張愛玲的文字,什麼時候都沒有讓人失望。多少年過去了,只要想到這是張愛玲的文字——心裡,就會有著莫名其妙的寒意。當年的張愛玲,年紀輕輕。雖然與胡蘭成花好桃好,實際上卻依然沒有得到最多的寵愛。她將最多的悲憫、最多的恩慈都留給了筆下的人物,專門塑造出來讓你們心疼、讓你們憐愛。然而,同樣憐惜這些女子的還有許鞍華。
  • 《半生緣》: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她寫的小說,寫人寫情,總是透著一種深情以及骨子裡的悲涼。所有的人都沒能擁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半生緣就真的只是半生緣,那藕斷絲連的不了情最終只能被時間湮沒!怪只怪他們誕生在張愛玲的筆下,註定要有一個不能皆大歡喜的結局! 有人曾經說過,張愛玲寫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外就沒有好的結局。我細想一下,其實儘管《傾城之戀》裡兩個人的愛情最終修成了正果,但也並不是純潔的愛情。也許這些到底不重要吧,至少二人能夠白頭偕老了呀!
  • 張愛玲《半生緣》:感情裡有三大遺憾,恭喜那些一條不佔的人
    然後,餘生不再有心動和激情,拋開沉甸甸的責任後,才發現,他就是一個寂寞慣了的人。這就是感情裡的三大遺憾:錯過了最愛的人;和不愛的人結婚;明明有婚姻,卻寂寞得像極了單身。兜兜轉轉,他們這幾個年輕人,都和最愛的那個人擦肩而過。世鈞娶了翠芝,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需要一個妻子,哪怕這個人的名字不叫翠芝,都沒有關係。
  • 張愛玲《半生緣》中哪個男人最愛曼楨
    張愛玲《半生緣》中顧曼楨是一個有顏值,自立自強,性格溫柔,並知書達禮的女人,最值得男人愛的女人,如果被娶為妻子,她一定是個「入得廳堂,下得廚房」的賢妻良母,然而她的命運很悲慘。有四個男人,許叔惠、沈世鈞、張豫瑾、祝鴻才。哪個是真正愛曼楨呢?
  • 《半生緣》:祝鴻才真的是拆散世鈞和曼楨的"罪魁禍首"嗎?
    世界是殘酷的,不管是哪個時代,人都在面對自己的無能,面對親人的施加的要求還有要去接受同樣普通的另一半,誰都無法幫自己擺脫命運的枷鎖,有過希望,有過絕望,最後平常或者庸碌過完一生,這是大多數人的宿命。張愛玲在寫這本書時或許他也看清了人生最後的結果。
  • 張愛玲如果看了《情深緣起》會氣死嗎?
    在曼楨眼裡,手套是自己用慣的最好,人也是屬於自己的最好——她的「這麼個脾氣」的原型不是別人,正是張愛玲自己。果然如符立中所言,是「不問緣由就用」,而且從頭到尾張愛玲本人官方蓋章認定的筆名也只有「梁京」一個。
  • 《半生緣》:世鈞愛上曼楨,翠芝喜歡叔惠,因為想要不一樣的生活
    張愛玲的《半生緣》,每每重讀都會有新的感受。在唏噓了多年顧曼璐與顧曼楨姐妹的遭遇之後,筆者又把目光停留在沈世鈞與石翠芝這對夫妻身上。《半生緣》結束的時候,世鈞與翠芝已經結婚多年,共同養育了一雙可愛的兒女,且終將攜手走完剩下的人生,但兩人愛的都不是對方,心中都有自己的白月光。顧曼楨永遠是沈世鈞心中最大的遺憾,石翠芝心中卻永遠想著一個許叔惠。
  • 何以我不喜歡晚年的張愛玲?
    在說她的作品同時,先來談談張愛玲的性格,不談文字,由許多照片就能看得出來,她總是抬高了頭,以一種氤氳睥睨的姿態,展現出自己的風格,就連她對於除了好友蘇青以外的海派女作家,都表示相當的不屑,張愛玲的高傲與自負,我想沒有喜歡她的人會否認。
  • 淺析《半生緣》,曼楨與世均的錯過,告訴我們一個扎心的真相
    -----《半生緣》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半生緣》,改編成了電視劇。很多人看完都會同情曼楨的遭遇,也會譴責曼璐的自私與狠毒。但是,我卻只記住了大結局的最後一句話;「我們再也回不去了!」讓人不由得唏噓和感慨。張愛玲的小說對人性的描寫是一針見血,非常的到位。
  • 張愛玲《半生緣》:相戀14年,為何只換來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小飯館裡,曼幀用顫抖的聲音道:「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可不是回不去了麼?14年的光景,多少人事的變遷!再次重逢,卻也只能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便是張愛玲長篇小說《半生緣》中男女主人公的結局。,悲歡離合情未了,回首已是半生緣。
  • 《半生緣》沒有愛情的婚姻,只有其表,內裡已壞
    本期話題【《半生緣》沒有愛情的婚姻,只有其表,內裡已壞!】看了由張愛玲同名小說拍攝的《半生緣》後,內心一直是五味雜陳,曼楨和沈世鈞相愛無法相守的虐戀,沈世鈞和石翠芝的愛情悲劇,許叔惠與儀娃,曼璐和祝鴻才坎坎坷坷的婚姻,讓人不禁感嘆「沒有愛情的婚姻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當歇斯底裡已是人生常態,愛恨皆是地動山搖,「瓊瑤」風的愛恨情仇,淡化了市井小民於亂世的顛沛流離,也淡化了張愛玲痴愛怨情的宇宙裡那一絲悽楚、灰暗與蒼涼。由蔣欣、劉嘉玲、鄭元暢等主演的電視劇《情深緣起》日前已收官,這部由張愛玲原著小說《半生緣》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從開播之日起便飽受非議,儘管製作班底強大,口碑卻直至劇終也未能逆襲,反而是一「雷」到底。如此結果,我並不感到意外。
  • 《半生緣》曼璐對祝鴻才卑微的愛,不但坑了自己,也害了妹妹
    本期話題【《半生緣》曼璐對祝鴻才卑微的愛,不但坑了自己,也害了妹妹!】在很多70.80後的觀影經歷中,想必都看過一部很經典的影視作品,那就是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半生緣》,這部劇播出後,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顧家長女曼璐,靠做舞女養活家人
  • 《半生緣》-張愛玲讀後感
    半生緣講的是上海一個妓女的妹妹顧曼楨和沈世鈞的愛情故事。他們通過同事認識,然後相愛,快要結婚的時候,顧曼楨被自己的姐姐和姐夫一起用苦肉計陷害,被姐夫強姦。然後掙扎著寫信給自己的未婚夫沈世鈞求救,沈世鈞也曾經去找過她,後來被她姐姐以妹妹變心嫁給別人打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