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張愛玲讀後感

2020-10-17 張葉美人兒


熬夜到12點,終於把一整本書讀完,讀完之後腦子太興奮,又興奮了2個小時無法入睡,床上翻來翻去翻來翻去,腦子裡始終只有一句話:什麼是世事無常,看看顧曼楨和沈世鈞。

半生緣講的是上海一個妓女的妹妹顧曼楨和沈世鈞的愛情故事。他們通過同事認識,然後相愛,快要結婚的時候,顧曼楨被自己的姐姐和姐夫一起用苦肉計陷害,被姐夫強姦。然後掙扎著寫信給自己的未婚夫沈世鈞求救,沈世鈞也曾經去找過她,後來被她姐姐以妹妹變心嫁給別人打發走了。從此心灰意冷,娶了自己不愛的人。顧曼楨也因為被自己姐夫強姦生下一個兒子,後來在姐姐死後嫁給這個禽獸。後因為這個禽獸婚內出軌,歷經千辛萬苦離婚。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又在上海碰到了已婚的前男友,互訴衷腸,最終黯然神傷的故事。

曾經有那麼一刻他們那麼接近,都在虹橋路顧曼楨姐姐的顧曼璐的家裡。顧曼楨被姐姐囚禁,無法出門,想賄賂傭人,又被傭人出賣,只好死一樣的躺在床上。而她的未婚夫就在外面和自己的姐姐談判。他們就像兩條交叉線,在第一個階段是慢慢靠近,靠的最近的時候差點結婚,然後從顧曼楨去照顧姐姐被姐夫強姦之後,就從交叉點開始一點一點遠去,再無交集。直至最後再次見面已經是彼此和不喜歡的人結婚之後,一切都沒有辦法改變開始,互訴衷腸只能讓彼此更痛苦,除了抱頭痛哭之外已經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那種無奈,心痛,才是痛徹心扉。

這個故事把人性描述的淋漓盡致。當初恨透了強姦自己的那個禽獸的顧曼楨肯定想不到有一天她會嫁給那個混蛋。說是因為孩子,可能也是因為對生活失望了吧。但凡她勇敢一點,一逃出來就跑去南京找世鈞,也許情況會不一樣,但是以顧曼楨那種性子的女人,從別人口中聽到自己未婚夫結婚的消息之後,心中的希望之光一下子就熄滅了,再也沒有讓她期盼的東西。她那個時候多盼望能夠見到自己的未婚夫,哭訴自己的不幸遭遇,雖然她也知道像世鈞那種家庭能接受他們結婚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至少有希望,而她聽到的是他已經結婚了。那麼她也克制的很,非常理智,沒有去打擾他的婚後生活,至少世鈞有了平靜的婚後生活。世鈞雖然還愛顧曼楨,但是聽她姐姐說她已經嫁人,也是轉頭就走,沒有絲毫懷疑,他的自尊也不允許他再去探究這是真是假,只是自己暗暗傷心。兩個人在聽到對方結婚的消息之後的反應是一致的,側面也印證了兩個人的心性是多麼一致,雖然愛彼此,但是更願意讓彼此幸福。

我們普通人何嘗不是這樣?如果是我們,我們也做不到聽到愛的人結婚了,還去求證!也許只會黯然傷神。也許只有極個別的人會真的去探究,這是真的假的,這些極個別的人一部分成就了幸福,一部分也更傷了心。這也許就是這個世界上幸福的人那麼少,而平庸的人那麼多的原因吧。我們都害怕那10% 的 傷心而捨棄了90%幸福的可能。也許只要更執著,幸福會更近一點。最壞的結果就是和聽到的一樣,那麼那時候再傷心也來得及。

不過,有那麼一段愛情也挺好,至少一輩子都有回憶的素材。庸庸碌碌的日子才讓人抓狂,因為連坐在搖椅上慢慢變老的資本都沒有!

相關焦點

  • 《半生緣》:張愛玲通過它,把通俗小說升華到了高雅深沉的程序!
    《半生緣》:張愛玲通過它,把通俗小說升華到了高雅深沉的程序!----《半生緣》很多年前,看電視劇版的《半生緣》,因為看得斷斷續續,也就無甚感慨。印象最深的一個橋段是,林心如飾演的曼楨陷入姐姐姐夫的惡毒圈套,那種痛不欲生的慘狀,不禁讓人聯想起當年的紫薇格格遭受容嬤嬤嚴刑逼供時的模樣,讓心痛又憤恨。
  • 《傾城之戀》《半生緣》到《第一爐香》:張愛玲,許鞍華的情意結
    但張愛玲的文字,什麼時候都沒有讓人失望。多少年過去了,只要想到這是張愛玲的文字——心裡,就會有著莫名其妙的寒意。當年的張愛玲,年紀輕輕。雖然與胡蘭成花好桃好,實際上卻依然沒有得到最多的寵愛。她將最多的悲憫、最多的恩慈都留給了筆下的人物,專門塑造出來讓你們心疼、讓你們憐愛。然而,同樣憐惜這些女子的還有許鞍華。
  • 從張愛玲經典中走出的傾世魅影,為什麼《半生緣》會成為熒幕經典
    《半生緣》。這是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結稿,後來張愛玲旅美期間,進行改寫,刪掉了一些略帶政治色彩的結尾,改名為《半生緣》。,對比強烈的人物命運落差,詮釋了張愛玲對特殊時代女性命運的吶喊與無奈。
  • 張愛玲《半生緣》:什麼樣的人會和不愛的人結婚?讀懂後眼眶溼潤
    張愛玲《半生緣》張愛玲愛過胡蘭成,最後卻在大洋彼岸,和賴雅度過了餘生。賴雅雖然有才華,但比張愛玲年長了太多,這不禁讓人生起無限遐想:張愛玲和賴雅結婚,究竟是為了什麼?有人覺得,孤身一人的張愛玲,在賴雅身上找到了安全感,還有人認為,只要嫁給一個美國人,張愛玲就可以順利在美國定居。
  • 張愛玲《半生緣》:成年人結束一段關係,最好的方式只有這一種
    張愛玲《半生緣》這一生,我們會和很多人擦肩,也會和些許人相遇張愛玲和胡蘭成分手時,用30萬劃上了句點,真的是不愛了嗎?不,更多的是覺得不值得了吧。不得不承認,對於那些回不去的、改變不了的、無法繼續的,不如早早別過,重新開始,如此一來,才能放下所有的痴纏和妄想,過好平凡普通的餘生。
  • 張愛玲《半生緣》:這種性格的人,在愛情裡很容易吃虧,願你不是
    張愛玲《半生緣》性格決定命運這回事,在擇偶、結婚這個問題上顯得格外的殘酷《半生緣》裡,其貌不揚的祝鴻才年紀不小,賺錢不多,卻覺得娶顧曼璐為妻是在抬舉她。明明那麼普通,他卻如此自信。張愛玲的初戀情人胡蘭成,無論是名氣還是口碑,都遠遠落在了張愛玲身後,卻還可以厚著臉皮在張愛玲面前耀武揚威。
  • 張愛玲《半生緣》: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最好的結果只有一種
    張愛玲《半生緣》根據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所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張愛玲的這部《半生緣》,講了兩個關於錯過的故事,年少時都覺得充滿了遺憾張愛玲在原著中寫道:「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情。可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是啊,對於年輕人來說,三年五年就可能是一生一世,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三年五年內發生的事情,會怎樣改變你人生的路程。
  • 張愛玲如果看了《情深緣起》會氣死嗎?
    張愛玲在通信中提到:「平淡而近自然一直是我的一個標準,寫《半生緣》的時候桑弧就說我現在寫的淡得使人沒有印象。」可見,是讀到了的。好玩的是,張愛玲改寫《半生緣》的時候還有意識地跟自己撇清關係。她在信中說:「寫《半生緣》的時候,我總叫他們吃麵。
  • 《半生緣》: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文/陌上小雛菊新《半生緣》電視劇要上線了。這是張愛玲第一部長篇小說,卻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改編為電視劇了。讀了她的《金鎖記》,看了她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欣賞了她的《半生緣》,那裡面的結局終究都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
  • 張愛玲《半生緣》:相戀14年,為何只換來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這便是張愛玲長篇小說《半生緣》中男女主人公的結局。沈世鈞本與顧曼楨相愛,卻娶了嫂嫂的表妹石翠芝,顧曼幀也被迫嫁給了姐夫祝鴻才。最終導致沈顧兩人的感情無疾而終。十幾年的光陰在張愛玲的筆下一晃就過去了,悲歡離合情未了,回首已是半生緣。
  • 《情深緣起》:當張愛玲作品刻上瓊瑤印記
    由蔣欣、劉嘉玲、鄭元暢等主演的電視劇《情深緣起》日前已收官,這部由張愛玲原著小說《半生緣》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從開播之日起便飽受非議,儘管製作班底強大,口碑卻直至劇終也未能逆襲,反而是一「雷」到底。如此結果,我並不感到意外。
  • 張愛玲《半生緣》:感情裡有三大遺憾,恭喜那些一條不佔的人
    張愛玲《半生緣》年輕的時候不懂總得來說,這也是張愛玲《半生緣》裡所體現的東西,當半生的緣分成為此生的羈絆,縱使活得安穩,也依然覺得充滿了缺憾。「我們的惆悵常常是這樣的事實:很多年以前,我們刻骨銘心愛過的或被人刻骨銘心的愛過的都已經是昨日的黃昏。」
  • 《半生緣》:被姐姐和母親毀了一生的曼楨,為何選擇原諒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裡面的主人公有顧家兩姐妹顧曼璐和顧曼楨、沈世均、祝鴻才。張愛玲的小說大部分是用悲劇揭示人性,《半生緣》也是一部悲劇。《半生緣》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姐姐顧曼璐為了維持家裡的生計,在上海歌廳當舞女,被迫放棄了自己的愛情,而後又被祝鴻才的「
  • 《半生緣》:祝鴻才真的是拆散世鈞和曼楨的"罪魁禍首"嗎?
    這是張愛玲的第1部長篇小說《半生緣》裡的臺詞。張愛玲在寫這本書時或許他也看清了人生最後的結果。對於張愛玲來說,她的一生是浪漫的也是戲劇的半生緣,對於她來說就如她的經歷一般,經歷了少女的美好幻想,為愛情的執著與奮鬥,不顧世俗的浪漫,對愛情美好的期盼,他一直在堅持,他所想的卻終了終了,認清了現實。
  • 親姐姐陷害妹妹借腹生子,情節太離奇,《半生緣》為何不狗血
    某信讀書曾為《半生緣》做知音體文案,內容讓人咋舌。​「姐姐為培養妹妹成才不惜淪為舞女賺錢,卻親手將妹妹送到了自己丈夫床上,囚禁家中」。但這樣概括《半生緣》,估計張愛玲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曼璐拉妹妹下水借腹生子,看似狗血,其實合乎情理。簡單講,一個被原生家庭摧毀的女人,最終要禍害家人。曼璐嫁給祝鴻才後,兩人關係非常緊張。
  • 張愛玲《半生緣》中哪個男人最愛曼楨
    張愛玲《半生緣》中顧曼楨是一個有顏值,自立自強,性格溫柔,並知書達禮的女人,最值得男人愛的女人,如果被娶為妻子,她一定是個「入得廳堂,下得廚房」的賢妻良母,然而她的命運很悲慘。有四個男人,許叔惠、沈世鈞、張豫瑾、祝鴻才。哪個是真正愛曼楨呢?
  • 《半生緣》扎心啟示錄:有愛情的窮人,不配結婚
    ​《半生緣》是一部讓人傷心的小說。世鈞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都是有情人,他們都是半生緣。乍一看,他們的愛情悲劇是原生家庭的鍋,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也是窮惹的禍。張愛玲在原著中,不斷用居住環境來強調沈家對世鈞的壓抑和控制。限於篇幅,僅舉一例。世鈞第一次回南京時,剛進門就被母親發現了。
  • 《半生緣》:成年後這才發現,有些婚姻怎麼選擇都是錯
    01再次看到《第一爐香》的預告片,我就想著:張愛玲這麼多的作品,為什麼還是《半生緣》翻拍次數這麼多?02之前說過,我最開始接觸的是張愛玲的散文張愛玲的散文,懶洋洋的卻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果然是作家,思考問題的方式、觀察事物的角度與人不同。我們看著過癮,並且也會被她帶著思緒一起飄飛。接著,我是看到趙薇和蘇有朋的《表妹吉祥》。故事情節,我幾乎忘得一乾二淨。但還是記得,趙薇在那些梧桐樹下、幽幽念著張愛玲的那句話。可,她又沒有告訴我——這句話的出處。
  • 再看《半生緣》發現,自私又無能的顧太太,比顧曼璐還可恨
    看張愛玲《半生緣》小說的時候,心裡無數次在思考同一個問題:顧曼璐和顧曼楨這一對姐妹花,到底誰的命運更悲情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始終覺得顧曼璐最後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亦姐亦母,努力偽裝堅強,被嫉妒心蒙蔽了,最後在悔恨中抱憾而終,始終沒有得到妹妹顧曼楨的原諒。
  • 《半生緣》: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圓滿的結局
    二十五年後,張愛玲更加深諳這個道理。她在《半生緣》中向我們詮釋:《半生緣》裡有這樣一句話:1950年,張愛玲以「梁京」的筆名發表小說《十八春》。1968年,張愛玲把《十八春》最後的大團圓結局,改成了悲劇,並且更名為《半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