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現邳州市趙墩鎮西牌坊村沙樓村民小組。牌坊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由乾隆皇帝親筆御書的碑文匾額,當年徐州府邳州的官員上任,先來朝拜牌坊。由於年代久遠,牌坊名字已無從考證,只能從散落於村裡的牌坊石,橫梁,還能領略到沙氏先祖當年的榮光,可嘆後世子孫敗落,致使先祖的功徳牌坊毀於歲月的風雨,更有不法之徒,為了蠅頭小利,倒賣祖先殘存的文物,惜哉,痛哉!
(五)州府敗訴
倏忽之間,過了半個多月,這天剛吃完早飯,家人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報告:「啟稟老爺,您老人家快出去看一下吧,衙門裡來人了,說戴閻王把您告了。」
德成老爺一拍桌子罵道:「好你個戴閻王,竟敢惡人先告狀!正好,我跟你新帳老帳一起算。走,出去看看」。德成老爺跟著家人來到門外一看,門口站著兩位公差,趕緊迎上前去一抱拳說:「不知道二位督頭,到舍下有什麼吩咐呢?請先到寒舍用茶。」
「沙莊主,一向可好!今天就不打擾莊主了,我們兄弟奉了知州之命前來辦案的,河北(運河北岸)戴家莊的戴有才戴莊主把你告了,麻煩沙莊主跟我們去走一趟吧。」差人說完,拱拱手:"沙莊主請吧。"
「既然這樣,勞駕二位官差稍等片刻,我去後堂向老母親稟告一聲,免得老人家掛念」。說完又轉臉向管家道:「先把二位督頭安排在門房喝茶」。然後又與管家耳語幾句。轉臉向二位官差說道:「二位官爺請,我去去就來」。說完往後堂走去。半盞茶的功夫就回來了。命家人牽過馬,扳鞍認蹬,飛身上馬,二位官差也出來上馬,抱拳說道:「沙莊主,又讓您破費了,咱們快點走吧,天色不早了」。
德成老爺也作揖說:「二位官差客氣,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給二位買包茶葉喝」。說完,和二位差人往下邳城趕去。
大約半個時辰,三人來到州府,德成老爺在堂下等候,二位差人去稟告知州。不一會兒知州升堂,讓原告被告上堂。德成老爺走進堂來,看戴有才早在堂前候著。二人一打照面,真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兩人相互瞪了一眼,哼了一聲!
知州一拍驚堂木,掃了下邊一眼說:「你們誰是原告,快快講來」。
「我是」,戴有才搶前一步說。
「我是」,德成老爺也說。
知州拍了一下驚堂木:「原告戴有才先說!」
「啟稟知州大人,我才是原告,我的狀子遞上有三個月了,您一直沒授理,今天應該授理我的案子才對呀。」
「嘟,禁聲,今天是戴有才的狀子放在這裡。」說完命令戴有才先講。
「青天大老爺,請您給小民主持公道,沙德成命他的夥計下攔河大繯,淹死了我家的二百頭豬」。戴有才忙的向上磕頭。
德成老爺慌忙磕頭分辯道:「是他戴閻王,先淹死了我的十八頭牛,還望大老爺明查」。
知州一拍驚堂木:「嘟!大膽,不許亂插嘴,今天是戴有才告你淹死他家二百頭豬,先把人家豬錢賠了。你的牛得調查清楚再作理論。」
「他的二百頭豬,遠遠抵不上我們十八頭牛的一半,憑什麼讓我賠他的錢!」
「嘟!今天是審理二百頭豬的案情,先把豬錢賠了!」 知州驚堂木拍得山響。
「姓戴的淹死俺家十八頭牛,您壓下案子不予審理,今天反爾讓我賠他的豬錢,是何道理,這樣判決,我不服!」德成老爺據理力爭 。
「大膽刁民,竟敢邈視公堂,不服判決,兩邊拉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好你個昏官,不分清紅皂白,顛倒是非,姓戴的想強佔我們田地不成,心生毒計,淹死我們十八頭耕牛。這在大清律法,該當何罪,昏官,你是非混淆,你貪了姓戴的多少賄賂。」德成老爺破口大罵。
「反了,反了!竟敢咆哮公堂,兩邊快拉下去,重打二十大板,給轟了出去!」
兩邊一起擁上來,把德成老爺拉到下邊,按下打了二十大板,轟出州府,幸虧這些差人平常都跟德成老爺不錯,得過德成老爺的不少好處,都手下留情,其中一個年歲比較大的,小聲地對德成老爺說「快點回家去吧,沙莊主,這裡沒法說理!」
德成老爺捂著傷口,恨恨的罵道「昏官,我要上告,我不相信你們能一手遮天!」德成老爺上了馬,趴在馬背上,信馬由韁,太陽快落山才回到了家。
(六 )徐州府再次敗訴
德成老爺回到家裡,家丁夥計連忙過來把德成老爺扶到房中躺下。這時,老太太和夫人也聽到消息,急忙從後堂趕來,夫人急得直掉眼淚,趕緊請先生過來給看看,開藥調治。老夫人坐到床邊問道:「兒啊,傷得重不?」
「不妨事,娘,一點皮外傷,養幾天就好了,您老莫要擔心。」德成老爺應道。
「這個天殺的戴閻王,欺人太甚,淹死我們十八頭牛不說,還和州裡勾結,壞事做絕,難道這天下就沒有王法了嗎?」老太太頓著手中的拐杖罵道。
「娘,您莫著急,待兒養好傷,去徐州府上告。」
過了半個多月,德成老爺的傷基本好了,找訟師把狀子寫好,又帶了家丁,一路急趕,來到徐州府衙,擊鼓鳴冤。等過堂審理,又沒打贏。原來,戴有才聽說德成老爺要上告,早已通過知州,把徐州府上下一干人等都買通了,維持了邳州的原判。
德成老爺回到家裡,一籌莫展。這天晚飯後,正在犯愁,盤算著這事該怎麼辦,謀劃著怎麼去去省裡去告狀。正在這個時候,幾位少爺從外面走了進來,給德成老爺問安。德成老爺擺擺手,示意兩旁坐下。
原來,德成老爺所生四子,長子繼祖,次子繼業,三子繼宗,四子繼榮。請先生來家設館授徒,老大老二早已幫著父親打理家業,四子還小。唯獨三少爺繼祖聰明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擅長繪畫,那是畫啥像啥,人物肖像,花鳥魚蟲,都能畫的栩栩如生。去年鄉試高中鴻門秀才。
這時大少爺開口道:「父親老人家,我們來跟您商量一下,這個事情咱該怎麼辦,要不要去上告狀呢?」
「兒啊,為父正在考慮此事,不告便宜了姓戴的那狗賊不說,他更會變本加利,來欺壓我們,這本來就是他想強佔我們的田地,沒有得逞,才冒得壞水。不告我們以後豈不更難過了」!德成老爺停了一下又說「我打算去省裡總督衙門鳴冤!」
「父親在上,您老莫愁,這事就交給孩兒去辦吧。」說話的是三少爺繼宗。
「兒啊,你年齡還小,又沒有出過遠門,為父怎能放心哪!」
「父親儘管放一百二十個心,孩兒不小了,已經十八歲了,這事孩兒能給您辦好,您就把心放寬吧。」三少爺繼續說道。
「好吧,路上要多小心,好好照顧自己,為父多給準備點盤纏。」德成老爺說道。
「不要太多,父親給我準備二百兩銀子就行了」
「好,這事就這麼定了,都回去休息吧」。
「遵命!」大家各自回房休息,暫且不提。
免責聲明:本號所發布的信息均出於公眾傳播,如其他媒體或個人從本號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