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旁觀者的角度,他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

2020-10-10 豌豆裡的蟲

「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這是作家餘華給他的小說《活著》所作自序裡的一段話。

《活著》講述了主人公福貴一生的經歷,從他還是地主家少爺到他成為垂暮的老人。故事的開頭,垂暮的福貴和一頭同樣垂暮的老牛在田裡耕作,福貴用粗啞的嗓音唱著舊日的歌謠——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

從他那自鳴得意的語氣中,你無法感受到他歷盡坎坷的一生。他的家人一個個先後離他而去,他爹,他娘,他兒子,他妻子,他女兒,他女婿,他外孫,到最後只剩他一個人。但他在講述自己故事時,語氣平和,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風中搖曳,寧靜在遙遠處波動。

閱讀的時候我好幾次默默流淚。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這句話一千個人會得出一千種理解,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依然熱愛生活。寫熱愛生活的作品很多,但我還是最喜歡這部小說,文字平和,充滿對生活的熱愛,是否就是文如其人呢。


相關焦點

  • 《活著》:感悟苦難背後的力量,讓靈魂堅強地活著
    歌中的老者經歷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可他依然友善的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這首歌深深的打動了作者,決定寫下這篇小說,就是《活著》,他寫出了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在寫作的過程中,餘華明白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父母愛情》歐陽懿的苦難經歷,是時代裹挾,還是個性所致?
    但也有人覺得,這是時代發展的必須,犧牲少部分人的利益,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歐陽懿所經歷的苦難,比起那些長期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勞苦大眾來說,他受的那一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沒有信仰,也沒有追求,他像躲在巖石縫裡的甲魚,遇到危險便隱藏起來。
  • 《萬箭穿心》:苦難毀滅一些人,留下生活的勇士
    在餘華創作的《活著》中,主人公福貴也是一個被苦難包裹著的人。他出生在戰爭年代,年輕時候的他是紈絝子弟,敗光家產後,生活的苦再也沒有給他喘息的機會,父母,妻子、兒女等身邊的親人接連死去,有的病死,有的是因為意外,耄耄之年福貴只能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孤獨地走向生命的盡頭。
  • 真實故事臺 | 苦難一生的二爺
    本文共2139字,預計閱讀時間05分鐘// ● ● ● 二爺是我爺爺的親弟弟,他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不知是祖父真的怒了還是怎的,他拎起才三歲的二爺,一把將他從家裡甩到了街上,這一下對大人來說都不一定吃得消,更何況是這麼小的小孩。 二爺失聲痛哭起來,撕心裂肺一般,對奶媽家人的思念,身體的劇痛,各種感情的交織在這個小人兒心頭,一下子全部爆發了出來。哭聲在幾百米之外都能聽到,讓人同情這個孩子的委屈、悽涼、可憐。二爺那天哭了幾個時辰,誰都止不住。
  • 趙鎖仙原創:苦難也風流
    他的《時間簡史》被譯為40多種文字,印數高達3000萬冊,他把艱深的宇宙學變成一般人可以讀懂的宇宙學,倍受大家青睞。他是在什麼境遇下完成這一切呢?他極有天分,在身體健康的時候卻無大追求,並不出眾。21歲患廬伽雷氏病(肌肉萎縮),導致癱瘓,醫生斷言他的生命只有兩年多的存活期,他沒有聽信醫生的話,發瘋地獻身於宇宙學研究,他在大劫難中懂得了生命的寶貴,明白了人生的要義。
  • 這是能幹還是苦難?
    小女孩很認真喔:這個怎麼沒有籤字呀?「還有沒有收庫的呀?」哈,問的很專業喔。問她媽媽,這個小朋友很能幹嘛,多大了?媽媽說,七歲多了,這些都能幹。有時候也偷懶,不想幹。我拿過來一看,原來是一本幼兒園的識字本,上面根本就沒有唐詩!啞然失笑,太可愛了!七歲多,城裡孩子撒嬌的年齡;鄉下,小朋友已經能夠幫助媽媽做事,熟練的掃碼,收庫。這樣的經歷怎樣評價?是讚揚這個小朋友能幹,還是覺得這個小朋友苦難?日後這個小朋友長大了,回憶這段經歷,是寫成一部控述原生家庭的痛苦經歷還是寫成一部感激爸爸媽媽所給予的鍛鍊史?
  • 《日瓦戈醫生 》中知識分子動蕩社會下苦難中的掙扎
    年輕的獵人代表普通民眾沒有理性和判斷力,盲目地相信狂熱地崇拜革命。他明白革命帶來了歷史的轉機,他也清醒地意識到了革命的危險之處。他知道歷史的進程不能太激進,因為失控的革命只會給人帶來滅頂之災。內戰很快就來了,政治變成了完全失控的怪獸,到處都是暴行和殺戮。一直以來,日瓦戈都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因為他內心堅持愛與自然。所以總是和狂熱的時代情緒保持著距離。但是日瓦戈又真的能置身事外嗎?絕不可能,時代的恐怖將會降臨到每一個人身上。
  • 《活著》|苦難中尋覓光明,才是活著的意義
    文章中的故事並不是什麼雷人的生活雞湯,而是描繪了農村人富貴的悲慘一生。整本書通讀下來,你會發現,主角富貴的人生那叫一個慘:年少好賭,敗光家產;家父氣亡,母親重病;求藥被抓,親人離世。仿佛世上所有的苦難都發生在了富貴身上,直到最後,他也只能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 你經歷過苦難麼
    一個人經歷的苦難,像一根慢慢被拉滿的弦。而你的內心是弓身,你的肉體是弓箭。它是極其有力量的,即便傷痕累累,也一定要歇斯底裡的掙扎。弓越韌了,箭才飛的遠了。正如《救贖》主人公楊諾的座右銘一樣:痛苦,難道是可以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這本書是作家姚家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以其高中同學的少年經歷為靈感所創作出來的長篇小說。於2016年在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 《豐乳肥臀》:承受了百年家族苦難的中國母親,讓我落淚潸然
    白鹿原》無疑是一部史詩,它客觀地還原了一個鄉土中國的愛恨情仇,白鹿兩家一生幾代人的對抗,給予我「對人生蒼涼無力感」。而《豐乳肥臀》則呈現出的是家族苦難的壓抑,這是一種降維打擊,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整個民族生存的困厄,都繫於堅韌的母性一處。
  • 我們一直都置身於苦難與陽光之間
    《鼠疫》和加繆的其他小說一樣,是一部哲理小說,有著很強的象徵性。多年前,當我聽到這個小說名字的時候,就想到它可能象徵的種種含義。「他這句話很容易讓人想到我們現在佩戴口罩的做法,既是要避免別人身體中的病毒傳播給我們,同時也是要避免我們身體中的病毒傳播給別人。
  • 餘華《活著》:正視生命的苦難,詭異的命運就扼不住活者的咽喉
    他們在苦難中活著,在淚水中微笑,在苦難中堅強,書寫著可歌可泣的人類史詩。書中的富貴,歷經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飽受了人世的苦難和滄桑,見證了死亡的犀利和無情。眼睜睜的看著死亡之神將自己的親人從身邊一個個奪走,卻無能為力,那種滴血的傷痛,那種欲哭無淚的打擊,讓讀者不忍目睹,淚水漣漣。當最後的一個親人苦根也離他而去,卻沒有成為壓垮富貴的最後一根稻草。
  • 餘華《第七天》:我們的社會,苦難與溫情並行
    有一次他對我說,公安的、消防的、衛生的、工商的、稅務的時常來這裡大吃大喝,吃完後不付錢,只是記在帳上,到了年底的時候讓一些民營公司來替他們結帳。他說剛開始還好,百分之七八十的欠帳還能結清,這幾年經濟不景氣,很多公司倒閉了,來替他們結帳的公司越來越少,他們還是照樣來大吃大喝。
  • 豆瓣9.4《活著》:直面人生的苦難,做生活中的「英雄」
    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餘華,也就有了後來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 書中的老人叫徐富貴,他本是有錢人家的少爺,只因年輕時的吃喝嫖賭,輸光了家產,變得一貧如洗。
  • 苦難沒資格被感謝,英雄的你才值得
    「老媽繼續講著,」婚事自然泡湯了,她姐姐給他辦了葬禮,鄰居們都過去幫忙,大家都給了些錢。就是可憐李奶了,兩個孩子還是小學,六十多歲的人怎麼把他們拉扯大。也不知道他怎麼就突然想不開了,都說是過得太苦太難了,受不了。「我聽著有些揪心,雖然許久不曾見著面,但我知道那個活生生的人,李奶人也很好,向來對我們鄰居家的這些小孩子也很照顧。
  • 《芙蓉鎮》:對苦難的憐憫,戴著鐐銬舞蹈
    然而一切還是沒有逃過命運的捉弄,黎滿庚為了自己的家庭和黨籍,主動上交了胡玉音託付的錢。糧站主任谷燕山因為賣碎米給胡玉音,因而被停職反省,黎滿庚雖然積極配合,卻因界限不清被降職。最後,胡玉音家被劃為「新富農」,新屋被查封,丈夫也被逼得自殺了。她委屈,她想不明白:他們沒偷沒搶,不欺壓百姓,不剝削群眾,憑自己的勞動換來的血汗錢,怎麼突然就成了鬥爭對象了。